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心得体会 > 最新企业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精选推荐】

最新企业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11-18 15:1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企业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最新企业调研报告,企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精选推荐】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调研报告篇一

企业调研是一种了解市场需求、行业动态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我在参与企业调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对这次调研的心得体会。

调研前,我首先对所调研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信息,这帮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家企业。我们的目的是要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竞争优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在实地调研中,我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员工以及客户的深入交流,了解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这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并且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此外,我还发现他们在员工培养和客户关系维护方面非常重视,给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客户维护的优质服务。

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时间的紧迫,为了能尽早完成调研,我们需要在几天内完成大量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其次是信息的获取难度,有些企业并不愿意向外界透露太多内部情况,这给我们的调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尽管遇到了这些困难,我仍然克服了困难,继续坚持下去。我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不断沟通和交流,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市场和竞争情况,我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建议和意见。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职业素养和责任感的提升。调研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背景知识,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交流,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还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总结来说,通过这次企业调研,我不仅增长了见识和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调研能力。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调研的重要性和价值,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同时也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调研报告篇二

20xx年1月1日 ,新修订的《劳动法》和“两税合一”(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新情况不断出现。为调查这些新举措(新情况)对我市企业用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选择了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3家企业的调查表反馈,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业5家。现报告如下:

所调查的33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业的在岗职工为30946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为25767人,占的比重为83.3%; 276人因职工或企业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 占的比重为0.9%;尚有4903人在待签过程中,占的比重为15.8%。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270人,外资企业6人。

本次调查企业主要用工方式时允许有复选项,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4次,占总选择频次的52.2%;其次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17次,占37.0%;第三为“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3次,占6.5%;第四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次,占4.3%。

新《劳动法》的实施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选项为“办理社会保险的成本增加”,共计19次,占总选择频次的41.3%;其次为“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11次,占23.9%;第三为“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第四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前两项为守法成本增加,认同率高,说明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劳动法》,企业认同劳动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后两项为违法成本增加,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认同率不如前两者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不做违法的前提假设,故而未把违法成本增加当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选项,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企业守法意识加强。

33家企业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8家,占24.2%,劳动力充足甚至过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况(经营者正办理交接,无法判断)1家。占3.1%。

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企业以私营企业较多,有4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家,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1.8%;第三为集体企业,有1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3.3%;第四为外资企业,有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0.0%。

从行业发布看,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63.6%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6.4%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两税合一”,33.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6.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节能减排”,30.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9.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六、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市企业有影响甚至有较大影响。

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 85.0%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2.0%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0%的企业认为有较大影响。

企业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为了赢得市场份额,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因此,进行企业调研成为了企业决策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企业调研的目的、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为线索,简要分析企业调研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企业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劣势。通过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到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这有助于企业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企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调研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调研。其中,市场调查问卷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可以收集到大量客观的数据,进而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另外,访谈是一种较为深入的调研方法。通过与消费者、合作伙伴或业界专家的访谈,企业可以从他们的角度了解到市场上的问题和机遇。观察则是通过直接观察市场和竞争对手来获取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情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主观主义。

在进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调研目标要明确。企业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为了了解市场需求还是竞争对手的情况?目标明确之后,调研的范围和方法才能确定下来。其次,调研的数据要真实可靠。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或不准确的数据误导决策。最后,调研报告要具备可操作性。调研的结果应该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在撰写调研报告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在进行企业调研前要明确调研目标和方法。只有明确了调研目标,企业才能更好地确定调研的范围和方法,从而保证调研的效果。其次,在进行调研时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选择权威的调研机构或者专业人士进行调研,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最后,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可操作性。调研报告应该具备实质性的帮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企业调研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可以收集到客观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进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明确调研目标、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提高调研报告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调研,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企业调研报告篇四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9年,是以钢铁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同步发展的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拥有从焦化、烧结、炼铁、 炼钢到轧材,前后工序能力配套的生产体系,主体生产设备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本公司经营范围为钢铁冶炼、钢压延加工,冶金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服务,销售金属材料、焦炭、化工产品等,具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和独立面向市场的经营能力。进入新世纪,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首钢积极推进搬迁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创新优创业,开创了钢铁企业“一业多地”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从以长材生产为主向高档板材生产为主的转变,向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行业状况

20xx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钢铁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导致钢材市场疲软,产能严重过剩,部分行业用钢量负增长,钢铁生产增速回落,钢材价格低位徘徊且持续低迷;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钢铁企业在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双重压力下,经济效益继续下滑,行业处于亏损局面。

中国20xx年的钢产量为7.2亿吨,而美国仅为1.2亿吨。自中国在200x年实施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钢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同产能过剩作斗争的标志。 20xx年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震荡下行。由于国内经济持续减速、市场信心缺失、美联储退出qe去金融化的压力,下半年钢材市场行情仍将弱势运行,并有可能再探新低,但其继续跌幅有限。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会达到7.5亿吨,由此形成铁矿石等上游原料需求较为旺盛的局面。全国粗钢产能的大量释放,在增大市场压力的同时,使得铁矿石等原材料需求有增无减。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走低,其主要因素在于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疲弱、美元汇率上升,以及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

(二)公司业务

首钢创建于1919年,目前已形成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的跨国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企业联合会20xx年度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位列39位。

20xx年底公司钢铁主流程停产,公司只保留第一线材厂及冷轧公司继续开展钢铁生产经营业务,公司抗风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20xx年,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公司只有一线材厂及控股子公司冷轧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但一线材厂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冷轧公司是公司钢铁主业的主体。努力实现减亏、扭亏是冷轧公司20xx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着力点和工作重心。20xx年,冷轧公司利润总额-59009万元,比上年度减亏19134万元,减亏幅度24.48%。

20xx年公司钢材产销量比20xx年减少4.3%,主要钢材市场疲软,为减少亏损主动压缩产能。由于首黔公司杨山煤矿20xx年进行30万吨技改工程,未生产原煤,造成煤炭收入同比大幅减少。

(三)公司近三年来财务状况

首钢股份20xx年营业收入1,251,648.62万元,同比降低55.15%;营业利润-29,039.43万元,同比降低194.24%。20xx年,营业收入1,010,338.22万元,同比降低19.28%;营业利润-54,709.65万元,同比降低88.40%。由此看来,首钢近三年财务状况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之所以下降,主要是由于自200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在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明显反转的情况下,未来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第二,针对国内通胀压力逐步显现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缓解通货膨胀的同时,放缓钢铁下游包括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发展速度,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第三,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扩产,产能结构性过剩仍十分突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观。

二、公司近三年财务状况分析

3.分析步骤:

(1)对企业进行会计分析,首先是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其次是对利润表进行分析,包括利润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分项分析,最后是对现金流量表分析,包括现金流量表的的水平分析与结构分析。

(2)对公司进行财务效率的分析,首先分析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其次是公司营运能力的分析,然后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最后是公司发展能力的分析。

(3)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业绩评价,通过杜邦分析进行综合全面改的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企业调研报告篇五

两年来,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截止到xx年底达3.5万家,比xx年增加2.2万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发展质量还不够高,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研,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而言,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

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的导航灯,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负责人直言,“我们对于外来的资金有着强烈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的根源就是企业没有系统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有了外部投资以后企业怎么发展,反而心里没底。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人大多是科技人员,管理团队主要是由同学、师生等人员构成,裙带关系明显,职业经理人缺位,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甚至都是清一色的科技人员,这种人员结构在公司文化上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是严重制约了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是其主要问题之一。有的企业部门职能重叠,有的企业岗位职责模糊,有的企业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职能部门,没有研发部。没有专门的营销队伍,甚至有的企业老总就是公司的销售人员,公司80%订单都由总经理获得。

缺乏有效的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中又一重要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般的加工制造企业有所不同,员工大多属于知识型岗位,必须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员工考核评价机制,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留住人才,招来高端人才。

通过两年的建设与发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去年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津政发[xx]22号),全方位、多渠道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加大资金的投入,全市上下已经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但是,从企业发展的长期来看,市场化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两年来,通过市区县财政投入直接为企业融资200余亿元,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保障体系月应该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动全市各商业银行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积极引进各类商业性创业投资基,从根本上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模式,同时也能倒逼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两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高校科研院所先后派出千名科技人员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特派员”,对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及其所在单位三者之间责、权、利的统一,从而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科技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积极性,要按照市场的规律,保证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所获的收益。必须充分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加大协同创新的力度,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手锏”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居于领导地位。

科技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天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与管理办法》、《关于天津市工程中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随着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科技企业服务平台扶持政策不断落实,孵化载体和服务平台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模式。但是从宏观上看,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

企业调研报告篇六

很多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一般都会做一些调研来找出自己的不足。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调研报告模板,供大家阅读!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 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二、 公司企业文化的简要介绍

(一) 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 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 x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 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三、完善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 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 人本文化特、 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黄石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经济占黄石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黄石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黄石工业经济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所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黄石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4%,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的51.2%。认真分析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是确保今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当务之急。

一、黄石中小企业基本概况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据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xx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业规模分类,达到大型工业企业标准的为湖北新冶钢、大冶有色总公司、东贝集团、湖北美尔雅集团、劲牌酒业公司、华新水泥集团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和大冶陈贵矿业集团公司共8家,黄石拥有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黄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工业规模分类,xx年末,进入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达482家,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3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7.6%,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6家。xx年规模以下企业3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黄石市工业经济从xx年四季度起,呈现下行走势,但全市中小企业运行的基本面较好。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势平稳。虽然xx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长6.3%,销售收入只增长3.4%。但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400.46亿元,同比增长27.9%,上交税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8.92%。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产量140万吨,增长6%;铁矿石(原矿)产量286万吨,增长6%;服装1080万套,增长31%;水泥1268万吨,增长14%;钢、成品钢材、磁卡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9.08亿元,增长33.09%,比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绝对值占全市规模中小企业的74.95%。以万达金卡、振华化工、鸿峻铝业、新成钢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企业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改制,企业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综合能力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合理。湖北锻压机床等一批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管理,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逐年提高。黄石建材节能设备总厂等企业的产品不但在国内俏销,而且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产品逐步趋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黄石市中小企业的产品由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学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800多个品种、近xx多个系列,产品结构优化,组合互补效应已经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已经实现质的跨跃;四是企业信誉普遍较好,盈利能力大为改观。据调查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比较严峻,黄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盈利。

3、企业成长步伐明显加快。xx年初,黄石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07家。到xx年底,新增规模中小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引进项目投产新增40家,“小进规”新增60家。据第二次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最终结果显示,全市法人工业企业达到3772家,其中具备了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达604家,比目前在统的规模以上单位还多89家,这为xx年工业企业“小进规”提供了保障。预计xx年全市新增的规上工业将增加销售收入5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个左右的百分点。

4、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涂镀板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钢铁深加工、铜及铝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xx年,涂镀板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等五大成长型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和30.1%。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尽管xx年黄石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使黄石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加。突出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xx年黄石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7.8%和1.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26家,全部是中小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为26.1%,主要集中在电解铝、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电力等传统行业和主导行业。特别是电力生产等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带动全市亏损企业急剧增加,亏损额快速增长,黄石市中小企业全年亏损总额为5.44亿元,比xx年增加3.37亿元,增加亏损1.63倍。从亏损额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别是:电力、仪器仪表制造和通讯设备制造。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人员工资、交通运输等费用支出不断攀升,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xx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xx年1-9月份,黄石市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基本上处于直线上升态势,xx年12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1.82,到xx年9月达到123.09。尽管xx年4季度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

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xx年,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指数,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xx年1-12月份,黄石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工业品出厂价格高7.59个百分点。分月看:除1月份两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均高于出厂价格1-13个百分点。明显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倒挂”加剧,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黄石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主要是工资待遇过低。xx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黄石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据初步统计,xx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8.1%。目前黄石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企业还反映员工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工人不愿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2、企业资金供应非常紧张。这次危机由大中型企业正在向中小企业扩散。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据测算,危机造成xx年黄石市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减少近一成。同时,货款回收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高达35.5亿元,占企业流动资金的14.6%。近年来,黄石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黄石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xx年黄石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仅为91.84,处于不景气区间。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2.81,处在近5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53,处于极不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趋紧主要是金融紧缩措施的累积效应影响。一是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4-6分。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三是贷款审批时间长,企业融资很难迅速及时到位。成功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四是贷款成本增大,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目前,银行贷款实行浮动利率,近几年银行普遍实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资困难已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费用为22.9亿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业利润总额只有14.61亿元,比上年减少3.55亿元,减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黄石中小企业出现的这些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因此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此轮危机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尽管政府加大财政支持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但可以体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政府应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要出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相关政策。加快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政府主管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信息、科技、市场、资金、法律等配套服务,让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2、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金融部门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加快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引导商业担保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简化操作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应变能力。金融危机必然会促进各行各业的优胜劣汰,危机给企业和行业创造了产品与技术更新换代的机会,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将促使新的产品和企业的诞生。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探寻发展出路。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二是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进行结构调整或转型,要改善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开源节流,提高效率。合理调配内部各种资源,节能降耗。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对现有员工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创建企业文化和营造工作氛围,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4、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黄石市企业服务体系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由此带来的融资难、信息不畅、人才匮乏等困难,严重制约了黄石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技术懂管理,有产品研发项目或专利技术,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的人,给予风险投资支持。二是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组织各行业协会成立中小企业互保基金会,共同应对资金缺口问题。

5、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合效应。应该看到,黄石市民营经济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黄石市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施“弯道超越”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危机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政府部门要建立部门帮扶中小企业责任制,重点扶持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非金属矿加工、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实施行业管理。由协会牵头按行业组建企业联合体,加强产业集群配套产品的协作性,实现信息、原材料、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社会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建立起产业集群内部的资金链,把集群内部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在五大产业集群内部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为了积极探索加强我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摸清底数,自今年8月下旬起,在公司各物业站以及各站党支部的协助配合下,采取个别访谈、查询资料等方式,对公司非在职党员的发展现状和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公司共有12个住宅小区,辖区占地总面积1275706平方米,居民总户数为9027户,面积大、范围广,小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东营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员流动性高。在公司辖区范围内,中~员252名,其中非在职党员197人,非在职党员中离退休党员99人,内退职工党员44人,家属党员49人,协解党员5人。公司非在职党员的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的占非在职党员总数的52%,50岁以下的占非在职党员总数的48%。

从调研情况来看,整合以来,我公司在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推动了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随着公司非在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公司已将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xx年初,重新整合后的玉山物业公司为各基层物业站、专业队党支部配备了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专职书记,从公司党委到基层党员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管理网络,各单位专职书记到位后,充分的发挥了党组织的“班长”作用,迅速的对各小区内的非在职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思想上教育,生活上关心,做到了“五个清楚”,使各基层单位的非在职党员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是结合实际抓党建,逐步壮大基层党组织。

在油田企业改制过程中,结合公司非在职党员居住分散、组成复杂年龄结构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健全基层党组织结构的同时,公司制定并下发了《玉山物业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制度》,由任家委会主任对四个物业站的家委会副主任分别进行了选举,提高了非在职党员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公司要求各基层党支部每年开展一次有针对性地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将非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以及日常的思想表现作为评议的重点内容。通过评议,使每一名非在职党员退职不退色,时时关心组织生活,刻刻留意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先后多次对11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基层党建工作坚强有力,逐步凝聚了非在职党员的心,壮大了基层党组织。

三是围绕管理抓活动,推动公司整体工作的大发展。

针对公司非在职党员在原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部分非在职党员文化层次较高的现状,在工作中,公司各基层党支部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如公司雅苑党支部在非在职党员中,针对个别党员的特点专长,举办了二期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推行了“心连心”信息板党员承包制,定期组织党员对影响大、效果好的楼道信息板进行参观,举办了党员书法展活动,激活了非在职党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非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充分的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地活动载体,丰富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公司整体工作的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党小组的非在职党员管理难 在公司11个党支部中,有4个支部建立了共计11个党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党小组的作用只停留在收缴党费、传达通知的层面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基层党组织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党支部,对非在职党员抱着无所谓、软任务的态度,对抓好非在职党员管理对支部作用充分发挥的影响,思想上重视不足,工作中力度不够,不能引导、帮助非在职党员积极参与支部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在非在职党员个人方面,由于部分支部党员大会、讨论交流会、评议工作等活动没有充分民主和走形式主义,导致部分非在职党员怕麻烦或担心一腔热情得不到党支部的肯定,所以不愿意参与社区以及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与活动。

(二)党支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被动。个别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只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要求和文件、政策的规定。支部形同虚设,活动也仅限于政治学习,传达文件、政策精神,支部不能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无法体现,对在职党员尚能如此,但对非在职党员的学习与教育却无法按时开展。有些基层党支部虽然有开展活动的愿望和工作积极性,但受活动经费以及物业管理工作繁杂的限制,活动方式也比较单一,直接影响了非在职党员了解上情、吃透下情的积极性。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班长”自身学习力差,影响力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在职党员中难以发挥。随着社区内部机构的整合,部分单位编制减少、人员裁减,特别是曾经担任行政职务的部分党员干部转而从事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岗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工作方法、方式上仍然采取行政命令、语气直接生硬的工作作风,岗位的转变,使一部分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偏见的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更新,缺乏必要的业务与理论学习。与多数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非在职党员相比,自身素质的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从提高认识入手,切实增强抓好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提高对加强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党的xx大报告和《党章》以及“xxxx”的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支部同非在职党员间的联系、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和永葆党员先进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其次,要解决好党支部对党建工作及

开展党建活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以“服务职工,服务居民”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引导他们在“服务职工”中,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才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的最终代表,使党员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服务居民”中,充分认识非在职党员在发展社区、建设社区过程中所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非在职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在动力。积极寻求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人、财、物、时间、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从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非在职党员管理网络。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当前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工作领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健全的非在职党员管理网络。

1、建立党小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协调。由基层党支部牵头,各党小组长为成员,支部书记、副书记作为旁听并记录人,定期召开工作学习交流例会,协调关系、交流经验、加强学习,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各党小组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学习,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善于实现科学的不断更新,就难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健全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机制。针对小区非在职党员居住分散、年龄偏大等特点,因人而异,可按照实际情况为每名非在职党员划分相应的责任区,使其在责任区内具有一定的建议权、监督权以及管理权,增强其参与小区建设、小区管理的能力。同时,党支部对各个非在职党员责任区进行考核监督,并定期组织非在职党员责任区负责人对其他责任区进行“互检”,不断提高非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小区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从改进方法入手,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

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为社区所需要、为居民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着重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开展工作。注意发挥非在职党员的带动作用,以小区文化为载体,在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务实”的原则下,灵活多样地开展党组织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将必要的政治学习融化在业务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中。

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保证,要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引导教育,针对一些非在职党员头脑中存在的“雇佣”、“临时”等思想,组织开展“四个不忘”教育,即“办事不忘党的宗旨,下海不忘党员身份,经商不忘党纪国法,致富不忘社会责任”,时刻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非在职党员对社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认同性,努力调动和提高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

-->

企业调研报告篇七

本次调研的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碳化硅行业整体状况、加强与碳化硅企业紧密合作、探寻碳化硅深加工领域和新产品研发方向、了解当前环保政策等。调研为期五天,受到了当地企业和地方协会的热情接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调研走访了分会副会长单位兰州河桥硅电资源有限公司、天祝县正昱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及天祝县碳化硅产业集聚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碳化硅企业协会、宁夏平罗县滨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宁夏平罗县荣昌碳化硅有限公司、宁夏天净隆鼎碳化硅有限公司、宁夏和兴冶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

在调研中,企业对协会实地走访表示欢迎,协会领导与企业代表就行业基本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碳化硅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家政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与宁夏碳化硅协会和企业就碳化硅制品的延伸发展与节能减排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调研工作让协会对整个碳化硅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碳化硅行业未来的政策导向和发展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知。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前碳化硅市场形势下行的逆境中,企业专注于自身修炼,紧密合作,积极寻求突破点,应对不利市场环境。

一、规范化管理打造现代化企业

本次调研中,我们欣喜的发现碳化硅企业正在逐步摆脱过去小规模、粗放管理、粗放生产的旧模式,逐步走向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其中以宁夏天净隆鼎碳化硅有限公司、宁夏和兴冶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规模化企业为代表,在实地走访中,可以看到厂区内整体布局合理、车间分布有序、管理精细、生产有条不紊、现场整洁干净,许多企业都安排有现场办公区,便于负责人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而碳化硅价格没有明显波动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是碳化硅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碳化硅制品在多领域有所突破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碳化硅制品领域有了长足发展。碳化硅作为工业基础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在滨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我们看到企业在碳化硅制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领域的突破,诸如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侧墙砖、转角砖、复合砖,熔铝精炼与铸造系统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铝加热套管、升液管、测温保护管和流口砖,高炉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和风口套砖,陶瓷窑具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炼铁高炉、有色冶炼、陶瓷、电瓷、砂轮、污水处理、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垃圾焚烧炉等行业。

碳化硅作为工业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当前国家号召企业要创新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高新技术研发部门密切合作,也是我们协会积极倡导的,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找到新领域是碳化硅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环保问题成为共识、各企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次调研中,可以看到企业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普遍认为环保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许多企业对于冶炼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都做了研究,其中滨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早已开始尝试一氧化碳收集工作,在现场我们看到了用于一氧化碳收集营建的管道,张总也向我们展示多次阶段性试验的成果,目前滨河计划建造一座发电站,利用冶炼过程中的一氧化碳燃烧发热供电。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新兴的碳化硅企业尝试建造封闭冶炼炉,利用轨道送出料,便于气体的收集工作。

四、地方协会发挥自身作用,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地方企业自发的组建行业协会,有利于当地企业沟通合作,协调发展。在宁夏碳化硅企业协会马秘书长向我们介绍了协会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协会成立以来,在企业对标、行业统计、政府沟通、信息收集等方面均做了很多工作。有组织、有目标的地方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同质化生产、低价竞争依然明显,绿碳化硅断崖式下跌

目前黑碳化硅行业虽然市场略有好转,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侵蚀了利润空间,产能过剩、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的情况依然严重。而根据了解,作为硅片切割刃料的绿碳微粉的使用已被金刚石线锯大规模替代,绿碳化硅的形势更为严峻,多数企业已经停产,市场空间已经被严重挤压,而行业目前仍然没有找到绿碳化硅新的应用领域,同时因为绿碳冶炼过程中存在废水、废气污染,多地环保部门都在叫停,导致了整个绿碳行业呈现了断崖式的下跌,目前尚无明显改观。

二、工艺瓶颈凸显,企业研发力量不足

虽然在市场环境的倒逼下,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有部分规模企业开始在开发新品、延伸产业链的方向上做努力,但是效果不明显。

冶炼工艺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质量稳定和节能降耗,空间较小。在制品方面,多数企业还是在粗加工领域徘徊不前,人才匮乏、资金紧张等问题依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

三、环保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虽然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企业都非常重视,也在积极应对,但是目前尚没有成熟的一氧化碳收集解决方案。企业需要加快步伐应对环保政策的逐步收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碳化硅行业发展最关键的方向有两点:一是碳化硅缩减产能、纵深发展是大趋势,碳化硅产能的严重过剩有目共睹,随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加快,粗放生产明显已经没有竞争能力,行业洗牌已经开始。随着整合和淘汰速度的加快,规模企业应该加强区域合作、规范管理、加大投入,逐步走向深加工的方向;二是碳化硅作为工业原材料,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急需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企业要开拓视野,积极寻找新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地区间沟通交流,加强与政府间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此次调研活动,协会对于当前碳化硅行业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作为政府企业之间的纽带,协会在未来也会进一步关注碳化硅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对接,积极与科研院校加强联系,探寻碳化硅应用的新领域,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调研报告篇八

(一) 机构基本情况

1、机构成立时间

图1:机构创建时间

如图1所示,所有机构均成立于xx年以后,其中2家机构成立于xx-xx年,8家机构成立于xx-xx年,4家机构成立于xx年及以后。经计算,14家机构的平均存续时间为5.43年。

在欧美等地区,社会企业是在公益组织发展上百年以后才有组织地出现的。和欧美地区不同,在北京,公益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出现,社会企业紧随公益组织在xx年以后大量涌现。

2、机构规模

图2:机构年收入(xx年)

如图2所示,14家机构中,有7家xx年收入在100-200万(不含100万)之间,有4家在100万及以下,1家在200-300万(不含200万),1家在300-400万(不含300万),1家在500万以上。经计算,14家机构xx年平均收入为185.71万元。

所有受访机构xx年收入小于1000万,均属小微企业;结合5.43年的平均存续时间和185.71万元的平均年度收入来看,受访机构与商业企业相比,发展速度缓慢。

3、机构注册类型

图3:机构注册类型

如图3所示,14家机构中有8家在工商部门注册(其中3家因工作需要,正在申请民政部门注册),1家在民政部门注册(有工商注册的计划),4家同时在工商及民政部门注册,1家未在大陆地区任何部门注册,也在争取民政部门注册。

造成受访机构注册类型多样的原因,不仅和社会企业的来源有关(如部分机构仅是社会组织的一个部门,部分机构从商业企业转型而来),也和政府相关政策有关(如部分机构原本计划在民政部门注册,但由于政策限制选择工商部门注册,但一直没有放弃申请民政部门注册,有的机构原本选择工商部门注册,为了顺利申请政府资助,又同时选择民政部门注册)。同时选择工商和民政部门注册的机构,基本上还是一对人马两块牌子,其商业部分和社会公益部分独立和配合的有效方法还在探索之中。

4、对社会企业的认知

图4:是否了解社会企业的概念并认为自身是社会企业或计划成为社会企业

如图4所示,所有机构均表示了解社会企业的概念,认为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认为自身是社会企业或计划成为社会企业。

经过有关机构多年来的不断努力,社会企业概念已在受访机构中有了很好的认知。

5、对利润分红的认知

图5:机构分红情况

如图5所示,14家机构中,2家机构无数据,其余12家机构中,有1家表示不可以分红,所有利润应用于机构的扩张和社会目标的实现,11家表示可以分红(分红比例也有差异,比如有机构明确表示30%利润不能分红),但是其中至少有9家未分红(原因是这些机构尚处于发展期,有的尚未实现盈利,有的将盈利用于产品研发,无力分红,有的为民政部门注册,但有工商注册计划且愿意分红)。

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企业分红比例的意见均来自于国外经验和学者研究,而各国社会企业的官方分红标准各有不同,学者对此也各持己见,因此各机构对于社会企业是否应该分红、分红比例是多少也持不同态度。分红有利于激励管理团队和吸引外部资源注入,不分红有助于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和目的的纯粹性,应慎重决策。

(二) 创始人情况

1、年龄

图6:创始人年龄

受访机构创始人31-40岁和51-60岁的人占多数。其中51-60岁的创始人所在领域基本为养老助残等传统社会领域,而31-40岁的创始人所在领域则稍显多元。

2、性别

图7:创始人性别

如图7所示,14家机构共有22位创始人,其中12家机构创始人数量为1,2家机构创始人数量为2,1家机构创始人数量为3及以上。21位创始人中,仅有4位男性。

受访机构的创始人中女性的比例高达82%,远高于商业企业创始人中女性比例不到30%的比例。

3、动机

图8:创业动机

如图8所示,14家机构中只有3家机构的创始人是事业型创业,其余11家为情感型创业。

根据创业动机的不同,商业企业可分生存型和事业型两类,二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商品交易赚取利润。和商业企业不同,受访机构的创业动机分情感型和事业型两类,其中情感型创业的创始人应平衡情感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4、合伙人

图9:合伙人情况

如图9所示,14家机构中有8家机构除创始人以外无合伙人,2家机构有1-2位合伙人,3家机构有2位以上合伙人,1家机构正在建立合伙人制度。

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曾说:“对于一个创业机构而言,团队的重要性大于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机构成长环境变化快速的情况下,只有建立一个精干的核心团队,机构才会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否则单靠创始人自身是难以应付机构的管理、营销、公共等诸多事务的。合伙人的缺失是制约机构成长的因素之一。

5、培训经历

图10:是否参加过企业相关培训项目

如图10所示,14家机构中有12家机构的创始人参加过企业相关培训,其中有8家参加过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以下简称:bc)组织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4家创始人参加过其他组织提供的培训,2家机构创始人没有参加过企业相关培训。

受访机构不缺乏参加各类企业相关培训的机会,这些培训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不过,这些培训多是普适性的,个性化不足。有针对性的、深度的辅导和扶持成为很多受访机构的迫切需求。

6、国际交流

图11:是否参加过国际交流

如图11所示,14家机构中,10家机构参加过国际交流活动。说明和商业企业相比,北京的饿社会企业拥有更多与国际同类型的一流组织交流的机会(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组织的参会参展、基金会组织的交流学习等)。

国际交流让受访机构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了国际一流组织的发展经验。不过,如何将这些经验本土化,使其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机构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了受访机构面临的难题。

1、战略与模式

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是决定企业基因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商业企业甚至有“战略是企业的生命”、“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的说法。因此,商业企业高度重视机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设计。

受访机构在机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方面,和商业企业相比存在差距。有的机构战略决策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具有随意性;有的机构承担了本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发展包袱。

2、管理水平

(1)员工培训制度不健全

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企业长远发展。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将机构战略和核心需求与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相结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受访机构员工培训制度普遍不健全。多数机构仅对员工进行了基本技能的简单培训,缺乏培训的系统化、制度化和日常化安排,有的机构认为为员工提供外部机构组织的学习活动就是培训,更有机构认为员工培训就是“灌输虚的东西”,没有意义。

(2)机构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相关核心理念的塑造和传播的过程,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凝聚企业的向心力,激发员工的斗志,还可以对员工起着行为约束作用,引导整个企业保持健康向上的氛围。

受访机构对机构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甚理想。有的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机构视觉形象的塑造层面,有的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早晚会和表彰先进,缺乏对机构的理念、文化等的提炼和传播。

(3)人员设置不科学

人员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员设置,可以充分发挥人员的作用,使保持良好的运转效率。

受访机构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机构人员岗位职责不清,经常出现临时调配的情况,这样不仅使员工难以专注本职工作,影响了机构工作效率,还使得员工绩效难以评估,从而使机构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体系。

(4)人员梯队建设较差

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引导企业从企业内部和市场中发现优秀人力,在实践中培养大批人才,同时激发人才的创造精神,形成继任者的人才源泉,为实践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受访机构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表现不佳。多数机构由于缺乏合理的员工培训和激励体系,人才的培养速度较慢,经常出现机构一发展人才就紧缺的情况,因此很多机构普遍出现“1+n”的人才阶梯结构,即创始人带领一堆相同级别和能力的员工。

3、宣传与营销

(1)媒体宣传

成功的企业也往往是善于开展媒体宣传的。因为,他们深知树立企业品牌是长期的工程,而巧妙借助媒体力量是树立企业品牌有效方式之一。

多家受访机构比较重视媒体宣传,部分机构借助媒体对公益事业的关注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但是,总体看来,受访机构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难以将媒体对机构和创始人的关注转化为对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存在较大程度的被动性,难以主导媒体传播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危机公关的能力不强等。

(2)产品销售

对于社会企业而言,产品的销售是其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产品销售,社会企业就没有经济实力去完成社会使命。从这一点上来说,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一样,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产品销售,赚取利润。

受访机构在产品销售上存在诸多不足: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往往从自身资源出发,较少考虑市场竞争因素和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产品差异化不足;销售渠道方面,不仅缺乏建设经验,也缺少系统设计。

4、外部资源吸引

(1)商业才人吸引

社会企业是用商业的手段和智慧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商业人才对于社会企业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优秀的商业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还可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优化产品,开拓市场。

很多受访机构表示在吸引商业人才方面存在巨大困难。主要原因包括:机构发展战略不清、激励机制缺乏,难以吸引人才;过分强调报团取暖,不主动拥抱商业社会。

(2)外部投资吸引

外部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近年来已经成为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里有近60%的企业上市前接受过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不仅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困难,还为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和运营的一整套理念和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快速成长。能否吸引到外部投资,尤其是外部股权投资,成为判断一个企业价值的重要标杆。

受访的14家机构中只有3家机构受到商业股权机构的投资,投资总额方面,1家在100万以下,1家在500-1000万之间,1家在1000万以上。其余机构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未受到投资。因此,受访机构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投资的参与,更需要自身固本强身。

(一) 政府

1、 制定社会企业认定标准

厘清目前商业企业、社会企业、社会组织没有明确界限的混乱局面,从组织目标、收入来源、利润分配等方面出发,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并可操作的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将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区分开来,有利于社会企业自身明确经营目标、规范经营制度、清晰参与方预期等,同时有利于政府对社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明确管理规范、落实具体措施等。

2、 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企业服务力度

将社会企业作为单独门类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加大对社会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整合优质资源优先在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计生特殊家庭服务、信访服务、矫正服务、扶贫与社区发展、生态保护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福利领域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提升社会企业承接购买服务的能力,促使社会企业的自身发展迈上新台阶。而且,运用社会治理理念谋划系统的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有效的社会治理,有利于构建新型政社关系和社会格局。

3、 鼓励专业组织为社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政府要在购买服务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市场化运作,形成良性发展环境。以政府可以以购买服务、委托课题等多种形式鼓励专业组织,如企业、高校等,发挥自身所长,为社会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同时对提供服务的专业组织给予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以政府的引导力量促进多种专业资源向社会企业聚集,提升社会企业从规划到执行等各个方向的建设和发展能力,帮助社会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4、 制定社会企业政府扶持政策

参考北京市扶持福利企业、高新企业发展的经验,系统制定除购买服务之外的社会企业扶持政策,如将社会企业的发展纳入北京市的社科规划、给予社会企业适当的各类税收优惠、给予社会企业服务和产品良好的信用评级、等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社会企业、应届毕业生选择社会企业就业给予北京落户政策、对于购买社会企业服务或产品的企业予以支持等,以保证社会企业发展初期有足够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

5、 建设社会企业孵化园

6、 对社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政府以投资方式促企业发展的角色正在逐渐转变——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这种做法同样可以在社会企业领域借鉴。由政府牵头设立社会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收入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于社会企业初创期,从而培养出一批极具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好的初创期社会企业快速成长,为商业化投资机构进一步投资规避一定风险,引导其后续投资,并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等,用“接力棒”方式将社会企业做强做大,为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企业的发展树立崭新榜样。

(二)企业

1、 树立正确的利润观

勇于言利,处理好社会效益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关系,要清楚知道经济效益的实现是社会效益得以可持续实现的前提,在不妨碍社会目标的前提下争取利润最大化,同时对利润分红做出限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外来投资,要敢于描绘和阐述经济效益以吸引更多的合作资源;利用多种场合,宣扬正确的利润观,拒绝对社会企业进行道德绑架。

2、 学习现代商业管理

现有社会企业多数是从社会组织转化而来,对商业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不是十分了解。这种情况下,更要多学习商业企业的运营经验,开阔眼界;积极搭建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赢得市场的尊敬,实现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设与自身商业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培养职业化、专业化、行业化的工作队伍。

3、 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的公益之风方兴未艾,社会企业建立信息整合通路,敏感捕捉各种有用信息,同时积极行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组织的发展服务,不能“坐、等、靠”。比如积极申请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借助免费名额等方式参加北京大学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中欧商学院mba培训等;与大学、知名企业、爱心人士等合作,借助其专业力量,提升社会企业发展能力。

企业调研报告篇九

日前,国内人力资源数据调查机构众达朴信的《xx-xx年企业年终奖特别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年终奖平均值为8523元,居全国第一,深圳则以8235元紧随其后,北京以7855元排名第三,广州以6995元位列第四。除了北上广深,杭州苏州的人均年终奖6601元和6490元进入“6”时代。上述6个城市成为全国人均年终奖第一梯队。

对于广大工薪阶层而言,发“年终奖”是好事,多多益善,只要钱财来自正道,谁和钱财都没有仇。更何况,当下的广大工薪阶层并不富裕,用钱处多多。然而,“年终奖”也让每一位职场人士牵肠挂肚。因为并非每个用人单位都发“年终奖”,有的发,有的不发,有的发得多,有的发得可怜。据前述报告显示,超八成企业会发年终奖,超四成企业年终奖增幅低于10%,而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平均年终奖近四万的高额度引领各行业。

其实,广大工薪阶层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对单位不发“年终奖”或发得少,也认了,但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往往被“发年终奖”了或被“发高年终奖”了。一些媒体或一些统计部门发布的这方面调研报告,往往让一些城市的广大工薪阶层感觉莫名其妙,哭笑不得。这类调研还是不发布得好,可能误导有关部门的决策,激化社会矛盾,毕竟“年终奖”属于社会分配的范畴,分配不公,会让广大工薪阶层骂娘,影响其对改革的信心与积极性;不精准、“被平均”的调研报告更会激怒“被平均”的广大工薪阶层。

企业调研报告篇十

20xx年xx月xx日

xxx

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下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企业生产,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不至于让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通过企业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这次企业实践活动,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通过企业实践,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学习技能积极性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教师讲理论难,学生学习更难。抽象的理论及讲解操作,不直观,学生难掌握。通过企业实践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工厂实践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这样的目的,就有了下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边学习、边思考、边提高

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下企业实践,像企业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

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手套生产企业现状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2、具体工作措施: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发达地区、县内的先进企业学习,努力探索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训提高现有人才,引进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质量,向先进机制要产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

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关于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的调研报告

制药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薪酬调研报告

商贸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的报告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企业 心得体会 最新企业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8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