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法律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综治办副主任 万学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农村社会治理是全部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党的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要著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从源头上夯实平安建设的基础。全省开展了以万名干部进万村、“人万户”、“挖万塘”、“洁万家”、“惠万民”为主题的五轮“三万”活动,
每年抽调 10 万多名党员干部,组成 8000 多个工作组,进驻 2.6 万多个村,深入 1062 万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为群众兴办实事 100 多万件,深受群众欢迎和拥护。
当前,湖北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必须清醒看到,随着农村人口的急速流动,不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很多农民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回农村老家,客观上形成了“两个不知道”:即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知道本村的村民常年在那里,外出务工的村民不知道村里谁当干部。大量调查分析显示.一些基层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存在着“五多”: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多;农村“空心化”、“空壳村”多:抹牌赌博的多;闲散人员多;春节前后请客送礼多。由于“五多”问题的存在,一些地方面临“五个急需”: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急需化解,干部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急需加强,大量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急需关爱,一些地方农村治安问题急需整治,上级惠民政策、便民服务措施急需落实。在一些地方,出现“五难”局面: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
存在“两个不知道”、“五多”和“五个急需”、“五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从社会层面看,由于一些地方是打工经济,农民靠打工致富,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村组人”变成了“社会人”、“流动人”。从工作层面上看,一些地方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治理一手软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
断增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本地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
二、坚持源头治理,创新治理方式,把推进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来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社会治理新思路。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着力夯实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基础,推动社会治理机制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转变,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五个湖北”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网格化管理从宜昌市先行先试开始。宜昌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构建了“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持、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的新路子。2011 年底,省委、省政府总结推广宜昌经验,制定了《全省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标准》,用一年时间,以高标准、大力度实现全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经验,去年,省委、省政府和省综治委先在鄂州、宜都两地开展农村网格化管理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农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出台了《全省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建设标准》,要求“一年见成效,两年结硬账”。同时,省委、省政府把农村网格化建设作为第四轮“三万”活动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借助全省 11 万名驻村工作队员,集中时间,强力推进。各级财政共投入 15 亿元用于农村网格化建设。各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组湾定界、规模适
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按照“一人一格、综合履职”的要求,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实现定格、定员、定责,建立共 30 余万人的网格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从优秀网格员中招录公务员、把网格员队伍作为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机制,打通网格员成长通道,让优秀人才在网格员队伍中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大力推进光纤网格到村工程、全省所有网格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网格员对网格内人口、房屋、证件、车辆、场所、网络、组织等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公安、人社、民政、计生等 30 多个部门相关数据进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网格化平台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政法机关率先运用这些“大数据”加强情报信息比对研判,大大提升了侦查办案、治安防控和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在全省农村推进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农村工作重点下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效果十分明显。全省 26424 个村已完成信息采集,通过农村网格化平台采集上报情况信息 55 万多条,服务群众 170 万人次,为群众服务办事 200 余万件,帮扶特殊人群 22 万多人,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9000 多人,关爱“三留守”人员 60 多万人,调处矛盾纠纷 12 万余件,整治社会治安隐患 1 万多个,网格成了便民之网、民生之网、幸福之网、平安之网,有力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实现了“五个在格中”: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展开、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平安建设在网格中落地。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到我省考察时,对巴东县运用网格化平台开展
“农村办事不出村”综合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出重要批示。
三、坚持依法治理,推进律师进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依法治理,就是运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同时又是法律“明白人”,在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推动律师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建立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实行律师代理司法申诉制度,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这些重要举措对律师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服务工作、履行好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对增强全民法律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和代理工作,为信访群众提供良好法律服务,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
去年,恩施州以“律师进村、法律便民”为切入点,推进依法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试行“政府点菜、律师下厨”工作方法和“群众动嘴、律师跑腿”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乡镇有一个法律顾问团,村委会有一个律师诊所,农村网格有一名法律宣讲员,农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全州已有 78 个乡镇组建了法律顾问团,共有409 名律师在 1886 个村委会设立法律诊所。全州进村法律顾问共解答法律咨询2.5 万人次,办理法律案件 541 件,法律援助事项 6557 件。全州进京非访和赴省上访同比下降 36.9%和 55.9%。
四、坚持综合治理,落实齐抓共管,牢牢掌握社会治安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当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以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为载体,敏锐感知、主动作为,顽强拼搏、连续奋战,有效确保了广大农村地区平安与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风险隐患明显增多、压力挑战持续加大的新常态,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
针对农村特点,对农村治安动态和热点、敏感问题,特别是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集中多发的案事件和突出治安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可学习借鉴孝昌等地“一村一警”的成功做法,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摆在群众身边,让这些驻村民警当好“六员”:了解社情民意,当好联络员。掌握治安状况,当好预警员。化解矛盾纠纷,当好调解员。帮扶特困群众,当好服务员。参与基层组织,当好指导员。掌控重点人员,当好管理员。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意见》,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从而牢牢掌握农村治安工作主动权。
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关键是要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好“三个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要组织治安积极分子、保安、志愿者、居民等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开展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社区、平安铁路、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集中民智于治安,化民力为警力,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局面,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要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
准、技术服务,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实行重大隐患治理和整改评价制度,严格查处非法违法或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五、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系统治理,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保证。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要深入实施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五年规划,推进“回归村官”、“乡土能人”、“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培育工程,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升级,把村党组织打造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推动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协会党建工作全覆盖。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育和发展经济合作类、公益慈善类、服务帮扶类的社会组织,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激发活力,有效发挥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格局。要制定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具体办法,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和谐邻里关系,塑造文明新风。涉及对不良行为青少年、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的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逐人落实帮扶求助措施。
要运用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实行系统治理。针对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实际,引入律师、志愿者、行业专家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挥他们的中立性、公益性、专业性特点,就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六、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群众,构筑农村长治久安的铜墙铁璧
一些社会治理之所以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做得好。一些社会治理之所以引起群众的抵触不满,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做得不好。应当承认,现阶段,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有所淡化,群众信任有所下降,群众工作能力有所退化。紧紧依靠群众,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加强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情为民服务,激情开展工作。一要贴近群众,全面掌握社情民意。贴近群众是走群众路线的第一道程序,是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要深化“三同四进”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农户、进居民、进企业、进学校,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怨,牢牢把握民意主导权。二要相信群众...
推荐访问: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 治理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