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为切实了解掌握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根据省委组织部精神和区委统一要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成 X 个调研组于 12 月 9 日-19 日采取暗访督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线上问卷等方式对全区 X 个村“两委”班子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 X 个行政村,其中设党委的 X 个,设党总支的X 个,设党支部的 X 个,农村党员 X 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 X 岁,大专以上学历 X 人,占总数的 X%。村“两委”干部 X 人,平均年龄 X 岁,35 岁以下的 X 人,占总数的 X%;60 岁以上的 X 人,占总数的 X%;大专以上学历 X 人,占总数的 X%;任职 20 年以上的 X 人,占总数的 X%;村“两委”干部中有致富能人 X 人、复员退伍军人 X 人、乡村医生 X 人、机关干部下派 X 人。村级后备干部共 X 人。
二、村“两委”班子运行状况 (一)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换届以来,区委将拓宽选人渠道作为关键环节,采取“从现任干部中挑、从后备干部中推、从外出人员中引、从机关干部中派、从返乡大学生中聘”等办法,从多个领域中推荐选拔优秀人才,不断调整优
化村“两委”班子配备,近三分之一的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每村均配备 1 名女干部,共调整不胜任村“两委”班子成员 X 人。注重干部能力提升,区上采取“军事化管理+集中授课+参观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岗位培训,乡镇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全覆盖培训。扎实推进村级后备干部“壮苗计划”,实行全覆盖培训、结对帮带、实践锻炼相结合机制,确保村级“班子”后继有人。
(二)在管理运行方面。严格执行《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进一步规范,建成高庙村、瓦高村、黄桷村等村级基层党建示范点 X 个。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1+1+5”配套制度,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轮班、值班工作纪律,创新逢场天集中办公、早候服务、全程代办等制度,全面加强党务、村务、组务公开,提升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严格推行“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加强对村级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工程项目的管理,有效确保了村级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质效,基本杜绝了财务开支“一支笔”“包包账”等现象。
(三)在激励保障方面。全面推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模式,深入实施村社区干部“三个一点”(区财政投入一点、乡街匹配一点、村社区自筹一点)绩效考核制度,2017 年累计投入资金 X 元,平均达 X 万元/村社区,村干部
人均收入 X 元左右。对在职村干部个人自费购买养老保险区财政给予定补,解决了后顾之忧。连续 7 年为村组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创新实行廉洁履职奖励制度,兑现奖励金 X元。
(四)在廉洁建设方面。村“两委”班子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作风建设相关规定要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农民夜校等平台载体,着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从各调研组情况看,各村“两委”班子协作共事情况较好,能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分工不分家,比较团结,工作中没有受到黑恶势力、宗族势力的影响和干扰。通过走访询问,群众认可度为比较满意。
(五)在工作实效方面。XX 年建成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X 个、公共服务中心 X 个、文体活动广场 X 个,X 个贫困村全面实现村村都有达标卫生室、文化室,标准化配备合格村医和相关设施设备。2017 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X 户 X 人,实施危房改造 X 户,配套实施水、电入户工程,完善安置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 X 个,村均集体经济收入 X 元,X 个贫困村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 X元。深入开展村规民约、农村综合治理、依法治村、文明进
村“四大专项行动”,举办农民夜校 X 场、送电影下村 X 场、送文化下乡活动 X 场次,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好习惯好风气逐步养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子队伍结构不优。一是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都偏大,有的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多年,35 岁以下年轻干部数量少、来源不足。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最多的是和平乡,回龙镇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大部分村干部对电脑操作不熟悉,不适应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工作需求。三是后备干部培育效果不佳。个别村对抓后备干部培育认识不足,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存在选而不育、选而不用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后备干部长期在外务工,不了解村情、不熟悉村级组织工作情况。
(二)集体经济发展不足。一是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目前大多数村属于“温饱型”,近郊及场镇周边村相对较好,收益主要以集体“三资”租赁收益为主。中远郊村集体经济就较为薄弱,多数非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甚至还有部分“空壳村”。
二是集体经济发展条件局限。有些村虽然在极力发展集体经济,但存在项目难找,后劲乏力,难出效益的问题。如,三多寨镇的联合村成立集体资产经营养殖公司,准备发展生态鱼垂钓,但现在缺水、缺后续资金跟进、
缺管理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很难产生效益。三是集体经济管理不尽科学。班子成员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管理不严,服务不优,组织形态各异。
(三)运行保障力度不够。一是班子合力不够。一些乡镇对合村并组后的管理有欠缺,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个别村还存在干部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的问题,班子成员支持配合、分工协作的意识不够强。二是阵地建设有差距。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基础设施存在差距,贫困村按照“1+6 综合体”建设要求,规范完善了活动阵地,但非贫困村还存在活动阵地面积不达标、结构和布局不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三是待遇保障显得不足。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环保、创文等工作任务加重,村干部工作量增大,经常加班加点,呈现出工作专职化、职业化特点,普遍反映个人基本报酬标准和待遇偏低,与工作量不成正比,有时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作风建设仍有差距。一是缺乏担当精神。有的村干部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光有致富想法,没有致富门路,守摊子干部多,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干部少。个别村干部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畏难情绪,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迎难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推诿。二是宗旨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标准不够高,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为老百姓服务的思想意识。三是基层“微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换届以来,违规违纪受
到处理的有 X 人次。
四、对策建议
(一)选优配强,拓宽渠道纳良才。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坚决调整不胜任村干部。拓宽渠道,鼓励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人才主动竞选村干部,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不拘一格大力选拔信念坚定、忠诚可靠、敢于担当、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分级分批举办村干部培训班,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通过集中培训、谈心谈话、参观考察、组织自学等方式,引导村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农村政策法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作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后备干部选拨、管理机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核、完善成长渠道,切实把优秀人才培养起来、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之中。
(二)外引内育,扭住关键壮产业。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集体经济发展切入点,深入挖掘盘活资源,找准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学习参观、集中培训、示范引导、强化考核等工作手段,促使两委干部提升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手段,进一步明晰本村发展思路、重点和措施。坚持“能人兴村”,把挖掘能人、培养能人、引进能人、使用
能人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让各类致富能人带领村集体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通过资源联用、产业联促、人才联育,找准城乡利益链结点,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充分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谋。
(三)健全机制,激励干部创事业。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明确镇村干部职责定位,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切实夯实村级办公阵地,注重“建管用”相结合,依托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群活动,把阵地变成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修订完善村社区干部队伍管理“1+1+5”制度,建立和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关心关爱,在社会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不忘初心,服务群众归本位。突出理想信念和政治理论教育,增强村干部“民本”宗旨意识,树立“为民”根本观念,深入推行“五个一线工作法”“四真群众工作法”、乡镇便民早候服务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以服务发展为主题的党建带群建活动,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专合组织等各类组织于一体的“1+N”服务组织网络体系,使村干部从“事
务型”向“服务型”干部转变。挖掘先进、树立标杆,发现一批优秀的村干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出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
推荐访问: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班子 调研报告 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