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党建文化现实需要

党建文化现实需要

时间:2022-07-06 16: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文化现实需要,供大家参考。

党建文化现实需要

 

 三、 党建文化的现实需要 精神家园的缺失呼唤党建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 引导广大党员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筑牢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思想根基。

 毋庸置疑, 中国共产党人成立 91 年所经历的以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锋精神、 大庆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蔚为壮观的精神接力, 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精神保证。

 改革开放 30 多年,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新形势下, 执政党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 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新问题, 新挑战, 各种腐朽落后的东西, 不正之风和党内的腐败现象,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员的思想。

 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现在的党员干部队伍里, 大多数人是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工作的, 由于没有经受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练, 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加上个人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忽视党性修养, 有些党员放弃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颓废, 理想信念滑坡, 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 对实现共产主义前途感到渺茫, 信奉实用主义、 功利主义等。

 出现这些情况, 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考验面前没有守住精神家园。

 现实告诉我们,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 一成不变的, 我们党还能不能继续巩固白己的执政地位, 保持先进性,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的思想纯洁性, 最重要的在于能否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人不仅有物质生活需要, 还有精神生活需要。

 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 人就有了依存感、 温馨感和光明感, 人的生活才有意义;失去精神家园, 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而不知所措, 甚至发生心灵扭曲和变形。

 同样,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只有坚守共有的精神家园, 才会具有向心力、 凝聚力和创造力, 才会不断地产生和强化民族白豪感与白信心, 才会以巨大的合力创造时代的辉煌与人问的奇迹。

 因此, 通过传承先进的党建文化对于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意义重大。

  先进的党建文化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

 柱, 是共产党人的正确价值取向, 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 是革命者前赴后继、 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也是共产党人重塑精神家园的现实需要。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先进的党建文化, 必然软弱焕散。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记忆, 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生命。

 清朝袁枚云:魂在, 则其人也;魂去, 则非其人也(C(了不语》 )。

 同理, 精神家园在, 则其党也;精神家园毁损, 则非其党也。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最珍贵、 最美好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共产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丧失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也就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丧失了共产党的凝聚力, 丧失了共产党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因此,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白觉, 进一步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 率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因此, 共产党人应在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加强白身修养。

 在儿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坚持和发展了尊道厚德、 义利兼顾、 和而不同、 勤俭白强、 诚信敬业、 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

 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 也是党建文化的根基。

 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本质和灵魂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白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共产党人还应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保持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

 不断强化宗旨意识, 提高党性修养, 忠实履行职责, 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开拓创新。

 在实现现代化的今天,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共产党人只有坚守好白己的精神家园, 用先进的党建文化武装白己, 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排除各种干扰, 凝聚各方力量, 实现民族振兴。

  信仰的缺失呼唤党建文化。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 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辞海》 ), 概括地说, 是人对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注重信仰建设。

 改革开放后, 党的信仰建设遇到了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和思想领域多元化的影响, 导致了信仰缺失现象的发生。

 浮躁、 拜金、 奢华、 腐败、 贪污、 滥用权力、 见利忘义、 没有诚信、 道德沦丧是党内的儿大毒瘤。

 究其根源, 还是信仰出了问题, 因为人的信仰决定人的行为。

 随着时代的改变, 党员

 的信仰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 多变性、 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的党建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 是新时期党建思想理论还不够全面和完善, 还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说服力和感召力, 缺乏强有力的现代思想理论支撑。

 进而导致一些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产生动摇、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幻灭。

 当前, 一部分党员由于言从产生了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双重缺失的焦虑综合症, 在他们心里, 特别是少数高级党员领导干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已经成为了一种口号形式, 演变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

 根据国家媒体正式公布的资料统计, 仅2009 年, 副省级以上政府高官因腐败问题而落马的就达 15 人, 这些案例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些高级干部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禁不起考验, 其价值观、 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 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个别党员干部已经呻落到了除了金钱和权力什么也不值得信仰的境地。

 政治信仰的真空导致行为没有制约, 精神信仰的真空导致缺乏内生的畏惧心理和白我约束力, 信仰的缺失是党内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动力。

 党员的信仰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好, 就不可能在党员心中真正树立起“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的理念。

  信仰缺失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 只有传承先进的党建文化, 重塑信仰体系, 才能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 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

 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要做到“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

 如何做到“四真” 关键是真信。

 如何让党员真信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 强制性地说教和被动式的灌输在当代都不能解决“真信” 的问题, 解决党员干部“真信” 的问题必须寻求党建文化有新的突破, 党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党建工作的基础, 只有抓好党建文化创新, 阐明马克思主义道理, 才能使党员真信。

 笔者认为, 应从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入手, 重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 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产生的凝聚力、 感召力、 创造力和对外产生的吸引力、 亲和力、 说服力。

 与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等其他构成要素相比, 文化软实力在国家软实力中更具根本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物质需求非常普遍, 对事物的看法也更加务实。

 如果我们仅仅进行一般的理论宣传和教育, 会使人觉得空洞, 甚至可能弱化对党员的教育作用。

 因此, 要注重构建党建文化教育平台:一是历史的红色教育基地。

 依托一批革命圣地、 革命事迹、 历史遗址、 遗物展览、 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教育。

 二是现实的辉煌成就。

 即组织党员及群众到城市建设、 社区发展、 规模企业、 新农村进行参观。

 三是虚拟的网络平台。

 我们必须充分占领这一新的阵地, 将其转化为党的信仰教育的重要平台。

 四是强化理论教育。

 党的信仰建设和教育, 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要让党员干部在真学、 真信的基础上,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从事的社会实践密切结合,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检阅和审视白己。

  文化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 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前途。

 在世界文化不断交锋的时代, 文化之争也日益凸显, 各国都在积极将白己的文化推广出去。

 因此, 中国共产党应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构建党建文化。

 有了这一思想武器, 党建文化才能不偏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也才能不会迷失方向。

推荐访问:党建文化现实需要 党建 现实 文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