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7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甘肃省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甘肃省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6.21•【字号】省委发[1995]24号•【施行日期】1995.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委发[1995]24号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一
日)
省委、省政府同意《甘肃省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方针原则,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中委[1994]211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地州市的实际,制订本方案。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目标,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坚持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大力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地州市的机构改革要有利于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步伐;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济效
益;有利于组织和培育市场;有利于充实和加强基层,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坚持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弱化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其次,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兵简政,裁减机构和富余人员。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划清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政令畅通。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省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方工业发展极不平衡,财政十分困难。机构改革既要贯彻中央的改革精神,又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机构设置既要注意必设机构的上下衔接,又要体现因地制宜机构的地方特点;改革的步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过渡。二、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这个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检验这次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志。各地要提高对转变职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转变政府职能要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重点是抓住政企分开这个关键。要在认真分解现有职能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把那些具体的社会服务工作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转变职能,还要处理好市场经济和宏观管理的关系,减少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指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转变职
能是全方位的,各经济管理部门有转变职能的任务,文化、卫生、教育等其它部门也要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搞好服务,加强管理。还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特点,对转变职能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将转变职能与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相结合,大力精简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人员。防止出现政企不分的“翻牌公司”,凡转为公司或企业集团的,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
在抓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注意理顺上下左右关系。重点要理顺地与县、市与区、县与乡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理顺党政部门之间、政府综合部门之间、综合部门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加强城市整体规划,综合管理功能,扩大城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乡镇的管理和协调功能,县有关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已明确应放到乡镇管理的,要坚决放下去。
三、精简机构,定编定员1、地区党政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按派出机构的性质进行改革,把工作重点转向监督、指导、检查、协调等方面。党政机构应尽量设得综合一些,其限额控制在35个以内,平均精简21个左右,精简幅度为37.5%。地区机关人员编制以辖县多少为主,将七个地区排序,每个地区平均按750名左右控制。平均精简325名左右,精简幅度为30.2%。地委、行署与其他机关之间编制分配比例为15:80:5。领导职数为地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3人。行署设专员1人、副专员2-4人。2、自治州是一级政权机关。除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行政职权外,还要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履行民族自治权。自治州的机构改革要体现民族自治的特点。党政机构限额控制在40个以内,平均精简16个左右,精简幅度为28%。自治州机关人员编制平均按950名左右掌握,平均精简285人左右,精
简幅度为23.1%。党委、政府与其他机关之间编制分配比例为15:78:7。领导职数为州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3人;州政府设州长1人、副州长2-4人。州人大常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州政协设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3-4人。
3、省辖市做为一级政权机关,不仅有一般性地方政府的任务,还具有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任务。省辖市的机构改革,要紧密结合城市的特点进行。党政机构设置限额,一类市控制在55个左右;二类市按综合指数高低控制在40-45个以内;三类市控制在35个以内。
省辖市机关人员精简幅度按现有人数的24%左右掌握,不搞一刀切,原则上超编多的多减,超编少的少减。各省辖市的人员编制按分类进行综合平均后分配下达。市委、市政府与其他机关之间编制分配比例为一、二类市12:77:11.三类市15:78:7。
领导职数一、二类市为市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4人;市政府设市长1人、副市长3-5人。市人大常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市政协设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2-4人。
领导职数三类市为市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3人;市政府设市长1人、副市长3-4人。市人大常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市政协设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2-3人。
4、市辖区的机构改革参照我省县级机构改革方案,与省辖市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其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原则上可略多于我省同类县。
市辖区对所辖街道办事处的机构改革,要根据街道办事处的实际,与区的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原则上参照乡镇的标准执行。
5、县级市党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原则上可略高于一类县的标准。人员编制平均精简20%左右。党委、政府与其他机关之间编制分配比例为15:78:
7。领导职数为市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3人;市政府设市长1人、副市长2-4人。市人大常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市政协设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不超过2人。
6、地、州、市党政必设机构均按中编[1993]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监察局(处)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因地制宜机构或少量具有行政职能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设置由各地、州、市在机构限额内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地、州、市党政机关一般不设部门管理机构。新定编制执行后,各地、州、市一律不得再搞自定编制。
7、规范机构的称谓和级别。地、州、市党委工作部门称部、委、办;州、市政府工作部门称委、局、办;行署工作部门称处;部、委、局、办、处均为处级。县级市、市辖区党委工作部门一般称部,政府工作部门一般称局;部、局均为科级。
四、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的机构改革按照中央要求,地州市人大、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及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的机构改革要与党政机构改革同步进行。人大、政协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要进行适当调整压缩;法院、检察院的机构改革重点是调整人员结构、精简上层、充实基层,提高人员素质。具体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批准的地方各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群众团体除工、青、妇、科协外,其它社团一般不使用行政编制。未经党委和政府授权,社团不得行使行政职能。同时,要创造条件,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实现经费自收自支;民主党派机关的机构和编制保持相对稳定。五、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机构的改革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使事业单位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
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改革的重点是严格控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大力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经费上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撤并压缩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将一批有条件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转为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转为自收自支,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或改办为企业,促进事业单位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我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一化、三改、五定”。一化就是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三改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办法,改革经费渠道;五定就是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结构、定经费来源。通过改革,切实完成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精简10%的任务。
机关后勤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向社会化、企业化转变。第一步,后勤服务工作与机关在机构、编制、经费上脱钩,独立核算,实行有偿服务;第二步,要保证为机关服务的前提下,逐步向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经营实体过渡;第三步,打破部门分割,实行区域联合,实现社会化服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服务实体。
六、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对于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安排,要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既改善机关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又使大批人才转移到需要加强的岗位上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分流的基本途径:一是将部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成建制的转为经济实体;二是充实加强政法和其它行政执法、监督等部门,充实基层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三是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兴办经济实体或承包领办、创办乡镇企业;四是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到龄即退。凡是接受离退休年龄,本人自愿的可提前离岗;五是清退机关借调人员和临时人员;六是抽调部分干部到企业和基层帮助工作。除上述途径外;各地还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拓宽渠道,探索安置富
余人员的新路子。七、加强领导,组织实施机构改革关系全局,工作艰巨复杂,必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
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全面负责同级的机构改革工作。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报省编委审核后,呈省委、省政府审批。全省地州市的机构改革要在1995年基本完成,条件成熟的步子还可以放快一些。
篇二: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天津市人事局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区县所属党政机关领导职数设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人事局•【公布日期】1996.09.14•【字号】津人任[1996]41号•【施行日期】1996.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天津市人事局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区县所属党政机关领导职数设置的通知(津人任[1996]41号)
各区县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为了做好机构改革中区县所属党政机关领导职数设置工作,现将经市领导同意
的职数设置意见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一、区县所属党政机关领导职数的设置,要以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所确定
的机构和干部编制人数为基本依据,贯彻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精神,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地域管理职能,促进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区县所属党政机关干部编制在4人以下的设1职,5-8人的设1正1副,9人以上的设1正2副,个别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综合部门可设1正3副。
三、设党委的委办局,按党政两套班子设置。党政领导职数设2正3-4副。四、合署办公的党政机关领导职数设置在按1套机构计算的基础上,可增设1个正职或1个副职。
五、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2套班子的党政领导职数按2正5副设置。六、乡镇领导班子的领导职数按7职设置,其中正职不超过3职。七、区县级党政机关的科级领导职数,干部编制3人以下的科(室)设1职,4至7人的设1正1副,8人以上的设1正2副。八、经批准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其领导职数可参照上述规定设置。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四日
篇三: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今年月泗县刘圩镇党委针对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乡镇工作机构新模式对镇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和镇直站所进行大胆改革设立了基层党建办公室为民服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党政办公室等五个办公室简称五办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群众的政策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工作面临诸多新课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农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乡镇原有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
镇机构改革“五办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今年月,泗县刘圩镇党委针对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乡镇工作机构新模式,对镇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和镇直站所进行大胆改革,设立了基层党建办公室、为民服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党政办公室等五个办公室(简称“五办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镇工作机构改革之路。一、“五办模式”的提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群众的政策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工作面临诸多新课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农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乡镇原有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原有的内设机构、乡镇站所与农村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除了党政办外,原来的经济发展办和社会事务办形同虚设;乡镇站所仍基本按照与上级对口确定,且多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这与当前农民迫切需要乡镇机构充分迸发活力,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心情极为不称,满足不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政府职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政府职能特别是服务职能不强,缺少直接为民服务的平台,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真正能体现政府服务功能的站所由于种种原因远远没能履行好职责,相当一部分乡镇站所上班不正常,农民办事找不到人,有的还存在“三乱”现象,乡镇对站所的管理约束不够,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三是原有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与当前农村重点工作任务不相适应。随着一税、二粮、三贷、四费等刚性管理任务取消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发展、服务、党建、精神文明等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原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未能适应这种变化,没有因事设岗、因岗定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事找人,往往是“鞭打快牛”,结果造成重点工作缺人干、骨干人员啥都干、许多干部无事干的现象,如基层党建工作往往只有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来抓,抓不了也抓不好,极大地影响了干部主动负责积极性的发挥。
主要负责同志也因此陷入具体工作,成天忙于事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重点、谋大事。四是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与促进当前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多是采用干部包片包村“满堂滚”式的老套套管理方式,周一报到,周五汇报;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乡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年终考评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去刘圩镇由于没有一个好的机构设置模式和工作机制,结果导致了党委决策不民主、政务不透明,工作无章可循,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党的建设、经济运行、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多项工作处于全县后进位次。针对上述问题,今年月,镇党委、政府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必须对镇原有机构进行改革,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构建为民服务平台,建立起一个适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好机制,调动全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镇党政班子次讨论研究,次征求意见,次修改方案,最终形成了“五办模式”。二、“五办模式”的运作⒈整合资源,重组机构。刘圩镇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建、有利于保持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机构设置模式,整合人力资源,重组机构设置,将原来的内设机构、临时机构和镇直机关、站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划分,设立了基层党建办公室、为民服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党政办公室等五个办公室,其中基层党建办公室由原组织、纪检、宣传、武装等组成,配备专兼职人员名;为民服务办公室由原信访办、综治办和站所等单位合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名,从有关涉农单位中抽调名同志,首批进驻服务办公室统一着装办公;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原经济发展办公室、招商办、企业办和农经站合并而成,配备专兼职人员名;精神文明办公室由原文明办、卫生队、原社会事务办和计划生育服务队合并而成,配备专职人员名;党政办公室配备专
兼职人员名。⒉坚持标准,从强配备。在五个办公室的人员选配上,镇党委坚持从强配备、择优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经过认真研究,明确规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党委从现有班子成员中择优选聘,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由办公室主任从镇政府行政在编人员和镇直有关单位业务骨干中择优选聘,普通工作人员也可以选择到自己信任的办公室主任所在的办公室工作。在具(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体选人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强抽人,抽强人”的原则。镇基层党建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党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担任;为民服务办公室主任由镇人大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农村工作的副镇长、纪委副书记、组织委员担任;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由分管企业和招商引资的副镇长担任;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由分管计划生育和文明创建的副镇长担任。同时,抽调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从事各办公室工作。二是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从五个办公室的职责要求出发,办公室成员中,既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肯吃苦、肯出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志。目前,五个办公室的名专兼职人员中,岁以上的名,岁以下的人,平均年龄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三是坚持“能干事,干成事”的原则。选聘到五个办公室,特别是基层党建办公室和为民服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原来的岗位上都是能胜任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的同志。如副主任科员肖德民同志曾任组织委员多年,对组织工作业务比较熟悉,责任心强,被选聘到基层党建办公室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曹希龙同志,文字功底较好,喜爱通讯报导,被选聘到基层党建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专门负责宣传报导、工作简报等文字性工作。副主任科员钟元品同志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处理过许多复杂、棘手的
问题,被选聘到为民服务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专门负责接待和处理群众来访工作。五个办公室的其他同志,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任务。⒊明确职责,建章立制。基层党建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党的建设,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工作,树立“大党建”理念,切实解决干部、党员和班子建设问题;为民服务办公室,主要负责为民办事、政策法规咨询、农业技术服务、信访综治和镇直站所的管理等,树立“大信访,大服务,大综治”理念,充分发挥站所作用,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群众,取信于民;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工作,树立“大发展”观念,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解决影响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精神文明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和文明集镇创建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政办公室负责上下协调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同时,各办公室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领导坐班制度、交流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并按制度认真执行,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程序办事,确保五个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转。⒋改进方法,转变作风。坚持“坐班接待法”。镇里投入万余元用于五个办公室的硬件建设,各办公室工作人员除到基层工作或外出开会以外,在正常上班时间全部到自己所在的办公室上班,学习业务知识,办理正常事务,处理日常工作。为民服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实行上午坐班接待群众办事,下午会同所在单位工作人员到基层处理问题。每个办公室都安排专人全天候值班,使广大群众在正常上班时间,都能找到相应的办理单位和办理人员。推行“一线工作法”。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带着任务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对全镇各村
各单位进行逐一摸底排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各村各单位的班子情况、党员干部情况、经济发展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信访隐患和苗头、群众所想和所盼等,做到了如指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行“台帐管理法”。各办公室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逐一建立台帐,分清轻重缓急,限期予以解决。对于新发现的问题,及时挂号建档,纳入台帐管理。对于问题较严重的,集中力量进行攻坚,问题不解决的,绝不销号,直到彻底解决为止。采取“靠前解决法”。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问题,由相关办公室派驻专门的工作组靠前解决问题,直到多数群众满意为止。⒌健全机制,狠抓落实。为有效推进工作的落实,他们一是建立党委决策,书记、镇长各有侧重,五办主任分工负责的责任制。原则上,党委书记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基层党建办工作;镇长在主持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经济发展办、为民服务办、精神文明办和党政办工作。五办主任分别对书记和镇长负责,五办副主任协助各自的主任做好本办工作,副主任对主任负责。党委与各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与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岗制,即主管工作为岗,办公室工作为岗,要求在抓好主管工作的同时,要把办公室工作作为自己份内工作,认真抓好。各办内部分工不分家,对重要工作或重点工作,全体参与,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功能。二是建立考核奖惩新机制。各办工作人员由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负责考核,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党委采取民主评议、群众打分等办法考核;镇党委明确规定,若办公室创新工作典型经验被县以上推广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获县前三名的,给办公室和主任予以重奖,
所在办公室工作被县以上通报批评的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位列全县后五名的,给办公室和主任予以重罚。三、“五办模式”的成效⒈加强了党的建设,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五办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正值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刘圩镇党委注意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作为检验“五办模式”的重要标准,同时把“五办模式”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工作中,基层党建办公室承担了全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部工作,结合刘圩实际开展了“党在我心中,干在行动中,绩在工作中,利在行动中”主题实践活动,并开展了“党建工作集中强化活动”,全镇党建工作有了新的加强,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同时,根据“五办模式”规定,镇党委政府每项重大决定的出台,都是在相关办公室先行调研,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由党委集体研究作出的,避免了过去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更加透明,有力地增强了镇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⒉构建了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的转变。五个办公室的设立,特别是为民服务办公室的设立,构建了为民服务的平台。一方面镇党委政府从“七站八所”等职能单位,抽调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到镇为民服务办公室集中办公,坐班式服务,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相关证件、提供政策法规咨询、相关技术服务等,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服务;另一方面深入基层主动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成立便民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便捷的“菜单”式服务,更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为民服务办公室成立以来,共接受群众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咨询人次,接待群众来访起、办结起,为群众办理《流动人口证明》等相关证件个;发放《致全镇人民一封信》一万份,开展了“万民建言活动”,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多次,征求到群众意见条,不仅为党委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也搭建了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⒊理顺了工作关系,优化了人员组合。五个办公室的成立,明确划分了各办公室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能和工作权限,
改变了过去职权交叉、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较好地理顺了工作关系,加强了镇党委政府对站所的管理和领导。同时优化配置了现有的人力资源,使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合适岗位,放大了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全镇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集中力量抓重点工作,过去那种“重点工作缺人干、骨干人员啥都干、许多干部无事干”的现象基本消失。今年月,针对在征求群众意见过程中,群众反映镇街道存在“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问题,党委政府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多方筹集资金,由镇精神文明办公室牵头,在两个月之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月份开始,镇基层党建办公室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党建工作集中强化活动”,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集中抓了村级班子建设、“五好”创建、后进村整顿、党员教育管理等十项工作。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五办模式”的建立和运行,使镇党委政府和镇直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按照行为规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按照政务公开化的目标要求,将所有工作自觉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依法、按章、按规矩办事,做到对待群众有感情,接待群众有热情,帮助群众出真情。特别是为民服务办公室的设立,树立了大服务、大信访、大综治理念,由政府牵头组织镇直站所及时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如四山村在处理间门面房地皮时,由于没有按原有方案公开拍卖,引起了部分群众不满,出现了集体上访的苗头,镇为民服务办公室接到群众举报后,及时安排土地、城建等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调查处理,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很快使问题得到解决。今年月,黄圩村黄北组村民黄以明等三人到服务中心反映该组原组长黄以连等四人承包亩预留地多年未交承包费一事,如再处理不好可能造成群众集体越级上访。镇党委及时安排为民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赵永同志带领土地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进村调查处理,黄以连等人既补齐了承包费,又将土地退给农户耕种,使问
题得以圆满解决,避免了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到目前,全镇无一例集体访、越级访,个访信访也显著减少。⒌突出了工作重点,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五个办公室的职能,覆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通过各办公室的扎实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镇主要领导从繁重的一般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思考农村深层次问题上,用在抓经济发展上,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上,更进一步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完成招商项目个,引进资金近万元;争取上级项目个,资金投入万元;修建道路多公里,解决了部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集镇建设实现了较大突破,投资万元,使路灯亮了;投资多万元,使自来水通了;高中门前文化休闲步行街也正在筹建之中。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小麦优质化已达以上,棉花生产在南虹集团带动下,正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四、体会与思考⒈“五办模式”是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可行选择。和过去冗杂的工作机构相比,这种设置方式,重点突出,线条清晰,既有对原必要机构的承接和延续,又实现了重组机构的创新。刘圩的实践表明,这种设置适应了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可以理顺工作关系,优化人员组合,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各项工作,对当前正在试点的乡镇综合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⒉推进“五办模式”,必须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实行“五办模式”,涉及到镇直许多职能单位,并且多数都是垂直管理单位,如何把这些单位很好地组织起来,有效地开展工作,是推进“五办模式”的关键,这既需要对他们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需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协调好与有关主管部门的关系,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⒊推进“五办模式”,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五个办公室工作人员有个体素质参差不齐,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这就需要加强办公室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使“五办模式”真正达
到预期目标。⒋推行“五办模式”,必须对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大力改革。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乡镇领导职数,实行乡镇书记、乡镇长一人兼和委员、副乡镇长交叉任职,且分工不重复。精简后五办主任全部由党委委员或副乡镇长兼任,直接对书记镇长和党委、政府负责,这样“五办模式”的运行将会更加顺畅。⒌推进“五办模式”,必须改革事业机构,理顺隶属关系。政府的职能转变,关键体现在政府直属单位的职能转变上,而乡镇大多数直属单位的“人权、财权、物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看到的无权管,有权管的看不到”,乡镇政府要把他们统一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如能将“站所”等乡镇事业单位“三权”交由乡镇统一管理,特别是将站所的行政管理权从站所剥离,统一移交相关办公室,这样“五办模式”的运行将会更加高效。
篇四: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xx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应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建设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为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执行力促进三农工作加快构建符合xx市情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xx市乡镇管理体制分析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多年来,xx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达到了整合机构、压缩编制、精减人员、提高效能的目的,初步建立起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改革后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定位乡镇职能,切实理顺县乡关系,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是大家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课题。对此,xx市编办开展乡镇机构运行情况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当前乡镇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确保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一、基本情况2010年6月,xx市编办对全市8县1区7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发放调查问卷84份(每个县区1份,每个乡镇及街道各1份),对乡镇机关目前机构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乡镇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乡镇机关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4份。目前,xx市乡镇(街道)机关普遍设置综合性机构1—2个,主要为党政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乡镇(街道)设置事业单
1
位1024个,其中:上划管理事业机构275个,双重管理事业机构119个,乡镇(街道)管理事业机构630个。主要设立的机构为财政所、国土所、劳保所、新农合办、统计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文化教育服务中心、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站、农业农机工作站、林业工作站、畜牧兽医站、计生服务所、环境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管理站、会计站、路政管理工作站、交通管理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党职技校等。
从总体上看,我市在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镇机构运行平稳。一是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强化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职能,相对弱化了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二是探索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乡镇机关运行机制,初步改变了机构设置过多、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的现象。三是优化组合乡镇事业机构,将原来乡镇的“七站八所”进行归并。四是强化乡镇政府的服务功能,乡镇普遍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各项便民政策和措施,给群众提供一门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五是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编制控制和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汇总分析,并深入三个县区9个乡镇调研,我们看到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乡镇管理体制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
2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乡镇政府职能有待明确乡镇不同程度存在着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
一是职能上的“越位”。乡镇政府在职能上与县级政府划分存在不明晰,有限的权力却肩负着无限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乡镇政府充当了执法主体,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税收等法律没有赋予的执法权,而乡镇政府却承担了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充当了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条块”管理的制度下,本应具备一级完备权责的乡镇政府却被“肢解”,“条条”做不了、管不好的事,乡镇政府却包揽过来,“千根针,一条线”的局面仍然存在。二是职能上的“缺位”。首先,乡镇政府财政吃紧,尤其在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以外的税收后,乡镇政府失去了从村“提留统筹”获得财政收入的资格,其可控财政数量减少;其次,长期充当上级政府的“得力助手”,乡镇政府有事权却没有财权,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对等,忙于完成上级指令和任务,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产品等的供给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三是职能上的“错位”。就目前而言,由于行政命令多于市场规制,有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包办社会事业。
(二)县乡条块关系有待理顺从管理体制看,乡镇事业单位大体可分为三类:县级主管部门派驻乡镇的事业单位,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实行“条条”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
3
“条块共管”的体制;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块块”管理体制。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及2008年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后,我市调整规范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林业工作站、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站等机构设置,实行“县乡双管”的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县区主管部门与乡镇的“条块”关系。但实行“条条管理”的一些派出(驻)机构,其权和利在垂直的业务部门主管,乡镇处于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如安全生产、交通整治、国土执法、计划生育、城建规划等工作,实际上是权力在“条”,责任在“块”,遇到问题时,乡镇政府缺乏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很难管理和调遣,甚至无权处理。又如统计站、劳保所等派驻机构,乡镇既无人权、财权,又无执法权,责任难以落实。再如村镇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乱搭乱建现象,仅靠县区有关部门所派驻(或延伸)机构的那么几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而乡镇政府却只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三)乡镇内设机构有待健全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机关普遍只设1—2个综合性办公室,不再设其他机构,造成对口部门较多,工作任务较重,人员职责交叉,一人多岗的局面。有些乡镇根据上级的考核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对乡镇和站所人员实行分组分线管理,开展工作主要还是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等传统方式。(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有待推进
4
一是一些乡镇事业单位兼有行政管理、规费征收、公益服务职能,造成这类事业单位重管理、轻服务,履行行政性职能多、公益性服务少,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有的乡镇事业单位事企不分,重创收、轻服务,从事经营性活动多、公益性服务少。三是有些乡镇事业单位,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少技术,缺乏为农服务基本条件。满足于催种催收、防虫施肥等初级服务,无法满足“三农”服务的需要。四是部门“条条干预”,强调上下对口,增加乡镇事业机构,或派出(驻)机构,如路政管理工作站、交通管理所,导致一些农业乡镇财力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个别依靠规费养活的乡镇事业单位,难以生存。
(五)乡镇编制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乡镇机关编制使用效率不高,新生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核定乡镇机关编制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符,加之副科以上领导占大量编制,个别地方还有超职数配备的问题,工作人员紧缺,混编混岗现象突出,一部分事业人员长期在行政岗位履行职责,既影响事业站所为民服务工作,又导致政事不分。二是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未核定工勤编制,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工勤人员占用行政编制,乡镇机关补充不了新人,个别乡镇甚至形成超编。三是县级部门频繁从乡镇调人,导致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新招录人员得不到很好地使用。四是受“十一五”只减不增和编制限额的影响,乡镇事业单位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五是统计站、劳保所等县派驻乡镇机构,还有
5
乡镇管理的新农合办,机构属性定位不清,既不能参公,又无法纳入职改,有编制无人员,或无法进人。六是2008年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后,各乡镇下属事业单位已按照站所进行管理和运作,人员编制也相应核定到站(所),但受评聘职称专业结构比例的限制,给人员编制管理带来难度。
(六)对乡镇的财力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就目前乡镇财力而言,绝大多数都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境地,部分乡镇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困难重重,由于乡镇财政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税源单一,收入总量小,财政自给率较低,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是财力不足,刚性增支因素多,各类政策性增支压力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地方财政配套,各类突发性灾害和处理社会矛盾需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紧张,使乡镇干部有关福利政策难以落实,如不少乡镇干部出差、下乡没有补助、差旅费,也没有培训费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三、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和关键。xx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应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建设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为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执行力,
6
促进“三农”工作,加快构建符合xx市情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中,一是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二是坚持责权一致的原则;三是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四是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建议之一:明确职能定位,进一步加快乡镇职能转变转变职能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中,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开展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履行四项职能:一是执行法律法规。宣传、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提高、培育村民委员会自治能力。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软硬环境,为企业发展、外来投资和经贸往来创造便利条件和提供优质服务。扶持和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按规定权限管理或协助上级政府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公安、民政、劳动保障、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镇村规划与建设等行政工作。协调社会利
7
益关系,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及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稳定;指导村(居)民自治活动,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完善公共服务。按规定权限负责或协助上级部门抓好农田水利、镇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镇村整体面貌。大力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涉农服务等镇村公共事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政策、科技、市场信息和社会救济、救助服务,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乡镇,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注重做好城市管理和为市场主体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强化为“三农”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三农”服务体系。真正把乡镇职能定位在“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维护稳定、促农增收”上,使乡镇能够集中精力为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专业化服务,从而真正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最基层政府,而不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或者办事处。
建议之二:理顺上下事权关系,进一步规范派出(驻)机构
8
一是凡是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由县区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给乡镇政府承担。确需乡镇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或确有必要委托乡镇承办有关事务,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与乡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变系统或行业考核为综合考核,综合评价乡镇工作,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签订责任书”和“一票否决”等事项,清理并取消形式主义或不合理的考核、检查和达标、评比活动,克服“上收财权、下放事权”等不良倾向。三是从我市各乡镇普遍反映的问题看,乡镇事业单位应该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的运行机制更为合适。对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乡镇,如:研和镇、江城镇、戛洒镇等乡镇,可考虑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按照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逐步将民政殡葬管理、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的部分行政执法管理权限委托授权给乡镇办理,其他的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部分矿产资源开采权等行政执法管理权限,在条件成熟时,分批逐步延伸或移交乡镇管理,使乡镇政府职能真正不越位,不缺位;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着重理顺派出(驻)机构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职责关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划分县与乡镇之间的财权、事权、人权、物权,理顺上下级间的工作关系。四是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自行向乡镇派出(驻)机构,对原上级部门要求乡镇设立乡镇会计站、路政管理工作站、交通管理站等机构进行清理、规范设置;对按有关规定
9
已派出(驻)的,逐步调整为区域覆盖设置。减少上划机构,增强乡镇履职能力,农、林、水、畜牧、财政、劳保、统计等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机构,凡能够下放到乡镇的站所都要下放给乡镇管理,上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五是上级部门派出(驻)乡镇的机构,服从服务于乡镇工作大局,其业务要接受乡镇的协调和监督,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主要领导的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要按规定程序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六是减少乡镇政府直接对村(居)民委员会的指令性行政干预,变管理为指导、支持和帮助,建立乡村互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建议之三:结合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规范乡镇机构设置一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乡镇机关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乡镇综合性办事机构,一般乡镇按不超过3个设置,大乡镇按3-5个设置。具体由县区党委、政府确定。一般乡镇,可考虑设置党政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大乡镇可考虑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除上述机构,乡镇还应考虑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承担有关日常审批、登记、发证和公共信息、值班、信访等相关职责,通过“一条龙”的窗口式办公室,构建政府与群众日常沟通桥梁。乡镇人大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按照宪法和有关规定设置。具体工作可考虑由有关综合性办公室或配备
10
专(兼)职人员承担。二是结合县区撤销乡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省里的精神,重新核定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一般乡镇编制在20~30名之间核定;乡镇镇编制在30~50名之间核定。不再核定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可按机关行政编制10%的比例确定后勤服务岗位,并实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制度。对改革前在编在岗的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逐步过渡。
建议之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分类实施改革。进一步调整职能,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乡镇政府行使,如将乡镇事业单位原受委托承担的村镇建设规划、计生、劳动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等行政职能从事业单位分离出来,行政执法职能依法交由有关行政机关承担,对机构属性不明晰统计站、劳保所、新农合等机构进行规范理顺。二是根据乡镇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由政府保障的公益服务。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相关经营服务活动,经费自筹。三是根据公益性服务的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的实现方式和运行模式。清理规范乡镇编外用工,因地制宜创新乡镇事业单位的服务方式,建立“以钱养事”的公益性服务新机制,可采取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委托
11
代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服务,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务投入体系。公益性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公益性服务依法取得的服务性收入,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并接受政府监督。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运用绩效评估办法,对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产出效益和人员结构定期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相应调整政府公益性服务经费投入。四是结合分类改革和县区撤销部分乡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重新明确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比例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0%。后勤服务人员不核定事业编制,可参照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管理办法执行。
建议之五:严格乡镇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严格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工作制度和监管机制。对擅自增设的机构,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核拨经费,银行不予开设账户;对超编进人,人事、财政部门一律不予纳入统发工资的范围,组织、人事和公安部门也不予办理调配、户口迁移等手续。二是健全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采取“编制实名制”的管理方式,根据调整变化情况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编制总额、领导职数、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整合资源,改善人员结构。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减少乡
12
镇党政班子职数;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采取按需设岗、定编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的方法进行管理;,扩大面向社会、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数量,通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配置使用效率。四是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形成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部门干预、违规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进人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当事人责任。
建议之六:加大对乡镇的财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乡镇财力运转水平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增加对乡镇的财力支持;二是建立同乡镇事权相适应、同乡镇事业站所职能相匹配的乡镇经费保障机制,为乡镇发挥职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从预算安排和拨付上给予保障;三是加大乡村债务化解力度,减轻乡村运行负担。
13
篇五: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三改革成效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干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干系越发清晰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种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xx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为加快推进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街道办事处按照《xx县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xx﹞x号)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方案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参照《xx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请求》(模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街道改革方案。认真核对并修改《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制公示表》,对增、减人员及时在实名制数据库中报送相关业务,托清人员编制底子,确保公示表信息准确无误。二、改革后机构编制设置情况1、党政工作机构(共设置x个办公室,编制xx人)。党政办公室;党建群团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
办公室。2、事业单位(共设置x个服务中心,编制xx人)。财经服
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
三、改革成效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公文思享」全国公文写作交流平台
做全国最专业的公文资料服务平台,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有述职述廉、计划要点、各类讲话以及靓词金句、写作提纲等专题素材,目前已更新各类专刊(范文、素材、讲话汇编、解析)等1200余期,分享范文几万篇,并将持续更新。平台还有专家不定期更新范文解析、写作教学等资源。加入我们就可以享受所有资源。平台紧扣当前热门工作(如民主生活会、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分享相关资料,确保文稿资料的适用性和紧急性。同时我们有专家提供写作咨询、建议参考、文章修改和代写服务等。
加入方式,微信公众号搜索”公文思享“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到我们,也可以直接添加微信gwsxj123办理会员。
篇六: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据政事、事企分开和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符合团场文化类、城建类事业进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团场事业单位健康进展。改革的原则是:〔一〕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原单位承当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强化为农业和农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性职能。〔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单位结构布局,减轻财政负担和职工负担,增添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进展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团场经济进展水平、财政承受力量、人力资源状况相适应。二、机构编制调整依据《关于下发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城镇管理服务中心、经济核算中心〔统计调查中心〕四个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8名。三、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确定
第1页
1、141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2人〕主任:1人书记:1人农业技术员:14人林业站站长:1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1人畜牧兽医:4人2、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5人〕书记、主任:1人播音员:1人记者:1人编辑、技术员1人技术员:2人3、城镇管理服务中心〔2人〕书记、主任:1人工作人员:1人4、经济核算中心〔2人〕工作人员:2人以上共纳编31人,其余编制暂空27人,待后依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四、组织实施团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四类”事业单位纳编人员的要求,经过
第2页
遴选,初审并结合报名等状况确定拟选人员并报编委。依据编办的批复,经过公示后根据人事局的考试要求和时间,由团场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组织考试,按编委的批复下达纳编名单。
第3页
篇七: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建设的意见(试行)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6.12•【字号】呼党发[2000]20号•【施行日期】2000.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建设的意见(试行)(呼党发[2000]20号)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是城区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在整个城市的建设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城市中出现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地汇集到基层,现行的街道管理体制和居委会及社区的建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亟待改革和加强。为了加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建设,促进社区健康发展,推动首府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全面进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1、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下放管理权限,调整管理范围,推动街道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全面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建设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以加强社区管理为重点,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强化社区功能,大力发展社区事业,努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
作,进一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工作、方便生活、清洁优美、安全舒适的居民住区。
2、奋斗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街道办事处建设成为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能够履行辖区综合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基本形成完整的三级管理框架,把居委会建设成为民主参与、服务充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够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形成“责权一致、条专块统、依法行政、民主参与”的街道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多元化、社会化、产业化、自治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场所固定化、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众化的社区文化氛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有序、社会文明健康、环境面貌整洁、生活方便安全”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二、加强街道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其主要职责l、将原街道党委改为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内区直部门派出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同时联系协调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有关工作和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内蒙古党委办公厅转发《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00]15号)精神。2、街道党工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协调辖区内社会单位,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保证党和政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2)讨论决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3)领导街道办事处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4)加强街道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辖区内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加强政治领导。(5)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本街道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实绩考核和监督工作,加强对专业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考核、监督工作。(6)组织制定社区党的建设规划,协调指导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政治生活。(7)领导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8)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置各种不稳定因素。
3、居民区党支部是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基础.居民区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联系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完成所担负的任务。(2)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搞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3)支持和保证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4)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做好居民区干部培养、教育、考核和监督工作。(5)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6)组织辖区居民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遵纪守法,保证和促进社区的发展与稳定。
4、要继续加大以居委会辖区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今后,凡是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党员(包括以往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中的党员,其党组织关系要转到党员居住地所在居民区党支部,实行履地管理.年底以前,全市各居委会要努力实现“一居一支部”。
三、改革传统的街道管理体制,加强三级管理职能1、明确街道办事处的基本职责。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负总责,其基本职责是:(1)贯彻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2)搞好辖区内的市容、环卫、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4)发展社区服务和医疗、文化、体育事业,方便和丰富居民生活。(5)对小型集贸市场进行建设和管理,清理辖区内的马路市场,维护市
场秩序,为社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在街道成立“三所一队”,赋予其充分的管理权力。“三所一队”即财政
所、税务所、工商所和综合执法队.“三所”既是办事处的职能部门,也是财政、地税、工商部门的基层组织。“三所”行政管理体制不变,实行垂直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对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直属的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应交纳的各项税费进行征管;对辖区内的无证经营户、早市、夜市、游商小贩、房屋租赁户等进行工商管理和应缴营业税等零星税种进行征收,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办事处协调“三所”开展工作。会计由区财政局在具备会计条件的人员中招聘、委派,“三所”专业办事人员由财政、地税和工商部门派驻。党团关系受所在办事处党工委领导。所征税、费全部纳入区财政管理,井由区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核定其收支。
综合执法队由城管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派出人员组成,依据法律、规章赋予的权限(需市政府法制部门重新授权)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马路市场、乱贴广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管理,由街道办事处直接指挥、调度和综合执法,并负责对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的有关执法活动进行组织协调、考核监督。
3、合理调整街道设置,改善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年内务区要针对街道管辖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司题,逐步进行撤并,管辖人口原则上应为5万人左右。同时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进行必要的小区划调整,规划二环路内的城中村委会按其管辖人口多少改为办事处或居委会。针对新形势,结合机构改革,合理调整街道干部编制,原则上按辖区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四到六核定,一般应达到20-30人,今后,街道办事处书记、主任连续三年考核实绩突出的,给予干部高配,享受副县级待遇。
4、理顺街道、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物业管理机构是小区的专业管
理部门,居委会是群众的自治性组织,二者职能不同都接受所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因此,在各小区内,决不能用物业管理机构取代居委会这一法定组织,没有成立居委会的小区必须按规定成立居委会。
四、全面加强居委会建设,落实四级网络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完善居委会的职能。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是:(1)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依法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义务。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2)维护社区的社会治安、搞好综合治理工作。调解社区居民之间的民事纠纷,化解矛盾、促进融洽群众居民间的关系。(3)做好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绿化美化、市容市貌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4)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离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的优扶救济和特困户照顾工作。(5)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好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6)协助工、青、妇组织做好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7)做好社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8)做好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教育等工作。祟尚科学、反对迷信。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体育活动。(9)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型企业。指导、创办便民利民的服务实体。(10)向人民政府和上级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2、调整居委会设置,健全居委会组织。居委会一般按管辖700-1200户设置,管辖户数太少或太多的居委会要进行调整合并。居委会一般由5-7人组成(视管辖户数、人员而定),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党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原则上由主任兼任),委员会成员2-3名。3、改善居委会(党支部)办公条件。在充分利用原有居委会办公用房的基础上,对没有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达不到标准面积的居委会,在单位家屑宿舍区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几个单位聚居的,由街道协调共同投资解决;分散居民区
的,由房管部门解决;开发的住宅小区,必须要规划和设计居委会办公用房,开发商必须按标准户数无偿给居委会配套用房,否则小区不予竣工验收;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一般应不低于60平方米(二室一厅),水、暖、电、电话等设撞齐全。居委会办公场所问题2000年底前要全部解决(包括暂时租借),三年内都要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此项工作由各区负责落实。
4、提高居委会干部素质,优化居委会干部结构。居委会干部主要从市、区党政机关干部中分流、选振,也可从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待业青年中公开招聘一部分,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履行选举程序。今后居委会干部的平均年龄要调整到40岁左右。
5、鼓励机关干部特别是年青干部到基层工作,使街道和居委会成为重要的干部储备库。今后在任用干部时,原则上街道办事处主任(书记)从居委会的优秀干部中选拔;区级领导从优秀的街道办事处主任(书记)中选拔.
6、妥善安置现任居委会主任,在清退时,可按本人在居委会工作时间的长短,一次性发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费。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市的现代化管理1、大力扶持社区服务务。民政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社区服务业做好行业宏观管理、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城建部门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的规划建设工作,保证社区服务的用房、用地,卫生部门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业;工商、税务、劳动、文化、体育等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自治区、我市的有关规定,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开展。通过2-3年时间,使我市社区服务业逐步迈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2、积极开拓社区服务领域。要坚持街道搭桥、居委会组织、社会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出发,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鼓励居民个人、民间组织、企事业
单位积极兴办家政服务,托幼托老、医疗保健、就业指南、安装维修、房屋中介、物业管理、文化娱乐、绿化养殖、环卫保沽等便民型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使社区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优化社区环境。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围绕社区环境的净化美化,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卫生模范小区和“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整治“乱摆摊、乱张贴、乱倒垃圾、乱建私房”为突破口,街道综合执法队要会同有关部门,发动居民群众,清除卫生死角,依法治理占路、乱贴、乱堆乱放、违章建筑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桉照社区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30%的目标搞好社区绿化,在居民中开展“居民文明护绿”活动,形成专业队伍护绿与群众护绿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绿地面积不断增加。规划、建设部门要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社区住宅规划和建设,注重社区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市、区、街道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居民区道路、上下水、路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4、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建立以块为主的社会防范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的综合管理职能,使各种管理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形成严密的社会防范网络。二是夯实群防群治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建立社区治安联防巡逻队和以楼院为单位的居民治安小组,形成以民警、治安联防队员、看楼护院人员“三位一体”的治安巡逻防范体系。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由公安派出所具体指导,履行综合治理防范等职能。三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各街道、居委会要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市教育,充分发挥与居民群众“离得近、人头熟”的优势,加强民事调解,妥善解决好家庭纠纷、邻里纠分等各类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交汇、激化和扩大,保持社区稳定。
5、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文化阵地对社区居民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集体观念,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高居民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科普等事业,兴建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文化室,建立社区工、青、妇组织,开办和完善市民学校,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文化事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落实责任,指导居委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要把在居民密集区建设一批小型、实用的大众文化、体育设施和青少年活动设施,列入事业经费支出,结合多渠道集资,分年度加以实施。三是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小区”为突破口,把文明社区建设同创建文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心逐步向街道、居委会、楼院、家庭延伸。要以广场文化、公园文化、楼院文化等为载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让群众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现代文明教育。
二○○○年六月十二日
推荐访问: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街道办事处 机构改革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