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吴敬琏,始终站改革最前沿

吴敬琏,始终站改革最前沿

时间:2022-08-08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敬琏,始终站改革最前沿,供大家参考。

吴敬琏,始终站改革最前沿

 

 吴敬琏 始终站在改革最前沿

  2013 年 5 月, 《吴敬琏文集》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部文集收录了 吴敬琏先生从 1980 至 2012 年间最具代表性文章,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和论述, 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史上的重要文献。

 《华尔街日报》 曾这样评价说, 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 那就是吴敬琏。

 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的吴敬琏先生无疑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如今已 83 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站在改革的最前沿。

  “坚持改革, 三十余年不动摇”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结点, 无论是改革方向还比较模糊和迷茫的早期, 还是改革机会来临或遇到困难的当口, 吴敬琏先生都能高瞻远瞩, 从理论高度结合国情, 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方向性的改革设计、 建议,以及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为各个时期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敬琏文集》 是历史, 更是继续改革的有力积淀。” 全国政协常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 本刊顾问陈清泰先生作为与会嘉宾中第一个发言

  同为本刊顾问的法学界泰斗江平教授对此有感而发:

 我跟吴敬琏教授认识是在十二年前。

 作为经济学家, 吴敬琏教授不断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 而且他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

 人们把吴敬琏教授称作“经济学界的良心”, 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

 胡德平在发言中说, 我认识吴敬琏老师恐怕比在座的很多人都晚, 但是每次与他谈话, 对我都有启发, 每次谈话都能给我一种力量。

 吴老师不但是市场经济最早的倡导者, 也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实践者, 也是真正保卫市场经济正当的捍卫者, 任何歪曲任何篡改他都出来讲话, 他把市场经济研究得那么细, 那么认真, 值得我学习

  著名经济学家赵人伟则认为, 吴敬琏最可贵的就是坚持的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有像吴敬琏这样的一批经济学家, 积极地为改革开放呐喊, 为市场经济鼓与呼, 起了 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但有些人在某段时间放弃了市场经济的思想, 吴敬琏是三十多年不动摇, 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往前走、 不后退, 坚持市场经济思想, 为人民利益呐喊。”

  《吴敬琏文集》 是“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 的第二部。

 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表示, 选编丛书有四个标准:

 中国化、原创性、 现实感、 影响力。

 吴敬琏的观点和思想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没有《吴敬琏文集》, 这套当代中国思想家丛书就会很不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表示,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这套思想家文集, 是好事, 推动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得到承认, 《吴敬琏文集》肯定是社会科学, 国家有很多奖, 但是吴先生有获得过吗? 自然科学一年的研究经费 50 亿而我们的社会科学还没有得到重视,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科学还很不发达。

  令人惋惜的是, 在这次座谈会的两天后, 5 月 13 日上午, 睿智健谈的陆老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这也成为他呼吁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最

 后呐喊。

  “在选择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

  “吴老师的贡献远不止是‘市场’。

 他讲法治、 讲宪政, 走在了 我们老一代经济学家乃至整个中国学界的前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晖教授表示, “吴老师推动的改革事业是中国的核心, 但遗憾的是, 改革到现在居然还是一个被争论的问题。”

  周其仁说, 我拿到这个书一篇接着一篇看, 看完了 。

 读的当中有很多感受、 很多感慨。

 中国体制改革怎么这么难, 1978 年到 2013 年已经 35 年了, 我们还要讨论改革。

 我们这个国家大词汇非常流行, 动不动就讲主义,其实有些是非常具体的经济问题, 但是一跟主义扯上, 就讲不清楚, 就动不得了。

 大词汇实际上非常妨碍社会进步, 推进改革要把这些东西切开。

  改革需要超越争议, 坚持公平与效率优先。

 陈清泰认为“争论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是没有意义的, 从建立法治的经济市场角度看, 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 都应该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

  党和政府追求的是所有资本、 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创造最多的财富, 而不是谁进或者谁退。

 竞争是效率的源泉, 人为地认定各种所有制成分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哪种所有制成分保持绝对控制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公平效率原则是有冲突的。

 现在隐性或显性地维持既定的所有制比重, 无论政府管理还是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 甚至社会舆论几乎都打上了所有制的烙印。

 相应地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每家企业头上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 在市场中形成一条很深的所有制鸿沟。

 这已经成为约束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市场经济国家把所有制提高到割裂市场的地步。

 建设高收入国家必须消除所有制鸿沟, 打破垄断, 给民营经济平等的地位, 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林毅夫分析说, “改革开放初期, 我们走的是渐进的双轨制道路:

 一方面, 继续给在改革开放前建立起来的那些大型但不符合比较优势、 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必要的保护, 避免它们在转型过程中崩溃导致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 放开在改革开放前受到抑制、 但有比较优势的、 劳动力比较密集之行业的禁锢, 包括乡 镇企业、 民营企业, 以及外资企业。没有民营经济, 市场经济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发展。

 但改革是不完整的, 其中就包括金融的抑制, 金融主要以为大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为主, 绝大多数中型、 小型、 微型企业得不到金融服务, 这样使得收入低的人反而去补贴收入高的人, 产业被扭曲。

 现在不应该再给这些国企补贴了。”

  坐在会场正中的吴敬琏先生一直认真倾听着各位朋友的发言, 他最后发言谈到, 三十多年来, 改革不断地出现新的十字路口, 如果不在选择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 整个经济发展就会脱轨, 所以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推荐访问:吴敬琏 始终站改革最前沿 最前沿 始终 改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