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完整版】

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完整版】

时间:2022-07-03 1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完整版】

 

 辉煌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 学习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自 强不息, 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 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 起, 就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 领前进方向、 凝聚奋斗力量,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 理论创造新成果、 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 建设、 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 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走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 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逐步形成, 文化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形成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 科学理论指导。

 在推动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 我们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断增强文化自 觉。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 提出了 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系统回答了 新时期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系,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 的, 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发展路径和动力, 文化建设要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文化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 思想遵循和理论指导。

 第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坚定。

 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 领风尚, 巩固了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力度不断加大,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 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断加大, 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日 益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红色旅游全面开展, “爱国歌曲大家唱” 群众歌咏活动广泛开展,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意识不断增强, 向英雄学习的风气日 益浓厚。

 全国“道德模范基层巡讲” 活动影响深远, 在全社会形成了 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进一步弘扬了 主旋律。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革命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 力进一步增强, 全民族奋发向上的斗志更加昂扬,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 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 艺术创作更加繁荣, 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丰富了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设立繁荣文艺创作专项资金, 开展文华奖、 群星奖、 百花奖、 金鸡奖、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等一系列评奖活动, 组织中国艺术节、 全国性比赛、 展演等具有导向性的艺术活动, 不断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和引 导。

 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 下, 广大文化工作者锐意创新, 艺术创作观念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创作方法从单一走向丰富,创作题材从狭窄走向广阔, 表现形式从单调走向多样, 文艺创作积极活跃, 文学、 美术、话剧、 歌剧、 舞剧、 杂技、 音乐剧、 戏曲、 电影、 电视等各个艺术门类百花竞放、 异彩

 纷呈, 一批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脱颖而出, 为人民奉献了 丰富的精神食粮, 活跃了 城乡 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我们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文化发展理念,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大幅度提高了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 大幅度提高了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 一系列重要决策。

 根据中央提出的改革目 标和任务, 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 不断增强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 明显成效。

 经营性文化事业转企改制全面推进, 截至今年上半年, 已有 590 家文艺院团、 402 家出版单位、 327 家电影公司、 595 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 32 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 52 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转企改制。

 29个省区市已组建省级广电传输网络公司。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 全员 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 保留事业性质的文艺院团实行企业化管理, 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天津、 河北等 14 个省区市已全面完成综合执法改革任务。

 在 318 个副省级和地级市中,306 个已组建综合执法机构, 221 个完成了 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

 2640 个区县中,2053 个已组建综合执法机构, 2037 个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整合。

  第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实现。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农村, 积极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目 前我国共有 3020 个博物馆、 2884 个图书馆、 3264 个文化馆( 群众艺术馆)

 、 40118 个文化站, 基本实现了 县县有图书馆、 乡 乡 有综合文化站, 初步形成了 覆盖城乡 的具有便利性、 基本性、 均等性、 普惠性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2638 个, 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 最多, 有线、 无线、 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 广播人口 综合覆盖率达

 96. 78% , 电视人口 综合覆盖率达 97. 62% 。

 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乡 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 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知识工程、 蒲公英计划、 送书下乡 工程、 流动舞台车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农家书屋工程、 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工程等惠民工程先后实施, 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城乡 、 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不断缩小。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面推进, 截止到 2010 年年底, 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 1749个, 2008 年到 2010 年累计免费接待观众达 13. 4 亿人次,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 站)

 、美术馆免费开放已经启动。

 文艺院团文化下乡 活动深入开展, 为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群众奉献了 精神食粮。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农村和基层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广大人民群众读书、 看报、 看戏、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进行艺术鉴赏、 参加文化活动变得更加便捷, 享受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趋于均等化。

  第六,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以《文物保护法》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为基础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40 多万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确定近56 万个项目 , 收集了 珍贵实物和资料达 26 万多件。

 国务院先后公布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批 1219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项目 。

 目 前, 我国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自 然遗产、 文化遗产和双遗产共 41 处, 总数居世界第三; 28 个项目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 6 个项目 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 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布达拉宫等西藏三大文物保护工程顺利竣工, 南水北调等国家大型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稳步开展, 大遗址保护格局初步确立,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顺利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得到加强, 命名 了 三批 1488 个国家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

 生产性保护取得突破,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 已设立 11 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广泛深入, 设立“文化遗产日 ” , 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逐渐

 增强。

  第七,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 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 探索、 起步, 逐步走向迅猛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企业规模实力快速提升。

 一批实力雄厚、 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逐步发展壮大。

 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群建设加快推进。

 各类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日 益健全, 重大会展活动成功举办。

 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 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

 演艺、 娱乐、 影视制作、 新闻出版等传统产业快速发展, 动漫游戏、 数字音乐、 数字电影、 网络视频、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 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 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文化产业门类日 益齐全。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 2004 年以来, 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 15% 以上, 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 6 个百分点, 保持了 高速增长的势头。

 2008 年、 2009 年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文化产业逆势上扬, 其消耗少、 污染低、 容纳就业多、 附加值高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2010 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 1 万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 2004 年的 2. 1%增加到 2. 5%以上; 北京、 上海、 江苏、 湖南、 湖北、 广东、 云南等省市, 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年均超过 20%,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 5%以上, 成为当地新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 娱乐市场、 演出市场、 音像市场、 电影市场、 图书市场、 网络文化市场、 艺术品市场日 益繁荣, 逐步形成统一、 开放、 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

 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 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 逆差逐步减少。

 2010 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 总额达 143. 9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 1%。

 其中, 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总额超过35 亿元人民币 。

 图书版权输出引 进比从2005 年的 1∶ 7. 2 缩小至 2010年的 1∶3。

  第八, 对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入,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

 我们坚持发展多层次、 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向世界展示了 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

 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目 前, 我国同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 与 145 个国家签订了 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 800 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欢乐春节” 、 “中国文化年” 、 “中国文化节” 、 “相约北京” 、 “中非文化聚焦” 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影响广泛。

 通过举办高峰论坛, 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更加深入, 增进了 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我国已在海外设立 96 个使领馆文化处( 组)

 、 9 个中国文化中心、 322 个孔子学院。

 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对外广播和影视在播出语种、 播出时间和发射功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节目 和频道在境外有效落地、 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人民日 报、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 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 有序地引 进国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 丰富了 我国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 显著提高了 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促进了 人的全面发展, 显著增强了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强大精神力量。

 回顾历史, 我们走过了 一条不平凡的文化发展道路, 也积累了 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 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

推荐访问:辉煌成就 宝贵经验 辉煌成就 完整版 宝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