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XX镇工作方案(范文推荐)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XX镇工作方案(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09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XX镇工作方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XX镇工作方案(范文推荐)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 X XX 镇工作方案

 根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 XX 县工作方案》和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实施时间 从 2020 年到 2022 年,为期三年。2020 年 10 月开始,在XX 村、XX 村进行试点,2021 年开始,在其余 XX 个村全面实施。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的领导能力 1.构建“党建+共建”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完善协调机制,

 认真研究部署,统筹各部门资源力量,健全政府负责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着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理清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社会治理权责,推进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完善条块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理事长划片联户机制。

 2.深化“一点两员”建设夯实社会治理组织保障。建强基层党组织,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在全镇 43 个农村党支部中推进“一点两员”建设,建立支部活动联络点,下派党建指导员和支部活动联络员。按照 14 个村委会联络点,29 个农村党员家庭联络点的建设布局实现组织嵌入全覆盖。参照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热心服务、工作敬业、年富力强等标准选优配强指导员、联络员。支部活动指导员、联络员要结合岗位和自身优势,立足支部党员群众实际需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支部主题党日开到党员家中,开到田间地头,使组织覆盖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实现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深度融合。

 3.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通过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守法治、讲道德的文化环境,真正

 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结合主题党日、党委中心组学习、村落夜话、村落会、群众代表会等,强化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

 4.细化网格管理。巩固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成果,建强网格信息员队伍,组织开展网格信息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网格信息员能力素质。以科技为支撑,结合雪亮工程、男性 Y 库建设等进一步提高网格管理效能。加强对集镇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做到辖区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建立起集管理、防范、管控、服务于一体的安防保障体系。

 (二)强化法治保障,彰显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 1.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突出对《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落实法律专题讲座,开展法律进村落和法律援助活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明确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职责,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学校开设法制课,做好校园禁毒、反邪教知识宣传,实现校园普法全覆盖。不

 断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服务水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优化服务、狠抓落实、推动发展,在提升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上当好表率。认真学习党内法规,掌握党内法规的精髓,自觉将党内法规融入到依法治国范畴中。推动干部在线学习,参加学法测试,撰写述法报告,提高领导干部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依法决策的能力。

 2.加大法律服务力度。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利用身边案例、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纠纷,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努力让群众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助推构建诚信社会,维护法律权威。

 3.创优便民服务质效。依托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及窗口建设,建强便民服务实体支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村干部业务技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多网合一”落实镇村行政审批。加强网格管理建设、资源信息共享和办理业务清单制度,扎实开展“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推进审批服务便捷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深化德治教育,夯实社会治理的道德根基 1.打造美德传承载体。大力开发以杨林堂鼓为文脉的文化文创作品和产品,唱响主旋律,弘扬新思想。持续推进“立改树”活动,创新“道德讲堂”、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儿媳”、“好婆婆”等典型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让美德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的整合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2.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深化全镇“整治人情风”专项治理成果,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凝聚村民共识,形成群众自觉,发挥其在规范基层社会生活、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的作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的殡葬理念。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3.大力倡导清廉家风。建设好 XX 村农村党员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把家风建设作为

 兴家立业之本,营造清廉型家风,以家风预警自律,以家风纯洁思想,筑牢家庭廉政建设防线。加强对领导干部家风的监管,组织开展清廉家风建设活动,通过廉政讲座、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

 (四)筑牢自治底盘,激发社会治理的内在活力 1.深化“小村落大统筹”建设。依托幸福村落建设在村落划分合理、“两长八员”作用发挥较好的基础优势上,围绕“破除边界、整合资源、融合职能、包片到人”的思路,健全公共资源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幸福村落建设新路径。按照“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定人、定岗、定责,将现有的 258名公益性岗位、水管员、生态护林员和公路养护员统筹整合,成立公共资源管护员队伍,并将管护员全部划分到相应村落,同步在村落集中区域就人员和岗位职责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完善健全公共资源和公益设施管护机制,着力实现财政资金“用一分钱办一分事”的效果。

 2.完善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强、接地气、顺民心的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奉献公益、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培育群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在禁毒禁赌、重义守信、爱护环境、调解纠纷等方面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营造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切实用制度管理好村民事务。

 3.规范村民自治。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障群众的政治权利和自主事权,调动村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及时进行村务财务公示公开,激发群众的责任感,增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

 4.健全村级志愿服务。一是落实村级心理咨询服务。以村卫生室为依托,成立心理咨询服务室,充实心理咨询服务队伍;二是建立“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由村“两委”“两长八员”以及志愿者组成“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帮扶和关爱;三是健全村级公益志愿服务。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参与村级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5.推进乡村治理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调动“两长八员”和村落群众踊跃参与村落建设,提升参与自我管理的行动自觉。高效推进集镇管理。持续推进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完善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集镇公约和门前三包为抓手,有效推动集镇清洁管护。充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认真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市级卫生乡镇成果。

 (五)夯实智治支撑,创新社会治理的服务模式 1.织实雪亮工程网。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校园周边、集镇出入口和单位为重点,完善“雪亮工程”建设。结合“美

 丽乡村”建设,鼓励居民安装监控,把技防措施延伸到农户。

 2.织密群防群治网。成立以“两长八员”、党员、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平安志愿巡逻小组,加强巡逻防控,强化社会面管控,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3.织细服务群众网。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优化服务意识,变“群众跑”为“网络跑”,方便群众办事。设置村“两委”干部去向牌和告知干部联系方式,使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4.打造“平安乡镇”。健全治安预警和联动处置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网络管理,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严防“颜色革命”和极端势力渗透,依法打击邪教、吸毒,黑恶等非法势力。

 (六)打造调解亮点,树立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 1.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实现调解工作全覆盖。完善各类调解组织网络,形成乡镇人民调解组织为骨干,村调委会为基础,以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组织网络。依托现有的综治办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与镇信访办、法庭诉访对接、诉调对接,实现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结合“三官一律”服务建设,组织专业人员前置参与矛盾调解。

 2.建立完善多元解纷联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镇调解人才库。吸纳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业调解、

 行业调解组织,加入特邀调解组织名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专家学者、律师、退休法律工作者加入特邀调解员名册。二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导入机制,畅通人民调解机构、行政调解机构、执法司法机关移送处置矛盾纠纷的渠道,涉访类矛盾纠纷以信访办牵头,涉诉类矛盾纠纷以镇法庭、司法所牵头,组织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参与前置调解,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三是全面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运用。争取县人民法院支持,大力推进法官及调解员全面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调解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纠纷多发易发领域,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民政、生态环境、村镇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工会、妇联等部门密切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访调、诉调程序衔接和数据协同共享,建立完善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在信访前、诉讼前高效解决纠纷。

 3.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方式,优化队伍结构,严格人民调解员条件,依法选聘人民调解员,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将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计划,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完善人民调解员等级化管理制度,根据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经验、调解纠纷数量和案件难易程度和工作成效,对人民调解

 员实行等级评定和分级管理,落实定案以补措施。

 4.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形成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机制,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前端治理责任,加强诉源治理工作,指导各村创建无讼乡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通畅,诉讼案件逐年稳步下降,探索一条符合镇村实际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新路子。

 5.落实“三级调解”机制。每月落实综治例会制度,落实社会矛盾风险定期研判制度;对特殊信访件或信访人群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实行分级动态管控;社会矛盾落实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级调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老党员、理事长“和事佬”作用,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6.建立镇域覆盖、村域联动调解机制。一是建立“一事一平台+”调解机制,即村级一起重点或积案问题纠纷,依托镇、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平台,“+”为纠纷当事人在全镇调解人才库队伍中自愿、择优、定向选择行业专业和乡土人才为调解员,构筑村重点纠纷、积案调解化解的乡村治理格局。二是建立以调解能手个人或特点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融合乡村文化地方特色,打造调解工作品牌和专业团队,开展跨村域矛盾纠纷调解,指导参与村级重大疑难纠纷调解。三是建立跨域联动调解保障机制,对跨村域受邀调解处理矛盾纠纷人才库人员,按照每人次落实经费补助,纳入镇社会治理工作经费预算,建立一事一保障机制。

推荐访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XX镇工作方案 试点 工作方案 治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