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历史感(全文完整)

历史感(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5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历史感(全文完整)

 

  历史使命就是一定社会给社会本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 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

 历史清晰地记载着: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 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 爱国运动, 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

 在此之后, 中共“一大”的 13 名代表, 其平均年龄只有 28 岁, 最年轻的仅 19 岁, 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 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 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

 由此看出, 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 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 恩格斯曾经指出:

 “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 正是历史的需要。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来决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 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毋庸置疑, 我们代表着最有年轻活力的一族。

 历史老人悄悄地把我们带到了 21 世纪头十年的尽头, 让多少对未来憧憬无数次的青年人不知所措又无所适从, 是痛惜, 是后悔, 是无奈, 他们不止一次的考虑过当代的大学生们能不能成为未来共和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可是突出的问题往往让他们忧心忡忡, 民族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惆怅, 迷茫; 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命运又将如何书写, 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可是, 现实却是有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感也着实令人担忧:

 沉迷网络不思进取、集体观念薄弱、 奢侈浪费虚荣攀比之风盛行、 目标模糊得过且过、 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现象不满, 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提出了质疑: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能就是伴随着我国入世程度的加深, 以及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 心志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无法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害, 加之刚离开中学教育阶段, 他们就像一匹脱了 缰绳的野马, 在大学里自由奔跑。

 殊不知, 在那片自由的草原地外面竟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当他们意识到自 己已经走出草原尽头的时候, 他们往往已经迷失了方向, 迷失了自己。

  整体上看, 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我们能够心存祖国和人民, 致力于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关注时事, 勇于鉴言践行, 对关系到的国计民生的大事做到相当关注。我们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做到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致力于自身的完善,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培养历史感的重要性

 人们对于历史感和培养历史感的呼唤是相当多的, 几乎跟使用历史感这个词一样广泛,有文章就以“历史感的呼唤” ?? 为题, 也有人直接呼唤“让我有历史感地活着” ?。

 对于培养历史感的呼唤也是不少, 曾任中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副总编辑的王宏志说“从历史的学习中, 学生可以培养历史感, 即看问题具有历史意识、 历史眼光” ??。其实, 不论历史课程标准哪种表述, 都触及到了历史教育的核心问题, 即培养历史感和历史

 意识, 王宏志研究员的把历史感与历史意识几乎等同起来的表述虽不甚准确, 但也可以看出历史学习中培养历史感的必要和意义。

 一个人不能没有历史感, 历史感同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起是一个人素质的构成因素。“没有历史感的人, 是无法理解历史的。

 如果我们获得了对于某个时代的历史感, 那么, 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在我们的理解中都会是题中应有之事, 是理所当然的。

 否则, 许多历史现象都令人不可思议。” ? 有了历史感这种特有的意境, 当然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过去的历史,不仅我们需要这个历史感, 就是历史学家也需要这种历史感, 或者说他们正是因为有了很强的历史感才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洞察历史而成为历史学家。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决定了 中学生十分需要且完全能够进行历史感的培养。“青年人不管他准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都必须具有历史感。

 为青年一代唤回历史感, 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 把青年的历史感的培养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 是因为历史感包含了对民族、 对祖国的历史认同感, 而且历史感与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脉相承。

 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素质。

 培养历史感, 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情, 形成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而且有助于人类把握未来。

  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对于不同的时代, 历史使命感也不同,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加强自 身 修养。提高自身 素质, 为祖国更好的服务使自己的责任感。

 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首先要提高自 己的文化素质, 平时好好学习理论, 把责任感提高到思想高度, 其次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身 处 21 世纪,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 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 标。

 因此, 随之而来的是, 在校大学生自 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

 毋庸置疑, 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尤其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也就是说, 21 世纪的人才, 不仅要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

 要关心环境、 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 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无公允地说, 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然而, 时至今日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学生中自私、 冷漠、 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 近年来, 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 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 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个人前途, 轻社会思想, 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 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 出人头地, 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

 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 而轻视社会理想。

 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 太大、 太空, 可望不可及, 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 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 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 身、 对家庭、 对现实负责。

 从本质上看, 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 缺乏对自 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

 在人生的奋斗目 标上表现为日 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 自 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 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 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 自我发展。

 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 。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

  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

 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 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 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找到了理论依据。

 于是, 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 出现了 关心自 我, 追求实惠, 只要权利, 不尽义务, 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

  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 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

 即从学习到生活, 从教育到教学, 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

 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 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

 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 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

 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 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

 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正确把握社会现象、 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

 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 有本质的、 非本质的, 有积极的、 有消极的。

 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 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 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 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 同时, 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把社会主导的现象、 观念加以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 主流, 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 原因, 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 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所以注重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至关重要。

 大学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平时好好学习理论, 把责任感提高到思想高度, 其次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然而, 时至今日,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学生中自私、 冷漠、 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 极端的后果是, 近年来, 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 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 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然而目前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出现严重偏差。

 首先、 他们更重视个人理想, 而轻视社会理想。

 认为社会理想太远、 太大、 太空, 可望不可及, 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

 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 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 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 对家庭、 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 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 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

 其次、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 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正确把握社会现象、 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 从而达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的目的。

  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内化于学生的“心”, 外化于学生的“行”, 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另外,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从本质上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推荐访问:历史感 完整 全文 历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