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大学应该怎样学习?

大学应该怎样学习?

时间:2022-07-21 16: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应该怎样学习?,供大家参考。

大学应该怎样学习?

 

 大学应该怎样学习 编者按:

  “十•一” 长假过后, 年高德劭的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孟新来到了本报编辑部, 与校报编辑促膝长谈了自己对当今大学的教风、 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习状态等问题的看法。

 并向编辑部推荐了根据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于 1985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大会上的讲话录音稿整理的文章《谈学习方法》。

 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

 “希望校报将此文刊载, 传播给广大学生。

 希望大家特别是青年学生通过学习钱伟长先生的学习方法, 反思自己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效。”

 孟新理事长心系学院发展、 心系师生成长的良苦用心, 令人感佩。

 眼下, 我院同全国教育界一样, 正在深入学习、 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纲要》 明确指出, 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 探究式、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 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这既是对教师提出的明确的教学导向, 也是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

 即, 大学生的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摆脱初高中阶段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 树立为了自身成才、 发展和提升而学习的理念, 将学习变为终生都要进行的常态化需要。

 一年来, 学院全面推行《325 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行动方案》。《方案》 对我院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启迪思想, 激活学习。

 倡导学生要学会学习、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永远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将主动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矢志不渝,这对青年学生成长、 成人、 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请大家响应孟欣理事长的提议, 好好阅读他推荐的这篇文章。

  谈学习方法 钱伟长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是长期以来在教育界里的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有人提倡这样的学习方法, 有人提倡那样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我讲的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以及我所认得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 不要死记硬背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是说你学习了以后, 如果不去考虑问题, 不去思索问题, 那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做, 你会什么也学不到。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在清朝的时候, 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 他叫郑板桥, 他的书法、 画和诗都很有名, 人称“三绝”, 是当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他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山东潍县, 他做过一阵七品芝麻官, 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那时, 他常常私行查访。

 有一次, 他走到一家穷人屋前,听见里头有一个青年在念书, 朗诵得很好。

 他听了一会儿后, 便敲开门, 进去跟这个年轻人谈话。

 这个青年大概 15 岁左右, 非常聪明。

 后来, 他常请这个年轻人到他的县衙门去, 他们逐渐很熟悉了 。

 过了一年多以后,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很好, 过目不忘, 很多东西他念过一两遍后, 就完全可以背诵出来。

 郑板桥很喜欢他, 认为他很有才能。

 可是偶然有一次,郑板桥向他提了个问题, 这个青年人就支支吾吾的, 回答不清楚, 他又提出第二个问题, 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

 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 于是, 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 这句话, 并且告诉他, 学习一定要思考, 不能靠背诵, 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青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靠死记硬背的念书办法, 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且非常用功。

 后来, 在乾隆中叶, 这个青年考上了 状元。

 这样一个故事说明, 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 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勤于思考, 多想问题, 不要靠死记硬背。这样, 你一辈子才会是不断进步的, 永远向上的。

 因为你不是光咽人家的唾沫, 背书就是咽人家的唾沫, 那是没有什么好吃的。

 在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里, 过去若干年以来, 鼓励了很多同学去背书, 中、 小学生都是

 靠背书过日子。

 小学毕业考初中, 初中毕业考高中, 都是考数学和语文两门, 题目都是有范围的, 而且还有温书的重点, 这实际上就是让你去背, 背好了就考。

 听说考的结果能拿到 197分的就能进重点中学, 196 分以下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

 因此, 大家为争取进重点中学, 只好死背。

 据说是写错一个字就扣一分, 因此只能有三个错别字, 这样刚刚 197 分。

 如果有第四个错别字, 就决定了你的终生, 不许你进重点中学了, 当然你也就没有机会进重点大学了。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屁的用处也没有!

  在你们这些大学生里头, 有很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

 可是进校以后, 我们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

 什么叫高分低能呢?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 到了大学以后, 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 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 背不下来了, 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所以, 我说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罔”, 还是非常重要的, 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发现, 现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样一种情况, 学生到了二年级时, 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 , 睡不着觉。

 我听说各个学校大概都有那么一批同学, 神经衰弱, 这就是上大学后, 仍然采用中学时习惯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结果。

 下面, 我再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

 我背书的功夫是很差的, 我这一辈子最不会背书。

 可是, 我小时候也很能背书。

 我小时候学的是四书五经, 我背过很多老书。

 孔老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 这句话, 背过不知多少遍, 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好好想一想,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中学时有位国文老师, 他眼睛瞎了, 讲书不用书, 因为他全能背出来, 还带着我们朗诵, 当时我就习惯于这样。

 后来勉强进入高中后, 我可头痛了。

 特别是数学, 背不下来, 歪歪扭扭的东西, 没法背了。

 因此, 我的数学成绩很坏。

 至于物理, 背下来也没用,因为背下来后, 做习题还是不会做。

 有人教我一个办法, 说中学物理很容易, 一共 13 个公式,每个公式有三个变量, 两个已知数, 求第三个未知数, 不是乘就是除, 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这是对我很大的开导, 其实, 我还是没有懂, 因为我这是用另一种办法去背, 就是把中学物理中的 13 个公式背熟, 做题时就按不是乘就是除去套。

 但是, 就是这一个“不是” 和“就是”,也常常使我头痛得很, 因为我往往搞不清楚该哪个乘哪个, 哪个除哪个。

 所以, 后来我发现,背书是没有用的, 一定要懂得它。

 我改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是从进大学后开始的。

 考进大学后, 我发现教科书确实太厚了,没法背。

 而且我进的清华大学, 当时所有的教科书都是外文的, 我的外文也不行, 想背也背不下来。

 没办法了 , 我就只好想办法弄懂它。

 开始的确很吃力, 非常累, 很多地方不懂。

 加上没有这个习惯, 因而学起来很困难。

 当时, 清华大学有个老师叫吴有训, 教我们的普通物理课, 这个老师解放后当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吴有训老师讲课很有意思。

 他从来不照本宣科, 拿本讲义在那儿念, 而是引导学生动脑筋, 不断地跟着他在课堂上思考问题, 他讲的大学普通物理课, 一个星期 4 堂课, 那时每学期 15 个星期, 60 堂课, 一个学年共 120 堂课,他把大学物理课分成一百多个题目, 每一堂课集中讲一个问题。

 例如, 他讲什么是质量?他先讲质量这个概念, 从前人们怎么认识, 后来怎么认识, 为什么会产生质量这个概念?接着又讲为什么质量不是重量, 它和重量有什么关系?再进一步讲人们如何根据伽利略的实验, 证明了质量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东西, 在概念上有了飞跃, 以后就有了牛顿三定律等等。

 最后, 再讲现在质量怎么量, 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怎样一个地位, 量的时候用什么单位等等。

 一堂课讲下来, 从头到尾, 清清楚楚。

 他讲的这些, 教科书上都没有, 教科书上有个定义, 但定义他却讲得很少。

 一堂课上再加上几个实验表演。

 讲完以后, 他说你去看哪本书, 从第几页到第几页。

 他这个教材有三四本书, 这一段看这本, 那一段又看那一本, 都让你自己看去。

 还有很多东西, 他根本不讲, 要你自己去看, 看完了 照样要考。

 我开始很不习惯, 但后来慢慢习惯了, 觉得这是我一辈子听见的讲课中最精彩的一门课, 他对我学会用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 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现在, 大学的普通物理课的基本内容、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我还记得非常清楚, 一点也不混乱。

 记得“文化大革命” 期间, 我可操心了, 那时一定要让我背“老三篇”。

 在劳改队里, 我一天到晚挨批判, 一篇也背不出来, 实在背不出来。“老三篇” 中的道理我懂, 就是背不出来。

 有人背得滚瓜烂熟, 其实道理他完全不懂, 他的行为完全不按“老三篇” 去做。

 由于背不下“老三篇”, 我经常挨罚, 在劳改队里, 我的劳动任务最重。

 其实, 林彪所倡导的那一套学习方法, 的的确确是教人背书, 他所谓的熟读马列主义, 就是要人们去背书, 背“老三篇”, 这是他的那一套东西。

 而毛主席教我们学习马列主义, 是要弄通马列主义。

 什么叫弄通?弄通就是不需要死背, 而要联系实际去理解书中所讲的道理。

 这不是很清楚吗?这也是教学思想里头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实践早已证明, 死背的马列主义, 对我们国家是毫无用处的。

 我们要培养的是弄通了 马列主义的人, 是能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进行工作的人, 是实事求是的人。

 如果一个人只会把死记硬背的东西拿来套用, 他就不是实事求是, 不是按具体情况来处理问题, 这样的人, 对我们的国家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二、 怎样记好笔记

  我常见到不少大学生, 特别是一些刚考进大学的新同学, 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记笔记。

 老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他也写什么, 一堂课下来笔记记得很多, 人也很累。

 我还发现这些同学的笔记, 下课后一般都无法进一步整理。

 他们中间虽然不少人很用功,但学习效果往往很差, 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光忙着记笔记去了 , 没有注意听讲, 没有积极地思考问题, 弄懂问题。

 他们的学习方法, 就叫做上课记笔记, 下课看笔记, 考试背笔记。

 我刚上大学也这样干过, 效果不好。

 后来, 我向一位学得好的同学去请教, 那位同学说, 你不要这样上课光忙着记笔记, 你坐在那里首先要仔细地听, 老师问什么问题, 你就动什么脑筋,真正听懂了, 你就记, 如果没有听懂, 你就不要忙着记。

 我照这个同学讲的办法去试了一试,开头还好, 后来觉得还是不行。

 我又再去问这位同学, 我说你记笔记还有什么诀窍没有?他说还有一条, 上次没告诉你, 每次下课时, 你不要跟一般同学一样, 站起身来就跑了 。

 你不要走, 你一下课后, 要先好好地想一想, 这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问题?它有几层意思?每层意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静静地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 可以巩固你一堂课听的内容。

 当然, 这样还还够, 每天晚上, 你还要根据你课堂上听到的和下课后想到的, 写出一个摘要来, 大概一堂课不超过一页吧, 这一步很重要。

 以后, 我就照他讲的去做, 确实效果不错。

 我有个同学叫林家翘, 他现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他的课堂笔记要整理两次。

 除每天晚上整理一次, 写出一个摘要外, 每个月后, 他还要重新再整理一次, 把其中的废话全删掉, 把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 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每学期结束时, 一门课的笔记经过综合整理后, 只有薄薄的一本, 大概 18 页左右吧。

 这就完全成了他自己的东西了, 他温书就看这个, 边看边回忆, 边思考,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这种笔记的方法, 就是要把教师和别人的东西, 经过自己的思考、 消化, 变成自己的东西。

 要不断地消化, 不断地加深理解。

 林家翘分三个阶段记笔记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

 我只分了两个阶段, 我现在很后悔, 我要早分三个阶段, 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 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学

  每个大学生都要在大学里培养一个习惯——自学, 这个本领一定要学会, 不能光依靠老师。

 当然, 开始时要依靠一些, 但这主要是依靠老师对你的指点, 而不是依靠老师把消化后的东西吐给你。

 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 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 学会自学的本领, 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 把知识真正学通、 学活, 而且影响到他大学毕业以后, 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尤其现在, 知识发展得很快, 快到什么地步呢?有人统计过, 我们上学那个时候, 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杂志只有 2800 多种。

 按这个速度计算, 人类的知识而大概要用 30 年的时间才能使它增加一倍, 因为这些杂志都是增加入的知识面的东西。

 而据现在统计, 全世界的科技杂志, 不算文化和社会科学方面的, 仅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杂志, 就有八万八千多种。

 因此, 现在不是 30年, 而是三年左右的时间, 人类的知识面就会翻一倍。

 换句话说, 过去, 你大学毕业了 , 可以吃老本, 可以长期地使用你已有的知识, 甚至可以一辈子, 因为经过三十几年后, 你就快退休了 , 或者进入老年阶段了 。

 但现在, 你大学毕业以后, 如果不学习, 或者说在大学时没

 有养成自学的习惯, 学会自学的本领, 光靠卖你的一点老本, 你卖了 三年以后, 你就有一半的东西不懂了。

 再卖三年, 你懂得只有四分之一了。

 到那时候, 你还能做工作吗?因此, 你必须在毕业以后继续学习。

 怎么学?这首先就要在大学里培养自己自学的习惯, 学会自学的本领。

  一个人在中学时, 必须要教师帮忙, 教师管着你, 你才能学。

 但好的中学老师, 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差的中学教师, 只会...

推荐访问:大学应该怎样学习? 学习 大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