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院教授在大学校园云开放日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收到*招生办的邀请,来跟我们即将选择高校和专业的同学们谈一下有关经济学科,特别是*经济学科的事情,很感慨。一是感慨光阴似箭。一晃我在*已经学习工作了30多年,从当学生到当老师,所教过的学生大都也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栋梁了,真的是“弹指一挥间”。二是感慨沧海桑田。今年是*经济学院110周年的纪念日。回想自学院100周年院庆以来的这十年,特别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这三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我们的学院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这让我倍感“珍惜当下”的重要。正因为这种感慨,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同学们“见面”—虽然因为疫情,只能是线上的形式。
根据招办老师的要求,我今天跟你们简要分享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经济学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三是为什么要来*学习经济学。
十一年前,我在参加*招生开放日时,跟当时的高中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似乎整天就生活在经济氛围里,浸泡在各种经济学的术语中。股票、债券、基金、银行、证券、保险;
投资、理财、保障;
利率、汇率、税收;
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经济论坛、GDP, CPI, IPO……,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份经济术语名单可以无限地列下去。十一年过去了,应当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有人曾经总结过,主宰人类思想的有四种先后被称为“显学”的学科。最早的是古代原始的巫术,第二种是中世纪的神学,第三种是近代哲学,第四种就是现代经济学。据考证,经济学最古老的来源是古希腊,它是一门如何进行家庭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学科;
而经济学又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因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只有经济学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经济学是一门既“接地气”,又“高大上”的学科。
毋庸置疑,经济学是当今中国的“显学”,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并非总是如此。40多年前的1979年,在我高中毕业工作了近7年以后参加高考选择专业时,经济学绝对不像今天这样“热”。是父亲的一番话让我选择了我之前完全不了解的经济学专业。父亲说:“中国现在搞改革开放了,肯定非常需要经济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可以说,经济学科的“热”,得益于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得益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得益于全体人民对民富国强的追求。
首先,我讲一下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其实,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关经济学的释义也是众说纷纭的。在这里,我选择两个比较有意思和代表性的说法。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经济学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Economy is the art of making the most of life)。我不知道萧伯纳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这句话,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教授在其《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中,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经济学的人性意义,我觉得还是很值得人们玩味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在既定的、有限的资源中做出合理的选择,达到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
哈佛大学经济系曼昆教授在他那本风靡全球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写道:“就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来说,它毫无神秘可言。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彼此发生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学所关注的不仅仅只是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据此做出决定的各项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激励。从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关于激励措施的讨论也是越来越热烈。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畅销著作《魔鬼经济学》中甚至提出:“激励措施乃是现代生活的基石”,“经济学在本质上就是对激励措施的研究”。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赞同他们对经济学的理解,但更倾向于使用一个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的定义:那就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永恒矛盾,所以,经济学研究如何进行选择才能更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国民福利。这种选择也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说,资源的配置主要采取计划的手段还是市场的手段,这涉及到经济制度的选择;
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数量扩张、外延式发展还是技术进步、内涵式发展,这涉及到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
是通过资本市场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问题,这涉及到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选择;
还有,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上,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在如何参与国际竞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上,都无不涉及到选择,无不需要经济学的分析。
接下来我讲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说的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魅力和价值,你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的来做出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5年前,我在*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上以“珍惜”为题,向在场的8000多名新生送上寄语,五个珍惜中的一个,就是“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它是指为获得一种收益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收益,放弃的那个收益就是你所获得的这种收益的成本。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你应当听从你内心的渴望来做出你的人生安排和专业选择。当然,这并不妨碍你从善如流。就像当年喜欢文史哲的我,听从父亲的建议而报考了经济学专业一样。
英国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曾说:“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们的骗”。我想这应当是这位被誉为少有的世界级女经济学家的罗宾逊夫人的一个自我调侃吧,借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凡尔赛”,而绝大多数选择经济学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恐怕没有她的这种“觉醒意识”。我之前谈到了,当初选择经济学是因为父亲的建议,而当我真正进入这个学科以后至今,我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真的感谢父亲的“先见之明”。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为这段不平凡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能以自己经济学方面的专长为改革开放贡献绵薄之力,这让我感到特别骄傲与自豪。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早已成为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强国。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中国在从大国到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将会面临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由此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当然包括经济学方面的专才来应对和解决。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当我听到年轻人发自肺腑喊出的那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口号时,特别振奋。借用一个句式:“经济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经济是万万不能的”。“经世济民”,即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古代贤士的一个“立世准则”,更是当今中国经济学人的理想抱负。作为从事了一辈子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经济强国建设的主战场之中。
除了“经世济民”的情怀与抱负以外,我认为学习经济学还能让你拥有一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和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的能力。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它是指用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来研究和解释其他社会科学所研究的问题。不论你赞同与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进入大量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加里.贝克尔教授在他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一书中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如理性选择、利益最大化行为、交换等,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如犯罪、家庭、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研究表明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非经济学”研究领域被纳入经济学研究范畴的可能性,凸显了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尔的这部著作被视作“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从目前的经济学世界来看,除了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本身包括的许多分支以外,像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其他许多社科领域也都与经济学“嫁接”,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例如法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灾害经济学、艺术经济学、体育经济学、经济心理学等。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有人甚至提出“疫情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问题了。因此,同学们,如果你很好地掌握了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思维范式,你就拥有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优秀的学习能力,这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发展与提升能力。
最后,我讲一下为什么要来*学习经济学。
作为一门“显学”,经济学当然不只*才有。现在,国内外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经济学专业,但为什么你应当来*学经济学呢?我给你三个理由。
第一,*是中国经济学科的发源地。12年前,我在就任*经济学院院长的时候,在院长致词中曾这样写道:朋友们,如果中国近代史缺了严复,那将会是怎样?如果中共党史缺了李大钊,那将会是怎样?如果中国经济史缺了马寅初,那将会是怎样?我相信,如果没有他们,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经济史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写,但真实的历史没有如果。而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的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与*、与*经济学院的前身——经济系的历史紧密相连。严复,作为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后的首任校长,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始建经济学门(系)。*经济学科的创建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滥觞;
他于1902年翻译出版的《国富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的标志。李大钊,作为*经济系的教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与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斗,为缔造新中国谱写了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马寅初,作为*的第八任校长和*经济系的系主任、教授,坚持真理、不畏权势,以著名的《新人口论》,为新中国的前途直言呐喊。
第二,*经济学科依然占领着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前沿。如果只有历史,那构不成你一定选择来*读经济学的充足理由,因为不管来者多少,人们总是对历史上的“第一”给予格外的关注。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学科,*荣幸地得到了这份注目与礼赞。但*经济学人并没有陶醉和止步在这个“第一”之上。
今天,*的经济学科覆盖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中国经济学教学研究,创建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打造具有深远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等各方面,均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成为亚洲一流、享誉国际的学科。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双一流专业计划”。
就我学习、工作的*经济学院来说,她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毕业校友在学界、政界和商界各领域表现卓越。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在全校人文社科各学院中稳居第一;
近十多年来,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比例均接近90%。良好的研究素养和学科基础训练,助力学生在学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我们的学生已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获得教职,成为重要的学术骨干。
在工作期间,我在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政要、著名学者和成功企业家,或者出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时,听到国际友人对北京大学的赞赏,体会到国外许多名校的学者对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研究所给予的尊重,看到我们*经院的优秀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杰出表现,这让作为老师的我特别有成就感。
第三,在*学习经济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
可以说,经济学是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为一体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既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所具有的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价值判断等特点,又有数量分析、统计分析等要求。而*齐全的学科、学科的优势、优势的突出是独一无二的。
在*学习经济学,你除了可以受到经济学院自身的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互动教学、实践基地、系列论坛等课内外的专门学科训练以外,你还可以徜徉于*其他社会科学、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丰富、立体的学科群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开启心智、拓展视野、提升智商。*的讲座之多,层次之高、水平之强,恐怕也是国内外许多高校难以比拟的。近年来,学院还通过实验室数据库和系统平台的建设,与校内兄弟单位合作,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创新技术与经济金融学科融合起来,打造了一系列经济、金融、数学、信息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内容的课程,为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你在进入*时没能进入你想来的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那也没有关系,你至少有三种途径可以成为经济学专业第一学位、或者第二学位的学生。一是元培学院每年都有数十位优秀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如愿以偿地选择了经济学。二是每年全校其他各院系的优秀学生通过转系考试也能进入经济学院。三是其他一些学院也会提供经济学双学位或辅修计划。
曾有评论说:“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同样,世界上大学的经济学院也少有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这样与国家经济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学院辉煌的历史和现状是由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经院人创造的,它需要传承,需要永续,而这,只有由像你们这些优秀的后生加盟才能实现。
最后,祝所有的中学生们心想事成,希望我们能有缘成为师生。
推荐访问:经济学院教授在大学校园云开放日上讲话 大学校园 经济学院 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