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茶文化认识和感悟

茶文化认识和感悟

时间:2022-08-05 0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文化认识和感悟,供大家参考。

茶文化认识和感悟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20133262 张挺有 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 盛于宋,现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多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描之以画,或赋之以诗, 或喻之以文, 还有谱之以曲或编成舞蹈等等, 茶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密了, 它甚至起到传递人们情感的桥梁作用。

 茶艺起源于中国。

 自古以来,插花、 挂画、 点茶、 焚香并称四艺, 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 提出了更高、 更深的要求。

 从艺的基础出发去感悟其中的无穷的精神内在美。

 高山云雾出好茶, 清泉活水泡好茶, 饮茶不仅是一个物质过程, 而是一个精神享受、 精神陶冶、 直觉体悟的过程, 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 进行自我修养, 陶冶情操, 养成茶人品格。

 茶适应了“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的性格和追求,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 心平气和的心境, 所以有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 人生的磨难以后, 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 返璞归真。

 品茶需要好心情。

 茶也是一种人生, 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 和尚喝茶是一种禅, 道士品茶是一种道, 而对文人来说是一种文化。

 茶文化具有良好的功能:首先, 它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 茶道中的“清、 寂、 廉、 美、 静、 俭、 洁” 等比较侧重于个人的修身养性, 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其次, 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茶道中的“和、 敬、 融、 理、 伦、 性” 等比较侧重人际关系的调整, 要求和诚处世, 敬人爱民, 化解矛盾, 增进团结, 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再次, 它能够净化社会风气, 对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包括人生的目的, 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

 这种价值观, 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 在认识自然、 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 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 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 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 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 理解茶文化的精髓, 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当属茶道。

 它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 了解了自然; 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 佛、 道诸家的深刻和哲理, 人们通过饮茶, 明心思性, 增强修养, 提高审 美情趣, 形成了 高雅的精神文化。

 “茶道” 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天定年间(741-756)

 进士封演所著《封氏见记》。

 茶道审美的心理活动并不只是停留在怡目悦口的直觉上, 行茶的色、 香、 味以及美妙的情景必然会撩动茶人的思想情感,

 唤醒记忆, 通过引发联想加深对茶道美的领悟。

 唐灵一和尚《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 清溪流水暮潺潺。”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 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 佛僧重在“茶之德”; 道家羽重在“茶之功” 平民百姓重在“茶之味”。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就其要义来讲,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重德, 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

 讲究茶德, 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是历代茶人祟尚和追求的目标, 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

 首先, 茶性蕴含着茶德。

 茶品即人品。

 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

 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 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一种静观, 一种品鉴, 一种回味; 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则是一种境界, 一种理念, 一种智慧, 一种品格。

 其次, 茶德是茶道的灵魂。

 陆羽在《茶经》 提出的“精行俭德”, 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 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

 尚“和”。

 茶道中“和” 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 和敬、 和美、 平和等。

 通过以“和” 为本质的茶事活动,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茶道是在吸收儒、 佛、 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 保护自然; 在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 和为贵”。

 佛教中的和提倡“相敬爱, 无相憎嫉”, 并强调“言色相和”。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 热爱生命、 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茶, 得天地之精华, 钟山川之灵秀, 具有“清和” 的本性。

 采茶的时间、 煮茶的火候、 茶汤的浓淡、 水质的优劣、 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与和谐等, 无一不体现出“和美” 的自然法则。

 “和” 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

 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 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 以礼待人, 和诚处世, 互敬互重, 互助互勉等。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诚信、 宽厚、 仁爱待人是为了“和”; 遇到矛盾时, 求大同、存小异, 这是一种“和”; 在激烈的竞争中, 坚持平等、 公开、 公正的原则, 也是一种“和”; 对待纷繁、 浮躁的世俗生活, 要求平心静气, 则是另一种“和”。

  崇俭, 就是倡导勤俭、 朴实、 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

 以茶崇俭、 以俭育德, 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 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茶在守操、 养廉、 雅志、 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祟尚。

 以茶崇俭, 以俭育德, 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 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

 贵真, 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 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中

 国传统茶文化讲究茶的真, 包括了 荼的自然本性之真、 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 茶的自然本性之真。

 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 其天然性质为清纯、 淡雅、 质朴。

 人们对茶的发现、 利用和享受, 既有感观上的真香、 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 真趣。

 茶, 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 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

 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 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 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 和谐统一的过程。

 第二, 品茶的环境之真。

 人们品茶, 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

 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 离不开松、 竹、 梅、 兰与琴、 棋、 书、画等。

 这些既是人与自然沟通时, 对“真” 的追求, 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 对美的感悟。

 第三、 茶人的性情之真。

 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 进入忘我的境界, 达到修身养性, 品味人生的目的。

 静夜独坐静思, 清苦的茶汁幽香四溢, 唇齿留香, 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清除烦恼, 品味出茶外的许多人生韵味, 心灵复归平静。

 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

 茶香飘处, 收敛奢欲, 洗心涤烦, 振作向上,消除情乏, 自我整合, 人伦和谐, 其乐融融。

 对茶文化的感悟

 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

 品茶是一种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升华, 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客来敬茶, 以茶会友,以茶代酒, 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良风美俗。

 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

 有人说, 中国人性格像茶, 总是清醒、 理智的看待世界, 不卑不亢, 执着持久, 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 在友好、 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在中国茶文化中, 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

 茶文化渊远流长, 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国饮。

推荐访问:茶文化认识和感悟 茶文化 感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