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完整),供大家参考。
政治理论
1、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 是党制定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 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就是要总揽全局, 兼顾各方, 统筹谋划, 综合平衡, 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 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3、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个总目标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任务来确定的。《决定》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目标基础上, 进而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目标的内涵和要求。
第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 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也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 体制机制。
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有了好的治理体系, 才能提高治理能力; 提高治理能力, 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继“四个现代化” 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 战略目标, 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4年, 无论是在制度建设还是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积累了许多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上的智慧和能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 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相比人民群众的期待, 相比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 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特别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多体现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上。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 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 使经济、 政治、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 更加完善, 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程序化, 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能力。
第三,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 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长期以来, 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 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机制, 但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
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许多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因此, 一方面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把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
4、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
指明了新一轮改革的正确方向, 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使发展成果更多
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一鲜明的执政理念。
坚持这一指导思想, 必将凝聚社会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发挥亿万人民的主体作用, 朝着《决定》 指引的方向锐意进取。
可以预见,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 改革红利必将逐步释放, 并不断惠及人民群众。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鲜明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同时鲜明揭示了“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
也就是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 特就特在其制度上, 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 行动指南、 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 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就在这里,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也来自这里!
6、 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坚持开放的发展、 合作的发展, 共赢的发展, 既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发展, 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扩大和各方利益汇合点, 推动和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
1 、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2、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3、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以合作谋和平, 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坚持和平、 发展、 合作, 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7、 2 个 100 年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府, 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担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 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 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
群众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 对住房、 教育、 医疗、 文化等需求不断增长。
做好民生工作, 不仅可以直接改善老百姓生活条件和环境,而且能够扩大消费、 增加投资, 拉动经济发展。
做好民生工作, 还能够提高人们健康、 文化、 科技等素质, 这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因此, 必须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位置。
由于长期累积的问题比较多, 前些年, 我们的民生问题很突出。
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并以此作为缓解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 社会建设的其他工作很难顺利展开。
因此, 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近些年来, 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 取得明显成效和重要进展, 总体上民生问题有所缓解。
但是, 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会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必须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十八大提出“三个必须” ,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 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是抓住了现阶段社会建设问题的要害。
9、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总思路:
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构建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更好地保障人民平等参与、 发展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 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 由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 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切实抓出成效, 使全体人民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 平等竞争、 平等发展、 平等享有。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倡导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倡导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明确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 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 新要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 分别从国家、 社会、 公民三个层面, 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①马列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同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是坚持和发展、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用新的理论观点继承、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列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列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 和“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形态。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 又在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重要创新成果, 他们既相互贯通, 又层层递进, 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成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么发展” 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 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 贯通的独创性实践理论观点, 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 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 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2、 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手段、 措施和具体做法, 主要包括依靠什么要素推动经济增长, 采用什么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发展, 通过什么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