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喝谣”讽“吃喝风”(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吃喝谣” 讽“吃喝风”
2013-03-25 第 16 版:
党校教育专刊 综合文化 作者:
胡昌方 来源:
学习时报 字数:
1 271
民谣, 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人民群众的心声。
这里有对光明的颂扬, 更常常蕴含着对社会阴暗面的鞭挞。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官府一次宴, 百姓一年汗”。这是在封建社会, 进步诗人和劳苦人民讽喻封建贵族和贪官污吏挥霍无度、 吃喝玩乐所流传的“歌谣”。
如今,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度里, 绝大多数的为官者都能修身洁行, 以俭养德。
对此, 群众有口皆碑。
然而, “嘴馋胃大, 嗜吃贪杯”者, 却也不乏其人。
因此, 有时群众为其编上几句妙言趣语之类的“顺口溜”和“吃喝谣”也就在所难免了。
记得上世纪 60 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少数基层干部把群众生命当儿戏, 私下克扣党和政府下发给灾民的扶贫款和救济粮来吃吃喝喝。
当时, 群众气道:
“人平吃半斤(指每日人平均口粮)
, 饿不倒社主任, 人平吃四两, 饿不倒大队长”;“干部酒肉穿肠, 社员肚里断粮”。
20 世纪 80 年代, 吃喝风开始盛行。
有些干部, “嘴上没油,往下转悠”, 名为工作督查, 实则到处吃喝。
群众诙谐地说:
“干部下乡 , 公鸡遭殃”; “小车一响, 乡 长心慌”。
慌什么? 因为大
凡来者, 他们的“代号”不少是 7829(七八两酒)
。
最近 1 0 多年来, 吃喝风又有了新的特点, 少数干部动用公款, 巧立名目, 大吃大喝。
于是乎, “东西南北中, 无处不吃公”; “要想解解馋, 组织检查团”; “要想换口味, 多开各种会”……此情此景, 群众心疼地说:
“村干部一年‘喝’头大水牛, 乡 干部一年‘喝’台大铁牛, 县干部一年‘喝’座小洋楼……”
时下, 公款吃喝风简直到了愈演愈烈的“发疯”地步。
你瞧:一项工程竣工要喝, 一个产品获奖要喝; 一个经营部门开张要喝, 一个单位解散要喝; 一个干部提升要喝, 一个干部调出或调入还要喝……毫不夸张地说, 有些干部几乎一日三餐都是在吆三喝四的酗酒声中度过的。
于是, 一则新的“吃喝谣”又在民间流传开了:
“革命小酒天天醉, 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 喝得单位没经费……”
“吃喝风, 影响坏, 人民怨, 党风败”。
听到这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吃喝谣”, 着实令人忧愤不已。
这张“早吃晚也吃, 有客陪着吃, 无客自己吃, 有钱大胆吃, 没钱赊着吃”的贪婪大嘴,就像一个又黑又大的“无底洞”, 它既吞噬了国家大量的资财,又败坏了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有道是: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我国地少人多, 经济落后,“家底”贫乏, 迄今, 全国仍有 1 .5 亿人口没有摆脱贫困, 在适龄入学儿童中, 每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有 1 00 多万人。
此外, 这些年来, 水灾、 旱灾、 冰灾和震灾不断发生, 一些灾民
处境十分艰难。
作为为官者, 理当与民“有盐同咸, 无盐同淡”;改善民生, 勤俭持家。
岂能“一朝权在手, 便把钱财花, 不吃白不吃, 不喝白不喝”?
“舌尖上的浪费”, “餐桌上的腐败”, 广大民众深恶痛绝。
继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 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 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党中央的决策, 深得党心, 顺乎民意、 举国同应。
民谚源于生活, 歌谣折射民心。
期望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倡扬清廉新风中, 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带头狠刹“吃喝风”; 更愿听到群众赞扬公仆的“清正曲”和“廉洁歌”。
推荐访问:“吃喝谣”讽“吃喝风” 吃喝风 吃喝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