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范文推荐)

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2-12-28 1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范文推荐)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代正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阅读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1)

——2021年度感动*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

2021年度感动*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柔弱女子三尺讲台树立伟岸身躯,“燃灯”校长边陲境地书写不朽人生。

  张桂梅是一个*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人民的教师”。正因为如此,张桂梅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边远地区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她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教师的骄傲、偶像和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张桂梅对教育和孩子充满爱,与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没有张桂梅那样艰苦的条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样,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心工作,恪尽职守,在普通的教师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2021年度感动*颁奖盛典心得体会2

  十二月中旬,*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分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进行观看,该节目用长达一个小时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和1804个贫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张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挥洒生命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职工,张桂梅坚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进事迹令无数人泪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张桂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孑然一身,以爱为教,富教于爱,每天五时起,一时眠,帮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人民警察……让无数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义,无数的女孩忠心地感谢“张妈妈”无私的付出,她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继承她身上那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爱岗教业的务实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业,回报“张妈妈”的一片深情厚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张妈妈”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只是一个*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对教育的那份挚爱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用珍爱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永远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贵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灯者”、“引路人”!

  张桂梅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深深共鸣。如何才能在*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张妈妈”的精神牢记心中,不忘初心,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立足本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未来!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2)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代正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3)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4)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会心得体会3篇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会心得体会1

  感动,一个微妙的字眼,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看完《2015感动*颁奖晚会》,让我热泪盈眶,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退休后,没有选择在北京过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把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着简简单单的行囊就上路了,当他们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们,在这之前他们只有一名代课老师给他们上课。看到这,他们更坚信他们来对了地方。

  虽然他们做好了要吃苦的准备,但寨里的生活和条件超乎了他们的想像,他们的卧室离厕所只有一堵墙,孙丽娜老师说因为晚上睡觉太臭,他们要带2个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个池子,夏天时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时,因为水冷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孙丽娜老师右边眼睛失明,左边的眼睛视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因为山寨里缺少药物,只有自己扛下来,为看病省下来的钱帮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朱爷爷甚至还有一条有很多洞的秋裤也不舍得丢,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来,太感动了。

  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俩已经走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小学,让孩子们学习了美术、英语、数学等学习课程,也让孩子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万元,让小学里充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是*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凡的事情,我们向他们敬礼!向他们学习!做为00后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更应该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会心得体会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几乎瘫痪。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无论是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摔断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吃饭、跑步、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她把自己的*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础、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会心得体会3

  “你们仅仅用40多亿元资产就创造了上百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这一点比我们强啊!”在颁奖结束后,担任演讲嘉宾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英,专门找到陈陆文切磋,发了一通感慨。而陈陆文在感谢公司团队的贡献之余,进一步向本报透露,今后将继续坚持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在自身行业的投资,并将争取在境外上市。

  “金广实业已经从单一的冶炼企业,成长为拥有一条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集镍、铬、锰矿开采、冶炼及不锈钢制造于一体,在国内该行业规模处于前四位。”陈陆文说,为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他们已经在津巴布韦、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建起了矿石基地。“最近为了抓住*-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计划投资50亿元,在广西防城港建设年产1.2万吨的金属镍项目。在这里可以发挥矿石进口的便利优势。”

  陈陆文还呼吁要支持工业企业的品牌打造。如日本、美国、欧洲有很多世界性工业品牌产品,销售价格是*同行的很多倍。“这需要很多代前仆后继的努力,需要*支持民营企业,形成长期稳定持续的支持政策,不能变来变去。这样*才可能诞生出若干国际巨头品牌。”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5)

——2021感动*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

2021感动*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连日来,“支教奶奶”周秀芳远赴湖南山区援建学校扶智扶贫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了宁波市民,并激发了广大市民奉献爱心的热情。在周秀芳发起溆浦县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项目后,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持,5313名市民爱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齐了50万元建校款项,再次彰显了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博爱,书写了一曲奉献爱心的赞歌。

  鄞州中河街道荣安和院幼儿园将义卖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来;姜山幼儿园华泰星城分园将4062元义卖所得捐赠;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等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一位身患癌症的60多岁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里留言,她要捐赠5000元……市民的爱心接力,让项目捐款数额不断攀升。网友在朋友圈里转发支持:“与爱同行,一起为‘爱心搬运工’周奶奶圆一个助学梦”“在六一节来临之际,为山区孩子送上一份大礼”。

  本次爱心筹款目标金额为50万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时,善款募集达到500314.14元,参与人数达到5313人。其中,单笔最大捐款金额来自存希公益基金,为16.8万元。

  学习“我们公益基金的"帮助领域就是建希望小学、爱心结对和捐赠教学设备。自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关注。我们看到了周秀芳老师对山区孩子的爱心,也看到宁波人对扶贫事业的热情,我们很感动,觉得应该尽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负责人宋丽娜说。

  “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我比他们还要高兴,我的心要飞起来了。”周秀芳激动地说。她第一时间发微信语音给红花村党支部*向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50万元的众筹目标实现了,建主体大楼的钱够了,告诉孩子们,告诉村民们,告诉那两位80多岁的老教师,宁波好人帮我们圆梦啦!”

2021感动*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2

  *女排,是*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

  女排姑娘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跨越大海,*女排又一次踏上了世界大赛征程——

  9月14日至29日,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女排包括朱婷、袁心玥等奥运冠军在内的16名队员随队出征,开启卫冕之旅。

  *女排的精神,就蕴含在一场场世界大赛、一次次巅峰对决中。

  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女排在0比2落后意大利女排的情况下,一路逆转,最终3比2夺冠;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拿到里约奥运会金牌;

  2004年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得金牌;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冠军、从奥运冠军到亚锦赛冠军……*女排以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创造奇迹、铭刻历史。

  高高跃起、奋力扣杀,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样疾速凌厉,为球队拿下一个个关键得分点……这是20世纪80年代,郎*和*女排给全世界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之前的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当教练决定让郎*担任主攻手时,引发了争议和担忧——名不见经传的郎*刚从业余体校被选进北京青年队时,身材瘦长,各项素质较差。

  但郎*没有让人失望,经历了一年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后,在曼谷亚运会上几场关键比赛中,她的表现博得了满堂喝彩。

  女排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续传承。

  1981年,*女排在世界杯折桂,这是她们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年,她们又在世锦赛夺冠。但在体育赛场上,挫折和考验如影随形。

  1984年的洛杉矶,是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小组赛,她们1比3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输球后郎*特别自责,之后她冷静思考分析,找出了发挥失常的原因。

  在全世界瞩目下,郎*和女排姑娘们用一场漂亮的3比0,硬是把“挂在别人脖子上”的金牌摘了下来。

  1981年到1986年,*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上完成了5连冠,成为世界排坛第一支连续5次夺魁的队伍。

  “真正让我们为女排骄傲的,不是一直胜利,而是从不放弃。”

  从不放弃,始终贯穿着*女排的过去和现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夺冠热门的*女排面临重重困难:为*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的主力功臣赵蕊蕊受伤缺阵,*女排亦在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宣告卫冕失败。

  不过,*女排在比赛中越勇,最后杀入决赛。面对强大的俄罗斯队,*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2逆转击败对手,时隔20年再次获得奥运会的金牌。

  2013年,再度担任*女排主教练的郎*,面临的是比上次更困难的局面:女排在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队伍人才断档、后备薄弱,甚至连基本功、心理素质都不过关,想出成绩难度极大。

  但郎*又一次证明了她“铁榔头”的坚决:“接!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

  有心如此,然而现实残酷。

  2013年9月,郎*重新执教不到100天时,*女排在亚锦赛上先输泰国又输韩国,只拿到第四名,是30多年来的最差战绩。

  最困难的时候,郎*言传身教,以女排精神鼓励弟子们扛过去,并带给她们真正的竞技水*成长。

  历史惊人地相似,奥运会再次成为郎*的“逆袭之战”。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败给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仅以小组排名第四进入八强。

  然而,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不仅力克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还拿下荷兰,战胜塞尔维亚,夺得了那届奥运会*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许多人与30多年前一样,再次因*女排而感动落泪。

  “我觉得我心中拥有梦想,有目标和追求。选择了排球的职业道路,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回报,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场球的胜利,争取最好的成绩。”在排球生涯取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后,当今的*女排队长朱婷多了几分深刻体会,“在*女排这个集体里,女排精神的传承是激励我取得进步的原因。”

  我们赞美女排精神、追随女排精神,其实也是在追寻自己不忘初心、奋斗到底的人生价值。

  观看比赛时,我们欢欣鼓舞、感动振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自己的观众,一样需要面对竞争,为了更好的未来奋斗。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女排精神连着时代发展,反映着时代精神。

  从起点到低谷,从低谷到高峰,*女排有自己不变的底色,有接续传承的精神。

  女排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最深刻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永远斗志满满,从不轻言放弃。

2021感动*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3

  感动是水,有水,世界才不会干枯

  ——题记

  又一个春天,又一次感动。一座座奖杯颁给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相信,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未来。这是感动*的结束语。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身边的卫生纸叠成一团,这是眼泪,是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当音乐沉沉响起,当奖杯缓缓竖立,当我眼前被一簇簇马兰花所吸引,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了我心中。敬一丹说:马兰的生命力很强,它在戈壁上慢慢开放...是啊,提起马兰花,我想起儿时的一首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正如*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他一再强调:“我们核试验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医生让他躺下休息,他却说:“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完成他的责任,他与死神展开了争分夺秒的赛跑。没有人让他这么做,这是他心中的信念,对工作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很多很多: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陈斌强;行医在大山中的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她们的善良,她们的执着,她们的坚持无一不感动着中华民族

  上上下下五千年的子孙。

  感动*。这足以证明,我们有心改变,我们也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我们的灵魂在与现实接近,我们的美好品质在发扬,我们的身边有可爱的人。就像屏幕中一次次出现的花,像马兰坚强、勇敢,拥有着对生命的珍惜;像蒲公英*凡、坚韧,拥有着对美好的向往;像海棠洁白、纯净,拥有着天使般的善良;像玫瑰热情、执着,拥有着对爱的呵护;像青松伟岸、正直,拥有着对祖国的奉献。我们是*凡人,但*凡的人就是庸俗吗?不!我们应该像这颗颗植物,顽强,执着,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共谱美好的人生!

  谢谢!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6)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发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发1

  “*的保尔·柯察金”又一次站到了舞台的中央。

  继2019年荣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朱彦夫又入选2021年度“感动*年度人物”。

  颁奖辞让人泪目: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朱彦夫成为伟大*精神的践行者: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到退休老人,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成为践行伟大*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彰显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精神力量,感动了你我,也感动了*。

  溯源这样的精神力量,绕不开长津湖战役。长津湖精神里,有信仰和意志,有勇气和力量,有牺牲和奉献。正如朱彦夫,17岁的他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及左眼,却以长津湖精神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极限人生。

  朱彦夫之所以能感动你我,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堪比一部精神史诗,甚至比电影还要精彩。他的先进事迹耳熟能详,简单的话语铿锵有力,“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铿锵的话语,诠释了朱彦夫身上肩负的使命感从何而来,朱彦夫在对伟大*精神日复一日的践行中,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我们心灵的天空,种下的信仰种子,在某些时刻破土发芽时,我们赫然会发现:朱彦夫不仅感动了你我,还指引我们做了很多曾经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尽管朱彦夫伟大到同普通人有了距离感,但他的存在成为一种指引。这种指引,让我们明白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这,也正是朱彦夫能够感动*的原因所在。

  朱彦夫的人性光辉感动了*,更感动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淄博。淄博先模人物辈出,典型人物不是朱彦夫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这些先模人物有不同的先进事迹,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挺起了淄博精神的脊梁。

  一时艰难困苦,终将玉汝于成。感动了*的朱彦夫让淄博更笃信奋斗的意义,从而咬定目标、加力冲刺,围绕淄博的战略构想,开拓高质量发展路径,心无旁骛、一往无前地拼搏奋斗,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跨越赛”。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及启发2

  “致敬*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直接可以看见的奖牌和成绩,而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一精神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需要永远继承和发扬的。

  人类之所以走出蛮荒,取得其他生灵没能取得的文明,就在于我们一直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我们未曾满足于吃喝拉撒,也未曾躺*于生老病死,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路上,在不断地突破身体极限和认知极限,这才决定了人类走到今天。

  苏炳添,就是人类中一个追求理想、不断超越的例子。在运动员群体中,苏炳添的特点就是行为低调,但成绩稳定而不乏惊喜。他的身上,拥有的不仅是运动员的强大坚韧精神和心理素质,还有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力量:超越自我。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7)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心得体会 (菁选3篇)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心得体会1

  做一个伟大的人,并不是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是要用生命去祭奠。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伟大而又*凡的人。他们从不为自己做过的骄傲,只是一直在默默地为这个社会付出,哪怕只是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在他们中,有一位九旬老人,用夕阳余辉温暖失学儿童,是那样的无私奉献,心比金坚……

  刘盛兰是一位很普通的孤寡老人,没有子嗣,老伴也在老人七十三岁那年悄然离世。偶然的一次,老人在报纸上注意到了失学儿童的报道。起初只是抱着“想有个人送终”初衷的盛兰老人默默开始了自己的助学之举……一向节俭的盛兰老人为了能够尽快的帮助到这些孩子,每天捡烂菜叶回家煮清水汤。“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为那些失学儿童资助了七万多元巨款,要知道那些钱可是老人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中一点一点“抠” 来的……

  日子就这样匆匆而去,就像指间的细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盛兰老人已经孤身一人度过了六千多个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已经鲐背之年的他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前一直用各种理由推辞不去福利院的盛兰老人最终还是妥协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一道道划痕,仿佛是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老人——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他没有一分存款,所有家产都捐给了孩子们,可他与多数孩子从未谋面。

  如今因腿病已无法下床的盛兰老人,依然用微笑告诉我们——他很好,他没事的。可是又谁知道,老人多年不治的腿病又犯了。他总是在群众面前表现的很坚强,可没有人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在2005年的一天夜晚,一场大火将老人所有的积蓄及孩子们的来信烧的一干二净,老人为了抢救那些信,左耳不幸烧伤……

  到这里,我真的不忍心再写下去了。老人真的再一次深深打动了我。

  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感动中国并不遥远,其实人人都可以很伟大。记得颁奖词中这样说过——“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没错,我们都应该闭上双眼,思考片刻,自己到底与老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吃大餐时,老人在吃白水泡饭;我们游山玩水时,老人在拾荒;我们呼呼大睡时,老人在担心那些失学儿童……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能让我们感动的人,从小事就能看出。捡起教室里的纸屑,是为了教室的卫生;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为了他人的舒适;栽一盆花,是为了来往人群的好心情;打扫好学校的卫生,是为了大家共同拥有的良好环境。他们都很伟大,足以让我们感动,其实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也能做让他人感动的那种人。

  盛兰老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发出警示与呼吁:以老人做榜样,我们要争做生活中的善人,行动上的快人,学习上的智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我会牢牢记住老人的名字——刘盛兰,他伟大,让我感动……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心得体会2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母亲!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母亲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亲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心得体会3

  那张图,让我久久难忘:左边一位爷爷,右边一位奶奶,穿着最普通的外套,戴着袖套围裙,笑容很灿烂,皱纹如镌刻。他们不是穿着防护服的一线工作者,也不是穿着警服的一线英雄,他们只是一对开着一个特殊 “厨房”的*凡夫妇而已。

  这对夫妇如是说:“生死是大事,吃饭也是!”他们的厨房,非常特别,竟然开设在江西肿瘤医院旁的小巷子里,而且是一家亏本收费的“抗癌厨房”。18年来,这对夫妇从开设一个早点摊开始,到如今的一排炉灶、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一块钱一个炒菜的价格,一直坚持的24小时服务,为癌症患者和家属提供炊具和调味品……经营着这个“爱心厨房”的*凡夫妇,就是已年过六旬的万佐成和熊庚香。

  “感觉值得。”万佐成说。这一声“值得”的背后,是18年的炉火不息,坚持不懈。医院全年无休,老万夫妇和他们的爱心厨房也是全年无休。一年365天,爱心厨房从不打烊,包括万家圆圆的除夕。除夕那天,老万夫妇还会给肿瘤医院的患者和家属做一顿免费的水饺和红烧肉。就这样,一天24小时中,从凌晨4点起床用木柴给煤炉生火,9点前得把厨房收拾好,就此一直忙到夜里9点后,老万夫妇才能吃上自己的晚饭。

  我们都清楚,一个人一旦得了癌症,将会意味着什么。不仅是自己丢掉工作,不仅是长期医疗的痛苦,不仅是巨额的医疗费和生活支出,还有家人长期的陪伴、看护和担忧……这些足以击垮一个普通家庭,足以让泪水和忧愁布满整个家的天空。于是,他们每次的开支,都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节省下的都是生命和希望!

  一炉火,一份心,就能守护人间温暖。一炊香起万灶烟,“抗癌厨房”就这么*凡又温暖地存在于陋巷,让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就有了家,让患者有一份来自家人掌勺的熟悉味道,更是让那些被病魔逼入绝境的人心中有一处温暖停憩的港湾。感动我的,正是这份*凡、渺小却温暖、伟大的善良和爱心。

  “坚持到倒下为止,坚持到无能为力为止!”有人曾问,你们都这把年纪了,你们自己省吃俭用,还给别人最高价不超过2。5元的服务,你们图什么?你们不亏吗?这对夫妇的回答总是:“不亏!”这声“不”字,一说就是整整十八个年头,一说就是十八个365天的风吹雨打。

  还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一段台词,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内心。老太太对警察满脸绝望地说:“4万元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谁家能不遇上一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让我们更加明白,老两口的初心。他们的一点善行,能让病人和家属吃得好一点,负担轻一点,遗憾少一点,内心暖一点,足矣!感动我的,正是他们的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和坚守。

  “人生百味,皆在饭里。不吃饱饭,哪来的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怎么重拾起生命的希望?”这对老夫妇的爱心,足以感动全中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福建、山东等20多个地区也开始创办免费供餐的特殊厨房,人间真情的接力棒在不断传递,人性的暖风正刮过每一寸中华大地。感动我的,是他们在传递和播种的爱和希望。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身在陋巷的厨房,烹煮的是焦虑和苦涩,端出的是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他们却还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对这对夫妇的颁奖词,也是对这对夫妇的崇高敬意,更是对所有国人的爱心号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感动了,见证了,这是人性温暖的力量。这对老夫妇,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比感动更大的分量。

  他们的精神,更应成为中国精神。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8)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菁选3篇)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仪式开始前,杜富国让战友帮他脱下病号服,换上军装,刮净胡须。而他的父母、妻子,也特意换了衣服、打理了头发。“这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父亲杜俊说。

  据在场的战友们描述,大队长和为杜富国颁授证书和奖章后,希望他更加坚强,争取再立新功时,杜富国用洪亮的声音回答“是,首长”,并挺直了身板,举起残缺了的右臂,敬上特殊的军礼。

  此前,杜富国舍身保护的战友艾岩,也到了医院。这是他在杜富国受伤后,第一次到医院探望。“现在才来,是我觉得应该替富国扫完没有扫尽的地雷。”他说,几天前,坝子雷场已扫雷完毕。

  扫雷英雄,直面未来说“加油”

  今年27岁的杜富国,2010年冬天入伍,2015年主动申请前往临时组建的扫雷大队。在他受伤后,出于对他的伤情医治和心理疏导的考虑,医生婉拒了更多的探视。

  11月25日,杜富国的身影,出现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的节目中。这是在他受伤后,第一次公开亮相。

  杜富国讲述了申请加入扫雷大队、负伤的经过。他说,主动申请到扫雷大队,是边境村民一个人被炸三次的故事,让他深感作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而在负伤前,他确实考虑到身边战友艾岩的安全,“脑海里有闪过一两秒钟”,往艾岩一侧倾了身子。

  杜富国在讲述中,谈到让艾岩退后时,说“与其两个人都受伤,还不如我一个人伤”。

  据了解,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杜富国目前身体恢复较快,并在得知真实伤情后,表现得很坚强,没有哭闹。据他的战友们说,他在沉默了一阵后,主动要求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希望身体能早日康复。

  谈到未来,杜富国说“我会勇敢面对”,为自己喊出“加油”。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2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老兵心语:“我是在替战友活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许多年后,孙景坤的赫赫战功才被村民们了解。65岁的村民张德胜回忆起最早发现孙景坤的“秘密”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我从废纸堆里捡回一本旧书,翻书时,我看到里面讲一位战斗英雄叫孙景坤,还有他的照片,我一看这不是孙大爷吗?”

  拿着这本书,张德胜跑到孙景坤家。孙景坤不识字,张德胜就把文章读了一遍,听到支全胜等战友的名字,孙景坤点了点头:“是,写的是我。”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在大女儿孙美丽看来,父亲对自己严苛,对孩子们也几近“无情”:小时候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老师说你爸是生产队长,开个证明来,学费就可以免了。孙景坤却火了:“就因为我是队长,才不能这样做。”孙美丽被迫辍学。在生产队干活时,她干得好,别人评3分工,生产组长给她评了7分工,孙景坤知道后,把组长批评了,硬逼着把多的工分给拿下去……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出心底的想法:“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3

  雅典奥运会冠军*女排倒在了通向金牌决战的路上,卫冕梦碎,那是个令人伤心的夜晚,但是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忠和却顾不得难过:“接下来还有一场铜牌争夺战,下一场比赛我们必须打好。”失去金牌,铜牌的意义在哪里?两天后*女排用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回答:虽然*女排最终与金牌争夺战无缘,但这是*体育代表团在三大球中唯一收获的一块奖牌,其成色虽然无法与金牌相比,却因为唯一而格外珍贵。

  在*的三大球项目中,女排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其中1984年和2004年两度夺冠,1996年荣获银牌,1988年和2008年两次摘得铜牌。而正是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女排成了国人心中的一面精神旗帜,从她们领三大球之先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始,这支球队肩负的就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胜负了。

  北京奥运会有一项收视率统计显示,奥运会开赛以后,虽然举重、、跳水为*军团不断收获金牌,但是最受国人关注的项目却既不是这些夺金大项,也不是拥有众多NBA大牌球星的男篮比赛,只要有*女排的比赛日,那当天的收视率冠军一定是属于*女排的。其中8月15日晚8点的那场“和*之战”,央视的直播更是吸引了2.4亿电视观众收看,据统计*女排的前四场小组赛就累计有6.5亿观众收看了电视直播。

  在铜牌争夺战中战胜古巴队后,主教练陈忠和面对摄像机镜头潸然泪下。陈忠和此前坚持从不在大家面前掉眼泪,不过在锁定奥运会铜牌那一刻他的情不自禁可以说明这块奖牌是多么来之不易,用他的话说,这是*女排用血汗和泪水铸就的一块奥运奖牌,是一枚血淋淋的铜牌。

  作为雅典奥运会夺金时的主力,冯坤、周苏红、刘亚男、杨昊、张娜以及只打了三分钟就再度受伤的赵蕊蕊,她们一路忍受伤痛坚持到北京奥运会,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有人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有人则需要每天面对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女排最终没能实现卫冕冠军的梦想,着实令人遗憾;但是几位老队员用坚强的意志和不灭的梦想战胜伤病坚持到底,带领初出茅庐的年轻队员用血汗拼出一枚铜牌,足以证明自己,一样赢得了掌声和尊敬。


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50篇(扩展9)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21年人物颁奖盛典心得体会1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拖着病弱的身躯,拾荒助学子,高贵的心灵在人间写下大爱;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带领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35年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的沈昌健;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的格桑德吉;多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绝症母亲姚厚芝;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的方俊明;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的龚全珍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我们几度眼泪汪汪。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因为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无尽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就在你唾沫横飞地做个愤青的时候,就在你以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将所有的怨愤化为对社会的抱怨的时候,而有些人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坚守所以,请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会不会因为袖手旁观而变好,它需要我们指出不满的同时还更需要我们行动,请相信好的建议和有声的监督迟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请不要将一味犀利的批判当成自己获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获得一时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转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无聊和满心的空虚。而真正的高兴,唯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才给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想想自己献过爱心和做志愿者的经历吧)。请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装”出来的,装得久了就是你的习惯,也会内化为你的气质和品行,如果整个社会也跟着我们一起装的话,那它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民族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请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们,你和我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还有,请在可能的时候,做个理想主义者吧,既为我们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做个理想主义者,首先对自己而言,证明我们是活着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继续活下去和将会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

  其次对身边的人而言,远离现实和功利的我们会带给他们更多阳光的生活态度;当然也会让担心我们的人儿梦里不再有呓语,能睡个安详踏实的觉如果我们还没有那样博大的胸襟,也没有高尚的奉献精神,请你(当然也有我)不要气馁,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积极的道德和消极的道德里面,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践行积极的道德,那么我们可以先从消极的道德开始,选择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所以,请做个温暖的人吧,你温暖,身边的人就温暖,世界也会有温暖!这个社会需要理想主义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儿从相反的角度看,会是另一种结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诚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吗?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感动 人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