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
摘要:红色文化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的精神上却出现了荒漠,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奉献精神的人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而此时“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刚好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且从社会实践效应看,红色文化不仅在革命战争中成就了中华民族为自立而苦苦追寻解放道路的红色精神,而且超越时空的满足了和平年代人们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关键词:红色文化 红色精神 道德建设 文化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自人类社会产生伊始便已客观地存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由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实现交融、提炼、升华而成的。它在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上产生,同时又以其特殊的方式给予经济、政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和有力的促进;故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在当今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的这一特定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此时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人民群众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尤为重要,而红色文化恰好可作为一种正确、积极和有用的文化观念来引导人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一、红色文化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 21 世纪,红色文化热再度兴起,红色旅游、红色经典影视、红歌会等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制度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①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吸纳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 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其价值内涵不容忽视。
1、红色物质文化——红色旅游 红色物质文化一般指实物,例如那些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战争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及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亲身感受的实体不仅吸引人们前去参观感受,更吸引当地政府部门依次为依托以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以经济发展振兴红色文化产业,于是红色旅游便应运而生。
① 百度百科. ② 黄宏:《井冈山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一页.
“红色旅游是指以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①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现在的红色旅游集学习性、教育性、故事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例如湖南省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其便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湖南红色文化产业。
2、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影视 红色影视作品是指红色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红色影视中的“红色”是指贯穿于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红色影视是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戏剧、电影一批等作品。和以往板起面孔的人物形象相比,现在的红色电影更有人情味,人物也更显有血有肉。
从上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在中国老百姓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时,红色影视便陆续上映,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等等;在本世纪红色文化重新兴起的时期,亦有高品质的红色影视作品呈现,代表作有《建国大业》、《亮剑》、《历史的天空》、《中国地》等等。这些红色作品从各个方面生动的刻画了各个阶层的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教育激励的作用,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放眼目前的影视,描述宫廷尔虞我诈、权力斗争、千篇一律的一部又一部的宫廷剧泛滥荧屏。这不仅使荧屏节目的营养价值降低,其教育激励的作用也无从谈起,而且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此时若有高品质的红色影视作品问世,便可在这些扎堆放映的宫廷剧中独辟蹊径的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再次展现红色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励志作用,为人们找到楷模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的形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辉映着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即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井冈山,从井冈山到瑞金,从瑞金到遵义,从遵义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平的“红色足迹”。因此,就有了以这些地名命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地道战精神等等。其中尤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代表,它们无愧为中国革命传统的浓缩和精华。
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 2001 年 6 月在江西考察时对井冈山精神作了最权威的的概括,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②
①《江泽民:延安精神不能丢》,新华社,2002 年 4 月 2 日. ②黄宏:《西柏坡精神》,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 42-43 页.
长征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地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延安精神:2002 年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对延安精神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① 西柏坡精神:
2004 年 6 月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参观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时指出:“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我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西柏坡精神包含着井冈山精神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包含着长征精神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也包含着延安精神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但西柏坡精神又具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独特风格。正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和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和两个“务必”,正是西柏坡精神科学内涵所在。”② 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彭宇案”、“小悦悦事件”、“许云鹤案”频现的背景下,社会主义道德滑坡的现象日益彰显。在基础秩序崩坏、道德彷徨的情境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相信任都尤显奢侈。冷漠围观、见义不为,在抽空着善的氛围;保身哲学的泛滥,在稀释着道德浓度。一个老人跌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而由“小悦悦事件”引燃的道德焦虑,更加剧了你我的迷惘:一边是对冷漠鞭挞,一边又对道德重建手足无措。
此时此刻有着深刻价值内涵的红色文化,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人们进行心灵洗礼。“红色文化” 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和规范功能。因而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科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构建“三位一体” 的育人范式,从而有效实现 “红色文化”的道德建设功能。
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印证价值: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史,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二、文明传承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前提,弘扬红色文化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
①《江泽民:延安精神不能丢》,新华社,2002 年 4 月 2 日. ②黄宏:《西柏坡精神》,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 42-43 页.
的重要内涵。三、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巩固社
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课题,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四、经济推助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红色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二、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三、健康情感的陶冶功能;四、创新素质的锻造功能。我们应从其育人功能抓起,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使人们重拾并坚持祖国的优良传统,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继承和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和独特价值。“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尤其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让人民群众年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让他们获得心灵洗礼,重构社会主义道德长城。
堆砌信任,涵养公序良俗,方能推动道德车轮的隆隆前行。美国社会学家贝拉曾说:“主动参与和积极的公民生活,对心灵习性的生成至为重要,它可以抵制个人主义的消极面,减缓分离性文化与聚合性文化的张力”。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要使人们了解到:道德纵然在滑坡,我们也不能顺流而下,而应在心中栽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张爱芹,王以第.红色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潍坊”,潍坊医学院,2007. 第 149-150 页 [3]程东旺.红色文化与心灵洗礼—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实现机制.赣州,赣南师范学院.第 165-168 页 [4]黄宏.井冈山精神.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页 [5]黄宏.西柏坡精神.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 42-43 页 [6]江泽民.延安精神不能丢.新华社,2002 年 4 月 2 日 [7]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