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面教材考经(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反面教材的考经 反面教材的考经
作者简介:
吴宝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专业博士。人称“反面教材” , 因为他颠覆了人们心中传统意义上的理学博士研究生形象, 说相声, 写博文。
曾出版个人自传体小说《“玩” 进科学院》, 目前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最近我正在组织院所的研究生推免面试工作, 肚子里有几句话,正想言语一番。
1. 要么不考, 要么就把全部科目都考完。
去年, 我监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在考场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参加政治和英语考试之后就不来了, 专业课考试缺考。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大伙报考的是政治和英语专业? 我个人猜测很可能是考生前两个科目发挥不好, 自度无法过线, 所以干脆彻底放弃。
我不得不说,就算你知道自己考不上, 也应该参加完专业课考试, 因为你是为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而来, 不是为了政治和英语。
再者, 参加了专业课的考试, 也多少能了解题型, 明白自己的水平与考试要求的有多少距离。这次先见面打个招呼, 下次再来就是熟人。
2. 如何选择导师? 我的建议是, 一般情况下, 尽可能不要选择院士、 院长、 这个计划、 那个得主等“大牛” 。
因为他们虽有头衔、 名望、 资源, 但却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他们没有, 那就是指导你的时间。如果你跟了一位“大牛” , 一年却只能见两次面, 其中一次是打招呼路过, 另一次则是在厕所里, 这样的挂名有意思吗? 还不如找一个能亲自指导你, 跟你一起讨论问题, 一起做实验的副教授实在。
千万不要相信“大牛” 能帮你安排工作, 都什么时代了, 你肚子里如果没货,哪份工作你能干长久? 能跟导师学到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3. 在导师心目中, 考研的学生是怎样的? 告诉你几个万分残酷的现实, 导师心中的学生排名依次是:
最好的学生, 出国了; 第二好的学生, 保研了 ; 再差一些的, 是考研的; 最差的, 是跨专业考研的。
而在同一档次的学生中, “985” “211” 的比普通院校的好, 应届生比往届生好, 男的比女的好, 个高的比个矮的好, 漂亮的比丑的好。请不要说我这是歪理偏见,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世界本就充满傲慢与偏见, 你没发现是因为你还年轻。
所以, 在你用理想武装自己,用现实填充自己, 用爱情激励自己的时候, 也要保有一份理智与谦卑。万一你能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也切记不要被初试的胜利冲昏头脑, 更不要在复试中表现得过于自信, 每年都有初试第一名在复试中被“干掉” 的例子。
虽然你觉得冤, 但这没处讲理, 别人不喜欢你, 可以有千万个理由, 你懂的。
4. 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排在最末? 因为跨专业考研相当于把你大学几年学过的东西推倒了重来, 在导师眼里, 跨专业的学生本质上和高中毕业生没有区别。
你换位思考一下, 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从这个角度讲, 跨专业的考生不要失去理智般报考最好的学校。
因为就算你过了初试, 在复试时你也有很大概率被淘汰。
这时有人举反例:
我师兄就跨专业考到了最好的学校!
你师兄是个幸运儿, 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
在考研这事儿上, 考上的是分子,考不上的是分母。
分子很小, 分母很大, 你不要只盯着分子, 也请看看那些分母。
对比一下分子和分母, 看看自己更像哪一个?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跨专业考研和去最好的学校读研不可兼得。
请记住你不是天才, 因为天才不考研。
5. 考研一次失败了, 该不该复习再考? 我考了三次, 两次政治不及格, 第三次源于我自己神经病般的执著才找到一个归宿, 于是几年后有了博士学位和现在的工作。
但要我回头看看, 有什么是可以劝诫你们的, 就是尽可能别考那么多次, 因为复习政治太痛苦。
人不要和政治过不去, 你也不要和考研过不去。
一次没中可以再来, 两次没中就算了 。
额外复习的一年, 已经足够你把自己送出国。把青春全押在考研上, 这样的人生性价比太低。
篇幅有限, 点到为止。
为了保证编辑部今后还跟我约稿, 我必须说几句好听的:
预祝读这篇文章的考生能够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并找到理想的导师。
如果这样的奇迹真的发生了, 记得请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