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

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

时间:2022-08-01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

 新华社北京 2 月 1 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全文如下:

 2014 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 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 大宗农产品[0. 79% 资金 研报]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如何在“双重挤压” 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提高农业竞争力, 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 开发过度、 污染加重, 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 资源要素流动加速, 城乡 互动联系增强,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实现城乡 共同繁荣, 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 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 工作的重大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靠改革添动力, 以法治作保障,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 年, 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按照稳粮增收、 提质增效、 创新驱动的总要求, 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推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做强农业, 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注重提高竞争力、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走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 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

 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 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 有发展。

 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

 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 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 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

 创新投融资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 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 重点水源工程、 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 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 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

 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

 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 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

 启动实施油料、 糖料、 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加快发展草牧业, 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 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促进粮食、 经济作物、 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0. 26%], 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

 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 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加大对生猪、 奶牛、 肉牛、 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支持力度,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 加快推进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畜禽养殖, 增强畜牧业竞争力。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 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 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加强县乡 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

 建立全程可追溯、 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

 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 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 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

 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 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

 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科研院所、 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 推进科研成果使用、 处置、 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 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 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 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

 加强对企业开展农

 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在生物育种、 智能农业、 农机装备、 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 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 信息、 品牌服务平台。

 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 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职业院校、 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 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 推进海南、 甘肃、 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安全管理、 科学普及。

 支持农机、 化肥、 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 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 健全交易制度。

 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 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 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 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推进合作社与超市、 学校、企业、 社区对接。

 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

 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 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

 支持电商、 物流、 商贸、 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 低毒低残留农药, 开展秸秆、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 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

 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 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

 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

 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退耕还湿试点范围, 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 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

 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

 摸清底数、 搞好规划、 增加投入, 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

 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

 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

 加快实施退牧还草、 牧区防灾减灾、 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加强问责监管,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7.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 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 节奏。

 完善粮食、 棉花、 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 严格执行棉花滑准税政策。

 严厉打击农产品走私行为。

 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政策。

 支持农产品贸易做强,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健全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抓紧制定农业对外合作规划。

 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模式, 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 储运、 贸易等环节合作, 支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 推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开展技术培训、 科研成果示范、 品牌推广等服务。

 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 财税、 金融、保险、 贸易、 通关、 检验检疫等政策, 落实到境外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农用设备和农业投入品出境的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各类商会组织的信息服务、 法律咨询、 纠纷仲裁等作用。

 二、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

 富裕农民, 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 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8. 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明确政府对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的责任。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 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 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重点支持农民增收、 农村重大改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民生改善。

 转换投入方式, 创新涉农资金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 下放审批权限, 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投入。

 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 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 层层截留、 虚报冒领, 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

 9.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逐步扩大“绿箱” 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 调整改进“黄箱” 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良种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

 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 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

 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

 实施粮油生产大县、 粮食作物制种大县、生猪调出大县、 牛羊养殖大县财政奖励补助政策。

 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范围。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 耕地保护补偿、 生态补偿制度。

 10.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继续执行稻谷、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总结新疆棉花、 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 完善补贴方式, 降低操作成本,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

 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合理确定粮食、 棉花、 食糖、 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 加强储备粮监管。

 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计划, 建立重要商品商贸企业代储制度, 完善制糖企业代储制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 改进成本和价格监测办法。

 11.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

 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 统防统治、 烘干储藏等服务。

 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取务机构, 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 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

 加大中央、 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

 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

 中央对政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领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

 加快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

 扩大森林保险范围。

 支持邮政系统更好服务“三农” 。

 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 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高农业附加值。

 立足资源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农产品加工业、 农村服务业, 扶持发展一村一品、 一乡 (县)

 一业, ...

推荐访问: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