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供大家参考。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 年3 3 月1 1 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语言与精神分析”,它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弗洛伊德理论与语言的关系;
2.
拉康的语言精神分析理论;
3.
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精神分析。
这个学期可能只讲第一个方面,这一讲也就主要是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和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生平,琼斯著有三卷本的《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张燕云译《梦的释义》(辽宁出版社,1987年),车文博主编五卷本的《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年)后有弗洛伊德年表。
对于他的成长过程和理论创造可以分成五个阶段,下面是他的一个简要的年表。
一、童年与少年
父亲娶母亲时年事已高,两个哥哥与母亲年龄相仿。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讲述了原始的类群体的状况,在这个群体中,父亲占有一切女人、禁止别的男人与女人有性关系,这引起了其它男人们即该父亲的儿子们的不满,他们杀了父亲,在庆祝胜利时他们突然心生内疚,于是决定塑造父亲的形象、时时祭祀他。这就构成了图腾的起源。同时他们还决定不与自己群体中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只与其它群体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这就构成了禁忌的起源。图腾与禁忌的起源构成文明起源的基本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所描叙的原始群体的状况与他的早期的家庭结构类似:老父亲禁止儿子们(弗洛伊德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他本人)与女人(弗洛伊德的母亲)有性关系。
同时,犹太家庭中信旧约、其《创世纪》说,上帝先造了亚当,然后再造了夏娃。意味着父亲创造儿子或者男人,尔后再以男人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强调了父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作用。而在《新约》中我们看到的则主要是圣母与圣子的故事,上帝(父亲)差不多是一个虚设的遥远的存在。荣格属于新教,属于后一个宗教传统。他与弗洛伊德的分裂的背景显然潜藏着《旧约》传统与《新约》传统的对立与冲突,是这两个不同的宗教的不同的表达。
1856年5月6日,生于当时为奥地利所属的摩拉维亚的弗莱堡的一个犹太毛织品商人的家庭,排行第三,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1860年、4岁,迁至维也纳。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此度过。
二、1873至1895年,青年期教育与训练。
除了坚实的严格、系统的医学训练之外弗洛伊德还拥有一个包括文学、哲学、 逻辑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同时,他在实验室的工作又使他深谙学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他在实验室中所做出的关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均属第一流的成果。他因此而准备献身于生理科学的研究工作。
但是在当时的奥地利教育体制下,作为教授的研究助手是没有薪俸的,而弗洛伊德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无力再向他提供在担任研究助手的所需的生活费用。经济的压力促使他不得不放弃从事纯粹研究志向、转作一位临床医生。曾有人认为弗洛伊德的这一职业转变使人类失掉了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获得者,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科——精神分析的诞生,接受了一个精神上的蜕变的洗礼。
无论是前期的科学研究的训练、还是后期的行医经历,弗洛伊德都幸运地得到名师的指点。前期是布吕克、克劳斯、布伦坦诺等人;后期则是沙柯。同时老师兼朋友的布劳伊尔和弗利斯的友谊也对弗洛伊德最终创立精神分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1873年、17岁,以优等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接受生理学家布鲁克、动物学家克劳斯和哲学家布连坦若的教育。
1876年、20岁,进入布鲁克生理学研究室,研究低等动物的神经结构与机能。并结识布劳伊尔教授。首次发表《关于鳗的生殖腺的形式及结构》的论文。
1878年、22岁,发表论文《八目鳗的脊髓补给系统》和《甲壳虫来蛄神经细胞的研究》。(来蛄,甲壳类动物的一种,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是日希吸虫的中间宿主。)
1880年、24岁,服兵役,其间翻译了英国哲学家穆勒的五篇著作,并接触到柏拉图的学说。
1881年、25岁,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882年、26岁,与犹太姑娘玛莎.柏内斯订婚,此后四年里写了900多封情书。这充分显示了弗洛伊德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外科工作。
1884年、28岁,转为神经科医生,发表可卡因在临床用于麻醉的研究。
1885年、29岁,秋天到巴黎留学,跟随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沙柯,研究精神病、癔症和催眠疗法。发表关于神经根的论文。
1886年、30岁,春天三月回国,四月在维也纳开私人诊所,十月在学会作《关于男性癔症》的报告。因为当时的传统看法是癔症属于妇女的疾病,故弗氏受到医学界的冷落。翻译沙柯的神经学疾病尤其有关癔症之新讲义。
1887年、31岁,与柏林朋友威廉.弗利斯建立了通信联系,此后两人讨论了精神分析在早期发展的所有问题,弗洛伊德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在临床中使用催眠术,与布劳伊尔合作,将对癔症治疗所使用的“渲泄法”改为“自由联想法”。
1888年、32岁,翻译法国精神病学家伯恩海姆的《暗示及其治疗作用》一文。1889年、33岁对一名叫杜拉的少女作了分析,首次分析了病人的梦,成为经典案例。
1891年、35岁,发表《论失语症》
三、成年期(1895至1905年),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期。
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关于人类精神结构的即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的理论。由于这一理论建立在对神经症、梦和过失行为的研究的基础上,因而后三者亦顺理成章地成为精神分析的三大临床领域。
同时通过对这三大领域的研究弗洛伊德完善了以自由联想法为核心为基础
的一整套分析方法与谈话治疗的手段。
在这时期的前半段,弗洛伊德总是孤独的,差不多是单枪匹马的进行研究和从事治疗实践。到后期(1902年),阿德勒等人的加入,才逐渐改变他的孤独局面,精神分析亦因此在维也纳的知识分子圈子中逐渐传开。
强调了无意识中性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学者系统地讨论了性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
1895年、39岁,与布劳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出版、意味着精神分析的诞生。发表《科学心理学规划》。同年彻底放弃催眠疗法、完全使用自由联想法。
1896年、40岁,首次使用“精神分析”一词,精神分析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了。
1897年、41岁,开始自我分析。
1900年、44岁,《释梦》出版,此后八年里只出售了600本。在维也纳大学开课,只有三个听众。
1902年、46岁,维也纳大学教授(有一说是副教授)。与阿德勒等四人组成精神分析周三讨论会、在弗洛伊德的家中举行。
1904年,48岁,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研究语误与过失行为的意义。
四、
壮年期,1905至1920年,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向深层和广度扩展的时期。
向深层的扩展以《性学三论》和《元心理学》(本有11篇,后人只找到5篇)的写作为代表,《性学三论》是对弗洛伊德从接触神经症与精神病之初就时时遇到的性问题。在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系统地阐释了与性变态有关的种种问题,正面地研究了幼儿期的性欲发展及性欲在青春期的变化,并进而有俄底浦斯情结的提出,对性欲与人格的心理性关系的如此系统的研究,这在人类认识自身历史上不仅是第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尽管弗洛伊德的观点受到了从公众到专家的广泛抨击.尽管在晚年弗洛伊德亦试图对自己的理论有一个根本性修改,然而一个新的系统性的足以替代弗洛伊德的性欲决定人格的理论迄今仍没有产生。
《元心理学》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病人有所减少从而为他提供了空闲时间进行写作有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对本能.压抑.无意识和梦等基本概念作了理论性的系统阐述。
向广度扩展当以对达.芬奇作品的分析和《图腾与禁忌》的写作为代表,向广度的扩展是精神分析从三大临床领域扩大到人类学、神话学、文学.宗教学等领域。这一扩展意味着精神分析从个体研究与治疗的层面进到群体研究与治疗的层面。同时亦意味着精神分析的从生物学转向文献学。
同时弗洛伊德与荣格的访美之行使精神分析不仅在欧洲而且也在新大陆蓬勃发展.阿德勒与荣格的自立门户之举亦应视为精神分析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理论是正统的弗洛伊德的衍生物,它们不能脱离弗洛伊德理论而独立存在。
1909年,53岁,《性学三论》出版、专门探讨人类幼年的性经验。
1906年,50岁,与容格通信。
1908年,52岁,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德国举行。
1911年,55岁,应邀与荣格一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学,从此精神分析在美国展开。
1910年,54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
1911年,55岁,与阿德勒分裂。
1913年,57岁,与容格分裂。同年出版《图腾与禁忌》,研究宗教、文化、人类
学。
1915年,59岁,《元心理学》出版。
五、晚年,1920至1939年。
弗洛伊德晚年在理论上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1)生本能与死本能这一概念对子的提出,企图将早、中期提出的服从于快乐原则的性本能与自我本能都归结在生本能范畴之中,与之相对的则是死亡本能.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试图将早期性欲决定人格理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理论框架中,是对性欲理论作一种根本性的修改的努力。但是这一努力并没有真正地彻底地完成。
(2)它我.自我.超我的概念的提出,相对于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认知性三元结构而言,它我.自我.超我的系统可以被视为人格的三元结构。然而这两个心理的三元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模糊的。
弗洛伊德在其晚年所做的新的理论建设的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其解决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体系。
1920年,64岁,《超越快乐原则》,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
1921年,65岁,发表《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
1923年,67岁,出版《自我与它我》,提出它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的概念。
1924年,维也纳开始筹集弗洛伊德全集。
1930年、74岁,发表《文明及其不满》,研究宗教的起源。
1937年、81岁,《有结束的分析与无结束的分析》。
1938年、82岁,纳粹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流亡到伦敦。
1939年、83岁,1939年9月23日在写一本精神分析的概论期间去世,死因是口腔癌。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用它我这个术语取代了本我这一术语。其理由在于在德语中被汉译为“本我”的单词是 Es,对应于英语是 Id 和法语是 Ca,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个等式:
Id(拉丁)= Es(德文),it(英文)=es(德文),Ca(法文)=that(英文)
Id 本是拉丁文,为了翻译德文的 Es 而被引入到英文中。而 Es 在德文中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中性,直译应为“它”。弗洛伊德使用 Es 是表示在无意识中异于自我的东西,代表着本能的冲动。字典对 Id 的解释是:它作为无意识的一个部份与生俱来、个人的本能的固有的冲动。可能是英语中无法翻译 Es,才从拉丁语中引入 Id 这个词。可见,“本我”其实应译为“它我”。(也许当时译为本我是由于与“本能”有关)。开始时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口坩锅,但在引入俄底浦斯三角结构与人格三分的结构之后,无意识就结构化了。
关于这个三分结构的其它两概念即自我与超我其在德文、英文和法文中是:
自我,Ich(德文),
ego(英文),
moi(法文);
超我,Uber-Ich(德文),
Super-ego(英文),
sur-moi(法文)。
根据三种文字的对照,它们的中文翻译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参考书:
1.
John Forrester,Language and Origins of psychoanalysis,The Macmillan Press,London. 作者1949年出生在伦敦,然后在普林斯顿学哲学和科学史。
现为牛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我的整个关于弗洛伊德语言学理论的演讲都以此书为蓝本,而有所增减。
2.
失语症
3.
弗洛伊德原著:
《论失语症》(未收入英文标准版)
《科学心理学规划》
《癔症研究》
《释梦》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精神分析引论》
提问
1.
三分中的关系,是否把本我改成它我意味着重点的转移?
答:改成它我,更忠实于弗洛伊德的愿意。弗洛伊德强调的是本能冲动异于自我的特征,由于理论的出发点是自我,弗洛伊德是站在自我三分上来谈论本能冲动的故使用 Es(它我)来表示本能冲动与自我的对立性。
2.
癔症与失语症的定义是什么?失语症可以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治疗吗?
答:第一个问题下一次再谈。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就我所知在中国医院中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训练未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别,不过中国语言中确有些东西是西方失语症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这将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精神分析的内容之一。
3.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性的作用,中西如何接轨?
答: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性的作用有其临床的因素,在强迫症、癔症中性是十分重要的,我的临床分析也如此。
但弗洛伊德忽略了亲子在性游戏(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之外的亲子关系。当一个人将父母的异性者和兄弟姐妹的异性者视为性对象时而产生犯罪感之事实本身就证明规则的插入是在先的。对于异性父母、兄弟姊妹的性的兴趣是在后的。否则就无犯罪感可言我有论文《代情结》:与俄底浦斯情结相比代情结更为基本、在西方也是如此、只是表现不如在中国那么明显。
4.
能否在讲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同时也讲及现实的生活问题?
答:我收集的个案很少,而弗洛伊德收集的经典案例是其理论的必要证明。为了讲清楚其理论的观点必须举弗洛伊德所举的例子。不过可以举一些未经深入分析的例子来作为佐证。
5.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从而他本人也是精神病患者。那么他的理论的可信度有多大?
答:在你所说的假设之下其与牛顿力学的可信度一样大,都是可以被怀疑的。但这并不意...
推荐访问: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语言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