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完整文档)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09 18: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完整文档)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对新阶段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

 “展望下世纪, 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建党一百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艰巨性, 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 稳定地发展。

 一、

 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分析

  今后 5~1 0 年,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先启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 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 更好一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 确保农产品供给, 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 开拓农村市场, 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使农业发展、 农民富裕、 农村稳定, 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

  (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 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 混合经济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

 (7)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 向产量和质量、 效益并重,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高商品率、 高附加值、 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8)农民收入的增加, 已由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 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二)

 21 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1 .指导思想

 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大国,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小康(部分富裕)

 生活为中心; 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重视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坚持竞争意识,加强现代管理, 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逐步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竞争的轨道。

  2 .战略目标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今后五到十年,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也是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就农业而言, 到 2030 年左右, 我国农业整体上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并加快产业化进程, 以当代科技、 先进装备与高素质农民合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为主力, 以农产品市场体系、 支农工业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为支撑的, 能够适应人口峰值期全国人口小康生活(部分中等富裕)

 需求的, 能够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 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三)

 21 世纪初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总体来看, 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 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入WTO 后, 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 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 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 也应看到, 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主要表现在:

 国际政治、 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尤其是加入 WTO后, 我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 廉价农产品的冲击,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 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 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 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四)

 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从“九五”情况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 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 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 三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 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进入“十五”后,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 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确保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为前提,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 稳定、 健康发展。

 而农民增收和粮食与食物安全则是“十五”期间两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

  二、 面向 2 1 世纪, 调整我国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

 党的十五大、 十五届三中全会、 五中全会提出, 今后 5~1 0 年,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次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面向农业现代化, 面向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世界范围的农业科技革命, 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一)

 21 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 21 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 )要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 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以优化品种、 提高质量、 增加效益为中心, 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3)加快发展畜牧、 水产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4)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5)深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 发展农产品销售、 储运、 保鲜等产业,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6)引导乡 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 实现健康发展, 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广大农户。

  (9)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 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二)

 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内涵

  农业结构是农业各生产部门以及部门内各生产项目间的构成比例和组合, 是农业资源的转换器。

 市场决定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 功能决定效益。

 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结构。

 随着收入的增长, 需求的重心也会从低层次逐渐转向更高层次。

 同时, 由于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 需求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

 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 将导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合理化、 多样化和高级化。

  1 .结构转换是有序的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 农业知识技术传播和应用的速度加快, 农业产业不断出现分化和综合, 新市场不断拓展,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相应转换, 这种转换是有序的:

 农业由传统单一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的产前供应、 产中服务和产后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 由自给自足的产品化产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产业发展;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业, 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由手工畜力、 分散经营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向专业化、 规模化、 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 等等。

  2 .结构调整是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

 所谓广度, 就是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发展乡 镇企业,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实施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

 所谓深度, 就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 延长农业产业链, 不断增值增收。

  3 .结构调整是实施科教兴农的过程

  从根本上看, 决定农业结构合理化、 高级化的原动力在于农业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 关键要看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能否使农业劳动对象、 生产手段、 生产组织都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培育出应用高新技术的农业新兴产业部门, 导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和优化。

  4.结构调整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

  通过调整结构, 增加农业的资本、 技术投入, 必将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5.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需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加快产业化进程, 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四)

 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途径

  农产品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类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第二类是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 第三类是用做工业原料的必需品。

 通过深层次加工增值, 满足人们对日用品、 工业品和增加收入的需求。

  1 .满足直接需求,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以多品种、 高质量、 高效益为主

 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正由吃饱向吃好阶段发展, 正在向吃的精、 吃的科学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看, 居民摄取的食物中, 热量有余, 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年缺口仍然很大。

  2 .满足间接需求, 应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农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 肉、 蛋、 奶产量成十几倍、 几十倍增长, 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但是, 至今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 仍然沿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 以至粮饲不分、 以粮代饲、以秸秆代饲草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结果是浪费了粮食, 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饲料报酬, 降低了经济效益。

 为此, 农业结构必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进行调整。

 大力发展高赖氨酸玉米、 高蛋白青贮玉米以及高蛋白、 高产的紫花苜蓿、 “冬牧 70”黑麦草等优质饲草, 并将其纳入播种面积之中。

 在草原地区, 完善草地围栏、 划区轮牧, 大力发展培植割草地和人工草地, 尽快实现草地牲畜冬春以圈养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 增加设施畜牧业比重。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国际先进经验证明, 没有食品加工业, 就没有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也就没有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达国家, 食品工业产值一般达到农业产值的 2~3 倍, 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 40%左右, 只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 1 /4~1 /6。

 因此要大力加快发展食品工业, 提高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使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 .满足工业加工需求, 要向区域化、 专业化调整工业原料作物结构和布局 为工业加工品生产农产品原料的农作物称为工业原料作物。

 狭义的、 传统的概念, 它包括棉花、 油料、 麻类、 烟叶、 糖料、 药材等经济作物; 广义的、 现代的概念, 除上述经济作物外, 还应包括主要是淀粉、 酒精、 医药、 饲料等工业加工原料的甘薯、 高粱、 玉米等粮食作物。

  结构调整的原则是生产要同原料来源和产品的加工消费地区相结合, 农业布局同工业相结合, 以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

 工业原料作物要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 向高效区相对集中, 实行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向农业产业化发展。

 对于甜菜、 烤烟、 高粱、 甘薯等小宗工业原料作物, 应在优势地区集中发展,使在全局是劣势的作物, 在局部变成种植、 加工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大宗经济作物, 如棉花, 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比重, 根据区位优势调整布局, 集中种植。

 对于粮、 饲、 加兼用型的工业原料作物——玉米, 应根据规划, 在集中产区建设饲料加工厂或工业品加工厂, 反过来促进玉米的集中种植和生产的发展, 形成生产、 加工、 销售相结合的玉米产业化。

 特别是食品工业, 要加快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形态向现代工业制造型态的转变, 成为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新兴支柱产业。

推荐访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 机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