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2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数字科技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

 发展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 2019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在新时代,如何更好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数字世界版从本期开始开设“数字科技名家谈”栏目,约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为栏目撰稿,聚焦数字科技前沿方向和关键领域,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思考和最新成果。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科技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各方面产

 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数字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动能持续转换、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的有效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祝贺 2019 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时指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新篇、亮丽华章。

  一、数字科技有助于经济转型,突破“大而不强”痼疾

  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痼疾是“大而不强”。今年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虽然当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但产能落后现象明显,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仍较薄弱。统计显示,我国机床产量占全球 38%,但高档数控机床依靠进口;钢产量世界第一,但码头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需要进口;铝产量世界第一,但飞机制造用铝依赖进口。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全球产业链条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发展方式深刻变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兴数字科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任务。“从数据中来,

 到实体中去”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扎实有效的数据积累和价值挖掘,数字科技可望全面赋能金融机构在获客、审核、运营、风险定价、反欺诈、贷后管理及资产证券化等各领域改变传统作业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地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与发展难题,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助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数字科技促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其在第一、第二产业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对转变生产方式具有积极影响。譬如,在对农户给予“精准滴灌”信贷支持的同时,还为其提供“猪脸识别”等现代化的种养殖管理、物流与监控系统,有助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降本增效。通过利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锅炉热效率提高 0.5%,60 万千瓦机组一年可节约燃料费用 200 余万,在降低全社会能耗与污染治理成本的同时,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精益化转型。

  二、数字科技有助于提高经济“成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经济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际与国内问题相互影响的大背景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各行各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知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夯实创新基础,在数字科技发展的各个前沿阵地大有作为。

  数字科技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首先,它可以对行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技术设施进行重构,从而加速新技术应用,提高资源流转效率,避免无序、重复、低效建设,降低企业的开发和运营成本。其次,可以基于对大数据的积累和洞察,丰富产业知识图谱,对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塑,探索出更符合国内企业资源禀赋、国内用户需求偏好的发展路径。再次,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化实践,深化业务融合与技术创新,促使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紧密贴合,为行业持续发展创造长期价值。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核心技术已经活跃在我国产业赋能的各个领域。其中,人工智能意在通过语言和图像识别、神经网络等技术延展人类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用户身份、预测用户行为和替代真人参与。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整合信息系统、消除数据孤岛、快速部署和上线开发需求,增强获客、运营与风控创新能力,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三、数字科技有助于启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培育经济新

 增长点

  18 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先后发生三次工业革命。与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计算机通信革命均发端于西方国家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置于同一起跑线上,面临同样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系列创新带来的物理、网络与生物空间三者融合,开启连接、融合与共生的崭新时代。数字科技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将为实体经济创造新动能,加快打造“数字中国”,纵深实现数字经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恰与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形成历史性交汇,带来“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

  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共建于各行各业,在多场景中打造数字生态,由点及面,共同描绘出数字中国的新蓝图。伴随5G 技术逐步成熟,5G 产业生态加速构建,万物互联和人机深度交互正在成为现实,数字科技在推动数字经济方面也将会更加得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我国已向基础电信企业颁发 5G 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 5G 商业发展、产业应用新阶段。借助各类传感器、监控器、计算器及实时定位系统,将可实现对各类物品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在制造、物流各领域用于远程及无人操控,助力企业轻型化与降

 本增效。

  城市作为承载各行各业的场景综合体,是数字中国的天然组成部分。智能城市建设是政府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抓手,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数字城市信息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准备,基于数字科技手段的城市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数据结构、模块化的算法模型与数字网关,从而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在帮助政府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充分保护企业和居民的个人隐私,在无需重复搭建底层基础设施的条件下,直接赋能城市管理与服务,实现各方生态共赢。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蓬勃的势头,并开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数字科技正在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展望未来,数字科技发展将进一步渗透至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驱动由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组成的二元结构,向加入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转变。在资源要素驱动乏力、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消费需求多样化且易变的背景下,实体产业转型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日趋强烈,将为数字科技创造更为巨大的发展机会。数字科技在成为数字经济实现手段的同时,本身也是一个新的行业形态,值得我们

 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抱持更多期待。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高质量政绩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十四五”发展目标,还是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都贯穿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统一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需要强化政绩考核。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政绩考核,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要求,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鲜明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 gdp 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

 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勇破难题、担当奉献。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酒店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这几年以来爆发的新冠疫情重构了酒店行业的需求与供给格局,不断推动中高端酒店的高质量发展。从需求端而言,疫情使得居民旅游出行和商务出行模式及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居民旅游出行方面,潜在的出境游转向国内游,国内度假游趋向城市郊区和周边等短程旅游市场,休闲、亲子、度假等产品受到欢迎,住宿客人关注健康、品质、安全。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上涨,支撑起了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中高端酒店行业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目标群体,伴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此外,经济型酒店和豪华型酒店的消费转移进一步推动了中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

 疫情期间,酒店积极落实安全卫生防控工作,加强常态化防控各项举措。进入酒店需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酒店定时对各区域进行消毒并做好公示,确保会议放心、安全召开。酒店特设外场服务小组,为代表们的出行做好保障;工程部多次对音响及会场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安全部 24 小时在岗在位巡查,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会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客房部按照接待标准,进行标准消杀,提前开窗通风,逐间检查设施设备,对房间内备品予以补充完善,给与会代表们送去如家般的温馨。

 我国高星级酒店经营在经历传统营销时期、互联网营销时期等阶段后进入当前的后数字化营销时期。在新的营销机遇上,高星级酒店

 需要从精准市场定位、吸引更多客群、做好私域流量运营几方面入手提升营销方法。而酒店产品数字化将在降低营销和获客成本、提成服务质量及提升消费者复购和客单价方面全面赋能酒店营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点燃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引擎心得体会

  勇于担起责任,保持慢不得等不得“危机感”。数字经济是发展的新方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但是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对数字经济的重视明显不足,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报告上,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一提到真金白银的投入就不想干、不愿干,有些搞几个 APP 来应付检查,系统性、高水平建设不足,效益不明显,有些地方依旧是数字建设的“荒漠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将推动构建新格局、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可以说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谁先抢占数字经济这一先机,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制高点。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发展数字经济是发展新方向、新动力所在,不是要不要抓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抓好的问题,有条件要发展,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发展,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政治立场,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狠抓落实。

  厚植人才基础,奋力跑出弯道超车“加速度”。数字经济是一个全新领域,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纵观现实,一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不理想,除不重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支撑不足,技术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学习思考不足,不理解数字经济,没思路、没措施;一些地方不重视引才留才用才,专业人才稀缺,本土人才又培养不到位,懂数字经济的没几个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

 己手中。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数字经济的专业知识,真正弄清楚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发展等等,抓准切入点、着力点、优势点,精心思考谋划布局,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树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观念,结合本地数字建设需要,积极搭建平台,尽可能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厚植人才基础,努力跑出“弯道超车”加速度,加快发展,实现赶超跨越。

  坚持以民为本,结出人民群众满意“幸福果”。群众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标准。发展数字经济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现实中我们可看到一些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些数字平台,但后期作用发挥不突出、不明显,有些只是上级来检查时使用下,平常都是处于沉睡状态,各领域数据不畅通,徒增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数字经济要紧密结合发展需求、群众的需要,不能“天马行空”,使些无用的招、虚招。要始终紧扣让群众得实惠、群众满意这一目标来谋划、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当前,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推进数据经济建设,发挥好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要强化组织领导,聚力抓紧抓实抓细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已经开展的数字经济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数据收集整合等,要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确保尽快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推动数字经济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稳步前行。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新基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心得 体会

 在 2020 年的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新基建”,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新基建”被赋予了中国发展新使命。

 如何让“新基建”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释放更大潜能,关键还要让“新基建”的“两条腿”跑起来。

 推动经济发展,让“新基建”成为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新动能。拉动内需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好办法,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经济在量上的合理增长,更是离不开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比起传统基建,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受疫情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自然成为拉动投资扩大需求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抢抓“新基建”机遇,根据各地政府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估计,“新基建”投资规模已达数十万亿元。“新基建”正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经济发展,让“新基建”成为实现质的稳步提升的新引擎。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 5G 产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

 互联网等“新基建”产业发展格局。“新基建”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手段。尤其是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却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新基建”孵化出更多创新与应用,为企业应对挑战、转型升级创造新机遇,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新基建”吸引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带动有效投资与投资结构的优化,助力推动经济发展质的提升。日前,以“抓稳新机遇·汇聚新动能”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新基建产业峰会在深成功举办,为加速经济复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新基建”虽然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也对自身健康发展的发展条件、核心技术、制度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让“新基建”助推经济量增长和质提升的“两条腿”跑起来,发挥出更大潜力,关键要聚焦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智能智造的核心技术攻坚,为“新基建”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要增强“新基建”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新基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做好“新基建”投资规模、投资速度、投资结构的平衡,以“新基建”带动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基建”制度,营造良好的“新基建”发展环境,

 更好地适应“新基建”发展需求,激发创新者、创业者和创造者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 体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心得 体会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多处提到了“高质量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为追赶西方而注重“量”“快”“大”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话,那么,当中国的发展进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就必须要注重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精细、精深、精巧、精美、精良、精彩、精品,即建设“精致社会”,这是实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势所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精致”的时候。精致,既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运,也关乎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更涉及到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当今我国社会存在和出现的很多矛盾、问题、难题乃至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正与各项工作做得不够精致有关。我们不仅要关注“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更要注重“做出了什么效果”“做得是否精致”。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认识“精致”,能理解“精致”的重要意义,就必然能为建设“精致社会”增砖添瓦;如果中国能把许许多多的“产品”做得精致,一个强大的中国就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具体说来,建设“精致社会”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积极推动“行动革命”,真正解决说了不做、知行不一的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难以达到行为自觉,推动“精致革命”、

 建设“精致社会”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架在空中,难以落地。必须把解决“知行合一”“落实”“执行力”的问题提上日程,实行“知行合一”的行动革命。

  第二,积极培育“实证分析思维”,使人们注重对事物各个部分和细节的分析。细节决定成败,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自觉培育人们的实证分析思维,久久为功,使人们养成自觉注重具体细节的习惯,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三,积极把中央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只有注重“稳”,才能专注一事,并精打细敲、精雕细刻,把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这是达到“精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精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前进”“进步”。

  第四,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少而精、小而美,避免多而粗,把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小落实落精。工匠精神就是精致精神。我们已经走过注重“量”“快”“大”的历史发展阶段,进入注重“质”“稳”“细”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楼大厦”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接下来要对“高楼大厦”进行精雕细刻、慢慢打磨的“精装修”。我们要自觉确立“少而精”“少而美”的理念,发挥“工匠精神”,把任何事情,尤其是制造业做到“精致”。

  第五,全面推广“精致精神”,久久为功,积极构建“精致社会”。要把“精致理念、精致精神、精致思维”推广到我国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推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质量发展,为人民、为社会提供“精致产品”。在政治领域,要花精力来精心、精细、精深地经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尤其要“精致构建”协商民主理论,为人类贡献中国的政治精品。在文化领域,既要花精力“精致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精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要注重“精心耕犁”中华文明的精要,精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领域,要切实及时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制度安排、政策和措施,并通过社会的“精致治理”,给人民群众供给“精致公共产品”,真正解决“精致供给”问题。这些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精致的教育、精致的医疗、精致的环保等等。在改革领域,要注重“精致性改革”,针对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不精致且达不到成效的问题,要坚持把守正作为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对改革进行精心、精细、精准、精深的“精致”性顶层设计,“精致”性实施落实。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感悟交流发言

  X 的政府工作报告, 站位高,通篇贯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 X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化落实; 举措实,部署今年九方面工作和十项民生实事,突出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点,强调了积极把握国家重大战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思路清,客观总结我省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提出体现“六个稳”、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按照中央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要求,作出“五个着力”的战略谋划。

 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过硬实绩,为全省发展多作贡献,庆祝新中国成立 X 周年。

 一 是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开放。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落实“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自主规划”要求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

 深度参与 GX 科创走廊建设,优化 x 等战略合作机制。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第四批 X 项试点经验,争取设立自贸区。

 二 是高点定位强化自主可控。

 突出自主可控这一关键,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形成项目、产业、人才、企业“四大集聚”新优势。重点抓好 X 个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X 个市级重点项目,推动中科曙光、京东方智慧终端等百亿级项目早日开工达产。

 三 是统筹兼顾办好民生实事。

 全力以赴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大事”,精益求精办好厕所、菜场、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等百姓身边“关键小事”,实施八个方面 X 项民生实事工程,深化“X”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

 四 是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有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X+X”整改,深化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坚决淘汰整治低端低效产能。

推荐访问:中国经济 高质量 心得体会 发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