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破解“层层陪同” 困局
“轻车简从、 减少陪同、 简化接待” , 改作风八项规定中关于调查研究的内容, 令人深有感触。
长期以来, 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考察时, 被层层陪同、 前呼后拥的现象比较普遍:一级又一级地陪, 一路又一路地陪, 车子一大溜, 人员一大排, 队伍一大串, 头尾不见、 浩浩荡荡。
对此, 被陪的人无奈, 陪同人员厌烦, 干部群众更是反感, 影响很坏。
“层层陪同” 劳民伤财, 误事害人, 使得领导干部调研考察听不到真话、 了解不到实情,调研失去了意义, 成了认认真真走过场。
久而久之, 不仅会误导决策, 更会助长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气、 衙门气, 使干群之间渐行渐远, 筑起了一道离心墙。
“层层陪同” 这一顽疾, 之所以屡禁不止, 问题出在下面, 根子还在上面。
干部下去调研是为了接“地气” 、 摸“活鱼” ,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更好地联系基层群众, 一句话,是来抓实情、 办实事的。
如果下去以后讲排场、 走过场, 满足于电视留个影、 报纸留个名、广播留个声, 甚至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就会形成不良导向。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基层有些人正是摸到了一些领导干部所思所想, 而投其所好套近乎, 有意或无意地迎合, 使得“层层陪同” 有了机会、 有了市场。
说到底, “层层陪同” 就是唱虚功、 图虚名、 贪虚荣、 冒虚火的表现, 是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作祟的结果。
“层层陪同” 好比“层层包围” , 破这个局, 非智勇双全不可。
首先要有“突围” 之勇。
领导干部面对“层层陪同” 不能含糊, 要毫不客气地表明态度、阐明原则, 敢于拉下面子痛责歪风, 以身作则不搞大呼隆调研, 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改作风动了真格, 而不是嘴上说说。
破这个局, 更要有“突围” 之术。
既晓之以理, 又动之以情, 还得示之以行, 有时还得讲究些策略、 方法和技巧。
比方说, 多搞一些突然袭击式的活动、 随机式的调研、 暗访式的抽查、 不打招呼的自主调研等等。
多一些自选动作, 多搞些自主选题, 就会逐渐打破事事预先安排的调研套路。
破这个局, 还要有“突围” 之规。
制定一些刚性制度和硬性规定, 约法三章, 明确底线,划上红杠, 使得减少陪同、 简化接待有章可循, 执行中更不能搞特殊、 有例外。
岁末年初, 正值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相对集中期。
只有大力改进调研作风, 破解“层层陪同” 等困局, 才能不虚此行、 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下基层别“没干先吹”
在乡 下调研, 听到一“进村入户” 的工作组如此介绍:
别看我们进村入户时间不长, 取得的成绩却是喜人的, 仅在省市相关新闻媒体就先后发表通讯报道近十篇, 电视中有画面,广播里有声音, 报纸上有文字……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对此, 有人议论:
难道工作组进村入户的主要成绩就是对外宣传? 工作组每做一件事情, 生怕村民群众不领情、社会各界不知晓,“王婆卖瓜” 热衷炒作, 能真正获得当地村民群众的由衷感叹、 称赞吗?
为群众做事, 不是说不能宣传推介。
事情做得出色, 方法有创新, 经验很独到, 宣传推介也是应该的。
肯定先进、 鼓舞后进、 借鉴示范, 会起到好的效果, 使群众工作做得更好。相反, 那些“没干上先吹上” , 无办实事之心、 有博虚名之意的行为, 那种哗众取宠、 自我吹嘘、 华而不实、 虚头巴脑的做派, 只会让群众反感, 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与疏离。
干部脱离群众有很多种情况, 让群众产生这种心理隔膜就是一种具体表现, 这往往也是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起因。
群众需要的是真贴心、 真办事的干部。
到基层转一转、 吹一吹就走的人, 得不到群众的心。
相反, 那些真正沉下去和群众在一起、 为群众办实事的人, 群众会真心待他, 拿他当亲人看待。
有的干部入乡随俗视自己为乡村普通民众一分子, 与群众同一桌子吃饭、 同一口井喝水、 同一屋檐下睡觉, 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卧底干部” 。
有的四处奔波为村里找项目、多方打听请专家授技术, 或及时解决用水安全问题, 或落实农田水利改造工程, 做实事, 办好事, 让群众舍不得、 离不开。
这些干部不奢望报纸上有文字, 只求群众能舒心; 不在乎电视上有没有图像, 只在乎群众能不能得实惠; 不介意广播里是否有声音, 只介意群众脸上是否有笑容。
他们也许不为外界所知, 却能留在群众心里。
基层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成为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的人的一个舞台, 因而基层也难免会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 邀功请赏、 吆喝镀金的地方。
真心想为群众办事的人,与只想捞点升迁资本的人, 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 前者只干不说或少说多干, 后者则是没干上先吹上, 干出一分要吹出三分。
下基层的干部是哪类人, 群众心里清楚得很。
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评价下基层干部的工作业绩, 不能只看媒体怎么说, 不能只听干部怎么总结, 主要的应是听群众的心声。
下基层莫成“吓基层”
下基层是机关干部了解基层民情民声的一种好形式。
可是笔者在与基层一些干部的闲聊中, 偶尔也听到这样的哀叹:
“有些机关干部我们真怕他们下来, 不帮忙还添乱, 搞不好把他们得罪了, 没事也给你整出事来” 。
基层干部缘何会有这种想法? 深入交谈后得知, 原来他们这种怕, 是被一些机关干部吓出来的。
某些机关干部职务不高, 架子不小, 下基层喜欢耍派头, 迎送、 就餐、 检查、 汇报都要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到场或陪同, 否则就是“不重视” , 就要给脸色, 拿工作说事。
上面就是下来个干事, 但为了“维护大局” , 一些基层干部也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 去应酬这些所谓的上级领导。
还有些机关干部, 下基层的目的不是去了解情况、 解决问题, 而是休闲散心。
打着下基层的幌子, 每到一地, 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而是打听有什么好吃、 好玩的地方, 基层则派人派车安排得熨熨帖帖, 赔上了大量时间, 分散了工作精力。
还有些机关干部, 自以为是专家, 下到基层趾高气扬, 指手画脚, 却往往未经深入调查,不了解基层客观情况就胡乱发表意见, 干扰了基层单位的既定工作, 使基层左右为难, 影响其正常工作部署。
更有甚者下基层工作上应付了事, 生活接待上却要求高标准, 住要星级宾馆, 吃要地方特色, 喝要高档名酒, 走要地方特产, 还要享受卡拉 OK、 保健、 参观等业余文化生活, 让基层单位苦不堪言。
如此下基层, 恐怕只能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感情越来越淡。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干部深入基层, 关键是要心入, 发扬务实、 为民、 清廉的作风, 真正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
倘若一味地给基层添麻烦、 加负担, “下基层” 也成了“吓基层” 。
徐勤 人民网评:
不封路, 拓新路, 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南下考察深圳, “@深圳交警” 透露, 考察期间, 累计行程 150 多公里, 途经深南、 滨河、 滨海等多条主干道。
交警落实不封路的要求, 车队行进中, 没有封闭任何道路, 公交、 出租、 私家车与车队并行。
期间虽遇周末晚高峰, 基本没有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
这是深圳首次对高级别交通勤务不封路。
政治家既要有嘉言, 更要有懿行, 既要敢于立言, 更须勇于践行, 一定程度上说, “言行之间, 行重于言” 。
12 月 4 日, 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其中包括“要轻车简从、 减少陪同、 简化接待, 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 不安排群众迎送, 不铺设迎宾地毯, 不摆放花草, 不安排宴请。
” 消息传出, 上下击节叫好, 但也有质疑者和观望者, 担心只是说说而已, 或者认为上行难下效。
当媒体披露早在 11 月 29 日, 习近平带领 6 位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同志, 从中南海出发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 “沿途不封路, 而是跟着社会车辆过来的” , 质疑者开始转变观点, 而这次习近平在深圳考察期间不封路, 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的“现场没铺红地毯, 没有请群众离场” , 更是让观望者和质疑者心悦诚服。
值得一提的是, 日前, 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 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警卫工作规定, 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 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管制时间, 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行。
各地不得擅自违反规定清道封路, 影响群众正常通行权益。
从领导人的道德自觉到实际行动, 再到严格的制度约束, “不清道封路” 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而是已经成为上下都在践行的新风。
不清道封路, 这是主动向民众靠拢, 距离民众近了, 更能听到民众心声; 不清道封路, 这是向特权说不, 不因出行而扰民, 必能赢得民众尊重; 不清道封路, 传递的更是亲民的执政观。
政治家自信, 无需清道封路; 政治家懂得权力来自民众, 更不会清道封路。
如果说改进工作作风只是“枝节” , 那么习近平首次离京视察选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选择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雕像敬献花篮, 则大有深意存焉。
不封路,是坚决不封闭与民众同声相应的道路, 是打开尊重民意的通途; 视察深圳, 同样是关乎道路的选择, 即坚定改革开放不动摇。
这一点, 习近平说得很清楚, “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 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 富国之路、 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的话要有新开拓。
”
没有改革开放, 便没有今日中国。
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实现国家强盛、 民众幸福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正路, 这是一条必须坚持走下去的道路, 这也是一条于国有利、 深孚民意的现实之路、 未来之路。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深圳变了模样, 南方变了模样, 中国也变了模样。
今天,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 碰到的问题之多、 之复杂, 遭遇的困境之大、 之多重, 丝毫不亚于 30 多年前, 何以冲出重围?唯有继续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 冲破旧体制的樊篱, 勇闯“禁区” ; 冲破传统理论教条的桎梏, 勇闯“盲区” ; 冲破深层次矛盾的羁绊, 勇闯“难区” ,靠的仍是改革, 也只能靠改革。
改革之路在延伸, 改革之路在深化, 改革需要新开拓。
不是所有的干都叫实干, 把精力放在琢磨上, 放在折腾上不是干, 凝聚共识, 埋头于改革, 才是实干; 勇于开拓, 走出更有前景的改革新路, 我们才有未来和希望可言。
可以期待的是, 从改作风到开拓改革之路,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人民网评:
八项规定务实新风开启“实干兴邦” 之路
“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 十八大闭幕以来中国政坛呈现的新气象, 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平实的讲话, 开会不念稿子, 听汇报不时追问具体问题, 倡导说真话, 这些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12 月 4 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其中不乏轻车简从、 精简会议、 力戒空话套话、 改进新闻报道等很受百姓欢迎的内容。从身体力行到制度约束, 不断释放的信息表明, 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正以务实作风开创新局面, 中国的改革发展将在实干中奋然前行。
十八大报告把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列入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这既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 也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从“靠实事求是吃饭” 到做“实事求是派” , 务实作风助力我们党一再创造历史的辉煌。
今天, 处在改革深水区、 发展攻坚期, 执政者更加需要发扬务实作风, 激发实干力量。
中国现代化进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来之不易,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 能不能“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取决于现实的作为, 尤其是能否啃下硬骨头、 完成硬任务, 比如突破改革的难关险隘、 破解民生的重点难点、 化解执政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面对肩上的重大责任, 面对我们党面临的许多严峻挑战,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中国在转型, 发展在爬坡, 越是这个时候, 各级干部就越需要深入实际、 深入改革发展一线, 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 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 直面现实问题, 寻求改革方案, 才能把发展继续推向前进; 就越需要深入群众、 察民情听民声, 向群众学习、 多同群众交流, 与人民心心相印、 与人民同甘共苦, 才能凝聚共识与力量; 就越需要严于律己、 清廉朴素, 治理文山会海、 迎来送往、 铺张浪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才能不断增强公信力和感召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 打铁还需自身硬。
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正是按照从严治党、 从严要求的指导思想, 通过制度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求真务实、 密切联系群众、 防止种种不良作风, 进而在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中, 在全球化、 市场化等浪潮的激荡中, 进一步把我们党锻造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坚强领导核心。
务实最终是为了落实。
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振奋人心, 但还需一项项、 一条条落到实处, 让群众感受看得见、 摸得着的变化。
这首先需要领导干部从我做起、 树立榜样,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也离不开检查、 考核、 问责机制的常态化推动, 才能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作风越务实, 就越能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 加大真抓实干的力度, 从而开启建成全面小康、 实现“中国梦” 的新征程。
人民日报评论员:
道路决定命运 发展才能自强
复兴之路启示之一
人民日报评论员:
勿忘昨天 无愧今天 不负明天
人民网北京1 2 月1 日电 1 2 月2 日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
道路决定命运 发展才能自强——复兴之路启示之二,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