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2篇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三篇篇一:伴着我们紧张忙碌的脚步,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走过。这学期我们道法教研组全体教师立足岗位,在学校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篇 篇一: 伴着我们紧张忙碌的脚步,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走过。这学期我们道法教研组全体教师立足岗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学期初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教研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一、扎实学习、明确动向
教研组兼职教师人数较多,大家在扎实搞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力争当好一名称职的道法学科教师。
继续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精神,做好 1-5 年级所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关注三四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解读和推进落实工作。执教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研组任课教师分年级按照区教研室安排,定时保质地参加区各次的学科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将教学经验和好课带回学校与组内同仁分享,各自在优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执教班级的实际调整策略,使教学更具效力。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及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着实为自己的个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二、扎实备课
促进发展 1、打磨课堂 教学研究工作离不开鲜活的课堂,每个备课组,特别是三到五年
级积极学习、深入解读统编教材,力求尽快掌握统编教材中的道法知识点。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及时交流反思,进一步落实课堂,深化课堂。
第一,教学中,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生活主题的要求,确立并努力落实“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中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在情境的设置上,能够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认知,增长能力。
第三、作业设计、评价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活动作业设计突破了单纯的书面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老师在设计活动作业时能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让活动作业成为学生探索自我的过程。
三、探索新教法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展“理解新教材 探索新教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深度融合,深入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意图,明确学科育人价值;准确把握整套及各册教材的逻辑架构、主要内容及内容间的相互联系,找准教学关键问题。研讨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背景下的课时教学设计,体验、提炼整体
教学理念下的学生学习策略。
道法大组以三年级《父母多爱我》一课为例,《父母多爱我》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有所感知,但可能理解不是很深。老师通过回顾“小时候的照片”、“说说父母对我的爱”“我想对父母说”、“家长的一封信”等教学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整体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本课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三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父母深层的爱或者其他隐藏形式的爱。因此,要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本堂课,老师很好地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理解,让学生感知了父母的辛苦与无私,接着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后,让学生心怀感恩,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父母家人给予自己的爱。
这样的教学设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观摩、讨论和交流,老师们对部编教材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五、工作展望
(1)、加强随堂课的听课力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高道
法课的实效。
(2)、继续加强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
六、存在的问题 1、对部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待深化,要不断并尽快地学习和掌握。
2、教研活动还较多局限于单课研究,视野不够开阔。
3、专任教师的配置尚未得到充分保证。
紧张而忙碌的一个学年即将过去,我们道法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踏实工作,每一个人的辛勤耕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还要不断努力,整理好已获得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开发出的一些教学资源,以便让后面的老师能够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
本学期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教研组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
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一、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利用网络研讨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 40 分钟要质量;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一份备课上传校园网。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二、线上培训,更新理念 本学期,程开甲小学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聆听了沈丽萍老师的讲座《道德与法治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袁云美老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和唐妹老师关于《道德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
沈老师围绕“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分享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具体策略”。袁老师从核心素养出发,讲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唐老师则是向我们讲述了“体验”对于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地位并教授给我们道德体验活动实施的原则。
三、微课研讨,提高实效 本学期,因疫情原因,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网络研讨的方式进行,研讨过后,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写好反思,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也促使道德与法治组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不足与反思 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由于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活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要继续抓好年轻教师的发展。我们教研组针对骨干教师不足的情况,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在青年教师中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篇三:
本学期教研组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坚持以推进课改为核心,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质量。品
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师一起就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我们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了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倾听专家讲座,通过互动式的交流,进一步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大邑县教研室组织的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我们学校认真推行学生的“十个好习惯”和 21 个品格的训练,坚持书香阅读和荷园文化建设教育。各年级老师针对学生年龄段不同,开展各种有效性活动,我校杨老师、陈老师、严老师、张老师等等在荷园文化建设教育方面做的特别好,班级文化建设也围绕着荷园文化教育进行,每个班上都办了丰富多彩的荷园班级风采展示,在学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派出学校专职老师和六年级全体品德老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的习惯;综合性生活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
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反思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研讨对策。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1.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品德课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教材的集体备课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着重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设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等,使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参加县品德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我校组织品德课教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大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
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扩补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
三、课例研究,提高实效。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学校思品教研组建设。要努力把品德教研组建成课题研究组、课改实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每位品德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
篇二: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
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 下学期 教研活动记录 汇总(8 次)道法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3 月 16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现在我们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向都是打造“简约高效”的课堂。所有我们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研究。我认为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认为你讲的再好没有学生做的好。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 45 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
XXX 发言:
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简而言之,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
技艺多么高超的课堂,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
XXX 发言:
打造“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美妙而又充满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和实验,接受新知,探究问题,发展能力。他们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新知的丰厚,能力的发展,更有情感的提练、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
XXX 发言:
“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会认真仔细地备课。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在讲与不讲的准度上精心把握,力求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凸现。简约是一种韵味,是一种境界,他的背后是大气、是深刻、是智慧、是超越、更是返朴归真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2)
时间:3 月 23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以生活的逻辑建构课堂的结构和内容”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以生活的逻辑建构课堂的结构和内容,需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特性。一方面, 儿童生活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性是指儿童生活蕴含着多重因素,包括儿童多重的生活空间(如家庭、学校、社区),儿童多重的生活角色(家庭的成员、学校中的学生、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与历史的建构者等),以及儿童多种角色的冲突( 规则的遵循者与建构者之间的冲突等)。因此,教学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儿童生活的多重性,使教学真正回归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 儿童生活是不断扩展的,具有动态性。因此,教学的结构也是多维度、多层次不断递进和拓展的。
XXX 发言:
教学的内容是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建构起相互关联的主题域,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儿童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可能导致的教材内容松散、琐碎的问题,使儿童生活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整合起来,同时也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以系统的、隐性的方式渗透在教材之中,从而使教材既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系统要求,又将儿童生活完整地显现出来,真正使儿童通过生活本身获得道德发展。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3)
时间:4 月 12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对分课堂”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对分课堂”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对立统一。“对分课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真实地参与学习,能激活学生对生活思考的活性因子,同时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留有独立思考消化的时间与空间,更能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XXX 发言:
“对分课堂”不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活动和思考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能够通过创设、模拟具体情境,扮演具体角色等,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发生思考、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内化问题。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4)
时间:4 月 22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同课续构”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同课续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续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它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续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
XXX 发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续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5)
时间:5 月 9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重视儿童生活”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与儿童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从而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因此,教材将教育意图隐性化、隐藏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不仅是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的内容,也是引导儿童实践的内容。教材通过这些内容邀请儿童进人其中,使儿童能够在教材的帮助下去探索生活、创造生活。在平等、对话式的学习过程中,儿童能够敞开心扉,真正参与到道德的学习之中,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
XXX 发言:
教材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是系统性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此,以往的教材常采取一种显性化、集中化的方式呈现这些要求,这种呈现方式使教材看起来更像是道德箴言集,而非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教材。本教材力图改变这种单一、刻板的呈现方式,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生活作为建构教材整体结构和内容的核心,将体系化的要求糅合于儿童生活化内容中,从而柔化生硬的道德规范,内化外在的道德要求。
XXX 发言:
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同时注重人类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人的道德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自身的道德学习,取决于人自身的道德自主建构的能力。因此,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
构能力为宗旨,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自主建构的能力。通过多种生活事件、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而对的道德问题,反思其无意识接受的道德观念,通过独立的道德判断,自主地做出道德决定,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决定。同时,儿童这种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并非在头脑中自然产生的,也并非在孤立的、狭窄的自我生活圈中就能得到的,必须积极地与人类已有的道德生活经验相连接。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6)
时间:5 月 21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教材注重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关系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桥梁,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一个 “教本”。作为教本,教材内含教学方法的指引,为展开教学提供了话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方案,凸显了本套教材的“教本”特点。同时,教材也在引领儿童与教材中的人物展开对话,因而教材也是儿童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本套教材努力追随儿童的成长,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
都尽力符合儿童的需要,力图成为儿童爱不释手的学习文本,实现本套教材提出的“走近儿童,走得更近些”的口号。作为学本,本套教材呈现的文化是儿童文化。教材或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故事,或以儿童乐于参与的各种活动,营造儿童愿意亲近与喜爱的教材文化,使儿童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作为学本,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通过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儿童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连接。
XXX 发言:
通过与教材的对话,儿童能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作为学本,教材设计了多种道德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儿童与教材中的儿童实现生活经验的融合。教材或是通过美文、故事.利用移情的力量使课堂中的儿童进入教材;或是通过讨论、探究等活动,让课堂上的儿童来解决教材中呈现的问题,从而使课堂上的儿童与教材实现真正的互动。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7)
时间:6 月 12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六年级的教材中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统一性的研究 过程:
XXX 发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国家,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儿童,其生活状态不尽相同。为了反映这种多样性,使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儿童,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教材呈现的范例、话题,以及采用的图片、文字资料等都尽可能地关注到区域差异。教材设计了适当的留白,以开放的方式为不同的文化提供了表达空间,引导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儿童能够经由教材范例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XXX 发言:
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有差异,儿童的文化环境与生活方式各有特点,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整合,以增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团结力、凝聚力。因此,教材也注重文化的统-性力量,通过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吸收有活力的民间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经典文化,共同构成本套教材广博的课程资源,形成一种在主流文化引领下的多元、公正、和谐的教材文化,使教材既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又体现了文化的统一性。
道法教研活动记录(8)
时间:6 月 20 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 参加人员:全体道法教研组成员 内容:如何落实法治教育 过程:
XXX 发言:
教材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采用分散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法治教育。一方面,基于学生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采取分散教育的方式,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基于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在五年级下学期开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系统的法治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
XXX 发言:
以“童化”的视角来看待法治教育,让法律远离枯燥条文解读,离孩子们更近一些。将道法课程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将活动心得反馈到道法课堂中来。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 简报 法治 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