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结合《新师德与教师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完整文档)

结合《新师德与教师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24 1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新师德与教师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结合《新师德与教师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完整文档)

 

 (一)

 教育爱, 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 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与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⒈ 情感性。

 即仁慈首先是一种爱心, 应当爱人, 同情、 关怀和帮助人。

  ⒉ 理智性。

 仁慈有别于普通情感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理性色彩。在理性的意志中, 它既实现自己, 又限制自己; 就其推动人类幸福的目的而言, 它实现着自己, 就其需要防止有害的结果而言它必须限制自己。

  ⒊ 超越性

 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它要求道德主体比公正做得更多, 给他人更多的爱心; 另一方面, 它要求道德主体对人有更多的宽恕。

 因为爱本身是一种从容和平静的喜悦, 而不是烦恼、 抱怨和仇恨。

  (二)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 :

 教师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公正和仁慈两项伦理原则来处理。

 对教师而言, 能否做到仁慈施教, 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伦理课题。

 仁慈对于教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职业自由感

 一个对学生仁慈施教的教师, 必然能够理解教育事业的真谛。

 因为从根本上讲, 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性要求之一。

 缺乏仁慈的教育,缺乏爱心和关怀, 是一种机械、 冷漠和无效的教育。

 由于仁慈的超越

 性特征, 一个仁慈的教师, 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以从容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挑战, 意味着他达到了某种自由境界, 真正体会到了职业的自由, 而自由感正是教师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只有具有自由感, 教育工作才是充满乐趣的事业, 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⒉ 动机作用

 对学生来说, 教师的爱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

 它可以成为积极的情感中介,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教育活动中, 师爱激励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儿童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教师温和的微笑, 鼓励的眼神、 亲切的话语都会使他们萌生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⒊ 榜样作用

 同公正一样, 教师的仁慈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养成学生友善、 宽容、 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起着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从教师那里, 学生可以体验到伦理生活的全面和技巧, 也可以领略到由于教师实践仁慈而带来的美妙感受。

  ⒋ 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教师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 又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 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比较紧张的。

 他们会非常在意教师的言行举止, 因而过份严厉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使班级气氛显得异常紧张压抑, 长此以往, 必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

 如何实践教育爱。

 1. 要有无条件的爱心。

 教师仁慈体现出的一定是无条件的关怀和爱心。

 也就是说这种爱心是洒向每一个孩子的。

 不因他们的容貌、 出身、 性格及学业成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个真正仁慈的教师必然明白, 越是不好看的、 家庭贫贱的、 淘气顽皮的、 成绩落后的学生, 越需要关怀而不是抛弃。

 教师仁慈首先是爱心, 但又不止于抽象的爱心。

 更有一些教师对这种爱理解有误, 以至于发展成糊涂的爱。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布置大量作业,

 强迫学生陷入题海复习, 因为一个词、 一道题的错误要求学生数十遍改正, 当学生出现其它错误时, 以学习作为最方便的惩罚手段等等。

 不仅无法取得教师希望的教育效果, 还会适得其反, 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 要想真正地践行教育仁慈, 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

 ⒉ 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

 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的含义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有可无, 相反它非常必要; 第二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 有无心的、 有无知的、 也有有意的。

 教师的仁慈往往集中体现在有问题的时刻和有问题的学生身上。它是一种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过错的迁就和放纵, 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耐心和冷静不可或缺。

 仅用惩罚是不能救人的, 一味急躁也与事无补。

 3.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仁慈不同于普通的怜悯和简单的同情, 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它要求践行者必须达到一定道德自由的境界才能准确把握。

 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教师必将陷入日常是非厉害中难以自拔, 自身无法自由, 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 宽容大度?

 叶澜 老师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个性:

 一个有资格当教师的人, 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 珍爱生活、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 开朗、 热情、 胸怀宽广。

 仁慈是一种比公正要求得更多的伦理原则, 在道德修养上必然要求境界更高。

  4.

 拥有教育信心 。

 信心让人冷静和从容。

 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 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够教好自己的学生。

 只有如此, 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 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

 相反, 如果丧失信心, 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 苛求、 失去理智。

 但这种信心绝不是凭空而来的, 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和技能是拥有信心的保障。

  5.

 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在师生交往中, 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 除了学习运用语言、 教态及其它手段外, 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当掌握不同的沟通技巧:

 外向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谈话、 聊天等途径, 内向的孩子让很多教师感到为难。

  6.

 关心学生的心理。

 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 倾听他们的心声。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居高临下地说和教,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方的心灵沟通, 也不利于教师真正地理解学生。

 其次, 教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

 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 正

 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

 最后, 教师应当用自己的仁慈与宽容, 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 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 使他们得到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有力支持。

推荐访问:结合《新师德与教师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谈谈 师德 谈谈 完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