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问题研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论文导读:一个执政党要领导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自身应具备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党的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个执政党要领导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自身应具备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提出及内涵 二战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阶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进程的发展,人们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政党的要求也必然要提高。在西方国家这种改善和提高已经演化成一股政党变革的潮流。有的党叫革新,有的党叫做党的现代化,有的还强调要重建。但总的来说,各政党都在根据形势发展和党的任务的要求进行改革,这一点是相同的,也带有普遍意义。在共产党中,这一进程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概念罢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就是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使自身结构、功能、利益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在组织方式、党的结构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具
备现代政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样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发展之必须。
二、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世界政党现代化潮流的必然选择 当代政党活动异常频繁,二战结束以后,无论是原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还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原来的组织方式难以吸引更多的选民的支持;权力的分散化的趋势需要政党及时关注权力的转移,加强基层组织的自主性;媒体作用的上升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多样化,也促使政党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公民社会组织程度的提高,利益团体作用的发挥政党的作用大大降低等方面都要求政党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作出一定的调整和变革。政党现代化的潮流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政党的一个重要成员,也不能忽视世界政党的这种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政党现代化潮流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变革、社会关系重组、社会利益分化、新兴阶层的兴起,以及参政要求的提高,都对政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使既有的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能否推动社会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现代化。因此,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包括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以及党自身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显得尤其
重要。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一步深入的重要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特殊性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在 1、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过程是和经济现代化的过程紧密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一方面,他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实施领导,以保证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它必须不断改革自身,以适应领导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2、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靠政府权威推动的。中国社会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这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或“追赶型”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权威来推动,而强大的政府权威根植于强大的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有效执政是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从而保证现代化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根本价值取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其执政根本目标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绝不等于中国共产党或中国政党体制西方化,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应该在反思苏共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的发展的需要找到中国特色的执政党的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的对策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应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意识形态、党内运行机制、执政方式和组织方式的现代化。
1、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创新,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政党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和是非标准,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础和理由。在思想理论创新中, 我们必须对意识形态的结构进行分析。意识形态的结构一般分为价值理想、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三个要素。应当科学地区分意识形态中的三个要素, 让主导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想、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各归其位, 实现三要素的科学分离。首先, 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 始终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其次, 给予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广阔的创新空间。再次, 把“价值理想”作为思想理论创新和 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既不要把理论观点混同为“价值理想”, 也不能使理论观点偏离“最高理想”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持续地创新出反映时代发展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思想, 为社会主义政党的执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 要规范和包容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及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上确定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主要是通过精神文化整合、调适等方式,引导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方向,凝聚全民的精神力量,构筑共同的
精神家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调整和平衡多样化的社会利益关系,疏导和化解多样化的社会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规范多元化的价值观,就是要做到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国家将采取法治和德治等手段,对于宣传真善美的价值观,予以弘扬,对于主张假恶丑的价值观,予以摒弃。包容多元化的价值观,是指对于宣扬真善美的各种价值观,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由于利益主体所处时代、环境以及自身的地位、经历等的差异,人们对真善美的阐释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允许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提倡多种价值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落实和发展党内民主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内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第一, 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这是发展党内民主最深厚、最牢固的基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确保党员对党内事务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的落实。第二, 完善党的决策制度。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第三,完善党的选举制度。发表论文。党内选举制度是保障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 也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坚决改变以任命或变相任命代替选举, 由少数人选, 在少数人中选, 甚至以集中为借口, “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同时, 要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 扩大直选范围, 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 逐步实行竞选, 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第四,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要公开党内权力运作过程,
建立弹劾罢免制度。除此之外, 发展政党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政党还应该与国内外其他政党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 并将它们之间的合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实现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执政方式是指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机制的总称。核心是怎样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发表论文。第一要适应社会管理复杂化取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由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向分工合作、协同规范转变。理顺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政党执政但政党本身不是国家机构,党政必须分开。政党相对于国家政权而言,只是达到实现执政、运转国家政权机构目的的工具、手段。首先必须解决党政不分的体制问题,党政不分体制的实质,最根本的在于党政组织上的不分,党政组织混在一起,造成职能的交叉重叠。因此,实行党政分开最关键的就是实行党政组织上的分开,现有在国家政权机关中设立的党组或党委应予以撤销。党政分开后,执政党可以采取选荐党的干部担任各级国家职务,实行党政职务的融合或兼职。第二适应党政关系的深刻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的转变。间接执政和直接执政是两种基本的执政方式。间接执政以党政分开体制为前提,直接执政以党政不分、党政合一的体制为前提。实行党政分开后,必然实行间接执政。从直接执政转向间接执政,形象地说,执政党是从前台转到幕后,承担起这样的领导
职责,党没有被削弱,而是更加有力了,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更强了。首先,提出治国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党提出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全社会的行动,而不是陷于具体琐细的行政事务和经济管理的事务中。其次,提出立法建议、并指导立法。依法领导或依法治国,即党的领导法治化,是政治领导的一种基本形式。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即通过法律和法令来实现党的领导。这意味着党把自己的领导活动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第三,选拔和推荐重要干部到国家政权机关中任职。间接执政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党的干部在政权中工作来实现的,要以国家政权作为执政中心。党就是通过执政的这些党的领袖和干部来贯彻党治国的施政方针、主张。党的一大批领导者进入国家权力机关也更加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政党政治原则,使整个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化,更能反映民情,代表民意,集中民智,更具有法律的效力。最后,监督国家政权中的党的领袖、干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决议得到贯彻执行。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