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2022年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完整文档)

2022年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完整文档)

时间:2022-09-22 13: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完整文档)

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

2021年是中国******成立xx周年。xx周年来,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在成就面前,我们不禁思考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而这些思考都指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信仰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无数革命先烈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仰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因此,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信仰作为根本遵循。

一、何谓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地讲,信仰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根本遵循。这一遵循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工作、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比理想、信念、信仰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理解什么是信仰。第一,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或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相对于信仰而言,理想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精神状态。那么,在其之上是什么?在理想的支撑下,我们会明确自己的信念,因此信念超越了理想。第二,信念。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一问题信任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那么,在理想、信念之上是否就是信仰了?我们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因此信仰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敬仰。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信仰统领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精神生活中最高级的状态,一直存在于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信仰的类型

1.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既包括对科学的信仰,也包括对具有科学性知识的信仰。怎么理解?第一,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在学校中,我们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工作生活中,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同时也说明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范,要靠拼搏、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科学信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由此,我们不能把科学信仰单纯地理解为对科技、对创新的一种信仰,它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个传统。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宗教的人对自己所信仰的教理教义,由认同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全身心的皈依。在宗教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员不能信仰宗教;第三,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社会上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较少,但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力不小,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民族矛盾,甚至会危害国家统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包括我们对政党及其理论、政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当前及今后,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信仰,坚持中国******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信仰。这是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政治信仰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信仰力量的一个核心。

(三)信仰的实质

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反思和确证,达到对自己区别于他人、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他人、他物关系的意识。同时,信仰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具有时间的向度,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我们也明确,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同现实的关系不能不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使我们不断趋于信仰。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通过信仰的指导,通过自我否定,否定我们现实中很多不合理性,来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仰源自哪里

(一)信仰产生于现实

宗教信仰源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人对超人力量的恐惧和对理想状态的幻想。宗教信仰是信仰较为低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宗教萌芽。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群居状态生存,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种种威胁。但当自身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们就会产生宗教信仰,会把自己不具备的力量、不能实现的理想,诉诸宗教、诉诸神灵。所以说,宗教信仰产生于现实。我们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对自身认识的不深刻,对他物的妥协和屈服,形成了最初的宗教。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宗教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们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唯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简单地讲,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和合理性。那么既然唯心主义有合理之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呢?因为,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同时自然科学发展也给唯物主义观点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但如果坚持唯心主义,则会导致我们的很多想法仅停留在空想上,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合理路径。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主张把宗教信仰当作行为原则的原因。

总之,宗教信仰产生于所处的社会发展条件,而我们今天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也就是源于现实、源于我国社会发展成就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所以说,信仰是我们通过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理论的推理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信仰发展于实践

这里,我们要讲一讲马克思,这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伟大的一生中都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长期革命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把大部分的学习焦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步入社会后就在《莱茵报》做编辑,期间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19世纪初,贫民为了填饱肚子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虽然有1826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对此,马克思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立刻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政府的丑恶,也逐步意识到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改变现状,要通过革命推翻落后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守这一信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一直从事理论研究与革命工作,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解读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以说,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信仰成就于事业

我们不能把信仰仅作为思想上、头脑中的一种精神追求,更要通过不断努力和拼搏,将信仰转化为造福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的工作成就。我们举两个例子。

“雷锋传人”郭明义,1980年6月加入中国******,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从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工友们称他是“活雷锋”。他20年来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郭明义的实际行动和成绩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只要坚持信仰,并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守岛英雄”王继才,2003年10月加入中国******。自1986年起,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三、信仰的意义

(一)信仰的意义

信仰的意义是什么?信仰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信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经这样阐述信仰,或许能够解答我们的疑问。刘小枫教授说: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否定时仍然持重挚爱与希望。它使人秉得一种超越性的心智力和感情素质,使人能超越存在的限定和伤害,进入神圣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又使人积极地、挚情地参与生活的更新,因为信仰也是对那种面临苦难、贫乏、痛苦、自弃而无动于衷的自由感的否定。

对于这段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信仰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与方向。信仰很抽象,好像很遥远,但通过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深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慢慢地把握住。我们一旦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第二,信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前行的动力。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我们可以克服现实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才能趋向于信仰。也就是说,有了信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三,信仰使我们拥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怎么办?简单来讲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信仰,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刘小枫教授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二)信仰的养成

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坚持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所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我们信仰的力量。

这里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即信仰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由人化文,通过人的劳动和实践,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另一个是以文化人,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反过来又在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不断进步。而人精神层面特别是信仰力量的提升,又推进了社会良性发展。

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对信仰的养成做一个简单梳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而人民立场也是中国******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一脉相承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化的矛盾中产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背后却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缺失。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从“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六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我们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要求。现在,我们对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三)信仰的作用

有了信仰,我们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社会发展就有了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反之,我们个人、社会都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精神追求,始终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人的政治灵魂,是******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去强调信仰的作用。

四、我们该如何坚持信仰

(一)坚定政治信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并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从历史上看,苏联******在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在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在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其中教训要引起我们高度醒思。当时,正是由于苏联******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弃了党的执政地位,才给了西方国家可乘之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转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所以,坚定政治信仰,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那么,有哪些错误思潮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宪政民主”论,否定中国******领导和中国制度;“普世价值”论,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公民社会”论,意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甚至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消费主义,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由此,政治信仰是一面旗帜,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信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二)夯实理论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理论信仰的根本遵循。那么,怎么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的谈话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戈尔巴乔夫时的谈话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经由后人不断创新而成的理论体系。这短短一句话所包含的内涵非常深刻。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文章、著作中着手。第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中国******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综上而言,我们要夯实理论信仰,就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三)明确行动信仰

明确行动信仰,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其中排在第五位的是“接诉即办”。“接诉即办”是xx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推出的旨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服务机制。那为什么“接诉即办”能占据这么高的位次?因为它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特别是中国******成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继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思想都把人民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化我们对人民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传承。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标准。第一,群众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群众标准,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怎么坚持?走群众路线。然后,通过落实群众标准,判断我们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否达到预期。可见,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信仰,是我们党根本宗旨传承发展的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最后,我们以************的一段重要讲话作为总结。2015年2月28日下午,************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的这个重要讲话站位非常高,寓意也非常深刻。总之,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最有 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 党课讲稿信仰的力量 党课信念的力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