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持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 体会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由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近年来,青岛市纪委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 80 余项制度,持续优化、再造工作流程,促进各项制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在推进制度系统集成和效应叠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匹配协调,把各项制度作为“零部件”有效安装、整合到纪检监察工作这列“动车”上,确保运行高效。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持续优化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这一“动力系统”,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持续优化履行监督首责这一“照明系统”,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练就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火眼金睛”,形成数据化精准监督、常态化及时监督、下沉式深度监督、靶向式有效监督的新路子;持续优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这一“传动系统”,注重打通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统筹联动、协同推进,增强整体效果;持续优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这一“控制系统”,抓好干部队伍这个决定性因素,大兴学习、进取、求是、自律、文明之风,确保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方向准、步子稳、行得远。
需要明确的是,制度系统集成不是简单堆砌,而是尊重法律法规立法原意,从更高层面强化功能统筹,确保各项制度有机衔接、高效运转。因为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种监督都会对其他监督产生重要影响,也都需要其他监督协同配合,必须上下统筹、联动推进。实现有机衔接,就要以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为基本遵循,同时吸纳自身工作中创造的经验做法,实现制度相互嵌入融合;实现高效运转,就要强化流程再造,实现上中下游一体运转,有效避免各项制度和环节相互掣肘、执行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当然,实践永无止境,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我们认真对照上级制度规定和工作要求,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推动制度建设常优常新,使制度始终符合时代需要、跟上工作步伐。
强化制度集成、协同高效,最终要落实在制度执行上,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实现工作协同、质效提升。抓好执行,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此同时,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增强大局思维、团结意识,持续提升分析洞察问题、运用纪律法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科技手段等方面的本领,以担当迸发实干激情、以创新求突破促落实,充分发挥监督保障制度执行、促进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破解监督难题,继续深化相关改革,进一步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这样,才能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读后感
近日,《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步法”编织权力之“笼”,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坚持构造政治建设的“纲”。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严格执行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全面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有效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问题。
持续筑牢思想建设的“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只有坚持不懈抓实抓好思想建设,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奋力前进。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上讲台、进学校、下基层理论宣讲、讲党课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通过学习引领,确保广大党
员干部学习入脑入心,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并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科学精准。
牢固树立组织建设的“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都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让党的旗帜在每一块阵地都高高飘扬。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鲜明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
。
紧紧抓住作风建设的“要”。“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纠“四风”、树新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既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后墙不倒”,又加强教育引导、弘扬新风正气。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决整治违反工作纪律、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作风问题,坚决破除作风建设的“中梗阻”“绊脚石”。
不断稳固纪律建设的“根”。纪律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既包括领导之责,也包括监督之责。坚持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
程。并做好日常监督,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坚持紧握巡察“利剑”,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读后 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一书,强调监督在党管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作为纪检干部要明确工作方向、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发挥好监督惩处、参谋助手、服务保障作用,立足本职工作,念好“学”“敢”“干”三字经,强化监督执纪、履职尽责,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字正己,固本强基,学以“修身”。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从“零”开始强化理论及业务技能学习,用党的宗旨、纪检监察干部高标准和严要求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制定详实周密的学习计划,强化专业“知识库”,坚持边学边查、边学边改,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法规制度。结合开展“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百千工程”活动,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
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时刻牢记正人先正己的工作理念,时刻对镜自省,锤炼钢铁之躯、忠诚之魂,拒绝“灯下黑”。
“敢”字为先,铁面执纪,敢于“亮剑”。坚持“聚焦、精准、规范、有效”的标准,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标准不高、落实不力、效果不优,甚至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冷横硬推、吃拿卡要等消极和腐败行为,敢于下狠手、出重拳,及时清除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在疫情防控、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项目建设招投标、生态环境保护等日常监督中敢于得罪人,不怕“穿小鞋”,拒绝“人情味”,把忠诚、原则当做人生信条去践行,铁面无私、不走形式,坚持原则、有一说一,动真碰硬,督促党员干部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壮大。
“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干出“实料”。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政府的眼睛、耳朵、戒尺,是党剔除腐肉的“利刃”,各项工作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纪检监察干部是直接执行人,要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保持高压态势,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一体推进“三不”战略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政治监督的实
际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沉一线,到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党的关怀就在身边,用一言一行中彰显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采,营造清明清朗的政治生态,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真正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探索步伐加快、成果显著,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近期本人认真研读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两本书,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贤吏、如何常修为政之德有了更深思考和见解。
贤吏之道在于常铸忠诚之德。“天下之德,莫大于忠”。有了忠诚的信仰,就能在面临任何困难时,做到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对党绝对忠诚,时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
贤吏之道在于常存担当之德。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嘱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效法先贤,持续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要把敢于担当的精神立起来、让奋勇争先的意识强起来,以敢于刺刀见红的血气、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问题、真刀实枪解决问题。面对自身瓶颈短板敢于自我革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横刀亮剑,面对矛盾敢于挑战化解,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激流勇进,勇毅前行,勇攀高峰,做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奋斗者,做踏实苦干、宠辱不惊的担当者,切实用担当作为的成效诠释对核心的忠诚、对组织的坦诚、对人民的赤诚。
贤吏之道在于常守清廉之德。“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只有廉洁,才能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才能为政公平、理讼明正。江苏历代先贤的重要共性,在于“清正廉明,自奉节俭”。廉洁是立人之大节,人廉则正派,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
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多积尺寸之功,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加强廉洁习惯养成,防腐拒变,防微杜渐。要时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在奋发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永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政治本色。
贤吏之道在于常修正己之德。“善治天下者,求之于其身而已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儒家思想认为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从注重自身修养德行开始。我们党更是一个特别重视德行修养的政党。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品行和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管理社会和百姓的效果,上行下效,只有做到正己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慎初慎始、慎微慎欲、慎独慎权,才能够树立起权威,获得百姓的信服,从而真正担负起管理的职责。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修己以敬”然后做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从小事小节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完善自我,时时立德固本,修身正行,才能做到怀德自重,高德自守,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欲事立,须心立。
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百年大党新飞跃,“吏治之清浊,关系民生之休戚。”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杨晓渡
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地位,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专列一章作出重大制度安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党长期执政 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
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制度安排,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纯洁的认
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套强化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净化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我们党长期执政必然面临被腐蚀风险,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西方所谓的政党轮替和三权分立,根本上要靠党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只有把自我监督的有效制度确立起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消除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推动执政能力整体提升,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因此,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党和国家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
(三)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成功做法。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党规管党治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一体两面、高度契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内在一致、高度互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各方面监督;从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出招破局、统领牵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保障国家监察体制创制突破、提升效能,着力探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为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第一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整体谋划和一体落实,有效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
(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有效监督制约公
权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彻底胜利的必由之路。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以权谋私,反腐败必须强化监督、管住权力。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也不能低估,腐败存量不少、增量仍在发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打好反腐败斗争持久战。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表明党中央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有利于巩固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有利于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对所有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以案促改、健全制度,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有利于统筹推进党性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二、坚持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和国家监督的制度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推进监督制度改革,初步形成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框架。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巩固、深化发展。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
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依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依靠的是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卓著成效。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领导这个“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个“魂”,深刻把握党中央精心设计自我监督为主体制的政治考量和政治内涵,从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不断强化党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首要强化政治监督。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最关键最紧要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是党中央对我们在大政方针上的引领、在思想理论层面的要求,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最终都要落实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上。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守住政治监督根本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
督检查。要聚焦政治原则、政治生态、政治担当,着力检查强化思想武装、贯彻党章宪法、执行大政方针、遵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行使公共权力等情况,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团结统一。
(三)坚持推进监督全面覆盖。监督全面覆盖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的重要体现。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党内监督全覆盖;从党的十九大后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国家监察范围,到逐步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从大力推动“有形覆盖”,再到走向“有效覆盖”,填补了从好党员到“阶下囚”、从好的公职人员到“阶下囚”两个方面监督的空白,党和国家监督工作逐步延伸到每个领域、每个角落。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做实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不断释放全面从严、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坚持压实党委纪委责任。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失责必须追究。把领导的权力和监督的责任对应起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党委负主体责任,对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负责;纪委负监督责任,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
作。正是依靠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通过监督检查、约谈提醒、述职述廉、追责问责等方式,持续强化“两个责任”,并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才取得了管党治党丰硕成果。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守土尽责,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党一起抓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紧盯“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更要抓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示范,起到了徙木立信的作用。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同样要聚焦重点对象,紧盯“关键少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带动和促进整个监督体系不断健全、更好运转。
(六)坚持健全制度机制。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方法论。在强化党和国家监督过程中,党中央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把加强监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实现制度
建设与时俱进,推动监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制度建设不能简单地立足于发现和解决当前问题,而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破解监督难题,继续深化相关改革,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进一步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推动监督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涉及各级各类监督主体、监督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上来,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不断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日常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各级党委(党组)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监督作用,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全过程。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把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增强斗争本领,通过以身作则、
以上率下,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监督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坚持权责统一,抓好问责条例贯彻落实,以精准规范有力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政治担当,主动开展和自觉接受监督,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二)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要突出党内监督政治属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和常态化,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坚守职能定位、践行职责使命,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健全制度机制、提高治理能力,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补齐日常监督短板,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贯穿始终,综合运用平时观察、谈心谈话、检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视巡察整改、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做起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深化政治巡视,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建立健全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充分彰显巡视监督严肃性和公信力。要完善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能力。上级监督必须加强、同级监督不可偏废、下级监督必须支持,这三点做好了,“关键少数”就能盯紧盯牢。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完善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
导干部监督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推动主要领导干部决策和用人情况等在适当范围内公开,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约束。
(三)强化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位置、发挥保障作用,必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统筹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提升履职尽责水平。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坚持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推进双重领导体制...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心得 体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给国际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有效推动国家间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势在必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完善,让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好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有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顺应国际大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虽然给全球治理带来阻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但其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了。人类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事,要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守护人类共同家园。
促进团结合作。当今世界,人类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共谋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家园,要靠各国加强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齐心协力应对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中强调:“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在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多领域合作中增进各国共同利益,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维护共同安全。共同安全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只顾一个国家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终会贻害自己。”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正确选择。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
任。大国具备更多资源和手段,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同时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努力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安全稳定的环境。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心得体会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并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过专门批示。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 3500 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 万人”,给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带来了新动能。
职业教育体系是否完善,是关系能否为产业发展有效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重大问题。据人才资源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省机械制造加工人员缺口达 1.45 万,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分别为 2.90、2.36、1.47;2019 年第四季度的报告显示,我省制造业需求同比增加 11.01%,其中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和工业机器人等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有较大需求。技能人才供给的规模、结构和层次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及高端人才岗位的人才供给不足,这与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息息相关。
目前,我省职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仍然较为薄弱。近几年,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生均校舍面积等 4 项指标增长 15%以上,但有的学校基础条件不达标,优质学位供给仍然不足;二是专科高职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还难以培养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高加工度工业等新兴产业急需的工匠型人才;三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不畅。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还不到位,本科以上层次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乏力,本科院校招收中职、高职毕业生规模偏小,培养模式也不太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特点。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强基固本和提升层次上发力,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我省产业需求,建立和完善中职、高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衔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夯实基础地位,办就业与升学有门路的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职业教育体系才稳。
一是抓好公办中职学校布局。按照每个县市原则上办好 1 所中职学校、每个市州本级至少办好 1 所示范(骨干)中职学校的要求布局。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区域人口变化趋势和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分流比例,做好中职学校办学规模预测,满足本地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需求;二是淘汰不合格中职学校。对未达到教育部设置标准的中职学校采取限期整改和限制招生等措施,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则停止其招生资格或撤销学校设置,并对多年未招生的“僵尸”学校进行清理;三是推进标准化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建立我省省中职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力争到 2022 年全省中职学校全部达标;四是加强专业布点与建设引导。指导中职学校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和新
增劳动力就业需求设置专业,每所学校把重点办好 1 至 2 个专业群作为办学基本盘。
——强化质量特色,办地方与行业离不开的高职专科教育。
在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中,高职专科教育是中坚力量。突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质量和特色,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是切实保障我省参与的国家“双高计划”取得更大进展。国家高职高专“双高计划”项目是动态管理的,不进或少进则退,我省应增加投入、给予政策支持,确保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各阶段建设任务;二是实施品牌专业群建设工程。在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基础上,每所学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重点打造一个高水平专业群,目标是在全国同类专业群中居领先地位或第一方阵,在全国相关行业领域内发挥领头或骨干作用;三是开展长学制专业试点。针对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选择部分专业进行长学制试点,以培养复合型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也为办好本科职业教育打下基础。
——突破办学层次,办当今与未来不能缺的本科职业教育。
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积极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是打开公办高职院校升办本科职业学校的“口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使我省入围国家“双高计划”院校项目的学校纳入国家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再逐步扩展院校范围;二是试办本科职业教育专业。采取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开办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根据各自优势分别承担培养任务;三是扩大中职、高职毕业生升本规模。鼓励优质本科院校参与招生,在全省本科年度招生计划中确定适当比例并单列指标,确保本科院校单独组班并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