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

心得体会: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

时间:2022-08-09 0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

 

 心得体会:在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不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面临着总量增速放缓、质量和效率提升阻碍重重的现实难题,迫切需要探索出三大产业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在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三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开发周边产业拓展农业价值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就必须摆脱目前以低端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大农业”,通过推动农业周边的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形成垂直产业链互动,来拓展农业价值链,提升农业增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普遍存在农业价值链过短的缺陷。农民耕种或养殖的产出未经加工直接出售,给其带来的增加值收入非常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农村资源过度分散,农户自身投资能力有限,农业相关配套制造业(如食品加工)和服务业(如农业旅游)长期缺位导致的。因此,在新时期增加农村的非农业投资,大力拓展农业产业链,对解决“三农”问题来说尤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因此,在未来的“三农”工作中,要积极开发农业周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第一,要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民签订长期收购协议,鼓励其培训聘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拥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以品牌的力量带动原产地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积极探索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网络销售”等产销模式;培育与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食品生产企业,进军高附加值的食品细分市场,进而带动农产品原材料产地的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在城市郊区或生态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农业+”、“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与旅游、亲子、文化、疗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农村旅游业态和产品线,开发门类多样的主题农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

 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强化对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古村落的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完整风貌,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非破坏性的适度开发。

 第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革新浪潮,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利用电商平台将一线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与最终消费者连接起来,通过缩短中间流通环节来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高端制造弯道超车 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与美、德、日等发达工业国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以机器人这一典型的高端制造产品为例,截至 2017 年,中国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机器人消费大国,但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 90%的份额,仅 FANUC、安川、KUKA 和 ABB 四家公司就抢占了中国约 65%的市场份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对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提出了新要求。第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动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制造业相关政策向创新引导型政策转型,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极具活力的中小型初创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营造全社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第二,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杰出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有了人才队伍基础,才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第三,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和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世界新一轮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潮流。在传统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难以赶超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但在新兴业态上,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要鼓励支持本土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将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技术和产业模式进行融合,另辟蹊径,实现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弯道超车。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在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贡献的 GDP 比重通常超过 70%,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吸收就业的能力远超农业和制造业。但直至 2013 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 GDP 比重才超过制造业;直到 2015 年,我国服务业产值占 GDP 比重才超过50%关口。就服务业发展结构来看,我国服务业仍以面向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为主,而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而且财务、设计、广告、公关、商务咨询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市场基本被外资跨国公司垄断。就服务业发展城乡差距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基本聚集在城市,服务客户以城市居民和企业为主,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非常严重的现代服务业缺位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建成体量大、种类全、质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拥有非常好的比较优势。我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制造业企业集群,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客户群体,也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毕业生群体,可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要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交叉融合,借助制造业基础优势,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在打破两个行业间的隔阂与壁垒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对发展现

 代服务业而言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在于依托我国制造业企业集聚带来的体量最大的“本土市场效应”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第三方设计、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公关会展、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广告推广、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补足国内市场高端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打破行业边界,延伸其自身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向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向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消费能力较差、居住分散,导致农村服务业呈现出以低端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的状态,服务供给总量小、质量低、门类少的现状。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制造业以中小型私人作坊、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主,农林牧渔企业也大多不成规模,因此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较差。农村高质量现代服务业的长期缺位也是导致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因为离开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农村单靠农业和制造业难以充分解决大量农民的就业、脱贫和增收问题。因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之一,就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助力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革新浪潮。在推动现代服务

 业深入农村的工作中,首先要借助“互联网+”的业态模式和技术手段,降低城市服务业企业为农村客户提供服务的营商成本,这必然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此外,还可以为企业搭建“三农”相关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农资租赁等互联网平台提供政策便利和资金扶持,为现代服务企业面向农民提供的技能培训项目如淘宝大学等提供奖励和补贴。最后,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制造业或农业大项目、大投资的刻板观念,要给予配套服务业投资项目足够的重视,积极吸引与当地优势制造业或农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投资农村,实现本地范围内的三大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产业良性互动中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 互动 高质量 心得体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