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如何塑造中国未来形象

大学生如何塑造中国未来形象

时间:2022-07-28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塑造中国未来形象,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如何塑造中国未来形象

 

 30 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为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开拓、 发展、 创新、 开放的过程。

 举办奥运会, 无疑将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带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改革开放圆了中国奥运梦想 2008 北京奥运, 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在实现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过程中, 中国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发展, 用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是改革开放让我们产生了举办奥运会的需求, 才有了举办奥运会的能力; 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 才使得国际社会最终能够接受由我们来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 中国奥委会在 1979 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4 年,中国运动员重返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赛场。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回忆说, 在洛杉矶他发现, 很多中国运动员都没喝过可口可乐, 于是每天省下一些免费提供的可乐, 回国分给朋友。

 在各种物资还凭票供应、 街头还出现围着外国人看新奇的时代,人们不敢想象, 在中国的国土上能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 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交往。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

 1990 年 9 月 3 日, 年过八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中心, 参观刚落成的田径场和游泳馆。

 他对陪同者说:

 “办了亚运会, 还要办奥运会, 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 1991 年开始的第一次申办的主题口号

 经过 10 多年的改革开放, 当时我国经济总量已从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长到 1991 年的 2. 18 万亿元; 财政总收入从 1132 亿元增长到 3149 亿元; 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增长到 1357 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 中国告别了自我封闭, 开始向世界敞开胸怀; 从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然而, 1993 年 9 月, 北京在蒙特卡洛以两票之差申奥失利。

 除去当时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还比较薄弱,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与今天有相当的差距。

 “第一次申办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实力, 包括文明素质等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还不够强。

 ”两届申奥亲历者、 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原部长张清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现在回过头来看,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 当年申办失利有其历史背景。

 比如, 中国刚刚提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中国开放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脚步有限, 国际上存在一些疑虑是正常的。

 1998 年, 北京宣布再度申办奥运会。

 2001 年 7 月, 北京以较大优势获得了 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经过 20 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 已经与 1993 年时的情况完全不同。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 2001 年的 GDP 已达到 10. 97 万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达到 1. 64 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达到 5096. 5 亿美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就在这一年,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申奥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北京能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改革开放让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当时的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 北京两次申办的主要陈述人楼大鹏深有感触地说。

  改革开放精神贯穿奥运会申办、 筹办全过程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强大起来, 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工作同样是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的结果。

 第二次申办过程中, 中国借鉴国外经验, 进行大胆创新, 破天荒对申办报告采取了招标制, 结果一家私营公司中标。

 同样, 聘请国外著名公关公司指导申奥工作, 在制定申办理念和编制报告等重要文件的过程中聘请了大量的外籍专家和友人等, 都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连串类似的改革创新之举, 记录着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前进的脚步, 贯穿在奥运会筹备的七年之中:

  ——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奥运场馆的设计建设一改过去体育场馆一般由政府投资、 主管部门经营、 出现亏损由政府部门补贴的做法, 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实行“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承诺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

 申奥期间, 北京奥申委邀请了 20 多个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制定《奥运行动计划》; 申奥成功后, 继续聘任著名环保人士为环境顾问, 为筹办绿色奥运出谋划策。

 ——北京奥运工程向全球招标。

 中外投资者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公开竞标方式, 参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的设计、 建设和运营。

 气势恢弘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美轮美奂的“水立方”以及现代时尚、 充满力量感的五棵松篮球馆等, 无不是中外设计大师们联手打造的精品。

 ——2007 年 1 月 1 日颁布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 首次明确规定, 外国记者在华采访, 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按照国际惯例和奥运规则办奥运, 是中国的承诺。

 奥运会的筹办, 见证了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过程。

 “最大的改变还是在人们的心态上。

 ”许光建说, 过去人们觉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如今, 随着奥运会要在北京举办, 大家开始按照同一个规则办事。

 奥运会筹办过程中, 我们从国外学到很多先进的规则惯例、 管理方式和文化文明理念, 外国人也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但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的过程, 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新起点。

 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会即将在北京上演: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运动员、 裁判员、 官员, 全球约 3 万名记者和几十万游客、 观众来到中国, 云集北京和其它奥运协办城市。

 一段时间内, 中国人将密集与世界接触, 世界也将近距离了解中国。

 “我们筹备北京奥运会所做的一切, 不仅仅是为办好这届奥运会, 更是以此为契机,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提供广阔的空间。

 ”许光建认为,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 更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奥运会的规则、规程全部由国际奥委会制定, 与世界各国运动员、 裁判员、 官员、 记者、 观众、 游客打交道也必须遵守国际规则。

 举办奥运会, 就是学习国际规则、 按国际规则办事的过程。

 奥林匹克精神的显著特点是彰显公平, 崇尚规则, 遵循秩序。

 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日益发扬光大, 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奥运会留给人们的不光是一连串漂亮的建筑, 更让人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

 奥运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包括经济实力问题, 也包括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科技管理、 卫生管理、 文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动员能力, 这些都需要协调和整体提高。

 举办奥运会, 将是对政府和各类机构的公共管理水平的整体考验。

 2007 年以来, 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这种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在奥运会来临之时, 中国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应该把中国信息逐步公开的举措, 放在改革开放 30 年的进程中看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国也在不断地进步。

 ”著名外交官、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表示, 中国信息公开进程加快, 并非是因为奥运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从梦想到梦圆, 我们走了一个世纪, 从第一次申办开始, 我们等了 17 年; 从申办成功,到紧锣密鼓筹办, 我们用了 7 年; 奥林匹克运动在单项人类活动领域里, 率先营造出全球化的环境, 竞技运动本身的特征和奥林匹克运动所欲传递的思想经由奥运会达成矛盾统一。2008 年的中国奥运会成为中国期待已久, 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真实形象的亮相机会。场内, 少数经过层层选拔天赋异秉的人, 在少数人设计的规则下力拼胜负。

 场外, 几十亿人通过观摩比赛, 加深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理解。

推荐访问:大学生如何塑造中国未来形象 中国 塑造 形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