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十九大宣讲稿-《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十九大宣讲稿-《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时间:2022-07-15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九大宣讲稿-《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供大家参考。

十九大宣讲稿-《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同学们,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做个有文化的人,那么现在已经是大学生的你,认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呢?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这是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一特殊的角色注定了他们对文化自信的深刻影响。也就说说只有大学生内心认可理论真、制度好、道路正,才能激发内在的积极性,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坚如磐石。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第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英国文化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在人的成长和社会文明中具有决定性和本质性意义。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

 是有定力的自信。虽不能看得见摸得着,但文化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个人乃至国家的每项重大决定。

 回望历史,中国中产党之所以能够突破白色恐怖,屡次克敌制胜。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虽多次遇到险滩和急浪,但仍奋发前行。从深层次上探究,都是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在发力。怎能忘?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当革命遭遇低潮时,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毛泽东的回答是那样铿锵有力,仿佛新的世界、新的中国就在眼前。他形象地答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怎能忘?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畏难情绪的出现和松懈思想的露头,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埋头苦干抓落实,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永远都是向前!因为这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败攸关、因果相生。

 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二,文化自信提升人们的思想认知。为什么每当革命和改革的关键时刻,党的领袖们总能够顺应历史的走向、契合人民的意愿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抉择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使然。伟大的领袖们对文化的重视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海洋中沉下去,攫取养分,撷获硕果。毛泽东一生读书9万余种,不仅广泛涉及中西论著、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就连类似《伦理学》《天演论》《土壤学》《容斋随笔》《徐霞客游记》《红楼梦新证》《宇宙体系论》这样很专业的书,他也读得很有味、很用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记者提问是答道:“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正是由于文化自信提升了人们的思想认知、明确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勘定了开拓进取的正确道路,并赋予我们丰饶的智慧与强大的定力,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富于激情和勇气,更具有毅力和韧性,更能在攻坚克难与顽强拼搏中创造奇迹。

 二、如何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融合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之中,站立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之上,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和创造的业绩让我们自信。习总书记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

 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青年大学生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在文化认同上提高文化认知的主动性和文化反省能力,由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

 第一,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实践路径。坚持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要坚持民族的文化认同。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界。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但文化自信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用好资源。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还包括书法、国画、京剧、豫剧等文化载体。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文化载体,搭建桥梁,把优秀的资源带进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这其中,需要发挥我们在座的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我们的党员同志们,率先行动起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吸引更多同学的参与其中,学在其中。

 第二,发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影响,也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学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十二个字,既是形成和产生文化自信的土壤和胚芽,又是文

 化自信结出来的果实。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把她带到社区、小学、敬老院等地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更多人行为的标尺。

 第三,正确对待西方优秀文化。尽管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霸权主义国家”,试图通过“颜色革命”的方式,“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但是,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立足于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开放和包容的民族,任何的闭关锁国和闭门造车都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客观的态度对西方文化进行必要的“扬弃”,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一切对社会主义有益的文明成果和文化成果。

 讲到这里我就想谈一下刚过去的圣诞节,引发了关于我们要不要过洋节的热议。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关于洋节,不提倡,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提倡有些学校为了阻止同学们外出过圣诞,组织全体学生到教室观看传统文化宣传片。洋节在中国的火爆,其主要原因并非宗教,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过节只是追求时尚,找个由头放松自己,狂欢聚会罢了。既然西方节日已然成势,那么我们就要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宣传中国的传统节日,营造我们的节日气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难发现,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外国人热衷于包饺子、耍狮子、放鞭炮、过春节,这与国内年轻人过圣诞的心情一样,种种现象说明文化交融是大势所趋。既然要过节我们不妨把这个节日的起

 源,历史,发展,特点告诉大家,把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有文化内涵。因此,对于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才是最科学的态度。

 在座的各位,都是新时代的希望,是未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是一群高素质群体,你们更应该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上做出表率,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在深厚的文化土壤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一定站上世界广阔舞台的中央,展示更加自信的中国形象。

推荐访问:十九大宣讲稿-《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文化 宣讲 九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