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完整)

2023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完整)

时间:2023-12-15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完整)

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

为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潜力的种子,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更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是实现人才兴国最坚实的一步。培养人才不应该只停留在在校期间,更应该是影响他们终身的精神,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才是注重精神和内涵的社会主义教育,才是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明确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如何根据时代特性和学生特征培育大学生学风精神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如何解决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是每一个在校老师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00后”大学生作为目前在校生主力军,其鲜明的特点为学风建设带来新挑战和新课题。因此,如何以人为本,完善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培养共圆中国梦的时代新人的任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科学内涵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既是师生在长时间教育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稳定治学精神、态度、方法,同时也是师生心理与行为在治学方面的主要表现。对高校学风科学内涵的理解,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观不同解读,主要观点集中在狭义与广义之别。有研究者表示,学风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有学者认为,“是高等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被高校学生共同认可且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外部表现形式为一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和治学态度,并对处在环境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的一种氛围”。总的来说,大学生学风是种理念,反映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这种理念也影响着大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它支配着大学生的意志,最终形成稳定的能力和行为表现。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主题。学风的优劣影响高校向双一流学校迈进的脚步,同时也影响高校发展与精神的传承。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是十分必须的,有如积极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

二、“00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受网络影响大

“00后”大学生非常热衷于活跃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着互联网高度发展带来的便利,追求虚拟世界带来的精神食粮,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角度往往受网络影响非常大,被动处于各种社会思潮交汇的中心,当思想观念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的时候,容易对马克思主义信念产生动摇,暴露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薄弱等问题。

(二)交流沟通能力弱

在“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成为他们主要的沟通和交流场所,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在网上注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现实场景中交流意愿降低,沟通能力减退,形成了“网上话痨、网下沉默”的小头像,变成生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社恐人”。

此外,现在的大学生们更愿意“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不愿意参加班级、学院或者学校的活动,从不会表达发展成不想表达。其一,心理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心理、猜疑心理和冷漠心理等;
其二,认知问题,人际交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00后”学生们往往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体会这种等待和付出的过程,认为成果更重要;
其三,差异性问题,如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群体差异等。

(三)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从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看,独生子女是“00后”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共同点,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集疼爱于一身,在遇到挑战和抉择时,家人总会挡在前面为他们解决。然而,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00后”大学生需要独自生活,面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压力,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问题日益凸显,长久以往因此导致心理问题频发,且人数比例增大、影响程度加重。

三、“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学生因素

没有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新时代责任感,从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主动性差,课堂质量低,书籍借阅量少,自主学习时间短等,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畏学倾向,产生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等现象。

学习功利心强,表现在面对就业压力,没有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只求结果不看过程,出现“一窝蜂”的考证、考研和出国。一旦所学专业与找工作无关,学生对专业前景丧失信心,便显示出非常明显的消极情绪。欠缺适应新环境和心理调适能力,表现在面对课业压力和问题,选择如睡觉、刷手机,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方式逃避,导致沉迷于网络游戏、心理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心理危机、身体疾病等问题。

(二)其他因素

1.教师方面因素。教师作为学风建设最直接参与和与学生同进步的重要主体,主要包括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他们是学风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的成果与传播效力。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重科研轻教学、重输入轻交流、重指导轻实践等。

2.家庭方面因素。长久以来,很多家庭根深蒂固的认为教育应该重智轻德和唯成绩论,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表现为过分溺爱,日积月累学生形成了难以独立思考的人格和不稳定的情绪,最终也将难以适应进入大学后的生活。此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没有深入分析报考专业的特点与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校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而非获得感,这势必为学风浮躁问题埋下了隐患。

3.社会方面因素。我国目前位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化发展的舞台之中,各种社会新思潮不断碰撞与摩擦逐渐拉开序幕。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同时不可避免也会产生更多的诱惑和偏歧,包括但不限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与思想,借此乘机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来,不仅阻碍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行为信条。

四、对策与改善措施

(一)构建健全学风机制,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依据哈肯的协同理论观点,各要素之间会出现相互作用和干扰的现象,出现一定的无序状态。为确保学风建设更高效地执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学风建设协同机制,才能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服务到同学需要的地方。同时,学风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可以及时反映出当前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和问题,是保障学风建设制度落实落细的重要举措。监督评估机制要具备可执行性、可量化、可持续,准确反映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群体学风建设成效,精准记录学生个体的学业成绩、学习活动、学习成果等学习行为,并动态和多样的考核学生学风状态,转化为学生的内化驱力,个人行为最终逐渐转变成集体行为。

(二)加强引导学生自学,自觉认同学风精神

1.加强思政引领,坚定学风理念。目前“00后”大学生的学风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意愿、动力、目标和自我认可等方面。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观察这些外在的行为表现上,引起我们注意的应该是问题反映出的学生们内心和精神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他们希望被认可的问题。因此在日常学风建设工作中就要对症下药,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坚定“为什么而学”。增强学生内在的民族自信心,树立以小见大的远大志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下学习现状和个人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有了思想的星星之火,觉醒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认同感,提升个体价值和获得感,持久驱动“主人翁”意识。

2.加强自律,激发内驱。杜威曾指出,“教育中真正的兴趣是自我通过行动对某个客体或观念认同的伴随物,因为客体或观念有维持自我表现的需要。”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持续性在于有无及时反馈。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暑期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最佳形式。由此产生的挑战和压力会快速提升专业兴趣,而实践成果将是学风建设的试金石,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证明。这种阶段性的反馈可以提升学生获得感,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形成学风建设和实践锻炼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激发内驱力,让学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学风建设的实效和长效。

(三)落实“三全育人”,推动学风建设

1.多方协同,全员参与。首先,高校工作者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担,同时又要团结协作、高度配合。任课教师充分设计与互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班主任紧抓日常细节,及时发现小变化、小问一课堂教育功能,加强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优化课程题、小困难,以小见大,防微杜渐,将学风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人生导师,要能审时度势借助新媒体平台,采用“00后”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理者、服务者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保障功能。其次,要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传达给家长关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等成长动态,架起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桥梁。

2.遵循规律,全过程指导。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一个循序渐进、具有一定客观规律的过程。在思想价值引领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学风建设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动态调整工作要点和方式方法,贯彻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保障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成果。以入学教育为起点,组织开展学风制度宣传、专业背景介绍和学业规划,“扣好第一粒扣子”;
以考研和就业为导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使学生内在动力不断加强,从“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隐性教育,全方位建设。在对“00后”大学生制度规范约束、思想政治教育等显性要求的同时,一定要配合全方位隐性教育。所谓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学风建设需要充分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用好红色教育资源,如学习校史馆、红色专题展览馆、烈士纪念园等党风DS教育基地,让红色故事入心入脑,赓续精神血脉,增强家国情怀;
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学术专题报告、经验分享交流会,营造书香校园文化和学术研究氛围;
组织学科竞赛、假期实践、社会实习等,提升专业兴趣,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定期开展优良学风宿舍评比,打造宿舍作为学风建设第二阵地,全方位建设优良学风。

五、结语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后疫情时期,国内外形势、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和新要求。学风建设工作始终要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把思想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依托新技术和新平台,配合完善的机制作保障,工作上做到聚沙成塔,生活上做到润物无声,学习上做到自强不息。渗透优良学风“内化于心”,鼓励学生“知行合一”,知人之所需,知我之所为,只有这样,优良学风才能繁茂成荫。

推荐访问: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 学风 存在问题 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