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4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班级 三(2)班学科 数学案例主题 《理解方向—东南西北》 案例背景 《理解东南西北》本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班级
三( 2)班 学科
数学 案例主题
《理解方向—东南西北》
案例背景
《理解东南西北》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冀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
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理解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
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课件出示例 1: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2 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能够确定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现实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水准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
经验和方法,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所以,本节课我从三方面来组织教学:一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讨论和交流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早上,面向太阳站立,如何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协助学生整理、归纳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亲自经历一些确定方位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掌握方位概念。如:观察和交流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三是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有实用价值的确定方位的策略,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学生实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周静红 学校 木戛乡中心小学 班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案例主题 角的度量 案例背景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理解”这个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理解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个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案例描述 理解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理解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理解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理解了线段。所以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案例评析 经过二、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水准相关。教材中的很多结论如“经过一点能够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量一量”、“画一画”、“折
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水平,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增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张花
学校
宁洱县直属小学
班级
三年级 1 班、3 班
学科
数学
案例主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 位置与方向》
案例背景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所以我会课件给出情境图,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东、南、西、北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
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1.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出示学校课件情境图, 完成填空。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6.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5 页练习一第 2 题 。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能够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背儿歌: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____,后面是____,左面是____,右面是____。
(2)南风是从____吹向____的风。
四、课堂小结
在你回家的路上辨一辨四个方向,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案例评析
教学设计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段衔接,基于对学生的基础,将多种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表现早晨,太阳在东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新知。在教学时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学校的情境图还有结合教室这些熟悉的场景实行教学协助学生认知方向,形成方位感,发展良好的空间观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姚艳艳
学校
宁洱县直属小学
班级
三年级
学科
小学数学
案例主题
第 第 1 1 单元
时、分、秒
第 第 1 1 课时
秒的理解
案例背景
(一)秒的理解
1.主题图
(1)主题图由四幅情意图组成,表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 1 分钟跳绳及 50 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点提供素材。
(2)这 4 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活动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
2.秒的理解和“1 分=60 秒”
(1)在主题图的教学之后,教材直接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理解钟面上的秒针,进一步理解钟介绍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2)以直观的方式表现 3 幅连续的钟面,协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 1分=60 秒。至此,应使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3)介绍常用的其他能够计量秒的工具,电子表和秒表,明确各自用途。
(4)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 1 秒究竟有多长,协助学生建立1秒的时间观点。
案例描述
第 第 1 1 单元
时、分、秒
第 第 1 1 课时
秒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点。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 分=60 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所以知道并理解 1 分=60 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点不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
2 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点。
难点: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SHAPE
\* MERGEFORMAT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理解。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理解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个大格,60 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理解 1 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
②秒针走 2 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 1 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 1 分=60 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 1 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 秒,2 秒,3 秒……58秒,59 秒,60 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 分=60 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 时=60 分,1 分=60 秒)
(3)理解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能够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 时 55 分 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 1 分钟、1 秒和几秒
①1 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 1 分钟。
③1 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 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 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1 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 28 米;
1 秒钟,蜂鸟振翅 55 次;
1 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 29.8 千米,从太阳接收 486 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 220 千米,宇宙空间里有 79 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 7 页第 7 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理解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案例评析
无论是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还是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例如,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只局限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学生能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 60 这个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再如,经过时间的计算,不要求计算跨过中午 12 时的,如上午 9 时至下午 1 时的时间;而且不强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算”出经过时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姓名 商光兰 学校 宁洱县直属小学 班级 四(3)班 学科 小学数学 案例主题 《圆的理解》 案例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有效使用能促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案例以《圆的理解》为例,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实行探索。
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級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使用工具画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圆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掌握画园的...
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课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柳州市和平路第二小学 课例名称 中华武术——基本手形步形与创编 教师姓名 罗润 学段学科 水平二 体育 教材版本 北京课标版 章节 第七章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武术中几种正确的手形、步形,懂得简单的创编动作。
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武术中正确的“拳掌勾、弓马仆”动作要领,通过学习一段简单的武术套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编武术套路,从而提高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会中华武术的“精气神”,体验合作学习与运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武术正确的手形步形与创编。
教学难点:马步、仆步的动作质量以及身体的协调,采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自主学习突破。
学情分析
本课是复习拓展课,学生之前上过基本手形与步形,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想象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自我表现。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游戏性的练习内容及形式,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演示法
3、正面示范
4、随堂在线检测
5、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5 分钟)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呀,来自五湖四海的武术家们,即将召开一场“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呀?
组织形式:
XXXX
XXXX
X
X X
X
X
X X
X
XXXX
XXXX
(点明主情境,邀请大家参加“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ppt 展示背景图片)
练习区
2.热身游戏。
师:好,那咱们就提起精神,做好准备吧!在座的同学们都是武林高手,想必都会凌波微步吧?接下来考验一下大家,各位武术家记住了,每一步都要踩着荷叶,不然就掉到水里面去啦,大家听清楚了吗?
O
O
O O
XXXX
O
O O
O
O XXXX
XXXX
O O
O
O O XXXX
O O O
O
二、基本部分。(25 分钟)
1.复习巩固基本手形与步形。
师:“武术家,我最强!”好了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表现的非常的棒,罗老师为第______组点赞,其他小组掌声鼓励!那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中华武术——基本手形步形与创编,同学们,罗老师发现,大家在之前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请跟罗老师一起看大屏幕。
请问各位武术家,哪张图片是对的,哪张图片是错误的,为什么?我请 XXX 同学说,大家看看,他说对了没有,正确的 XX 应该。。。好,罗老师给你们队,点赞。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下一组照片。请问哪位同学,发现了问题?好,看来小武术家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练练手吧!
2.学习简单套路“阿宝秘籍”。
师:“武术家,我最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功夫熊猫阿宝吗,他带来了一份见面礼,罗老师已经传到大家的平板电脑上了,接下来各小组进行练习,计时 5 分钟,在练习前,我们的阿宝,有话要跟大家说。。。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
师:好,时间到,“武术家,我最强!”刚才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接下来通过抢答的形式,两队之间相(把学生拟成小武术家,用“凌波微步”游戏进行热身,通过电子白板的视频进行游戏的示范与讲解)
(PPT 视频讲解游戏方法,背景图加音乐)
(用事先拍下来的正确/错误动作,出现在白板上让学生判断,并让学生说出动作要点。)然后教师带领所有学生到空地上练手,复习“拳掌勾、马弓步”。
(PPT 展示背景图片以及“练练手”环节的音乐,师带领同学们做动作)
(介绍“功夫熊猫阿宝”出场,并给小武术家们小礼物,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素材推送到各小组的平板电脑中,小组合作学习 5 分钟,教师随机拍照,并进行提问是否正确,然后运用互动课堂的抢答功能,两队“pk”,另两组当小老师投票。)
互 PK,另两队帮他们投票,好不好?好了,展示完毕,你们更喜欢哪一组呢,请到他们的后面排队吧!请问你们为什么都投这一队呢?嗯!说得很好,请大家向他们学习。
3.拓展创编环节。
师:只凭借“阿宝秘籍”,是不是很难取胜?如果运用已经学过的武术基本手形与步形,以“阿宝秘籍”为例,想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是不是又多了一门绝招呢?
4.创编套路展示。
师“武术家,我最强!”看来呀,大家为了本届武道大会,都经历了刻苦的练习,相信你们都胜券在握了!瞧,大会开始了!请各武术队上台吧!
刚才呀,罗老师在台下把你们比武的精彩瞬间记录了下来,各位武术家想不想看看呀? 小武术家们,你们真了不起,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参赛,非常的精彩。那么到底哪支武术队,能够取得本届大会的冠军呢?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分钟,待会儿我会请各队队长上台投票,并说出理由,计时开始!
好了同学们,本届武道大会的成绩已经很明显啦,是哪支队伍获得冠军呀?请起立,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三、结束部分。(5 分钟)
1.太极拳放松。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不仅巩固了武术的基本手形与步形,更学会了如何自编武术套路,请把掌声送给自己!各位武术家,本届天下第一武道大会就要接近尾声了,让我们在音乐的旋律下,打一套太极拳吧!
(ppt 播放事先录好的音频讲解练习方法)
(将教学素材推送到各小组的平板电脑中,5 分钟创编练习,最后通过一小段电影截取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武道大会正式开始,各小组上擂台展示。同时,教师立即摄像,将视频传到电子白板上,小组讨论一分钟后,组长投票并说出理由,利用互动课堂的小组评分功能,选出本届大会的优胜。)
(播放功夫熊猫 3 截取视频)(播放展示的音乐)
(播放现场录的视频,教师用现场手机录像的视频,推送到同学们的平板电脑中。)
(宣布本届大会进入尾声,教师带着一块儿打一段太极拳。PPT背景图加音乐,师正面示范动作)
2.教师点评本课,点题。
教学反思
本课达到了教学效果,学生能在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的各功能下获取到教学内容与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充分使学生得到锻炼。我想凭借学生普遍喜欢的影视形象:功夫熊猫,以及:天下第一武道大会,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情境,效果较为理想,学生很积极地参与练习,接着通过一系列卡通的角色、有气势的音乐,让这节课显得更加有练习氛围。在教学设计中,热身环节虽然童趣,但没针对各个关节热身,并且创编环节可能给的时间有些短暂,应给予更多时间跟提示。
篇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教案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教案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教案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 HTML 和 Java 语言编写
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 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 bbs、在线测试、E-mail 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教案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教案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二篇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 在我们中国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 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
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教案,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教案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教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教案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多媒体教案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教案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白板的视觉效果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特点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形成。
3.重点强化,便于突破重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注、聚光灯、屏幕捕获等,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标注、聚光灯照射、截取图像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动能、隐藏功能可用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
题,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4.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控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可用于课堂上组织学生回答选择题,计算机系统能迅速统计得出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根据答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电子奖状也是白板系统自带的工具,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获得一张新奇有趣的电子奖状,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获得电子奖状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既客观又科学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储存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反思、分享,学生回顾复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便于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成为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帮助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今后的授课、反思提供参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次播放的案例《荷叶圆圆》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在以往用教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教案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
容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传授生字时会选用挂图的形式。
未来是以网...
篇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课教案学校 名称 滦县第四中学 课例 名称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姓名 李占勇 学段 学科 八年级历史 教材版本 部编版 2017 章节 第 19 课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能力 与 方法 通过发动学生对本地的衣食住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展示调查成果,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发展的全面认识。
学情分析 基于这一课的受教学生均为 2000 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处于“零基础”,我备课特别注重引导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改革开放知识的复习回顾;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教学要以情动人;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新媒体微信等
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电子相册)
新媒体准备:通过电子相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40 年的成果。
(播放交响乐《红旗颂》)在学生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又不失时机的“煽情”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引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继而进行现场采访“在大家欣赏照片的同时,是什么事件成为了人们幸福生活的转折点呢? 导出课题: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设疑自探
【翻转课堂 】
1.视频连线(生于 50年代的爷爷)
2.微信谈论(和 70、80年的父母亲沟通了解)
3.合作讨论(00 后学生的大讨论 三、 解疑合探
【衣 】
—— 看一看 【激趣导入】
1.自主学习(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比比谁学的好)
2.质疑 欣赏照片点燃爱国热情,增强生活的幸福指数感。也更加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什么事件成为了人们幸福生活的转折点呢?
3 回顾知识第 9 课
4.得出结论
5.理解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后》
【 设疑自探】
】
(群学)
1.通过到媒体影音资料,和视频连线采访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状况。
(群学)
2.通过和 70、80 年代的父母亲沟通了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的状况。
3.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表现在:衣食住行通信等 5 个大方面。
预设课前安排给学生 4 分钟讨论时间时间,让其点燃看相册兴奋点
然后总结出所自学到 的 知识,进而通过小组内的集体消 化 磨合,进行展示。鼓励学生是站在讲台上说、走到黑板前写、敢到同学中去演,只要学生能够将所自学
3 通过图片等引领学生回到40 年前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历史,真切的感受当时的社会生活。
1.多媒体展示大量学生与教师共同上传的家庭照片,拉近师生的关系同时, 2.从照片中也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每个时代人们衣着的不同。
3.并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画图让学生动手圈画出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期的服装。
【食 】
—— 尝一尝 1.模拟 CCTV 热门栏目《回家吃饭》点燃课堂氛 2.谈谈吃窝头的感受 3.买东西情景表演(粮票、肉票使用)
【住 】
—— 搜一搜 在无法复原改革开放前的居民建筑时发挥网络的作用,开放网络学生进行关于“改革开放前后居住”的引擎搜索。
【 解疑合探 】
(独学)
到
年,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1.衣:改革开放前:我们服装穿着的样式是
改革开放后:服装样式有何变化
(群学)
衣:灰蓝色的海洋——时尚多彩
(独学)
2、食:
:改革开放前:我们吃的状况如何
改革开放后:吃的有何变化
(群学)
认识粮票、油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食:单调匮乏——营养丰富、绿色健康
3、住:改革开放前:我们住的状况如何
改革开发后:我们住的状知识掌握住,并正确的展示出来就是收到了教学效果。
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图片展示,破解知识的枯 燥 乏味。
游 戏 激趣, 游戏中感受变化,总结知识
4
【行 】
—— 画一画 教师利用 绘本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交通出行方面有何变化进行直观演示,从而在我引出热点问题,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上支高招,通过不同班级代表的视频连线,引导全班同学热情讨论。
现场采访——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成果展示】
】
信息技术的支撑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利用电子课本、实现了兵教兵。是最大发化的发挥了多媒体与学科融合作用。
况(群学)
有何变化
蜗居——舒适宽敞
4、行:目前我们的出行现状如何
★城市交通快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但城市交通堵塞不容忽视,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北京市区交通繁忙时间每小时机动车流量超过 4000 辆以上的路口有 98 个,超过 1 万辆以上的路口有 52 个,市区主要干道负荷度已达到 90%。到底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如何解决? 现场采访——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群学)
合探收获1: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社会变迁
合探收获2:会列举改革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实例
设 计 了 一星题、和更具 难 度 的二星题。要求 B、C 类学 生 进 一步 落 实 基础知识,然后 A 类同学 进 行 点评,达到对知 识 的 运用 表 达 能力 。
学 以 致用,课堂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潮。
通过多媒体 的 使用,实现兵教兵,生生互动学知识
5 四、质疑再探
合作探究、展示分工 题目 组别
点评 非 展 示 同学 合作探究:1 2 组 4组
板 书
前 黑板 1组 讨 论 完 毕后 后:
B、C 类同学 进 一 步落 实 基 础知识,A 类同 学 准 备点评、拓展( 作 答 是否全面、书写情况、并介绍思路、方法)
合作探究:2 3 组、 5 组
板 书
后 黑板 6组
1992 年邓小平那方讲话之时特别强调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个国际大融合的列车时代,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则,所以,结合九年级政治与历史综合学科的特点,将四线项基本原则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也正是用微视频的方法跟学生实现交流,思想碰撞。
【 质疑再探】
】
合作探究、展示分工 题目 组别
点评 非 展 示 同学 合作探究:1 2 组 4组
板 书
前 黑板 1组 讨 论 完 毕后 后:
B、C 类同学 进 一 步落 实 基 础知识,A 类同 学 准 备点评、拓展( 作 答 是否全面、书写情况、并介绍思路、方法)
合作探究:2 3 组、 5 组
板 书
后 黑板 6组
★★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越是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之时越应该不忘初心,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则
绘本演示(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比比谁学的好,画的全!)
“四项基本原则” 在本课教材和九年级政治课本中均涉及到该知识的运用,而这一理论记忆起来较为抽象,容易出错,通过该微视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
政 史 结合,直接中考
正三观,明是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6
五、展示成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使用,实现兵教兵,生生互动。
六. . 课堂小结
师生与多媒体双双互动。教师利用覆盖功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有层次,有逻辑。学生利用白板书写绘画功能,总结展示思维导图。
——讨论 ——得出结论
A 类学生正使用电子课本,利用双色笔带领 BC 类学生对知识在课本上对照认真梳理,为中考的开放型考试,学会使用课本起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单调
多彩 食:
匮乏
健康 住:
蜗居
安居 行:
单一
多样 通讯:
不便
方便
师生与多媒体双双互动。
对知识形成脉络,层 次 分明,易于梳理记忆
能 够 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 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
7 七、 总结提 升
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家是很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我家到你家这一课与学生一起感受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从小家,到大家、国家,我们感受到,我的梦、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宣誓言,做承诺
结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
政策的胜利成果,增强爱国主 义 情感。
8
教 教 学 学 反 反 思 思 本节课以“家”字为主线索结合多媒体重新整合教材。从“我家”到“你家”让学生在几代人的身上感受变化,从“小家”到“大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应用、疑探式教学法、分组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整理、归纳各种信息资料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体验:利用图片、文字、情景对话、视频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展现中国人民改革开放 40 年的奋斗历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应用案例 1、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容易记错,记混,死记硬背。
通过微视频教学,生动的、直观的理解了四项内容,而且通过一幅简单、人人都会画的简笔画一下子就到了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及精髓。
2、在课下自主学习间隙,学生讨论完成“城市交通快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但城市交通堵塞不容忽视,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到底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某生评论交通问题时出现了严重的个人情绪,错误的认识说国家交通行业发展落后,崇洋媚外。
通过微视频的演示,从最初的交通工具行走,到自行车的出现,再到汽车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轿车的便捷入户,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强大,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对社会主义的自豪感。
总之,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一个“比”字,整堂教学设计由始至终贯穿了比较法在内,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9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版本:
部编版(2017)
学科学段:
历史八年级 执教者姓名:
李占勇 执教者单位:滦县第四中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