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7篇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132·夕、舞台音乐舞蹈琵琶曲《十面埋伏》作品分析宋博媛刘静摘要:我国古代琵琶曲音乐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iddot;132 · 夕、舞台 音乐舞蹈 琵琶曲 《十面埋伏 》作品分析 宋博媛刘 静 摘要 :我 国古代琵琶曲音 乐在历史发展 中形成 了以文曲与武 曲为主要题材的音乐形式。文曲通 常曲调舒缓平和 ,表现 内容 多 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叹、对 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个人 内心细腻 情感的抒发等。武曲多表现具有浓烈杀伐气息的厮杀战争场面, 艺术风格雄浑激 昂。琵琶曲 《十面埋伏 》是我 国古代传统乐器琵 琶所演奏的 琵琶武曲作品 中的杰 出代表 ,描 写的是我 国楚汉时期 著名的战役垓下之 战的场景 ,该曲气势宏伟、情绪激 荡,有着非 凡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分析琵琶曲 《十面埋伏 》的 曲式结构和 音乐特性。关键词:琵琶曲; 《十面埋伏》;曲式结构;音乐特性 琵琶曲 《十面埋伏》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音乐文化遗产, 也是我 国灿烂文化 艺术宝库 中琵 琶曲作品的杰 出代表 。作为 曲调激 昂澎湃 的琵琶武 曲 ,它所 描写 的是公元前 202年秦 末 楚汉相争中垓下决战的战争场景,在这场战争中刘邦运用十 面埋 伏 的阵法将 项 羽 的楚军 逼上 绝境 。
《十面 埋伏 》是 以 刘邦带领的汉军作为歌颂对象,充分展现了汉军得胜之师的 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奋勇杀敌的宏大场面, 主要从战前准 备、争斗过程和战争结束三个层面表现垓下之战宏伟激昂的 场面。
一、 琵琶曲 《十面埋伏 》所表现的历史背景 公元 前202年 ,刘 邦 的汉 军 与项 羽 的楚 军共 同逐 鹿 中 原,在楚汉相 争的最后阶段 ,刘邦汉 军 占到 了绝对 的优 势 , 而项羽楚军则困在垓下一隅 。刘邦部下的将领韩信在垓下 设下十面埋伏,穷途末路的楚军与汉军展开了最后的激烈 厮杀。
琵琶曲 《十面埋伏》就是根据这一段历史情景谱写 的,主要反映垓下之战的全部过程,充分展现了垓下之战的 宏大场面与激 烈悲怆 的厮杀场景 。
在秦朝 末年 ,即陈胜 吴广起 义之 后 ,各地 群众 揭竿 而 起,纷纷想要推翻秦朝统治,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以刘邦、 项羽为领导的两个最强大实力的军队力量,为了争夺天下, 两军多年征战。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以绝对的战略优势将 项羽的楚军困在垓下,军师张 良运用 “ 四面楚歌” 的方式, 使楚军听到家乡的歌曲,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军心,使楚军军 事力量涣散殆尽。项羽听到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上演了霸王 别姬 的一幕 ,项羽知道大势 已去,便突 出垓下 ,结果在汉军 的追杀过程中自刎于乌江。琵琶曲 《十面埋伏》主要通过慷 慨悲壮的曲调再现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历史,将项羽与刘邦 的决战故事进 行记 录并保存流传下来 。
二、琵琶曲 《十面埋伏》曲式结构分析 ( 一) 引子 以及 战前准备阶段 《十面埋伏》琵琶曲的引子主要是指曲子的前面四段, 主要 内容 有 “ 列营 ”“ 擂鼓 ”“ 掌 号 ” 和 “ 放 炮 ” 。这 四 部分曲调内容在弹奏过程中主要采用 “ 轮拂” 的弹奏技法, 通过反复地渐进地轮拂弹奏将旌旗密布、士兵排列、鼓角争 鸣的壮阔古战场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 轮拂” 弹奏的主要 特点是琴弦拨动铿锵有力,高亢激 昂的琵琶长音能够充分展 现出战争之前的紧张肃杀气氛。弹奏过程中节奏速度与调式 的变化带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更加烘托战 前的紧张氛围,并且也在暗示着战争的悲怆惨烈。战前战备 阶段是 引子之后 的第五至第八段 ,分别为 “ 吹打 开门”“ 点 将”“ 排阵” 和 “ 埋伏” ,战前准备阶段的曲调旋律基本上 是在 引子 的基 础上 生发 而来 。该阶段 的 乐 曲节 奏性 更加 明 显,而且增加了大量的抒情弹奏技法,使得琵琶旋律显示出 一种抒情歌唱性的风采。节奏性增加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展 示军队的肃穆整齐,表现军队轩昂威严的气势。埋伏状态中 的琵琶长音长轮技法与滚奏技法的交替使用更加展示出战场 的神秘与紧张气息。@ ( 二) 战争 过程 阶段 战争过程阶段在全曲中的篇幅最大,其乐曲从第九段 蔓延至第十六段,起始段落分别为 “ 小战” 与 “ 乌江” 。为 了表现楚汉两军在垓下壮阔激烈的战争场面,在演奏过程中 运用 了绞 弦与双线的推拉技法 。这种力度较大 、节奏鲜 明的 弹奏技法将战场上万马奔腾的场面、喧天的厮杀声响以及楚 军 中埋伏 、汉军乘胜追击 的情 境展现在人们 面前 。
《十面埋
伏》 中的 “ 大战 ” 部分 是全 曲的高潮 部分 ,其 中主要的 内容 有 “ 四面楚歌” 以及 “ 呐喊” 。在该阶段中,琵琶弹奏的特 点主要为刚柔交替与急缓交织,通过对 “ 楚歌” 意象的音乐 转变,使乐曲展示出分明的层次,而且将战争的苍凉残酷隐 隐约约渗透于乐曲之中。
《十面埋伏》在对战争过程的描写 叙述中也不乏对人感情的关注。凄美的曲调中传达出楚军将 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将楚霸王项羽与虞姬诀别的场 面表现得悲壮凄美。乐 曲中用到 了细腻的文 曲手法和长轮 技法,充分表现了项羽临危时复杂的心理状态与感情。
在 “ 呐喊” 一段中主要采用了双弦并推、拉弦强奏和三弦并推 的手法,通过对马鸣人叫与兵器相交声音的模拟刻画渲染出 激烈的战争场面,这种表现方式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摄人心 魄 。
(三 ) 战争 结束 阶段 《十面 埋伏 》中 的战争结束 阶段也就是全 曲的尾声 ,主 要包括 “ 凯旋”“ 收阵回营” ,主要描写的场面为刘邦打败 项羽 的楚军之后 率领汉军凯旋 回营的场面 。该部分乐 曲与战 争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用到的弹奏技法为划拂、 分 弦、扫弦 以及 划轮等 ,表现 了汉军胜利之 后的欢悦心情和 平和的氛围。尾声的曲调旋律变化不大,节奏舒缓流畅,整 首曲子在这样的格调中结束,带给人无限的回味与想象。
三 、琵琶曲 《十面埋伏 》音乐特性分析 (一 ) 标题性 琵琶曲 《十面埋伏》的作者在 曲谱创作过程中既需要 艺术的灵感,也要对音乐标题进行完整充分的艺术构思,以 使整个曲子臻于完美。通过音乐标题的统摄性作用,可以创 造出更加准确且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在 《十面埋伏》第 一部分中,最为常见的琵琶弹奏技法为遮扫、长轮和风头点 等,这些技法在 “ 列营”“ 点将” 以及 “ 走对” 等部分中的 应用将两军对垒和战鼓雷鸣的气势展示得十分准确。战争过 程中主要用到的弹奏技法为夹扫、绞弦以及滑奏等,这些技 法的运用对于刻画干军万马的厮杀场面和马鸣人叫的壮观景 象极 具适用性 。在 乐 曲后面 的 “ 项 王败阵 ” 和 “ 乌江 自刎 ” 等段落中,通过音乐标题的设定,使得音乐叙事与音乐描绘 更加生动真实。
(二 ) 情感性 琵琶曲 《十面埋伏》虽然在主题格调上看是一首气势雄 浑磅礴的武曲,但是曲中刚柔相济的部分则明确显示着作曲 者在作 曲过程中的情感性思考。十面埋伏讲述的是楚王项羽 的悲剧故事,因此作者在作曲中充满了对项羽的同情。在琵 琶演奏过程中,弹奏者要重视把握弹奏刚度与柔度的协调, 在注重力量表现的基础上,也应充分表达对楚军以及项羽的 关怀乃至对整个战争过程中殒命者的关怀。要想臻于完美地 表现 《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演奏时既需要庞大气势的渲 染,以势惊人,更需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以情动人、以情 感人 。@ ( 三) 模拟性 音乐具有模拟性,琵琶声可 以模拟多种战争场面的声 音乐舞蹈 大舞台 · 133 · 音,而且还能够借助对 自然声音的模拟抒发各种感情。
《十 面埋伏》中,用拍弹琵琶面板的手法来模拟 “ 放炮” 的轰鸣 声,用煞绞弦来模拟各种兵器撞击的声音,以长滚来模拟各 种呐喊声和厮杀声,从而营造出一种身临古战场的情境,达 到状物抒情、引起主客体情感共鸣的理想效果。
总而言之,琵琶 曲 《十面埋伏》作为我国古代琵琶武 曲的杰作,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特色,也有极高的音乐演奏 与音乐鉴赏价值。
《十面埋伏》琵琶弹奏过程中综合了标题 性、情感性与模拟性,通过手指与心灵的密切配合将那段激 烈悲壮的历史故事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 时也激发了人的艺术想象力。
《十面埋伏》极具表现力的曲 调形式与节奏,在滋养人们精神心灵的同时,也引导人们在 对历史的反思过程中获得一些哲学思考。因此,我们应当重 视琵琶曲 《十面埋伏》的艺术价值,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 让我国古代琵琶曲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注释:
①杨瑾.《论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 中的价值—— 以乐曲<十 面埋伏>为例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 4) :1. ②孙莉.《琵琶曲<十面埋伏> 赏析》.芒种 :音乐之声,2012 ( 13 ) :205—206. ③贺南.《论中国琵琶文曲的阴柔之美与武曲的阳刚之美》.西 北 民族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 5) :1. ④韩兰魁.《传统题材现代思维一一试论以琵琶曲<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为题材的交响乐创作》.交响 ( 西安音乐学院学 报 ) ,1994 ( 1 ) :36—38. ⑤王柳丁,郭宇曦.《琵琶曲艺术表现力探析——以<十面埋 伏 >与< 霸王 卸甲> 为例 》.作 家:艺术 空间 ,2011 ( 14 ) :
207 - 2 08 . ⑥郭香文.《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戏剧之家:音乐 探究,2014 ( 15 ) :51. ( 宋博媛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 文学院讲 师。研 究方 向:传 统音乐;刘静 ,邢台学院音乐 系讲 师。研 究方向:音 乐舞蹈理 论与教 学)
篇二: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春音 乐 研 究琵琶,这一名称是对中国古代抱弹类弦乐器泛指,演变为对特定形制乐器的专称,并成为世人皆知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十面埋伏》 是琵琶传统独奏大套曲中有代表性的乐曲之一。乐曲通过曲始及终的各个乐段,叙演了公元前 202 年12 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的始末情节。音乐形象地塑造了军纪严整、斗志高昂的刘邦军队。本曲是一首写实的武曲。这首乐曲采用了叙述性的表现手法,带有标题的多段结构,以及它所有的演奏技法,展示了紧张、激烈、残酷、壮观的战争场面。它在模拟表现此起彼伏的号声、鼓声、喊杀声、马嘶声方面,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音响效果;在刻画描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刀光剑影、两军拼搏、浴血鏖战时,又是惟妙惟肖,淋漓尽致,音乐形象之逼真,为人们所惊叹。传统各派《十面埋伏》曲谱,大概有十多种,现在演奏的大至是浦乐派、平胡派、崇明派、汪派的四种版本,现将这四人流派在演奏上的特点作一分析。乐曲开始处,四种版本都运用了模拟鼓声的手法开始的,在首音上都配用了“轰”的指法:浦东派:平湖派:汪 派:崇明派:四种版本用了两类奏法:浦东派、崇明派用 “ ”和“ ”类;平湖派、汪派用“ ”和“ ”。《掌号》都用“摇指”。摇,有用食指,中指,还有大指摇,用大指摇音量强而深厚。因为大指摇比食、中指难,所以用大指摇的人不多。《放炮》描写炮声处,都用了“提”的指法,但有的提缠弦按音,有的提空缠弦,提之后,浦东派用强扫后紧拉弱的“夹扫”空子,用时伴用左手“同轮板”的马蹄声;平湖派用“夹扫”空四弦方法;崇明派则用“扫”四条空弦之后再接奏“长轮”空子弦;汪派是用“提”、“勾”缠弦之后紧接“长轮”空子弦。《吹打》浦东派用了“长轮”和“挑”的奏法;平湖派、汪派用“轮”带“拂”奏法;崇明派则用“滚”的奏法,有时随曲情在“滚”中加用“扣”。《点将》都用“凤点头”指法。具体演奏方法各不相同:浦乐派用“ ”奏法;平湖派与汪派用“ ”奏法。《埋伏》 各派在开始的每句处都由慢渐快的速度处理,长音大都用“长轮”奏法,崇明派则用“滚”法,本段的末尾,各派都有长音音符用来表示马摘铃,人衔枚,掩旗息鼓奔至埋伏地点静伏下来。《大战》开始处有用“扫拂”四条弦指法,有用“夹扫”指法。速度极快,音量强大,以示战争已趋于白热化。段中有溃散声、炮声、箫声、马嘶声,整个战场的一片嘈杂声等。崇明派在本段中运用了“绞四条弦”的指法。浦东派在本段中用了“并两弦”,同时配用“推”、“挽”、“吟”等指法,意在描绘两军激烈鏖战时的情景。《呐喊》是本曲的高潮乐段。左手按双弦推复,右手快速夹弹,其效果如万马奔腾,杀声震天。浦东派运用“并二弦”、“轮二弦”、快而大的“吟”、“挽”、“推”等指法,后又同时用了“并”、“滚”、“挽”、“吟”两条弦等技艺,其中以快而大的“吟”更为突出而重要。平湖派、崇明派、汪派都用连续反复的“划拂”或“夹扫”与“扳”两条弦等指法。浦东派在《呐喊》段之后接有《重围》,在四条空弦上先用音量较弱的“夹扫”,次用音量极强的“滚四条弦“,再用音量较强的“满轮”,末用音量较弱的“轮四条弦”的弦数变化。如此反复演奏,用来描绘整个战场重围叠叠的一片混杂之声。《传号》 的曲调音在中老两条弦上用同度音奏出,“双弹”,“双挑”时须使中老两条弦的音量音色相仿。现在大多数演奏者从演奏效果出发,以此段为全曲的结束句,省略后几段,这样显得既完整且有声势。琵琶作为我国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有它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传统乐曲中有它深厚的民族音乐的意味,而这正与琵琶艺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元杂剧的出现就不会有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问世。这些传统弦乐曲是多少代大师千锤百练的艺术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浓缩,只有打好传统音乐的基本功,把它融化在血液中,演奏才会有中国风格,才会有中华之神韵。浅析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43◇篇三: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附件 2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格式)
-------------------------------------------------------- )
学科分类号(二级学科)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琵琶曲艺术的表现力 -- 以《十面埋伏》为例
开题报告
姓
名
学
号
论文编号
院(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完 成时间
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件 附件 3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封面格式)
----------------------------------------------------------------------------------------------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书
题
目
论琵琶曲艺术的表现力 -- 以《十面埋伏》为例
开题报告
姓
名
学
号
论文编号
院(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附件 3 3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表格样式)
论文(设计)题目 论琵琶曲艺术的表现力 -- 以《十面埋伏》为例
选题说明: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和实践(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3)本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本选题讨论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等
选题意义:
琵琶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其本身是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弹拨类乐器之一。从艺术表现力的手段来看,琵琶确实可以有效营造出不一样的艺术境界,所以,琵琶也有着民乐之王的美称。《十面埋伏》作为重要的琵琶曲,其实根据楚汉之争的历史题材形成的,属于武曲,同时也有着很强的艺术、故事叙述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对琵琶曲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理论意义角度来看,可以对于后续琵琶曲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同时也是对前人学者在相关理论研究环节的完善,对于琵琶曲创作人员进行乐曲编创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从实践意义角度来看,通过对《十面埋伏》这一作品的分析,可以有效深入研究琵琶曲艺术创作的具体方式与手段。同时还可以使得琵琶曲创作的艺术表现力不断提升,对于促进我国琵琶曲创作具有很大帮助。
国内外研究现状: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本身对于乐曲、艺术的表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学者都曾经针对琵琶曲、琵琶乐器以及艺术表现力等相关问题展开过分析和研究。学者陈爽(2009)发表《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学者首先提出传统琵琶演奏的特点,接着分析出传统琵琶演奏的具体方法,全面论述了琵琶乐曲与其他乐器相比在演奏方面存在的差异。学者朱苏华(2010)在《琵琶武曲的艺术特征》中提出琵琶武曲的相关概念,并且介绍了现阶段比较著名的琵琶武曲,其中就包含了《十面埋伏》。从琵琶武曲的艺术表现角度入手,学者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学者段妍(2014)在《浅析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艺术特色》。在其中学者首先提出了琵琶曲演奏的技巧,接着从两首武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琵琶武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拟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琵琶曲代表《十面埋伏》为例,分析提高琵琶曲艺术表现力的具体方式。从而能够为琵琶曲的艺术编创人员提供更多帮助。
重难点:
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就在于前人在琵琶曲的研究理论方面成果比较丰硕,但是与现阶段的结合程度不够。所以,这就需要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有更多的创新点,这样才能使得琵琶曲艺术表现力的提升手段更为丰富。
选题讨论或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或设计提纲)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一、琵琶曲简介 二、琵琶曲的发展历史
(一)汉朝时期
(二)唐朝时期
(三)后续时期 三、琵琶曲作品《十面埋伏》介绍
(一)介绍
(二)艺术表现力 1、战争之前的准备时期 2、战斗时期 3、战斗过后 四、提高琵琶曲艺术表现力的方法 (一)内容表现 (二)情感表现 (三)文化内涵表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研究采用的方法及方法应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研究方法:
本论文所选择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针对前人学者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展开分析,接着探究得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并且从理论研究角度为后续研究成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其次,通过案例研究法,以《十面埋伏》为例,分析出琵琶曲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希望通过全面分析能够为后续学者以及琵琶曲创作人员提供参考。
论文(设计)完成时间计划或期限
进度安排:
2016.11.15-2017.01.10 开题报告 2017.01.11-2017.02.28 初稿 2017.03.01-2017.04.01 中期检查 2017.04.02-2017.05.01 终稿
2017.05.02-2017.06.01 论文答辩
完成论文(设计)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通过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内容。针对琵琶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梳理,并且搜集大量关于《十面埋伏》的资料,顺利支撑我完成了论文创作工作。
主要参考资料 [1]陈爽. 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J]. 中国音乐,2009,01:110-124.
[2]宋博媛,刘静. 琵琶曲《十面埋伏》作品分析[J]. 大舞台,2015,03:132-133.
[3]朱苏华. 琵琶武曲的艺术特征[J]. 名作欣赏,2010,05:133-135.
[4]苏晓琳. 琵琶曲《十面埋伏》艺术赏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115-116.
[5]段妍. 浅析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艺术特色[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227-228.
[6]张丽. 浅析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中技巧与情感的关系[J]. 黄河之声,2014,13:88-89.
[7]黑连仲. 琵琶中的文学艺术[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1:178-182.
[8]唐新.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J]. 大众文艺,2011,06:90-91.
[9]王臻. 以琵琶曲《飞花点翠》浅析“瀛洲古调”[J]. 中国音乐,2015,03:211-218.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会纪要 时间
地点
参加开题报告会人员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会议记录摘要:
记录人(签名):
20
年
月
日 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20
年
月
日 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
20
年
月
日 本页不够可以续页 件 附件 4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 名
院(系)
专 业
年 级
班 级
学 号
论文编号
指导教师
论文(设计)题目
具体要求:论文(设计)经同意开题后,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学生按照指导教师意见务实开展研究工作。
------------------------------------------------------------------------------------------------------------------------
进度安排:根据《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规程》,按照论文(设计)工作期限不少于 5 个月的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具体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意见:
院、系领导签字:
(办公室盖章)
20
年
月
日 件 附件 5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日期 指导内容 教师、学生签名
件 附件 6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表(封面格式)
----------------------------------------------------------------------------------------------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答
辩
评
审
表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论文编号
院(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件 附件 6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表
答辩会纪要 时间
地点
答辩小组 成员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20
年
月
日
答 辩 小 组 意 见 评语:
评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20
年
月
日 院系答辩委员会意见 评语:
论文(设计)最终评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学院(公章)
20
年
月
日
件 附件 7 :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 名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评语
论文(设计)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语
论文(设计)评定等级
组长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综合评语
论文(设计)综合评定等级(成绩)
院(系)负责人签字:
(办公室盖章)
20
年
月
日 件 附件 8:
:
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信息)登记表
院(系)
专业
年级
班级
统计人
学生论文(设计)信息 指导教师信息 序号 姓 名 论文编号 论文题目 选题类型 成绩 指导 教师 职称 指导 篇数 001 张 XX Li01132001
XXXXX 实践类 良/85 王 XX 教授 6
注:一、论文编号为 10 位数字,其中:
1 1 、前 1 - -
2 2 位字母为学科门类代码。
如:法学(La -- Law),教育学(Ed -- Education),文学(Li -- Literature),历史学(Hi --History),理学(Sc --Science),工学(En – Engineering),医学(Me -- Medical),管理学(Ad -- Administration),艺术学(Ar -- Arts)等 2 2 、第 3 - -
4 4 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
如:汉语言文学 01;英语 02;数学与应用数学 03;物理学 04;化学 05;小学教育 06;体育教育 07;音乐学 08;美术学 09;历史学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思想政治 12;教育 13;电子科学与技术 14;教育技术学 15;学前教育 16;应用化学17;信息与计算科学 18;科学教育 19;人文教育 20;舞蹈学 21;秘书学(原文秘教育)22;绘画 2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原社会体育)24;护理学 25;公共事业 26;管理 27;艺术设计 28;舞蹈表演 29 3 3 、第 5 - -
6 6 位数字为年级代码。
如:13(2013 届)
4 4 、第 7 7 位数字为班级代码。
如:(1)班为 1,(2)班为 2 „„ 5 5 、第 8 - -
0 10 为数字为论文序列号:
如:01 – XX 如:张 XX,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 届(2)班学生,论文序号为 1,其论文编号为:
Li01132001:Li(学科门类),01(专业),13(届次),2(班级),001(论文序号)
二、论文成绩(信息表)按照横排打印
附件 9:
...
篇四: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众 文 艺90摘要:传统琵琶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力度较大的右手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演奏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关键词:十面埋伏;音乐与演奏;音乐特性;审美价值 一、乐曲的溯源《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十面埋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地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刻画得栩栩如生。乐曲歌颂了楚汉战争中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二、《十面埋伏》的演奏分析《十面埋伏》是依照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依次表现大战前的准备、两军交战场面和大战结局,全曲共有九段,按其结构和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序幕”“战前”“交战”“战后”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散板,以《列营》为题,下分六个层次,有《分营》《军鼓》《掌号》《放炮》。“列营”运用了武曲中典型的散板,各音长度自由,强弱亦无规律,使乐曲的节拍富于变化,适宜表现武曲的曲情。在《十面埋伏》列营段当中,用“提”、“勾”缠弦之后紧接“长轮”空弦,反复三次,模仿炮火的轰鸣声称之为《放炮》段。用“夹扫”指法演奏一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乐音,模仿马蹄声。这一段还集中采用了轮拂、扫轮、夹扫等技巧奏出了坚实饱满,雄壮激烈的战鼓之声,预示着战争的风暴即将来临。在第二遍又用了低音区的夹扫及“急急风”的节奏。《军鼓》处用中、老弦同音“双夹弹”指法来描绘击打战鼓,节奏由慢渐快,以示军营中升堂的隆重气氛。《掌号》处用“大指摇”来描绘吹号的声音,由弱渐强,表示由远到近。表现了古代军营主将升帐、点将发令前的一种仪式。第二部分包括《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四个段落。《吹打》是本曲的主题乐段,用“长轮”“勾轮”“轮带拂”的演奏技法,把古代军营中举行重大仪式时,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富有歌唱性而又庄严、肃穆的音乐表现的栩栩如生。其中轮指代表吹管乐声,勾拂代表打击乐声。《点将》处用勾缠弦空弦,弹、抹子弦曲调音的“凤点头”演奏,音色清晰而节奏平稳,速度由慢渐快,使点将发令时严肃而紧张的活动情景得到恰当的描绘。《排阵》和《走队》分别运用“遮分”和“遮扫”指法,用中板速度演奏,象征一队队士兵在营地内排好阵式走向辕门的步伐声。第三部分包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段落。《埋伏》是本曲主要乐段之一,乐句都是由慢渐快的速度处理,长音用“挂轮”或“勾轮”“滚”指法,描绘汉军千军万马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埋伏下来,准备伏击楚军,渲染大战前特有的寂静和紧张气氛。《小战》运用“煞”中弦的指甲声,来表现刀枪相击,矛盾相撞;通过“长轮”来描绘双方在交手作战是的冲突。当战斗进行愈来愈激烈时,用节奏浓缩的手法,改“弹挑”单音为“划”四条弦,恰当地描绘出古代拼杀的战斗场面。《大战》包含《箫声》《呐喊》《信号收兵》三个层次。开始用“夹扫”指法,以快速强大的音量奏出一段递升、递降的旋律,以示战斗趋于白热化,交战正酣。接着用“绞弦”“扫轮”描绘戈矢相击,此处还用“提”“勾轮”“绞弦”子弦、中弦等指法,描绘溃败声、楚歌声、箫声、马嘶声,气势非凡。《呐喊》是全曲的高潮乐段,通过推、拉、合并双弦等技法,形象描绘了呼声震天、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左手先运用滑弦的技巧从一把位滑到四把位,紧接着右手在最高音位扫摇,使音调达到全曲的最高顶点。随后,左手在以注的技巧从四把位滑到一把位,顺势伏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信号收兵》用“夹扫”指法在中弦、老弦上用同度音奏出曲调音,表现项羽在突围败走之际,汉军响起传达追击命令的号角声。第四部分《项王败阵》以一曲悲歌式的旋律,刻画项羽自刎前那种万般无奈的复杂心情。全曲于扫弦后的急伏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三、《十面埋伏》的音乐特性琵琶武曲是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气势宏伟、结构庞大。根据乐曲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具有多方面的音乐特性。(一)标题性标题音乐的创作展示了作曲家以标题为依据,进行周密的艺术构思,选择能体现构思的独特的结构样式,并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创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十面埋伏》乐曲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琵琶用长轮、凤点头、摭分、摭扫等手法为听众展示了战鼓雷鸣、旌旗林立、威武的汉军与楚军对垒的古战场战前准备的画面。第二部分是作战情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各段中,琵琶用滚、煞音、绞弦、并弦、拍、夹扫、扫轮、推挽、滑奏等各种技巧把两军短兵相接、厮杀与呐喊、呼号震天、如雷如廷、千军万马驰聘疆场的激烈壮观的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三部分“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国凯里”“诸将争功”“得胜回营”讲述战争的结局。听众仿佛看到楚军的突围、汉军的追击、项王拔剑自刎的悲壮与刘邦大获全胜的场面。从以上这些段落的标题可以清晰的看到垓下决战的战争场面与故事发展的全过程。(二)模拟性音乐可以模拟自然界和现实中的种种音响。如对风、雨、雷电、钟声、鸟鸣、武器碰撞等自然界声音的模拟,以此来借景抒情、状物咏情。这种写实的模拟手法无论在传统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中都是屡见不鲜。琵琶武曲为了达到写实的目的充分发挥琵琶在模拟自然音响上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把握对自然音响的情感态度,同时借助于乐曲的诸标题,使主体、客体的情感产生共鸣。《十面埋伏》第一部分中“放炮”,用拍、弹面板模拟炮火的轰鸣声;第二部分用煞弦、绞弦模拟兵器碰击、武器的铿锵声;用推并双弦、挽吟、长滚、摇来模拟将士的呐喊、撕杀声,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唐新
(河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文艺评论
大 众 文 艺91施咏编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新1版,2002年9月第1次印刷)由序、前言、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十二个专题知识点构成,全书正如该书《序》中所言“纵横经纬、谈古论今、横跨东西”(见该书《序》)对传统意义上的《基本乐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作补充并深入研究各专题所涉及到的文化层面涵义。作者从美学、律学、乐学、音乐史学、文学、绘画、语言音乐学乃至数学和物理声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的去透视和分析与“基本乐理”相关联的更为深入的音乐文化知识。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多角度透析基本乐理文化内涵的难得佳作。本文主要选择该书中的几个专题知识点作一些介绍和评价。首先纵观全书目录,诸如“‘休止’休矣?”“五音大成”“美音求源”、“声无定高”等标题便觉得新颖,可以看出作者用我国传统的文学书写方式来传达书中丰富文化底蕴的独具匠心,强调了这本书决不是一本仅仅介绍基础乐理知识的普通教材。海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开始之处”。而在音乐中的停止(即休止)那又是什么呢?作者在第一专题《“休止”休矣?》中就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绳’胜有‘绳’”和“无声之处情亦浓”三个标题来论述“休止”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意义。古诗词有云“‘别有优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的‘无声’之所以能‘胜有声’,就是因为在这‘声暂歇’中蕴藏着‘有声’难以表达的深沉意蕴——‘幽愁暗恨’,此时的休止胜过一切语言,所有需表达种更高层次的静态的交流,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此列举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许多音乐家运用无声来制造音乐的轶事。“无声之时音乐反而有了巨大无限的抽象含蓄之表现力和更大的想象空间”。在第二标题“此时无‘绳’胜有‘绳’”中,作者用中国绘画艺术中“留白”的构图艺术说明中国音乐中的“休止”和绘画中的“留白”有着同样“不求完满、追求留白和停顿的审美心理倾向和心理习惯”。在“无声之处情亦浓”中,著者列举了二胡曲《江河水》、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N0. 7以及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等众多谱例来充分阐释休止符“无声”的意义。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进一步描述代表作品中运用的休止符所蕴含的多种情绪。第一专题中的论述俨然已经让我们不知不觉的融入无声的情感交流中,文学、绘画和音乐美学的多角度的透视,多个文化视野下的剖析为全书立下基调,使我们重新且更为深刻地认识了休止符。在对以后的十一个专题的叙述中,均体现出了作者从多个角度透析知识点的观念。笔者在此将第二个专题“强弱相对论”、第五专题“美音求源”和第六专题“声无定高”放在一起介绍。作者的这三个专题点是对音的四个物理性质中的三个属性:音强、音色和音高进行了非传统形式的介绍并给予了更多非传统意义的文化内涵。之所以说是非传统形式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基本乐理教材只是简单介绍这些要素产生的决定因素,诸如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少),音越高(低);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小),音越强(弱);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然而作者在论述中不仅从对三个属性的决定因素作细致地分析还对与之相关的物理学科知识作了必要的补充说明。比如在第二专题“强弱相对论”中在阐明其属性的决定因素后,花了两段文字介绍了音量单位分贝和音量不同时人耳感觉的不同,还将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为例证,而后顺理成章地阐述音的强弱与音乐表现、乐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出音乐表现中无所谓绝对意义上的力度标准(见该书第6页)。何以如此?作者便从风一部多角度透析基本乐理的佳作——评施咏编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石晶晶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有置身于古战场拼杀的场面之感。四、《十面埋伏》的审美价值琵琶具有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和多样的演奏手法,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表现活泼流畅、明快喜悦和婉转抒情的曲调,也能表现雄壮激昂、铿锵有力和具有张力的曲调。因此,要想达到对乐曲内涵的完美体现,必须实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统一,从而体现乐曲的审美价值。作为琵琶演奏家要将演奏技巧完全融入到深刻的情感表现之中,真正作到两者的统一。这样的表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能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要想达到情感的有机表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准确理解分析音乐作品,领悟其内涵,结合演奏技巧表现乐曲。《十面埋伏》以战争背景为素材展现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的画面。歌颂了楚汉战争中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列营》用“轰”的手法来模拟鼓声,速度由慢渐快,刚劲有力,先声夺人,强烈的战鼓声和高亢的号角声拉开了楚汉两军决战的帷幕。《马蹄声》用“夹扫”指法演奏一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乐音。《呐喊》运用“划双挑双弹”与“夹扫”“扳”两条弦等指法,来衬托音量和力度的对比,表现战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激烈拼杀场面。
(二)有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是离不开想像的。只有通过想像才可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十面埋伏》是描写刘邦得胜的乐曲,表现的情绪是激越、高亢的,预示着凯旋、预示着胜利,因此讲究气息的停顿与迸发,要有爆发力和冲击力。我们只有身临其境,随着乐曲的意境想象乐曲内容的场面,依托气息控制,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特色。由于人的自身条件、艺术经验、修养和思想气质有差异,所以,人们对音乐的理念与处理也有所不同。但要想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还要有较高的独特创造力,塑造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内心情感的升华,用旋律来表达音乐的魅力。参考文献:[1] 孙丽伟.琵琶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 刘德海.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伏》的[J],音乐艺术,1979-1. [3] 殷惠麟.谈琵琶古曲十面埋伏[J],广州音乐学报,1985.[4] 王超然.谈琵琶演奏艺术[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1.文艺评论
篇五: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10011110320
南阳师范学院 2014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 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完 成 人:
符志娟
班
级:
2010-03
学
制:
4
年
专
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刘
阳
完成日期:
2014-04-02
目
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十面埋伏》 的乐曲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十面埋伏》 的故事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 《十面埋伏》 的产生和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 不同版本《十面埋伏》 的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 平湖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 浦东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 汪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四) 刘德海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三、 各段落不同版本音乐特色的异同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一) 《列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 《吹打开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三) 《点将》《排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四) 《埋伏》《小战》《呐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第 1 页(共 9 页)
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 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作
者:
符志娟 指导教师:
刘
阳
摘要:
《十面埋伏》 是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 流传至今已经形成的版本有很多。
本文通过对琵琶各流派的介绍, 对《十面埋伏》 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 以及不同版本的乐曲内容、 结构和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深入了解不同版本琵琶曲《十面埋伏》 的渊源及音乐特色, 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为琵琶爱好者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十面埋伏》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流派; 艺术特点; 继承与发展
琵琶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 从秦汉时期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琵琶传统乐曲一般分为文曲和武曲, 《十面埋伏》 是琵琶古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大套武曲, 是一首世代相传、 百听不厌, 且深受琵琶演奏家喜爱的曲子。
一、《十面埋伏》 的乐曲背景 (一) 《十面埋伏》 的故事简介 《十面埋伏》 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形:
公元前 202 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大决战, 刘邦启用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在垓下设下了十面埋伏, 将项羽引诱进入埋伏圈中, 然后以三十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牢牢包围在垓下楚营内。
到了晚上, 刘邦的谋士张良让会说楚地方言的士兵用萧吹楚曲、 唱楚歌, 来动摇楚军的军心。
被困的楚军听到熟悉的楚歌后开始思念家乡 ,崩溃瓦解的斗志使得他们军心涣散, 许多士兵纷纷逃散, 到最后楚军仅剩下一千多人。
项羽看到这种情况, 毅然决然定于天亮以前带领残部一起冲出重围, 返回江东。
项羽的爱妃虞姬因知道自己不可能同项羽一起冲出重围, 于是选择自刎军中。
在项羽的率领下, 八百多骑兵杀出重围, 在跟背后紧追不舍的汉军一阵厮杀后, 只剩下项羽一人逃到了乌江边。
伤痕累累的项羽站在乌江
第 2 页(共 9 页)
岸边, 只觉得内心十分伤痛, 他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的父老乡 亲了, 于是面对乌江拔剑自刎。
从而刘邦就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并建立了西汉王朝。
《十面埋伏》 就是以刘、 项在垓下决战的故事为主题, 用“琵琶大[1](p233)。
曲的形式表现了这一段历史史实”(二) 《十面埋伏》 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十面埋伏》 这首曲子具体产生在什么时候, 又是谁所创作的,到现在还是没有十分准确的说法。
最早见于记录的《十面埋伏》 的曲谱是在公元 1818 年出版的《琵琶新谱》 中, 这是由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萍所编写的。
到了 1895 年,平湖派的代表人物李芳园在华秋萍的基础上编订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并将《十面埋伏》 收录进去, 改名为《淮阴平楚》。
之后各个流派的琵琶谱集都开始记载《十面埋伏》 的乐谱, 只是各个版本在分段与段落标题上不一样:
“ 《华氏谱》 称《十面》, 由直隶王君锡传谱, 凡十三段;
《李氏谱》 名《淮阴平楚》, 隋秦汉子作; 金山周瑞清厚卿校, 凡十八段;
《养正轩谱》 称《十面》, 一名《淮阴平楚》, 凡十八段;
《瀛洲古调》 名《十面埋伏》, 凡十段”[2](p124)。
二、 不同版本《十面埋伏》 的简介 有关琵琶乐谱或者是琵琶史料的记载并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谱子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的, 再加上战乱等因素, 使得好多琵琶曲子无法流传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 有关琵琶流派的论述大多是从清代开始的。“琵琶流派最早呈现的分派是南派和北派, 南派被称为浙派, 以陈牧夫为代表; 北派被称为直隶派, 以王君锡为代表”[3](p45)。
经过历史的沉淀, 时代的变迁, 琵琶的流派大大小小就形成了十几个, 近代以来的五个最主要流派是无锡派、 平湖派、 浦东派、 崇明派和上海派。
故各流派流传下来的《十面埋伏》 曲谱就不下几十种, 各个曲谱都有自己流派的特色所在。
至今仍被人们广泛演奏的有浦东派, 平湖派, 崇明派和汪派。
以及中国近现代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成功二次创作改编的《十
第 3 页(共 9 页)
面埋伏》 更是在国际乐坛上引起巨大反响, 很是深入人心。
(一) 平湖派 平湖是浙江省的一个县, 临近杭州湾, 被称为“江南鱼米之乡 ”。李芳园是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自誉为“琵琶癖” [3](p48), 是著名《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 的编撰者, 后人称为《李氏琵琶谱》,简称《李氏谱》, 是近代最有影响的琵琶谱之一。《十面埋伏》 在收录进《李氏谱》 的同时被李芳园改名为《淮阴平楚》。
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李氏原来的工尺谱, 而是由李氏传人朱英经过多年的演奏与整理后所传的谱, 全曲共 18 段。
平湖派的《十面埋伏》 要求演奏起来有精致、 文雅感, 除了要有一定的力度外, 还要能演奏出层次感; 在乐曲段落与段落之间是没有连接痕迹的, 而且前后呼应, 气势一贯到底; 整首曲子的演奏风格奔放中不失含蓄。
(二) 浦东派 浦东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的东部。
清朝乾隆年间的鞠士林是浦东派的始祖, 他的琵琶技艺被称为“江南第一手” [3](p49)。
鞠士林的兄弟鞠克家也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 他们兄弟二人为浦东派琵琶的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浦东派培养出来的优秀传人有很多, 近代的沈浩初就是浦东派的传人之一。
在 1929 年, 沈浩初整理出版了《养正轩琵琶谱》, 这对浦东派琵琶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之后, 他的传人林石城将他传谱的《十面埋伏》 进行整理编写。
该版本同平湖派的一样, 全曲也是共 18 段, 但是在标题和分段编排上有所不同。
浦东派的演奏特点在于武曲的演奏要显得雄伟有气势, 比较注重音色的变化, 演奏声音要求饱满、 有力度。
浦东派的一些演奏方法很有特色, 像并弦, 配以满轮或者滚扫; 四弦的满轮等等。
(三) 汪派 汪派也叫上海派, 是唯一一个以汪昱庭个人名字命名的流派。
汪派在我国琵琶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它的形成“掀起了中[3](p53)。
国琵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潮”2004 年李光华将汪派李延松传谱的《十面埋伏》 进行整理, 收录在
第 4 页(共 9 页)
了《琵琶曲谱》 中, 该曲谱共 24 段, 相对于其他派别, 汪派的演奏版本在乐段数量上明显增加了很多。
尽管乐段上有所增加, 但所表达的内容、 感情还是一样的。
汪派在各个流派中最不可忽视的成就就是创造出了 上出轮的演奏方法, 为琵琶轮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 刘德海派 刘德海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 教育家, 人称琵琶大师。“1954 年刘德海跟着浦东派的林石城学习琵琶, 后来又先后向平湖派的杨大钧、 无锡派的曹安和、 汪派的孙裕德等名师学习” [4](p22)。
刘德海经过多年的努力,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大大发展了 琵琶的演奏技艺, 丰富了 琵琶的表现力, 逐渐形成了 其独有的热情奔放, 独特而新颖的演奏风格, 并在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 逐步树立了自己的艺术思想: 标新立异、 厚今薄古。
刘德海改编的《十面埋伏》 集大家之所长, 同时兼备了各个流派的音乐特色、 演奏技巧。
他同时结合现代审美意识, 将古老的曲子加入新鲜的血液, 重新整理出了具有时代特色、 适合现代人们对古典音乐欣赏要求的作品。
他大胆的将《十面埋伏》 中很多冗长、 繁杂的段落丢掉不要, 全曲只分 8 段, 是众多版本中唯一乐段最为短小、 精炼又脍炙人口的。
他改编的《十面埋伏》 在“乐曲的结构、 乐思的发展、 旋律的进行、节奏型的变化、 演奏的技法、 布局的安排和运用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4](p166)。
各个流派对《十面埋伏》 的解释从“整体结构、 段落删减与组合,技法的施展、 速率的变化等细微细节都各有特色与不同”[4](p55)。
详细内容见下表。
平湖派 浦东派 汪派 刘派 序幕 1.列
营 2.分
营 3.军
鼓 4.掌
号 5.放
炮 1.列
营 2.擂
鼓 3.掌
号 4.放
炮 1.列
营 2.分
营 3.军
鼓 4.掌
号 5.放
炮 6.马
蹄 1.列
营2.擂
鼓
第 5 页(共 9 页)
战前
6.吹打开门 7.点
将 8.排
阵 9.走
队 10.埋
伏 11.小
战 12.垓下大战 13.百万军声 5.吹打开门 6.点
将 7.排
阵 7.吹
打 8.点
将 9.排
阵 10.走
队 11.埋
伏 12.鸡鸣山小战 13.九里山大战 14.箫
声 15.八千子弟涣散声 16.对鸡鸣山呐喊 17.垓下重围 18.四面复起 19.传号收军 20.项王败阵 21.乌江自刎 22.汉军奏凯 23.诸将争功 24.得胜回营 3.走
队 4.排
阵
交战
8.埋
伏 9.小
战 10.大
战 11.呐
喊 12.重
围 13.传
号 5.埋
伏6.小
战7.呐
喊战后 14.项王败阵 15.乌
江 16.众军奏凯 17.诸将争功 18.收阵回营 14.败
北 15.鼓 角 声 16.乌
江 17.奏
凯 18.收阵回营
8.追
击 共 18 段 共 18 段 共 24 段 共 8 段
三、 各段落不同版本音乐特色的异同 《十面埋伏》 在各个流派的曲谱中虽名字相同, 但因为版本各不相同, 演奏时的指法也不尽相同, 艺术风格的处理上也更是不一样。
我们在学习演奏时, 对于各个流派的谱子的异同之处要有深入的研究分析,对每个曲谱进行分析、 比对, 以做到真正的会、 懂。
(一) 《列营》
《列营》 是全曲的引子, 节奏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变化也较多。
各个流派对于速度的处理都是由慢而快。
且各个流派都是使用“轮拂” 的手法表现战场的强烈氛围。
不同之处在于:
平湖派:
以简单的和弦扫弦开始, 用琵琶特有的长轮加扫弦同时演奏, 在后半部分则以单音运用弹、 挑加泛音来表现, 干净利落的将战前的气氛传达出来。
浦东派:
曲谱稍微复杂, 且小节数明显增长。
曲首是以两个前倚音的扫弦开始。
后半部分在单音演奏的基础上, 又加以几小节的扫弦和长
第 6 页(共 9 页)
轮, 使演奏更有表现力度。
汪派:
与平湖派和浦东派相比, 汪派是曲谱变...
篇六: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本的同学必须用此版本,特别要注意看清“任务书”等几页的页台头不能用“二本”的版本)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也是最富特点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有 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表现力。《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乐曲的内容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它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根据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对乐曲的一些体会与感受,对各个作品的整体把握与理解,通过研究以故事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的旋律,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文章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与风格特色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演奏的发展脉络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中的技法运用 请尽快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二、论文进度安排:
选题时间:
2012 年 9 月 3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3 日 下达任务书时间:
2012 年 11 月 26 日至 2012 年 12 月 19 日 组织开题时间:
2012 年 12 月 21 日 撰写、修改论文时间:2013 年 2 月 25 日至 2013 年 4 月 5 日 组织答辩时间:
2013 年 4 月 22 日至 2013 年 5 月 10 日
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中国琵琶名曲荟萃[M]. 上海音乐出版社
本社编 1997
[2]庄永平著 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李贵真、赵寒阳著 民族器乐论文集[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0
[4]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5]江明惇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6]李真贵,赵韩阳.民族器乐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
[7]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8]卫仲乐. 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的[M](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 [J]1979 期第(1)P25,上海)。
[9]林石城曲情赘语 (沈浩初编著、林石城整理养正轩琵琶谱[M]P 3,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北京)。
[10]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伏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J],1979(01)
[11]郑甜“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与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J]. 乐器 2007 年(04)
[12] 杨春.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J]. 黄梅戏艺术 2006(03)
[13] 王哲.明清琵琶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J]. 民族音乐 2010(06)
[14] 席昆红.动人的情感 惊人的气魄——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J]. 民族音乐 2007(03)
[15] 徐晴岚.千年余音 悲歌慷慨——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J]. 民族音乐 2007(04)
[16] 丁英超.九里山铁骑的呐喊——琵琶曲十面埋伏欣赏[J]. 音乐生活 2008(03)
[17]
中国古典名曲赏析十面埋伏篇[J]. 流行歌曲(艺考) 2008(02)
[18] 王冰.王范地先生琵琶教学艺术参悟[J]. 乐器 2010(12)
[19] 王丹.刚柔并济话琵琶[J]. 国际音乐交流 1994(02)
[20] 朱苏华.琵琶武曲的艺术特征[J]. 名作欣赏 2010(05)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指导教师布置任务科学、合理、可行,希望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系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学生姓名 刘媛丽 学 号 10220111 专
业 音乐表演 班 级 表演一班 指导教师 冯燕 职 称 讲师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目
的:通过深入研究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根据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对乐曲的一些体会与感受,对各个作品的整体把握与理解,通过研究以故事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的旋律,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意
义:《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研究动态:选择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这一课题研究是根据自己在习得琴的技法以来,对曲目的感受与理解,同时对技法的理解与应用,来剖析这首曲目中不同段落所采用不同技法的表达方式,来加强自己对不同演奏技法的深入理解。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与风格特色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演奏的发展脉络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中的技法运用 创新之处:文章首先介绍乐曲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角色以及场景,并与演奏技法相结合精要的解析了每一种演奏技法对不同场景,不同感情表达的研究,继而体现了乐曲与技法中最直接的联系。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
研究方法:文献收集法;资料参考法;举例论证法;综合归纳法 论文提纲: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与风格特色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演奏的发展脉络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中的技法运用 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选题时间:
2012 年 9 月 3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3 日 下达任务书时间:
2012 年 11 月 26 日至 2012 年 12 月 19 日 组织开题时间:
2012 年 12 月 21 日 撰写、修改论文时间:2013 年 2 月 25 日至 2013 年 4 月 5 日 组织答辩时间:
2013 年 4 月 22 日至 2013 年 5 月 10 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琵琶名曲荟萃[M]. 上海音乐出版社
本社编 1997
[2]庄永平著 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李贵真、赵寒阳著 民族器乐论文集[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0
[4]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5]江明惇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6]李真贵,赵韩阳.民族器乐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
[7]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8]卫仲乐. 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的[M](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 [J]1979 期第(1)P25,上海)。
[9]林石城曲情赘语 (沈浩初编著、林石城整理养正轩琵琶谱[M]P 3,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北京)。
[10]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伏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J],1979(01)
[11]郑甜“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与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J]. 乐器 2007 年(04)
[12] 杨春.浅析琵琶名曲十面埋伏[J]. 黄梅戏艺术 2006(03)
[13] 王哲.明清琵琶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J]. 民族音乐 2010(06)
六、指导教师意见:
该同学的论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以衡阳花鼓戏为例》,开题报告内容清晰,逻辑严密,研究内容较为全面,研究方法适当,同意开题。
签名:
年
月
日
开
题
报
告
会
纪
要 时间 2012 年 12 月 21 日 地点
与 会 人 员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
记
录
人: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系工作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二)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评阅人评语:
建议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三)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答辩时间
地点
答辩小组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职称)
答辩小组评语:
该同学论文中的论点较为明确,文章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精准。
答辩组认为,该同学能够按时答辩,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较为准确地阐明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内容要点,答辩态度认真,回答问题较为精炼,思维、反应较为敏捷,口头表述较清楚。该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了音乐本科培养目标要求。
建议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系答辩委员会意见:
评定成绩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篇七: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武曲赏析 —— 《十面埋伏》琵琶武曲赏析——《十面埋伏》 文艺评论
琵琶武曲赏析
杨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琵琶是中国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以其丰富的演奏技 法与独特的表现力,堪称为弹拨乐器之首.在乐曲的表现手法与风格 上,基本上有武曲,文曲之分.琵琶武曲,着重在右手的演奏技巧和 力量的表现,格调雄壮威武,气魄宏大,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之特 点,往往根据内容情节发展连续叙述,结构庞大,有声有色,段落分 明.而琵琶文曲,则多所在左手的表现上琢磨,格调清丽秀美,优美 简朴,具有抒情性与写意性之特点,常以优美的旋律表达内心身处的
表现出令人向往之意境.本文将通过对《十面埋伏》从它的创 倾诉, 作历史,演奏技,j,演奏音色,情感表现等来分析它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风格;武曲;武套;序幕;战前;交战;战后
《十面埋伏》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 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 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 着金戈铁马的肃乐之声.它不仅是属于情感美学一类的作品,而 且突出强调艺术性,强调艺术上的创造,才能与功夫,强调技法 的高超与表现力的不可思议.这么壮阔的场面,靠的是技艺.下 面我们通过对《十面埋伏》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等来分析 下琵琶武曲的演奏风格.
本曲是一首属于"武套"的乐曲,乐曲通过有始及终的各 个乐段,叙演了公元前202 年 l2 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的始末情 节.从《养正轩琵琶谱》的本曲各段标题看,全曲可分为四大部 分:
一
,序幕:有《列营》《擂鼓》《掌号》《放炮》等段.
二,战前:有《吹打开门》《点将》《排阵》《埋伏》等 段.
三,交战:有《小战》《大战》《呐喊》《重围》《传号》 《败北》《鼓角声》《乌江》等段.
四,战后:有《奏凯》《收阵回营》等段.
第一部分"序幕"是本曲的引子.描绘了决战前汉军在垓下 选好屯兵地形,数十万人马军营垒垒,鼓角声声,炮声隆隆等壮 阔雄伟,威武整肃的场面.第一段的《列营》是散板,可以分成 七旬两部:1—3 是前半部;5—7 是后半部;第 4 句是一"个承上启 下的连接短句.第 l 与第 5 句的曲调是高低八度音关系,配用的指 法和速度处理等也都相同.第 3 与第 6 句的曲调是移位的关系,它 们的节奏型以及配用的指法和速度处理也相同.
本段音乐在阵阵鼓声中开始后,节奏自由,速度随乐句需要 慢起渐快,音区有高音区而进入中音区,最后落在低音区,有着 明显的音色对比.相反的采用了多种指法的变换演奏中,增加了 一
定的紧张度,为乐曲的向前发展带来了推动力量,成功描绘出 古代军营威武雄伟的音乐形象,预示着战争将要来临. 在演奏指法方面,此处采用了"划拂"四条弦的指法.在划 拂的连续反复进行中速度由慢渐快,划与拂的音色效果有力而紧 凑,很好地渲染了开战的气氛.
第二部分的"战前",根据楚汉垓下决战的故事情节,有层 次的描绘了汉军在决战之前主将升帐点将发令,各队军兵列队出 发,分头埋伏等情节.
《吹打开门》是本曲的主题乐段,以下的各段音乐大多根据 它的旋律或部分素材加以发展而成.这段节奏既有,音色阴凉对 比要求明确.这样的演奏就把主将将升帐,众兵将肃静~tbYU 待命 出发前的气氛勾画了出来.
《点将》段配用了"单勾打"奏法后成严格变奏.在演奏时 要求要稳,出音要轻,速度稍快,音量中强.在左手按音时还宜 114
《十面埋伏》
加用快而小的呤法,以在点将发令时严肃而紧张的活动情景得到 恰当的描绘.
《埋伏》也是本曲主要乐段之一.各队人马离开营寨之后 去埋伏待战,因为是埋伏,而不是正面作战,不能让楚军知道, 是静悄悄的.因此,在这不能发出掌号鼓角声,有的只是偃旗息 鼓,人马疾趋而走,所听到的是由慢渐快,由远渐进的脚步声. 这里通过了用单音节奏的短句,节奏重复,由缓渐紧并结合速度 力度等手法来表演的.
第三部分"交战",续演了楚汉两军决战的情景,正面的战 斗,从部分小接触开始,越战越激烈,经过反复战,楚军处处中 埋伏,被动挨打,寡不敌众,败退下来,在项羽率领残部突围出 走中,汉军紧紧追赶.至乌江地方,项羽自刎身亡,结束了这场 历史性的争战.
《小战》段中,通过长轮或滚弦,描绘双方在交手时的回合 冲锋;利用"煞"音来表演刀枪相击,矛盾相撞之声. 《大战》亦是本曲主要乐段之一,除了出现汉军的主题乐节 (变奏出现《吹打开门》的部分乐节)外,还分别描绘了炮声, 马啸声,萧声,溃散声等在激战时的各种形象.本段中部,在炮 声与楚歌之间,先用"夹扫"空弦表示在奔驰中的马蹄声,再在 四根空弦上作弦数变化的滚奏,这样是音响效果更为丰富,才能 把激战时整个战场反映出来,也才使各个不同内容的前后乐节融 洽地连接起来.
《呐喊》段是本曲的最高潮乐段,描写了万马奔腾,呐喊震 天的场面.在指法上有并弦,推,挽,呤,长轮,长滚等组成. 在此段中左右手负担都重,指法技巧难度高:a,左右两手力度
有时相同有时相反,很难控制好;b,右手在滚奏时速度要求非 常快,达到了每分钟 176—200 拍;C,在快速的动作上,十六分 音的清晰度也要好,且要弹出需要的重音;d,并二弦后再用张 力滑音的推拉指法时,推拉不可随意更换,并要注意它乐曲强调 的哪根弦,分清子弦与中弦的不同音色特点(中弦发音较浑厚, 子弦发音比较尖锐).一切的演奏技法是为了曲子的情感而服务 的.在本段中,要想突出这场决战是你死我活的激烈拼杀形象, 只有在左右手力度上配合好,速度上带起来,音清晰,对比明 显,才能让此景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传号》《败北》段使用了在中弦老弦的同度音上作加快 的双弹双挑表示号角声,每拍开始处有重音出现,同时还加用呤 法,使号声富有颠荡感,用来增强奔驰的形象.又在空弦上作凤 点头和夹扫等指法,表示着号声间隙时或远或近的奔驰之声. 第四部分"战后",是本曲的尾声.《奏凯》《收阵回营》 段大体上是在单音进行中加入了划拂,划轮,轮,半轮,分,双 弹等指法,演奏时利落,干净,气势威武,心情愉快.
《十面埋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它集中了传统琵琶曲最 多的手法技巧.虽然是写实来铺叙的,但也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 彩,达到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境地.
参考文献:
川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J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2】《怎样提高琵琶演奏水平》【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报,2003 [3]x~-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4]林石城.《琵琶名曲浅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 作者简介:
杨丹,1986 年 11 月,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合唱 器乐指挥方向.
推荐访问: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埋伏 特色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