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社会主义(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内涵 摘要:
从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特色。
那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特色” 。
探讨这个问题,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社会主义; 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各种建设理念的统一; 也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和谐、 安定团结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
一、 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中国实际, 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一)
对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对其他文化思想批判的吸收 1. 理论体系的承续性和渐进性 (1)
从理论渊源上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出承续性特征 首先,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方法论和价值观, 其基本立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
其次,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 无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科学运用的理论结晶。
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有机统一体。
其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立足于中国实际, 围绕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这一理论主题,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系
统化的结果, 体现出鲜明的承续性特征。
(2)
从发展历程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出渐进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得以前进的, 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渐进性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性表征的概括。
首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 是一个逐渐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三大规律” 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 不断创新的过程, 既有量的变化, 也有质的飞跃, 既有形式的改变, 也有内容的更新。
2. 理论体系的本土性和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土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 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作风、 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对传统文化中“藏富于民” 的思想加以运用和发展而作出了“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江泽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以德治国, 把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统一起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传
统文化中“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的思想加以运用和发展而作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理论品质的论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的思想, 都来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加以运用和发展而得出的“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都是既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又高于上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造, 更好地做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3. 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和择优性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3]68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理论体系” [1]。
这实际上概括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特色。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一方面, 理论体系自身在不断接受和丰富新的内容。
另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吐故纳新, 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具有开放性质。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明精华的基
础上,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结果。
(二)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基础上, 又充分体现出创新的特征。
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和巨大的理论勇气, 针对“两个凡是” 的束缚, 在坚持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 的同时,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的重要性,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命题, 并阐明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形成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人,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 并就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问题形成了 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这一关系到中国现实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从而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和“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 从实践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一)
科学性特征 首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取向, 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符合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 离开国情特色无从谈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道路。
再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把握时代本质、 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而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 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的情况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
理论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 理论与时代同进步,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
进。
最后, 在发展步骤和发展规划方面, 坚决纠正了战略目标超越历史阶段的急性病和战略措施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政治化失误, 坚持战略目标的现实可能性与战略措施的可行性的统一。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邓小平提出了循序渐进的“三步走” 的战略步骤。
实践证明, 这是完全正确的。
(二)
全面性特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人的全面发展, 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因此, 实施“四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 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历史的、 具体的标志,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全面性的发展特征。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 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了,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江泽民提出了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而胡锦涛在上述基础上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构。
这一探索过程,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追求全面性特征的充分体现。
(三)
群众性特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始终相信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一化三改造、 到后来的农村包产到户、 经济特区建设等无不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充分说明,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
综上所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走自己的路。
这条道路的基本轨迹就是从照搬“苏联模式” 到走出“中国特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同时又结合中国国情, 在理论和实践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中国“特色” 。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 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真正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所在, 才能真正高举这面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才能不断推进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2]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文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