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成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扶贫成效
扶贫开发唱新曲——镇安扶贫开发“四重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
王 臻 刘明德 来源:
投稿 发布时间:
2012-01-04 16:13: 24
扶贫开发唱新曲
——镇安扶贫开发“四重奏”
镇安扶贫开发 2011 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620. 6 万元, 占年度争取资金任务1980 万元目标的 132. 3%。
解决了低收入贫困人口温饱 2250 户 8100 人, 占年度计划的100%; 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 2393 户 10245 人, 占任务 92%。
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共实施 4村, 项目建设进度达 80%, 实施“雨露计划” 780 人, 占市下达任务的 109%, 投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 1000 万元, 发放互助资金 398 万元, 为贫困村发展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资助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 70 名。
(一)
陕南移民搬迁奏响扶贫新乐章
2011 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采取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示范典型的措施, 对重点有规模示范点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按照“统一规划、 统一选址、 统一质量标准、 统一砌筑房基、 统一设施配套, 分户建房” 的“五统一” 的搬迁工作思路。
一是调查摸底, 建档立册。
逐村逐户确定地质灾害避险、 洪涝灾害避险、 扶贫(工赈)
、 生态、 工程五种搬迁类型对象户, 实行村建册、 镇建薄、 县建档。
经过调查摸底, 2011—2020 年全县共需搬迁 25197 户 95750 人。
二是梯次搬迁, 分步实施。
按照“搬一批农户、 建一个社区、 兴一个产业、 富一方群众” 的思路,把安置建房、 基础设施、 产业配套、 服务设施等同步实施。
今年全县计划搬迁安置 2125户 8500 人, 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 25 个, 集中安置 1487 户 6140 人; 分散安置 638 户 2360人。
实际落实 29 个集中安置点, 共安置 1755 户, 7821 人, 其中房屋主体在建 116 户 516人, 房屋主体建成 837 户 3682 人, 入住 802 户 3623 人; 分散安置户房屋主体建成 192 户730 人, 入住 446 户 1694 人; 全县累计完成今年搬迁任务的 112%。
三是配套扶持, 改善条件。
全县共收储报批土地 553. 9 亩, 建成人饮管道 61 千米、 道路硬化 27. 9 千米, 排污管道 23. 6 千米、 防洪河堤 2 万米, 电、 视、 讯及幼儿园、 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 确保了 移民户搬得出、 住得下、 能扎根。
四是严格标准, 规范程序, 对搬迁对象严格按照搬迁要求和标准, 坚持群众自愿、 合理选址、 科学规划、 统一风格, 确定搬迁对象,采取村公示、 镇把关, 局审批的程序。
(二)
整村推进弹出扶贫“重音符”
整村推进以塔云山旅游景区开发为契机, 以“两项制度” 有效衔接和旅游扶贫行动为纽带, 以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开发、 村居环境整治为重点, 在青铜关镇丰收村、 白树村和柴坪镇安坪村等四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
项目累计投入资金 780 万元, 建蓄水池 15 座, 铺设管道 8. 4 千米,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90%以上; 改造农电网 5. 6 公里; 新修入户路 17. 3 公里, 改造村组公路 18. 2 公里; 新建便民桥 5 座; 新修河
堤 2 公里; 兴建移动机站 1 座; 安装程控电话 1948 部, 基本实现了 水、 电、 路、 讯、 视村村通全覆盖。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
对片区“两项制度” 有效衔接工作登记在册的扶贫低保户 31 户 92 人, 扶贫户 137 户 488 人, 落实产业发展项目 17 项, 并逐户填写了项目落实卡, 实施扶贫资金补助。
对规模种植烤烟户补助租地, 对规模养殖户补助种苗费, 对板栗科管按面积补助到户, 建成了 2 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 3 万亩标准化板栗园, 0. 4 万亩优质烤烟基地, 2 个土鸡养殖基地, 5 个商品猪生产基地, 2 个商品苗圃生产基地, 4 处农家乐群, 形成了以畜、 果、 烟、 旅游服务为主的特色产业带。
三是实施村容整治。
按照“四改三建一美化” 的标准, 对 295 户民居进行了美化、 绿化、 靓化, 对其中 400 余间危房和石板房进行了改造治理。
四是发展社会事业。
围绕“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的目标, 新建区域敬老院 1 处, 安置五保户 82 人, 新建村活动室 3 处, 新建村级卫生室 4 处, 特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 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
(三)
农业综合开发唱出扶贫“快节拍”
按照打造精品项目,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 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规划连片制定、 项目集中安置、 资金捆绑使用” 的管理办法, 西口小流域治理项目共完成投资 1333. 55 万元, 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506 万元, , 完成西口程家川项目区土地治理 0. 6 万亩, 新修拦河坝 2 座, 开挖疏浚渠道 2 公里, 新建蓄水池 1 座, 新修河堤 8 公里, 改良土壤 0. 4 万亩, 新修机耕路 8 公里, 梯田埂 2 公里, 便民桥 5 座, 示范推广 1000 亩, 科技培训 2000 人次。
(四)
产业发展划出扶贫“五线谱”
按照“小额信贷建基地、 龙头企业促产业、 互助资金促发展” 的思路, 大力搭建农民增收平台。
一是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 18 个, 累计借款 398 万余元, 扶持了 1306 户贫困户, 投放贴息贷款 1000 万元, 惠及 21 个村 1250 户。
二是突出特色产业扶持, 在杨泗镇桂林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在木王镇月坪村发展魔芋产业, 在青铜关镇白树村发展养猪基地每头种猪补助 60%,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 问题。
三是在“一户一策” 深度扶持上下功夫, 采取项目确定到户、 信贷扶持到户、 资金补助到户、 技能培训到户、 条件改善到户、 社会帮扶到户的“六到户” 的扶贫措施, 切实提高扶持成效。
减小字体 柞水县扶贫开发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增大字体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投稿 发布时间:
2011-12-31 12: 40: 09 2011 年, 柞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终极目标, 通过产业扶贫、 整村推进扶贫、 陕南移民搬迁扶贫、 雨露计划培训等六项扶贫工程实施,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
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程。
坚持“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连片开发、 提升效益” 的工作思路, 整合各类项目,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大力搭建农民增收平台。
一是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 18 个, 累计借款 398 万余元, 扶持了 1306 户贫困户, 投放贴息贷款1000 万元, 惠及 21 个村 1250 户。
二是突出特色产业扶持, 在杨泗镇桂林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在木王镇月坪村发展魔芋产业, 在青铜关镇白树村发展养猪基地每头种猪补助60%,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 问题。
三是在“一户一策” 深度扶持上下功夫, 采取项目确定到户、 信贷扶持到户、 资金补助到户、 技能培训到户、 条件改善到户、 社会帮扶到户的“六到户” 的扶贫措施, 切实提高扶持成效。
减小字体 柞水县扶贫开发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增大字体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投稿 发布时间:
2011-12-31 12: 40: 09 2011 年, 柞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终极目标, 通过产业扶贫、 整村推进扶贫、 陕南移民搬迁扶贫、 雨露计划培训等六项扶贫工程实施,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
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程。
坚持“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连片开发、 提升效益” 的工作思路, 整合各类项目,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大力搭建农民增收平台。
一是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 18 个, 累计借款 398 万余元, 扶持了 1306 户贫困户, 投放贴息贷款1000 万元, 惠及 21 个村 1250 户。
二是突出特色产业扶持, 在杨泗镇桂林村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在木王镇月坪村发展魔芋产业, 在青铜关镇白树村发展养猪基地每头种猪补助60%, 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 问题。
三是在“一户一策” 深度扶持上下功夫, 采取项目确定到户、 信贷扶持到户、 资金补助到户、 技能培训到户、 条件改善到户、 社会帮扶到户的“六到户” 的扶贫措施, 切实提高扶持成效。
减小字体 柞水县扶贫开发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增大字体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投稿 发布时间:
2011-12-31 12: 40: 09 2011 年, 柞水县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把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终极目标, 通过产业扶贫、 整村推进扶贫、 陕南移民搬迁扶贫、 雨露计划培训等六项扶贫工程实施, 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
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程。
坚持“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连片开发、 提升效益” 的工作思路, 整合各类项目,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增收 400 余元。
(四)
“雨露计划” 培训扶贫工程。
坚持“实际、 实用、 实效” 的原则, 按照区域主导产业布局和“一村一品” 产业发展, 组织农口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贫困村采用现场授课、现场示范、 发放资料等形式, 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在贫困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40 场次, 培训贫困农民 13000 人次, 印发各类技术资料 16000 余册, 贫困村户均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同时按照“培训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人” 的原则, 广泛动员贫困户子女赴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培训, 掌握劳动技能, 实现就业, 增加收入, 向商洛新潮学院输送到校学员 6 人, 与商洛新潮学院联合举办烹饪厨师培训班 4 期, 培训学员 570 人, 70%的学员得到安置就业。
(五)
社会扶贫工程。
我们充分抓住省、 市、 县部门单位企业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和“千企千村” 扶助行动的机遇, 主动联系, 加强配合, 积极协调, 搞好服务, 协助抓好扶贫项目落实工作。
省、 市、 县 149 个单位包扶 120 个贫困村, 全县 3000 名党员干部与 3000 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全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 606. 8 万元, 其中:
直接投入资金 422. 6 万元,各类物资折价 109. 9 万元, 帮助引进资金 74. 3 万元, 引进项目 36 个。
帮扶贫困村修建基本农田 309 亩, 新(复) 修乡 村公路 64 公里, 修建桥涵 19 座, 建蓄水池 12 个, 铺设饮水管道 120 千米, 架设农电线路 81 杆公里, 建沼气池 124 口, 种植经济作物 8200 亩, 发展经济林 1. 4 万亩, 养殖商品畜 12 万头(只)
, 组织劳务输出 9600 人次, 资助贫困学生127 人,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41 期, 培训农民 3780 人次, 建党员活动室 5 个。
通过包扶单位卓有成效的工作, 大大加快了 柞水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六)
两项制度有效衔扶贫工程。
今年, 全省在重点贫困县启动“两项制度” 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我县按照 1600 元的贫困标准, 共识别出贫困对象 15236 户 39103 人(按照国家新的 2300 元的贫困标准, 全县约有 7. 8 万贫困人口)
, 对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 并录入国家扶贫办的信息系统, 为我县今后争取各类扶贫政策夯实了基础。
我们在全县成功推广了 “一证八到户” 扶贫工作制度, 即实施“优扶证” 制度, 坚持政策宣传到户、 计划制定到户、 项目落实到户、 技术培训到户、 资金扶持到户、 产业实施到户、 信息传送到户。
按照村评议、 镇审查、 县审定的程序, 给第一批通过审核的 5000 余户贫困户发放了优扶证, 并使这些户得到了 农户“四改” 、 小额信贷、 技能培训等项目的扶持。
“一证八到户” 扶贫工作制度受益农户达 4870 户 1. 8 万人, 户均增加收入 670 元。
麟游县超额完成全年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投稿 发布时间:
2011-12-22 15: 45: 12
狠抓党建 凝心聚力 推动工作
——麟游县超额完成全年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今年来, 麟游县扶贫办坚持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 以党建促进工作落实, 以工作实绩体现党建成效。
坚持以建学习型机关强素质, 以创先争优活动增活力, 以廉洁勤政务实树形象, 以为贫困群众办实事显作风, 实现了党建和扶贫工作的双赢。
年内, 办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涌现出县级优秀党员 1 名, 优秀公务员(干部)
3 名, 有 4 人次在征文、 测试中获县级三等以上奖励, 在单位内部形成了 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保证了 工作任务的完成。
止 11 月底, 全年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超额完成。
一是新启动整村推进村 3 个, 投资 535. 2 万元, 完成建设项目 30 个, 分别占计划的107 %和 125%。
二是投资 1951 万元, 搬迁安置贫困户 269 户 1159 人, 新建住房 1060 间,建整体点 4 处, 占计划的 131. 1%。
完成“三无户” 安全住房建设工程 75 户 266 人, 新建住房 338 间, 占计划的 100. 2%。
三是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 1400 万元、 企业贷款 1600 万元, 占计划的 140%和 100%; 新启动互助资金项目村 3 个, 18 个新建和续建村吸纳会员1824 户, 协会资金总量达到 429. 57 万元, 资金使用率达到 99. 7%。
四是制定了《麟游县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为 12 个村 916 个贫困户兑付产业直补资金 107 万元。
五是共举办各类扶贫培训班 79 期, 培训贫困户劳动力 8600 人次, 占计划的 172%;完成“雨露计划” 培训 350 人, 占市计划的 100%; 为 60 名贫困大学生兑付助学补助资金24 万元。
六是社会扶贫总投入达到 266. 2 万元, 占计划的 177%。
2011 年, 柞水县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 投资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