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为青年人讲好“马克思主义”,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为青年人讲好“马克思主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感慨是:“思政工作的春天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文艺、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领域工作座谈会。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迎来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隆重召开,聆听了总书记对思政工作的指示和提出的要求,见证了中央 31 号文件在全国各地的落实落地。
现实往往是在蜿蜒曲折中前进,道路通常要在起伏错落中试探。我们既要看到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更要保持头脑清醒,创新实践、开拓进取。新形势有新期待,因为会有更加优良的环境可以大展拳脚;新形势有新压力,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迎势而上,撑起青年学生成长的万里晴空。
春天来了,不代表一定会有开往春天的地铁;地铁来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同向同行。在青年学生中宣传好、阐释好、讲解好马克思主义还需我们更多与时俱进、创新实践。
因时而进,回应现实,把经典理论转化为讲解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成就巨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诠释、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同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节奏高速多变、利益诉求多元、矛盾复杂多样,个体生存面临站稳脚跟和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面临如何回应和指导社会现实。
比如与其它社会思潮的关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独立化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于青年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已不是唯一选项,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无法回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再正确、再精妙,只有能运用、有实效才能让人信服。
马克思主义“教育”在于让青年学会、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问题就必须回应现实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呈高压态势,一方面让青年看到了中央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勇
气,另一方面贪官污吏的卑劣行径也冲击着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判断。这需要我们的理论讲解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主动回应,善于直击要害,事半功倍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宣教主要载体是教材,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中和课堂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学术性、系统性和高度概括性。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有机衔接,或用现实样本支撑理论教学,在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丰富复杂性之间搭建桥梁,联系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主动出击,面对真问题,寻找真办法。
因事而化,创新表达,把单一方式转化为创新实践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面临很大压力,因为不好上、上不好。学生听别的课,嗷嗷待哺,敞开心扉,如饥似渴,消化吸收。但对思政课却先入为主,听课的人往往是先行关闭了头脑的大门,上得精彩才开门听课,上得无聊直接闭门谢客。“严肃”、“刻板”、“满堂灌”、“照本宣科”等已然成了思政课的标签。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单一、落后无法回避。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内涵,解决好体系重复问题。对青年来说,多年求学中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要明晰高校思政教育和中学思政教育的区别,既要重视理论传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要创新挖掘理论所蕴含着的理论品格、思想方法、伦理价值等,要从学生解决自身思想困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创新形式,解决好单调单一问题。过去,我们有的课堂内容一成不变、讲述方式始终如一,一套内容甚至能讲一辈子。面对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改变对思政类课程单调单一的印象,就要改变传递、传授的方式。比如青年喜欢与众不同,喜欢灵动活泼,喜欢出乎意料,这就要在讲解中丰富表达手段、创新交流方式,特别是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与网络交流方式。
创新观念,解决好以心换心问题。只有对青年心理状态、生活阅历有敏锐和精准的把握,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有何困惑、有何思考,才可能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听得信、记得准。一堂立体丰满的党课,就要像一次精心设计的旅途,步移景换、处处惊喜。就要像送一份恰到好处的礼物,要有一个独具匠心的包装、一个恰如其分的场合、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俘获对方的心,让其储存很久。
衡量一堂课是否合格,标准只有一个,不是看教师,而是问学生。不是看老师付出了多少,讲授了多少,时间占用了多少,而是问学生听进去多少,记住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反思了多少,有没有入脑、入耳、入心。
因势利导,固本培元,把多元挑战转化为本领提升 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并提出了“四个挑战”。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然而,要把外化的教育引导目标,内化为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意志与自觉行为,绝非一件易事,更不能凭喊破嗓子的一时虚火,而要靠“润物无声”的真功巧力。
要有真本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读经典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透、学通,才能讲透、讲好,才能让学生听明白、有思考。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思政工作不仅要巩固和坚定学生已有的正确思想,更要“正本清源”。对网络中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现实中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和精致利己主义,思政工作者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回应,摆事实、讲道理,让真理越辩越明。
要能守住主责,确保同向同行、协同共进。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要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要会适应大势,占据和筑牢网络阵地。总书记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处不网……从一定意义上,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思政工作者要顺应时势、提升本领,将传统的以课堂为空间、以课程为时间、以面对面教学为固定身份关系,延伸并满足以网络为空间、以需要为时间、以点对点互动为随机心理关系的需求。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为青年人讲好“马克思主义” 青年人 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