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4篇)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4篇)

时间:2022-11-20 09: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4篇)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导语】:今年是我们建党的第98个周年了,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4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4篇)

篇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导语】:今年是我们建党的第98个周年了,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一

  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行动计划,、省市级政府纷纷探索互联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中共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充分运用包括络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方式,并明确要求络培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各级各地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做法仅仅解决了“教”的问题,对于参训学员的学习意愿、工作实际、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其次,单纯的指标调训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第三,就大多数组织部门已建立的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只是对干部培训学时学分等量的记录,对于参训内容、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等培训结果性数据体现不足,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培训结果自然难以与干部任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

  基于以上难题,成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突破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搭建组织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络化桥梁,科学运用培训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利用移动终端、c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参训干部,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汇集平台化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成都市率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络培训的创新型做法也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应邀在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做经验性发言,中组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先后对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二、具体做法

  (一)闭环管理,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一锅煮”、“大杂烩”是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弊端,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组织部门采用指标调训方式,培训机构承接并实施培训任务,参训单位安排干部学习,学员干部参加

  学习,四者实际只形成了单向静态的关系(如图1所示),培训组织部门在调训干部与选用干部之间、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与培训组织部门调整规划之间、参训单位在安排干部学习与干部本身意愿之间、学员在参加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互通,从而导致培训实效性差、针对性不足。

  组织部门的职能是培训规划、调训管理及干部选拔与任用,培训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参训单位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参训干部的职能是参加学习与运用工作实际,将四者的职能与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才能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在该生态链中,将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体系,将实时培训数据汇集起来,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由此就能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

  首先,搭建信息化培训管理平台。坚持全域覆盖、流程联通,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建设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络管控,使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干部自身及其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和区(市)县分级干部教育培训大数据库。其次,建立实名调训制度,统一规划各类板块培训项目,将“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结果分析”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程闭环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干部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组织部门坐拥干训系统管理,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对干部采取实名调训制度,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培训机构在组织部门的宏观把控下,在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训前需求分析、训中监督考核、训后评价总结以及对学员的个性化服务”的三机制一服务模式。参训干部在完成组织部门的调训要求的同时,还能根据自身兴趣、岗位需求及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参训项目,实现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实现“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的统一

  (二)互联互通,汇集平台化数据

  通过干部教育闭环管理体系连接起来的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多向互动流通的关系。将干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络培训平台、移动端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管理、培训、参训三类数据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

  首先,为单位、干部、师资、教学基地等信息建立实名电子档案,坚持全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一手掌握到学员的基本信息、职务特征,随时完善更新师资库、教学基地等信息。其次,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立相应的培训类别,建立脱产培训、专题络培训、络自主选学、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融合实体培训、络培训、混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掌握多方培训数据。第三,对接管理平台与培训平台的数据接口,将培训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级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

  培训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与干部培训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从而能对汇集起来的学员基本数据、培训过程数据、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能够

篇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1/14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2/14

  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

  3/14

  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

  4/14

  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机制一变天地宽。“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成立关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

  5/14

  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死者家属感激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

  6/14

  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

  7/14

  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

  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

  8/14

  目标的期盼。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农村党员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

  9/14

  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10/14

  (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

  (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

  (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

  11/14

  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已成为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党内互助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农村党员威信不断提高。翁源县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了动力,激发

  12/14

  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创业示范带头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批农村党员一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如江尾镇仙北村党员陈求坤种植兰花15亩,年产值可达70多万元;九仙村党员王文坚种植九仙桃30多亩,挂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龙仙镇李洞村党员郑绍畅扩种柑橘3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7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随着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使群众对党员刮目相看,农村党员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的威信,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2、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凸显。帮扶对象在享受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优厚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积极履行帮扶承诺,怀着感恩的情怀,不忘回报社会,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创业的“领头雁”,较好地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本色。如江尾镇仙南村兰花种植专业户陈现夫,不仅招聘当地农民务工,还牵头创办了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扶持了30多户农户种兰致富。联益村李达明养鸡致富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实践积累,带动了5户群众户均养鸡10000多只,每户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南塘村沈成柱在发展综合养殖致富后,主动帮助村民建标准猪舍,无偿为村民养猪提供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还垫资25万元为村里建设食水工程,使全村和周边群众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目前,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与一般党员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内互助”,全县逐渐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潮,152位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共带动全县1452户农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为村民办好实事实事216件。

  3、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帮扶对象甄选,跟踪服务,组织评议等各项工作,在引领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

  13/14

  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仙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苏英明,九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健南,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兰花、九仙桃产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苏英明、村委主任王健南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再次当选支书、主任。此项工程的帮扶举措,使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成为党支部的中坚力量,还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入党成为了当前农村的新时尚,涌现了农民入党热潮。同时,在家乡新形势的变化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参与创业。如仙北村汤金龙去年主动回乡种植九仙桃30多亩,加入了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上半年,翁源农村有入党积极分子1683人,发展农村党员428人,其中35岁以下的236人;而2007年,该县全年入党积极分子仅有710人,发展农村党员仅有264人,35岁以下的仅有86人。全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人数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进一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组织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作用,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财政部门做好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农信部门加大支农力度,涉农单位加强指导和技术扶持,各镇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都积极关心支持,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兴村进程。152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户均增收2.53万元。江尾镇兰花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并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兰花专业镇。

  14/14

篇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东素有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人口96万多。为深化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舟山市在2007年底普陀区桃花镇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8月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工作新格局,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一、背景与起因近年来,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基层组织的工作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1、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实效。近年来,舟山市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提高党员素质能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作为关键环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2003年,我们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其核心是如何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问题,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骨干的能力问题。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以“党群联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的作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但是随着联系和服务工作的深化,个体服务能力有限与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也愈显突出。为此,我们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综合性的联系和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2、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需要我们及时准确掌控基层情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并且日益复杂化,部分群众对党员干部不够信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支持,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重大项目推进。但是,我们的许多社会管理服务还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以条为主、各

  自为战的方式方法,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手段的改进,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不灵通、不对称,久而久之,党委政府对群众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而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和意图,群众又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吸收各种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建立完善群众工作的分片责任承包制,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服务的效能。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需要我们整合面向基层的各项资源,以统筹的理念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随着经济领域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经营体制的实施,群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逐步融合直至一体的趋向比较明显,群众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复杂化。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一方面,要创设集社会管理服务与基层党建工作于一体的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充实党的工作力量,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作用,调动基层各类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打破条块分割局面,整合面向基层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市、县(区)部门工作力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二、做法与经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于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以“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臵网格。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城区则适当放大,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2464个网格。同时,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目前舟山市43个乡镇(街道)1.69万名党员,共联系19.1万户、52万名普通群众,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真空”的出现。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一般由6-8人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舟山市网格团队管理服务人员共有1.3万余人,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名党员每月进行3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五个员”的作用,一般每年集中安排4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在市、县(区)、乡镇(街道)设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从而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五级组织管理体系。为落实责任,我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4、建立平台,强化功能,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该信息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办事等功能,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鼓励和督促服务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悟,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5、定期研判,上下联动,发挥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

  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社区(村)党组织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村)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定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经分析梳理交相关部门办理。定期分析研判大多采取类似民主恳谈的方式,使研判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三、成效与反响舟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和综治维稳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综治平安组、团队管理组、城区工作组、渔农村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等五个专项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推进迅速、进展顺利、深入人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1、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统筹市县(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方力量,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上下联动来解决一个部门、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港街道葫芦岛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悬水小岛,90%以上是老人,且均无社保和退休费,急需一个托老所提供养老服务。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年得不到解决。网格团队了解情况后,逐级反映情况,上级网格办公室积极整合区、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资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给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村级托老所。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没有网格服务团队和上级的帮助,这件事根本办不了。”2、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城乡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了。网格团队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即使某些问题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通过网格团队推心臵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的言行举止,也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南岙社区里山

  自然点网格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剂农保地,致使140余户村民长期以来建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群众要求迁移建房呼声强烈,并准备组织上访。网格团队立即向上级发出信访预警,积极与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衔接,经多方努力,积极稳妥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去年8月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13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30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3、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网格团队成员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已有许多群众开始真正把网格团队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困难愿意向他们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愿意找党员干部商量了。网格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曙光社区原是勾山街道群众意见最多、。办公益事业最难的社区之一,以前召开座谈会,安排半天时间群众还提不完意见,而今年初街道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意见征询会,与群众座谈不到1个小时,就没有群众提意见了。一位叫袁久锋的老同志感慨地说:“现在干部与群众接触多了,该提的意见平时都提了,该解决的问题平时都及时解决了,自然开会就没什么意见可以提了。正是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4、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现在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的多了,闲暇无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访情况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说:“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碰到群众找上门来要求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办法,而且还感到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气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项工作开展后,逼着党员干部多学知识多学业务,争当通才,现在面对群众心里有底了,也愿意跟群众打交道了”。四、探讨与评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创新亮点:1、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舟山市许多基层群众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

  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2、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生产由国家和集体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在基层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群众成为生产生活主体,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不仅是工作重点的调整,更是解决执政为民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关键。“网格化管理、实行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3、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都是自治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也相对贫乏。执政的很多资源,具体掌握在县(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来看,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一、多对多的转变;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来看,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从基层工作的力量来看,实现了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4、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从业的多样化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要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网格团队和党小组又是贯彻落实决策的基础和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更

  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的贯彻落实。5、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党在基层的执政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原来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存在封闭运作多、开放运作少的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部门工作的角度看,不同的部门原来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工作,舟山的实践,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的角度看,则突破了党建工作的党内循环,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实施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从内部建设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从基层工作的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从基层工作的组织架构看,打破了原来的层级界限,构筑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

篇四: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2011年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展示汇报材料公开推荐彰显民主阳光选人推进改革南宁城建集团公开推荐中层管理人员2011年南宁城建集团党委加大中层管理干部的竞争性选拔力度结合征地拆迁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挑战性以及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高要求公开推荐集团下属信和拆迁公司总经理空缺职位推荐按照宣传发动公开推荐包括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资格审核遴选竞职演说答辩组织考察决定任用公示任职七大步骤进行让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估制度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组织工作创新案例经验材料

  篇一:党建创新案例20个

  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共30个)

  1浙江嘉兴: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上海浦东:十年磨一剑——浦东“阳光驿站”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3北京朝阳: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

  4福建福州:“查述问评”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

  5天津静海:以“五建五强”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6广东湛江:努力实施“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全面提升

  党员队伍管理水平7浙江诸暨:“群众档案”——新时期拓展群众工作机制的新举措

  8湖南吉首:“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

  9陕西凤县: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六化”工程的有益探索

  10内蒙古林西:推行“1+3”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共进

  11贵州仁怀:走出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路子

  12山东章丘:实施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生

  13国家电网丽水供电公司:电力阳光服务便民图的创新与实践

  14贵州贵阳: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15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培树“北疆红色堡垒户”,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草原亮丽风景线

  16江西丰城:在基层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金牌调解”的免费“社会法庭”17山东青岛: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18湖北英山: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以党建信

  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9江苏镇江京口区: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

  20西藏南木林:“五项工程”构建流动党员“五化”管理新格局

  21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挥三级“四个作用”,提高司法公正水平22新疆克拉玛依:强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3四川凉山:创新设置乡镇(街道园区)“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破解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24江苏如东:开展“114”惠民行动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25河北景县:建立农村支部书记“三定三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

  26武钢金资公司:以“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管理系统”为平台,探索“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途径

  27河南洛阳老城区:“负面清单”管理催生正能量

  28胜利石油:以党员服务社为载体,创建非在职党员服务教育管理新模式29江苏海安:“事务代理”构建服务下沉型基层党建新模式

  30江西农大农学院:“立交桥”党建模式创新与实践

  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共

  60个)

  1福建福州台江区:打造“党员诚信店”品牌,破解非公党建难题2上海浦东张江:用“感受式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江苏南通崇川区:邻里党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

  4北京延庆:“党员魅力秀排行榜”,领航为民服务正能量

  5湖北武汉江汉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

  6江苏徐州贾汪区:“三三六”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7浙江杭州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8江苏淮安:打造“实境课堂”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

  9中原油田:“家庭党校”开辟社区党员教育新阵地

  10山东济宁:活跃着一支群众监督评议团队伍

  11福建永定:实支部“e管理”,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12上海浦东合庆镇:“1+1+x”的合庆算法

  13湖北巴东:发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14山东平度: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创新村级议事决策机制15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红色正能量服

  务在滨江——非公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

  17江苏太仓:构建德企党建“365服务圈”

  18山东寿光:推行“三自”工作办法,加强村级事务管理

  19四川松潘:一线两翼共发展,三带四帮满园春——深入推进“三带四帮”党内互助工程

  20国家统计局福鼎调查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实现“三个提高”21湖北红安:推行村干部实绩考核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22上海理工大学: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促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23江苏如皋: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24广西南宁邕宁:拓展“六个一线工作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5辽宁大连旅顺口区:实施“123456”工作法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走亲连心服务群众

  26福建省建宁县:党员“110”,服务零距离

  27贵州铜仁: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促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

  28青海西宁城中区:“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

  意“连心桥”29浙江台州路桥区:紧贴青年实际,创意党组织生活

  30河南登封:“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31河南新密: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党建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

  32四川高县:分类建设发展型村级党组织,助推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33拆掉一张桌赢得万民心——淮北市推行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的探索与实践

  34福耀集团党委:开展“党员典范力量”建设的探索

  35内蒙古包头青山区:“3×4”探索实施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36陕西石泉县:“五步三公开”实现村级组织“阳光运行”

  37浙江宁波江东区:架起沟通“高速桥”,化解群众心里堵

  38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明秀南社区:为民零距离,党群谱和谐——创新推行“零距离工作法”

  39内蒙古牙克石:关于推进为民服务“365”党建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40广东汕头潮阳区:建设一支带头抓党建、带头服务群众的村级书记队伍41新疆木垒:开展“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

  42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小微信大作为”——释放基层党建正能量43陕西富平:为民服务“连心卡,群众办事“零障碍”

  44安徽亳州谯城区:“移动式”网上服务型党组织,让服务“触手可及”45湖北孝南:构建3个“1+x”体系,探索“服务型”实现路径

  46浙江东阳:构建行业协会党建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47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行“一本通”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启示48黑龙江漠河:实施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49甘肃陇西:实施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50湖北麻城:建立健全党员质量管理体系51云南弥渡:以3个“1+x”为抓手,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52河南郑州惠济区:以“四个先锋”为载体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3河北临漳:以“五步工作法”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

  54辽宁葫芦岛:开启“全天候”模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55重庆永川区:探索推行村(社区)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工作

  56川东电缆公司:坚持三融入三促进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

  57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员“塑形工程”——锤炼党员先进形象新载体

  58陕西留坝:倾听群众“牢骚话”,唱响服务“好声音”

  59江西寻乌:推行“1893”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60青海循化:搭建四个平台全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

  佳案例(共30个)1、嘉兴市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

  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承“立党

  为公、忠诚为民”,着眼于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96345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背景及发展情况

  为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工作水平,20XX年9月,嘉兴市组建了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开通了“96345”服务热线。20XX年9月,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主题,依托求助热线成立了嘉兴市96345党

  员志愿者总站,是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从事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20XX年12月,总站升格为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志愿服务中心已有5.3万名注册党员志愿者,平均参加志愿服务超过50小时,累计服务群众126万人次。96345社区求助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得到了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80项荣誉。

  二、运作模式及实际成效

  中心从搭建组织架构、创新活动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1.搭建“网络化”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构架。一是纵向同步建站。按照区域和行业划分,在市本级和5个县(市)建立6个党员志愿服务总站,下设73个镇(街道)分站,村(社区)根据区域划分责任网格,实现了纵向到底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二是横向专业组队。打破党员组织关系和服务区域的局限,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以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牵头组建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治污治水、金融保险等212支专业服务队。如嘉兴电力“红船服务队”采取“永不落幕”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群众中赢得了良

  好的口碑。同时,以一技之长的“明星”党员个人命名,领衔建立318个专业服务工作室。三是面上按需布点。对接需求和供给,在景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和规模较大的社区建立了40个“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由所在地的党

  员志愿服务分站安排党员志愿者进行轮值,提供志愿者招募、民生诉求登记及各类便民服务。每个“红立方”还结合实际需求推出了特色服务,如外籍人士较多的穆河社区推出了翻译服务,极大方便了在此居住的外国友人。

  2.创新“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一是热线求助常态服务。把96345社区服务求助热线作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24小时为群众提供市民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和企业服务五大类120多项服务。如,市本级总站工作人员及420家加盟企业和210名社区一技之长服务者已累计受理市民各类求助226万多件次。二是上门入户结对服务。建立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信息库,由党员志愿者就近结对帮扶。如市第一医院分站的党员志愿者王宏智16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上门为社区患风湿性心脏病的老

  人李玉英义诊,成了老人的“自家人”。实施“一键通”为

  老服务工程,为1600多名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系统,由就近志愿者提供应急服务,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的“生命线”。三是上街下乡集中服务。将每月的25日定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联动开展电器维

  修、健康诊疗、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集中性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服务群众

  篇二:创新组织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xxxx强组织创新管理促和谐》。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创新社区管理,就是要让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一、强化基础,负起责任

  1、规范机制,坚强堡垒显核心。规范的工作体制、机制是社区党组织xxxx的重要基础。社区党组织实行每周工作例会制、每月党群议事制、每季建设协调委员会协商制、半年民主评议制等多项民主工作机制。比如:通过党群议事,社区私营业主为困难空巢老人修缮了房屋,通过党群议事解决了小区居民电动车集中停放与安全看管。通过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解决了建安小区无物管的居民生活垃圾清理问题,解决了居民电表乱挂问题。

  2、网格管理,联系群众成常态。xxxx社区党总支共有党员71名,在职党员37名,下辖三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社区居民13350人,56个居民小组。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探索网格化管理。根据小区划分片区,楼幢单元划分网格,目前整个社区划分56个网格,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组长按照网格实行“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每个网格

  的党员、居民志愿者就像党组织连接居民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既能深刻体察百姓疾苦,热情相助排忧解难,又能敏锐感知社会矛盾,及时施策防患于未然。在广泛走访的基础上,社区党组织科学确定重点联系走访对象,每个网格走访居民户涵盖不同类型的党员群众家庭,如:体弱多病的老党员、老干部、生活困难的低保户、边缘人群、残疾人员、失业人员、单亲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家庭等等。哪里有需要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党员就战斗在哪里,将党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

  3、整合力量,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在职党员都分布在常武地区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工作,去年他们纷纷来到社区报到登记,做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服务。社区党组织整合在职党员资源,分门别类安排不同的志愿者岗位,有义务调解员、卫生监督员、楼道清洁员、健康咨询员、社区讲解员等岗位,在社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去年的全国文明创建工作中,社区很多在职党员身先士卒,结合自身部门优势,对社区居民开展了安全警示、法律知识、健康知识、文明交通、税务知识等大型宣传活动,效果非常好。

  二、创新特色,优化服务

  1、创新载体,发挥组织辐射力。xxxx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红珊瑚党群之家,秉承“党员舒心、群众暖心、

  党群同心、奉献爱心”的服务理念,成立红珊瑚“三队六岗”党员志愿者队伍,实施了社区“十个一”的温馨筑巢服务。比如,社区困难妇女吴迎春突然失去丈夫,整个家庭本来平静的生活一落万丈,失去方向,我们社区红珊瑚党群之家,就业援助岗带给她希望,帮助她就业,关爱她生活。

  2、开展活动,提高组织战斗力。社区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评先评优和各类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社区一切积极因素为社区服务。在去年的工作中,社区党员、群众全面参与,评出先进党小组1个,优秀党员4名,文明家庭303户、和谐文明楼道12个,优秀党务志愿者7名,优秀文明志愿者42名,湖塘镇十佳文明使者1名,湖塘镇十佳道德模范1名。同时社区党组织对结对共建单位进行评比,去年年底我们社区对5个结对友好单位赠送锦旗,像武进区检察院未成年检察科,连续三年有计划的到社区开展“青少年法制夏令营”活动,深受居民欢迎。

  3、办好实事,提高组织凝聚力。社区有1300平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配套设施齐全。去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小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区委书记周斌和其他领导进入我们社区与居民零距离座谈,了解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政府投资360万整治金鸡花园崔家浜治污工程。另外,社区党组织针对金鸡花园安置小区乱

  停车问

  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经过多部门合力集中整治,实行安置小区车辆一车一卡制。

  三、丰富文化,幸福于民

  1、道德讲堂,身边故事明事理。社区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开展道德讲堂。

  2、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爽。社区有多种文体队伍

  活跃社区,社区连续七年开展“睦邻友好邻居节”活动,社区“开心大家唱”和“秋韵艺术团”每周都在活动。让居民享受“文化大餐”,增进邻里友情,彼此相互关爱,邻里和

  睦共处。

  小社区连着大社会。全党抓社会管理,给社区党的建设带来机遇。

  篇三:如何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创新

  如何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创新

  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特

  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加强组织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及机制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的方式方法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学的方式方法是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工作内容上,而且体现在组织领导形式和工作方式方法上。组织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科学的方式方法能够使组织工作的内容实质更好地得到实施,使组织工作的质量更高。方式方法创新在推进组织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也是反映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组织工作的发展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促进。改革

  开放以来,组织工作在改革创新中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和突破,近年来,港口集团主动适应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变化,努力寻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活动方式,探索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针对改革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将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重点突出后勤单位与生产经营性单位、党的建设与行政管理,自身特色与整体联动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

  开展“三星联创”活动。将党支部、责任区、党员三个层次的党建工作贯穿为一体,逐级负责、逐级确保,实现公司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在党建活动方式上,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一切力量凝聚到推动港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实践证明,推动组织工作与经济的融合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促进了组织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组织工作的效能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增强。当前

  组织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组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就会出现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的现象。提高组织工作效能,一是要在管理层面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适应大势,降低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要把握组织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牵一发动全身。善于凝聚内力、巧借外力,最大限度地把各种资源注入组织建设中。实行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反馈、彼此相互衔接、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在技术层面上,要更新和配好组织工作装备,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减少手工操作程序,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形成信息系统完善、工作反应敏捷的格局。近年来,集团34个直属党组织都建立了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党内统计和日常组织工作的效率。

  3.组织工作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体现。提高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关键是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任用好干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这不仅要求组织部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而且要创新方式、改进方法,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民主,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如在集团选拔干部工作中,不仅听取本单位职工意见,还要听取主要服务对象和相关人员意见,科学运用考察结果,量才适用,人岗相应。另一方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基层、为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多解决一些困扰组织工作的突出问题、关系到党员干部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二、理念思路、方法机制创新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路径

  在新形势下推进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必须深刻把握组织工作的时代特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以开阔的思路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工作领域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使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具有时代性、富于科学性、体现创造性。

  1.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根本任务,在工作理念上求创新。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历史的坐标上来审视、置于时代的视野里来谋划、融于发展的格局中

  来部署,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组

  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求科学发展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谋科学发展之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工作理念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根本保障。一是要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要求,把推动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目标,把促进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和检验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围绕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围绕发展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围绕发展管理党员、激励党员,真正做到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最具有可塑性和最具活力的

  因素,充分认识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港口经济发展重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认真研究人才的成长规律,正确看待人才、公正评价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要树立组织工作出生产力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在谋划、组织、落实、推进各项组织工作时,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增强干部、人才、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战斗力上,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2.把与时俱进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在

  工作思路上求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行为模式、价值判断等方面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需要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正确把握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肯定与否定、破旧与立新的辩证关系,坚持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研究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组织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组织工作新的发展和提高,回顾过去,分析现在,对成熟的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对创新的举措进行大胆的实践。一是拓展工作领域。针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不断涌现的现实情况,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集团经过不断探索,成立有合资公司党组织、劳务用工党组织、组织关系挂靠而人事关系不在集团党组织。二是创新工作载体。以组织实施“四有”目标管理为重点,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改进

  党建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三星联创”、“红旗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载体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探索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新载体,确保党的任务层层落实到位。三是培育示

  范典型。继续培育像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联公司,全国人大代表、省优秀共产党员唐艳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以示范求带动,通过全方位地树立各个层次的典型,着力培育组织工作的先进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比贡献,带动整个组织工作不断发展,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3.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检验标准,在工作方法上求创新。组织工作必须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改革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重中之重,实行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办法,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聘任制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逐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试点工作,切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领域和渠道,创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形式和手段,努力体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理念,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过程成为体现职工群众意愿、实现职工群众利益的过程。组织工作必须注重方法创新,依靠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老问题要有新突破。要敢于跳出惯性思维,全面、客观、发展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偶然中探究必然,从结果中追寻原因,在

  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二是解决新问题要有新办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些问题,要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新办法去解决,逐步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三是前瞻性问题要有新对策。要高度关注国情、党情、社情、港清发生的新变化,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对每项工作、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够及时拿出对策和预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4.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准则,在工作机制上求创新。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的部门,管好自己是管好干部的前提,组工干部能否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

  之道、处事之基,直接决定着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成功与否。要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知人善任、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水平,始终做到公道正派看人、用人、待人,使公道正派真正成为组织部门新形象最鲜明的特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引导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机制。完善干部综合考核办法,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引导干部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二是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责任目标明

  确、考核方法科学、奖惩落实到位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适应新要求,调整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形成上级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三位一体”格局。三是巩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机制。引导党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

  三、处理好几种关系是推动和实现组织工作创新的必要手段

  通过对集团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推动和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除了大环境和职工队伍自身素质的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问题:

  1.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不能标新立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遇到了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遇到了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总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拿出新办法、新举措,但决不能离开实际去空想,脱离了实际、不求实效,必然会损害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2.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破旧才能立新,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理论上讲创新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全盘地去否定。就组织工作本身而言,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地创新,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原则是不能变的,我们党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是不能丢的。

推荐访问: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 党建 基层 征集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