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受语文美论文,供大家参考。
感受语文美论文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积淀, 是生活的美丽呈现, 是人生的智慧结晶。
语文学习只有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氛围, 还语文以本原才能使语文课活起来, 生动起来。
一要感受文本的情感美。
语文教材选编时, 关注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以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两种要求,选择内容健康、 符合社会要求、 适合少年儿童学习、 语言文字规范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教材。
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积累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 更是陶冶情操、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用教材所特有的情感感染激励学生。
如《秦兵马俑》、《莫高窟》、《梦圆飞天》 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永远的白衣战士》、《大江保卫战》 则通过时代英雄的歌颂, 使学生感受到党的好儿女为人民服务, 身先士卒、 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 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限生机; 《神奇的克隆》、《人类的“老师”》 则对那些喜欢科学、 喜欢钻研和探索的学生, 是一个啜饮不尽的源泉。
教材中还有许多像海伦、 阿炳一样身残志坚、 身处逆境、 不懈奋斗的人物原型。
这些优秀的篇章所刻画出来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处处优美的景物, 一个个生动的形
象, 无疑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不但要通过一系列活动, 调动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打下基础, 还要通过美读深切感受文本中所洋溢的亲情、 友情、 人道情、 爱国情等。
使学生走进情景, 走进人物内心, 引起触动, 受到震撼, 产生共鸣。
二、 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自它诞生之日起, 就以其独特的方式占据文坛的半壁江山。
诗词之所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 除了它的语言美、 情感美、 色彩美、 结构美和韵律美之外, 还有它的意境美。
如杜牧的《山行》 用“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红叶” 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山景色。
特别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 说枫林似火, 艳于二月春天的花朵, 使人感到秋天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大自然充满欣欣向荣的气象, 意境深远。
李白的《赠汪伦》用委婉含蓄的笔调, 给桃花、 潭水这两种意象赋予人的灵性, 并用传神的比喻把朋友之间那种比山还高、 比水还深的友情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意象不但明了, 而且所表现的意境更是迥远辽阔。《清平乐· 村居》 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这首词 46 个字, 作者把茅檐、 小溪、 清草、 老翁、 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这些人物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幅画里面, 赋予了全新的意境, 使读者似乎看到了一家人住在又低又矮的茅屋里, 房顶上是金黄的稻草, 屋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着
一丛一丛的青草。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和老伴, 悠闲地说着话; 大儿子顶着烈日在溪东的豆田里干活, 汗水湿透了衣服; 二儿子在认真地编织鸡笼, 手都磨出老茧了; 小儿子很惹人喜爱, 一边玩一边剥着莲蓬。
多么恬静的乡 村美景, 多么幸福的五口之家!
三、 感受书法的艺术美。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经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
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 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引人欣赏, 心旷神怡。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 写字教学就是在线条和墨韵的变化中,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在写字的整体结构、 间架结构、 笔画结构上都讲究一定的规律的美感, 使学生在写字中养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写字内容上, 一般选择一些警言佳句, 爱国诗词或优美的散文,或催人上进的妙文对联, 这些内容都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写字可以使人胸襟博大, 视野宽广,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的内心形成一个准则, 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然后过渡到对书法的欣赏、 学习, 从中感受书写的苍劲飘逸, 感悟书写者的个性风格和精神魅力。
四、 感受作文的抒情美。
有人说:
作文是心灵的牧场, 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 发现和想象, 是一种自然的倾吐; 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 是一种瑰丽的灵动;
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天真, 是一种真情的涌动。
四川汶川、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后, 我组织学生连续收看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 在“六一” 儿童节到来之际, 我号召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难忘的历史一页, 其中有的学生就用诗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语文的美博大精深, 无比丰富, 用语文的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比反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 效果好得多。
带着对语文的热爱、 对语文的欣赏而进行的学习, 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