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特色即德育特色(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文化特色即德育特色
德育是一种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就是一种校园文化。
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营造一种设想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 也确立了这所学校的德育特色。
文化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正是当代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追求的, 将德育设计成一种文化, 是德育工作内容、 形式和方法的一种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细读这样一句话, 关键之处 “引导和帮助”, 如何引导?如何帮助? 就当代青少年而言, 枯燥的说教只会消磨他们的耐心, 他们需要一种自然的、 具体的提示和比较, 像春风化雨一般, 润物无声,文化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为校训。
上百年来, 学校的管理层与继任者一以贯之, 将这八个字锻造成一种文化特色, 也锻造成了一种德育特色。
德育即文化,文化就是德育, 谁能截然分得开? 文化是德育的一种有效载体, 它将这八个字焕发出来的德育信息, 悄无声息的渗透给了清华园里的每一个莘莘学子, 激励他们自强不息, 告诉他们厚德载物。
这样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正好实现了江总书记提出的“引导和帮助” 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每一个经过“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这样一种传统文化洗礼的人, 心灵自然澈净, 理想自然崇高, 目标自然远大, 对社会、 对生活、 对时代自然有责任。
任何的文化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 校园文化的主题往往就是这所学校的校训。
我们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象清华大学一样有一个百年校训, 但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 我们的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漫无目的的, 校训仅仅是一句口号, 与校园文化沾不上边, 并且学校管理层面, 可以根据时局的需要, 随时作出调整。
所谓的校园文化, 以及校园文化的主题校训, 都只不过是管理层面向上级汇报情况时的一个材料, 实践与文化的脱钩, 自然所有的德育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在他们那里, “引导和帮助” 自然也就演变成了一种喋喋不休的说教。
枯燥的、 没有载体的德育永远只能是一种无效的德育, 没有生命力的德育, 失去吸引力和渗透力的德育。
德育工作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德育工作它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它需要有一个主题, 两者的需要是他们结合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 精神的颓废让人寒心, 随随便
便当街一跪, 一根挺不直的脊梁完全丢弃了“男儿膝下有黄金” 的古训, 一个编造的贫寒学子的故事让人一掬同情泪, 人们的善心又助长了他们的好逸恶劳。
就现下的校园而言, 冲口而出的蛮横和随心所欲的放纵, 让人感觉娇骄二气的蔓延, 大打出手甚至动辄挥刀相向的流氓习气, 让人呼吸到了校园这方净土的污浊, 人们痛感校园程门立雪的精神在式微的同时, 也在呼唤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 是德育的需要, 诞生了校园文化。
德育的目的就是校园文化的主题。
德, 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 渗透于智育、 体育、 美育和学校开设的其他所有教育活动之中,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和重心。
德育要突出实践性, 把明理动情和导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形式和内容。
按照德育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活动, 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及设施都要体现德育的指向和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的工作, 事关民族未来的大局, 但它形之于教育, 容易使人感到枯燥, 容易使人心生厌烦, 文化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人容易产生切实的亲和感, 容易被人接受。
学校德育和文化的结合是德育与文化互相倚重, 文化以德育为方向, 德育以文化为载体, 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也就是学校的德育特色。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学校德育工作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因为德育博大精深, 她不可能面面俱到, 结合自身实际, 找出一个重点, 再用这样的一个重点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说, 此时学校打造的德育特色也就是校园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