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相关作文,供大家参考。
醉翁之意, 不在山水之间也
——论金陵十二钗之钗黛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 却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难以取舍者。
黛玉是水, 这已无可非议。
既是从姑苏水乡 走来的女子, 既是为报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脱胎, 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
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 爱哭的脾气, 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 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 这更是人所皆知。
沉稳如她, 守分如她,才情如她, 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
她仿佛是巍然耸立, 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
她的柳絮词, 更衬托出她的如山一般的沉稳; 东风卷得均匀!
便是如此飘无定所的柳絮, 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地一般, 沉实稳重。
贾母不也如此夸她么!
然而, 黛玉有着她坚守的一面:
对宝玉的爱情。
关于爱情, 我似乎还不能发表过多的看法, 然而我相信, 这种爱情, 视肮脏的富贵官爵为泥土, 不以违心的安分守时为前提。
它建立在互相欣赏, 心有灵犀的水面上, 干净却缥缈。
这是最大的喜剧却也是最大悲剧——没有功名爵位,没有门当户对, 没有当时的社会所必须的一切条件, 只有那单薄无力的爱情。
于是, 一切就像肥皂泡般, “啪”, 破灭。
宝钗则不然, 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
和气里头带着刚强, 则后句描述袭人的话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
她待人接物亲厚, 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 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
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 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
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得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
他看得到山水的好, 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 却只选了一瓢水。
要是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 水固不可少, 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 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 一点点, 一点点地掉落,无能为力。
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 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
也许, 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 我这一生的志愿, 就在打造这样的地方。
换句话说, 我这个醉翁, 其意不在山水之间, 而在于灵动稳重皆有之的修养上也。
红楼选美记 且说这天, 怡红公子贾宝玉闲着无事, 于是乎邀齐“海棠诗社”成员, 请来琪官、 柳湘莲一干人等为评委, 凤姐为总监(主管经费开支), 搞一个“大观园选美”活动。
第一项乃服装及容貌展示。
大伙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宝姐姐微胖, 不过她挺会掩饰。
衣服以深色为主, 长袖飘飘, 显示了她的雍容华贵。黛玉则一袭长裙, 手持淑女扇, 作西子捧心状,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与掌声。
不过, 宝姐姐也不甘示弱, 一路慢慢行来尽显大家闺秀之本色。
史湘云爱作男儿之扮, 穿上宝玉的行头简直与宝玉从一个模子里脱出来似的, 一脸英气, 雄姿勃发。
评委们均赞叹不已, 连老祖宗也频频点头。
其余人等如探春、 香菱等也各有拿手。另据可靠消息,选手们此次耗去之脂粉钱为数较少。
可能大家对自己容貌都很自信吧。
评委们低头评价、 议论, 然后打分。
(分数到最后才可以公布, 看官们请多多包涵。
) 第二项颇重要:
诗词歌赋等才艺表演。
此项大家情知薛、 林二位占着不少便宜, 但也不愿落后, 绞尽脑汁挥笔作文。
林妹妹以《葬花词》 使得大家有口皆碑。
宝钗的名句“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也令评委微笑颔首。
至于湘云、 探春啦, 各有所长, 不多做介绍。
第三项、 第四项……名目繁多, 直评得评委们头皮发麻。
最后,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啦!选美大赛的成绩即将揭晓! 怎么?大家的总分全都相同?那岂不是人人第一(包括正数和倒数)么? “不行不行, 坚决不行!”大赛主席宝玉直跳, 老祖宗心疼不已。
“重评!重评!”宝玉坚决要求再选一次。
“再评也是这个样子。
”老祖宗说道。
宝玉疑惑:
“原因何在?” “其实大观园里的孩子都有过人之处, 从不同的角度看, 个个都能得第一。
怡红公子, 答案可不是惟一的。
” 宝玉点了点头, 若有所思。
他迅速转身, 与诸评委嘀咕了几句。
然后, 他大声宣布:
“林妹妹获得诗词奖第一,宝姐姐气质奖第一, 湘云妹妹……第一, 香菱……第一……”大家先是一怔, 而后又会心)地笑了。
点评:
读罢此文, 不能不为作者的大胆联想和想象而拍手称好。
时下流行选美, 可是能把它和红楼诸女性联系起来的,天底下怕也寻不出几个来。
这还不算奇, 最奇的是结果“总分全都相同”。
作者借老祖宗之口道出原委:
“从不同的角度看, 个个都能拿第一。
”至此, 我们不能不反思:
平日里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 标准是不是只有一个? 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个鲜活的学生, 对吗?
宝钗的独白 做为一个女子, 寻一个好良人, 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 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 其实里面早就垮了。
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 母亲又毫无主见。
我不撑着点, 为这个家打算打算, 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 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
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 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 但见隔墙花, 风雨早摧残, 细料茅中草, 漏夜茅舍搭, 私从心底涌, 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 与人相处就应和蔼, 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 贾母点头安排的。
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 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 兴家业了。可叹, 你知道的, 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 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 不然, 我也“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 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 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 后来吃了冷香丸, 压下了这“热毒”, 回归正道了。
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 到底是个仙姝, 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 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 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
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 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 有多少人夫家清贫, 只好一生清苦, 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 若夫家不贤, 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
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
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 幸许:
在我的牵引下, 能走上正途, 给我一个依靠。
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
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 宝玉出了家, 我也只有认了, 好在有一个遗腹子, 我能守着他, 望他像李纳那样, 能苦尽甘来。
唉, 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 像那些望门寡, 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 只能守寡一辈子 (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 一了百了), 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 我很羡慕你们, 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
罢了,罢了。
【点评】
采用人物独白写作的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了, 这是因为人物独白形式便于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 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 为自己的高考作文赢得可观的发展分。
但是人物独白要写好却是不容易的, 没有对原著内容的熟悉, 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只是一味的“独白”, 为“独白”而“独白”, 却有可能弄巧成拙。
因此, 本文的脱颖而出便是自然的。
首先, 作者对《红楼梦》 和宝钗黛的爱情纠葛十分熟悉; 其次, 作者对宝钗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 仿拟人物的语言风格十分成功; 第三, 作者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剧有一定的了解, 笔端饱蘸悲悯与同情。
因此, 这篇人物独白获得满分便是自然而然的。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 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 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 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 有的骂我虚伪做作, 有的指我贪图名利, 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 的确有些圆滑世故, 但这并不是我的错。
我随母亲、 兄长借居在贾府, 我的母亲性格温和, 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 如果我不处处留意, 事事小心, 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 收买人心, 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
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
大家是否忘了 我是为了 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 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 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 使姐妹们大呼痛快, 这也是我的诗文, 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 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 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 我不也真情流露了 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 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
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 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 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 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 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 看我的一言一行, 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 后悔以前误会了 我, 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 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点评:
文章标题新颖, 作者为宝钗鸣冤, 设身处地为宝钗着想, 很有新意。
主人公宝钗为自己辩护, 入情入理, 从宝
钗一番独白中可以看出宝钗也是一个有才气、 有知识、 会处事、 勇于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小女予, 世人不该用有色的眼镜看人。
篇末“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令人深思。
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 按:
宝玉失玉, 终日痴呆, 有僧送玉, 与之畅谈,后, 宝玉抛妻弃子, 出家为僧。
那和尚已经走了, 宝玉缓缓地在屋中踱着步子, 脸上有着从没有过的成熟。
宝玉环视着这间华丽的屋子, 像一个奢侈的梦。
虽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 也习惯了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这一切, 好像离他十分遥远, 他在心中诵了一遍佛号“一切繁华, 尽皆泡影。
”他知道, 外面啁啁啾啾的鸟叫声是从大观园里传来的, 那是一个“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
”也是一个魔窟, 吃掉了无数的好女儿。
晴雯的倩影浮现在他的眼前, 宝玉嘴角一动, 脸上现出一丝温柔。
外面静静的, 没有一丝声音, 宝玉知道, 所有的人都在外面听消息, “宝二爷”是这个家的重心, 谁不关心? 老太太、 林妹妹虽已故去, 可是还有王夫人、 贾政, 有宝钗、有袭人, 她们都关心他。
宝玉想着宝钗, 他那温柔的妻,美丽飘逸, 像山中高士, 如今已有了身孕; 宝玉想着贾政,他严厉的父亲, 把兴家的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上; 宝玉想着袭人, 负重十余年只为一个名分; 宝玉想着兰儿, 他热衷功名的侄儿……宝玉的心乱了, 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和尚的话还响在耳边:
“冲破藩笼, 归却本来。
”宝玉长叹一声:
“不容易呀!”自黛玉故后, 宝玉便对家中失去信心, 只是他舍不得这种衣食丰足的生活, 抛不下温柔美丽的娇妻, 忘不了父母亲朋的期待, 过不了古佛青灯的生活, 他没有勇气走出贾府。
宝玉心中矛盾, 整日浑浑噩噩,直到和尚来送玉。
“我本顽石, 为补天而生, 已失却心灵伴侣, 不能失却本来。
”宝玉喃喃。
“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堪了, 贾府里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
珍大哥、 琏二哥、 蓉儿、 蔷儿的不学无术, 荒淫无耻, 女儿家玷污上八股风气, 这片天已残破不堪了。
”宝玉想。
宝玉决定出去给自己的心灵找一片自由的天空, 或许, 是自己打造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我所居兮, 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 鸿蒙太空; 谁与我居兮, 我与谁同; 从我去兮, 归彼大荒。
”宝玉狂歌出门, 众人呆了 。
惟宝钗珠泪双抛, 暗明宝玉心意, “他要的, 不是温柔, 不是富贵, 更不是功名, 或许, 这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 【点评】
作为考场限时之作, 这篇作文当属上乘。
文章有“三妙”显而易见。
一是妙扣命题。
标题概言宝玉有“心结”, 且为此“前思后想”, 简言道出心灵的抉择状态, 而“出家门”则点明抉择之向。
文中细言宝玉之心如何系于贾府衣食、 亲人,却又控于僧人之语, 终又狂歌而走, 抉择命运之状跃然纸上。
二是妙构全文。
“按”语以精练的语言交代故事情节,偏不言宝玉如何抉择, 将此于正文展开, 可谓构思详略得当。
正文前两部分以描述宝玉对贾府人与物的依恋为铺垫, 后又接言他内心的矛盾及贾府的“本质”, 而在中间嵌入僧人如珠的妙语, 心之“结”“解”相得益彰, 篇末以宝钗语直揭文章之旨, 全篇思路清晰, 结构浑然。
三是妙合《红楼梦》 之旨。
此“妙”妙在以异于《红楼梦》 的情节却同于《红楼梦》 的题旨构思全文。
可以说文章是对《红楼梦》 中宝玉“心中早有一个成见”、 “会那和尚后”“欲断尘缘”的再创造, 作者的文学写作功底及文字工夫更明确地显示出来了。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深化心灵的“妙语”力度不够, 仅有八字显得单薄, 构思再精严些当可弥补不足。
任是无情也动人 那一回, 抽花瓶签, 她, 抽到了牡丹, 下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 她, 艳冠群芳。
她文墨不输黛玉, 相貌可比可卿, 才能不输凤姐, 女工可比袭人。
她饱读诗书, 严守礼仪, 不失大家风范, 可说是世间罕见之奇女子。
身居大观园, 在众姐妹之间可算佼佼者。
袭人说, 宝姑娘原配牡丹花。
此言得之。
牡丹, 乃群芳之首, 宝钗当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