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全文),供大家参考。
社区工作人员 考试必看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社区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 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
90 年代初期, 民政部提出了 社区建设的概念, 开始在中国大地探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一、 社区的产生
社区概念的提出, 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 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
此后, 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 社区和社会的概念, 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
认为社区是自 生的, 而社会是结合的; 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 而社会则是异质的; 社区是相对封闭的、 自 给自 足的, 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 相互依存的; 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 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 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 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 社区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 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 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 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 部分社会学家认为, 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 具有某种
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也有的学者指出: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 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还有的认为:
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 具有共同人口 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可见, 人们在概念的理解、 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 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 。
因此, 社区, 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 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 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 的生活基地, 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 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 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以此建立了 多种社会人际关系, 通过社区, 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 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 , 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 而且包括政治、 文化生活; 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 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 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 因此, 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
它不
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 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
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 人类最早从生存、 发展的需要出发, 寻求适合自 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 并逐渐由临时的、 移动的向着固定的、 永久的方向转化, 形成了 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 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 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
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 既是人们居住、 生活、 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 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所以我国的聚落形势有村落、 集镇、 县城和城市等, 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 造就了 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 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 社区与目 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 它的功能是多重的。
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 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 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 维护社区的治安、 调节民间纠纷、 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二是民主自 治功能。
社区是群众实行自 我管理、 自 我教育、 自 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所谓的民主自 治, 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 治, 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 是推进“政企、 政社、 政事” 分离, 实现“小政府、 大社会” 格局的动力。
三是监督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 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 , 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 选举人
民代表、 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
社区自 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社区依法自 治的组织机构。
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 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
四是文化功能。
我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 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
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 是凝聚人心的工程, 因此, 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
五是场域功能。
社区的场域功能, 为人们求学求知、 发明创造、 成家立业、 结亲访友等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提供着机会和舞台。
4. 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 自 从有了 农业, 形成了 村落,就有了 社区。
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 社会性质等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 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以后, 社区的发展仍然是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的运行阶段, 所以说, 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 社区的构成要素
综述以上社区的四大特征, 我们不难理解, 既然社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社会实体, 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聚落的承载体, 所以, 构成社区的要素也是多方面的。根据我国的社会概念, 社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一定的地域
社区是地域性社会, 也就是说, 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
脱离一定地域的社区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 地域要素是社区概念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是决定社区变迁的重要条件。
社区的地域要素为居民提供了 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及所需的自 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社区的地域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相对而言, 面积小的社区, 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就小。
同时, 社区的地域要素影响着社区的发展速度。
它首先表现为地理位置对社区的影响。
在民政部的 26 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中, 起步较早和最初发展较快的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条件。
其次, 地质、 地形也严重影响着社区的发展, 这是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固体。
如前所述, 地质较差的地区, 不利于聚落的建设;相反, 在平坦的地形区, 聚落的建设较容易, 有利于社区的扩大, 便于交通和经济的腾飞。
当然地域要素对社区发展的作用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也受到政治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之相配的是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例如能源、 道路、 工厂、 学校、医院等。
另 外, 社区既然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 那么,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庄、 一个居委会都可以被称为社区。
然而, 在实际工作者的操作和学者的研究过程中, 社区往往被确定为较小的范围, 至于这个较小的范围应该有多大, 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我国目 前把社区定位在调整规模以后的居委会辖区, 就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体现中国特色的一种选择。
2. 一定的人群
社区的人口 是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 多层次、 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
没有一定的人群, 就没有社区。
社区人群是社区的主体, 是社区构成的第一要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
在社区人群中, 社区居民是社区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精神文明生活等等的创造者, 是社区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文化设施和自 然物质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是社区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在社区中, 社区居民由于交往形成了 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是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活动的保障。
谈到社区人群的要素, 就不可回避地涉及到人群的构成和形式。
构成是指社区内不同类型人口 的特点、 数量的比例关系; 形式是指社会关系的组成。
社区人口 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和社区建设的性质、 任务。
由于人口 本身具有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特征, 社区人口 构成也相应划分为自 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部分。
自 然构成是指人口 的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其中性别构成也称为性别比例, 是指男 女人口 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社会构成是指社区内人口 的民族构成、 宗教信仰构成、文化构成、 职业构成和阶层结构等。
其中, 职业构成是指社区内各职业人口 的比例关系, 标志着社区产业的构成状况、 分工发达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区内职业人口 的构成也就越复杂, 反之亦然。
社区人口 的文化构成反映人口 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 它是衡量社区人口 素质的重要标
志。
社区人群的形式是多样的, 其中家庭、 邻里是最基本的社区群体。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邻里是以居住地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具有两个特点:
①每一个邻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地域, 形成了 邻里间各个家庭在同一地域上的靠近, 居住区位的接近是形成邻里的基本条件。
②它是一个非正式群体, 因为邻里没有永久、固定的成员 , 迁出与迁入是邻里的一个特点。
邻里之间的活动是自 发的, 在这些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经验丰富、 组织能力强、威望极高的群体成员 , 他们没有明确的职务, 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邻里群体对成员 也没有规范化的约束。
邻里是基层社区组织的自然基础和中间环节, 若干个邻里就构成了 一个社区组织, 因此邻里和社区组织有着内在的联系 。
发展邻里关系是社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3. 一定的组织机构
社区既然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地域性社会, 那么, 社区就是一个有组织、 有秩序的社区实体。
社区中的公共事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民事纠纷等等需要处理。
所以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成为社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就我国目 前的实际而言, 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的是属于党的组织, 有的是属于政权组织, 有的是属于群众性自 治组织。
这些组织大都承担着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 他们在动员 社区成员 参加社区建设、 根据社区成员 的共同愿望和社区发展的需要支配社区公共资源和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者, 是社区
成员 意见的转达者, 是政府依法行政、 社区依法自 治的基础条件。
4. 一定的认同感
所谓的认同感, 是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也就是社区居民对自 己所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人们在特定的社区里, 过着长期的共同生活, 从而会产生一种认同的心理, 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 的观念。
尤其是在传统社会里, 这种“美不美家乡 水, 亲不亲故乡 人” 的乡 土观念就更为显著。
甚至人们还会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识, 包括共同的荣辱感、 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
因此, 认同感也是衡量一个社区的重要标准。
5. 一定的社区文化
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而成的, 是许多社区相对独立、 相互区别的一个主要标志。
社区文化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 价值观念、 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社区意识、 语言等, 它融合、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 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上述五个方面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兴起, 使得社区在结构上显得纷繁复杂, 在类型上显出千姿百态, 在地域上变得大小不一。
所以, 社区的要素在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社区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 无论怎样, 这些基本要素是社区所必须具有的。
三、 社区的类型
现实的社区是多种多样的。
按其结构功能, 可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具有各自 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功能, 是
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社会环境。
我国划分城乡 的有关标准规定,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人口 在 3000 人以上、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 70%以上的居民点为城镇, 其余属乡 村。
按其有无法定地位, 可划分为法定性社区和自 然性社区。
法定性社区具有法定地位, 它的边界线是清晰的, 例如, 农村的乡 镇辖区、 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辖区。
自 然性社区则是自 然形成的, 它的边界比较模糊, 例如, 农村的自 然村,城市的工业区、 商业区、 文化区、 旅游区等。
在很多情况下, 法定性社区又是以自 然性社区为基础的, 比如, 有的一个自 然村同时也是一个行政村, 一个小城镇同时也是一个建制镇。
按其层次, 可划分为微型社区、 小型社区( 或者称为初级社区)、 中型社区( 或者称为二级社区)、 大型社区( 或者称为三级社区)
等。
一般地说, 微型社区是指那些人口 数量少、 地域面积小的自 然村或城市居委会辖区共同体。初级社区是指那些人口 数量较少、 地域面积较小的乡 镇、 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等。
二级社区是指人口 数量、 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小城市。
三级社区是指人口 数量、 地域面积更大的城市。
推荐访问: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 必看 工作人员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