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 体会 “三新一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聚焦“三新一高”要求,准确理解、完整把握、全面落实,全面提升履职质效。
立足新发展阶段,找准定位勇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看家本领,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思想的“灯塔”、行动的“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既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更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方向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深入地回答了如何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是引领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指导,也是破解一切发展难
题的“金钥匙”。“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作为指导实践、推动落实的“指挥棒”“红绿灯”,立足自身岗位实际,紧盯“高”的目标、夯实“稳”的基础、找准“进”的方向,确保取得“新”的成效。
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勇拼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格局”是对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调整,是对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再次定位;不仅关乎我国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构建强大的经济基本盘,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际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可以说格局决定结局。作为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机遇与时代相伴、与挑战同在、与变局并存,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新格局中主动服务、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标准勇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就是要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作发展的“出发点”,把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作为发展
的“落脚点”。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低标准、过得去、穷应付的工作状态,牢固树立“平庸就是无为”“无功就是失职”的思想,自觉对标高质量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循环“六高”标准,拿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在深化改革、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争当一骑绝尘、一马当先的“领跑者”。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生逢伟大时代,只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在 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殷殷嘱托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广大年轻干部进一步指明了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方向路径。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承担的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走好走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既要用好用足我国继续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办好自己的事,又要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这些重大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
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保持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接稳、握牢属于年轻一代的“接力棒”,跑好“新赛程”。
年轻干部要建功立业、展现作为,根本的一条,就是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党的百年征程充分证明: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还要看到,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关键要看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同时,还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
年轻干部要建功立业、展现作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再宏大、志向再高远,归根结底要从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稳扎稳打地推进工作。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坚持和加强学习,始终是我们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化解新矛盾新问题的重要法宝。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要大力弘扬优秀的学风和作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从书本中汲取智慧,从党的百年实践中汲取营养,千方百计长本事、长才干。特别是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坚持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长真才。
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广大年轻干部肩负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一定要不负韶华、不负重托,努力锤炼出不信邪、不怕鬼的“硬脊梁”,锻炼出愿干事、勇担事的“宽肩膀”,磨炼出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做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来!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心得体会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
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奋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经过实践检验、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理念 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2015 年 10 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劲韧性。实践有力证明,新发展理念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充分彰显实践伟力的科学理念。
科学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正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突破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 1 万美元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30%左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
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 5 年,北斗组网完成,“嫦娥”登月返回,5G 商用加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在 2020 年发布的全球 131 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我国列第十四位。这 5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稳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这 5 年,蓝天持续增多,河流更加澄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 5 年,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增设 17 个自贸试验区,从沿海省份扩大到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这 5 年,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成为 2020 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基础。
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十三五”时期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一以贯之,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引。“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能否开好局、起好步。新发展理念直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引领我们在优化结构、增强动能、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新发展理念不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还充分考虑更长时期的发展要求,前瞻引领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发展阶段,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需要系统性、针对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持续释放发展新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彰显新发展理念实践伟力。进入 21 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往长期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向世界多极化加速演变,国际博弈更加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带来的生产力跃升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大变局中“危”“机”并存。能否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实现自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理念是否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在惊涛骇浪中,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强自己。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高度契合,是我们在大变局中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抵御风浪,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作用。
引领我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
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才能在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中育先机、开新局,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发展阶段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引领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我国有 14 亿
人口,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不断上升。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有效扩大内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引领我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接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十四五”时期必须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根本上说仍是发展问题,而这个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我们既要破解长期存在的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可能要应对不少从未经历、难以预测的问题,存量矛盾和新增风险相互叠加,工作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绝不亚于过去。在新征程上解决一系列尖锐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更深更广层面落细落实。比如,破解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畸轻畸重,不以偏概全,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只有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付出艰苦努力,不断改善民生,取得辉煌发展成就。“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较短时间实现超大规模人口脱贫的中国奇迹、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系列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民生建设成就,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最生动的写照。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就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原文 9 月 3 日,团中央书记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 2021 年第 7 次学习,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主持。书记处同志结合学习思考,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主题发言。团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部分负责同志发言。
大家在发言中谈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为了谁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助于各级团组织团干部更好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进一步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清晰认识共青团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紧跟党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阔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家认为,准确领会内涵是共青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根本前提。通过集中学习:
更加深刻地把握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所蕴含的内在逻辑,认识到新发展
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特别是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其中居于基础性、统领性地位,必须遵照中央最新要求、结合经济社会现实,跟进学习,长期坚持; 更加全面地理解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所涵盖的基本要素,认识到其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充分回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本质上彰显了我们党百年一贯的性质宗旨和始终坚守的共产主义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加强烈地感悟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所要求的思想方法,认识到共青团抓好贯彻落实,不是以我为主往上套,简单地“以新理念指导共青团工作”,而是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做到“在新部署下找准共青团工作切入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所要破解的诸多难题,认识到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也是共青团应当彰显作为的“主战场”。
大家认为,有效提升大局贡献度是共青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着力重点。通过因应现实,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落实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共青团来说,归根到底就是要扎扎实实把党交给的工作干好。必须始终立足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根本政治定位,忠实履行为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政治任务,切实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更好成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党最关心的领域、最操心的地方扛事分忧。
以铸“魂”为根本,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志气、有骨
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以赋“能”为着力,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创造热情,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以聚“才”为重点,动员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广袤的乡村建设中汇聚火热青春活力; 以真“情”为纽带,竭诚服务困境青少年群体,让他们充分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以“炼”才为导向,动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使青年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锻炼能力、作出贡献;
以增“意”为关键,创新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实践,找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切入点、作用点; 以施“策”为抓手,纵深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帮助青年优化政策环境、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以凝“心”为目标,巩固拓展新时代青年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扩大青年“同心圆”; 以交“友”为着眼,更好发挥青年外事在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的独特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青春贡献。
大家认为,深化自身改革是共青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关键环节。通过观照自身,进一步提升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增强了紧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将共青团改革进行到底的责任感、紧迫感。
要从根子上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深刻认识聚焦主责主业是深化改革
的基本指向,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准则,自觉把有限的资源投向最重要的领域,在党最需要的地方担当作为、贡献力量,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要从源头上解决“谁来干”的问题,深刻认识管好干部队伍是深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是全面从严治团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各级团的专职干部更是重中之重,以增强事业心为关键,引导广大团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自觉抵制“官本位”思想。
要从机制上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深刻认识革新工作方法是深化改革的持续保障,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走在青年前列,积极运用项目化、扁平化、社会化等方式,推动团的思维习惯、工作理念、运行模式实现深彻变革,有效破除机关化、行政化顽疾,着力建设政治坚定的模范机关、运行高效的精干机关、功能协调的青少年工作体系,带动全团全面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团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研读《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 体会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员干部站到了新的起点,通过“学史”感悟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力量,把握“三个至上”的新方位、新原则、新路径。
“学史”识势,感悟中国速度之明,锤炼生命至上理念。从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到 2003 年“非典”,从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到今年的河南暴雨,每一次大考背后,全国各地日夜兼程驰援、解放军和武警消防部队前赴后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企业火速捐款、人民相助守望,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新征程如“接力跑”,要靠我们保持风雨兼程的状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面对各领域困难和挑战时毫无畏惧、迎难而上,用百倍努力、千倍艰辛、万倍用心,奋力在各行各业继续开创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学史”干事,感悟中国奇迹之能,赓续信仰至上理念。浦东,曾经一片阡陌纵横的田野,用“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探索”的先行者精神,走在全国开发开放的最前沿,用 30 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在挫败中越挫越勇,找到突破口,谱写一曲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奋斗赞歌,绘就一幅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历史画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一步一步地变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 亿人民迈向全面小康,是人类脱贫史上壮丽辉煌的奇迹!
“学史”布局,感悟中国力量之道,锻造人民至上理念。在东京奥运田径赛场,“00 后”杨倩用一枪逆转局势,夺得首金;孙一文以“一剑封喉”之势,勇夺桂冠;侯志慧六次杠铃的举起一气呵成,一举夺魁,每一个身影都镌刻着中国力量。眼下,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带着为梦坚持的中国力量,团结人民群众,继续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立志开创历史伟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带着永不言败的中国力
量,砥砺前行,不畏艰险,沉得下身子、甩得开膀子,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世界荣光。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学习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体会文章
1 2021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方位,将会面临新的发展矛盾,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当前,我们要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需要应对的关键挑战;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补齐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短板;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
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大跃升阶段,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我国国内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妥善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统筹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总钥匙”
1 2021 年 年 1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
大政治问题。” 基于此,我们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用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总钥匙”来破解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三是要坚持辩证思维,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四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补齐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积极推进“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突破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安全;五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综合考虑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行动指南,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现实路径。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中的重要意义,围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工作,切实打通经济循环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存在的堵点、断点,补齐产业短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我们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供给对需求
的适配性。我们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要加强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整合,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我们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使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都能够得到激发。
五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我们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国的大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强国际资源合作、技术合作、产业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自觉增强斗争历练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题是干部的使命。回望百年历程,党和国家在化解一个个矛盾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长见识、磨心智、增才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解题中学会解题。
以信念砥砺解题的勇气。“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会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面对问题时才能拥有无比坚定的勇气。翻阅百年党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从延安土窑洞到人民大会堂,正是由于信念之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谱写出波澜壮阔的伟大篇章。党员干部要不断坚定信念理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者、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遇到任何问题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永葆解题的信心和勇气。
以勤学厚积解题的底气。“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过硬的本领是党员干部的解决问题的底气,而不断学习是增强本领的“源头活水”。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问题随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党
员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积累知识,面对大风大浪时势必会心中无底、脑中无策、手中无招。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学在平时、思在平时、练在平时,以“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的勤奋态度向书本学、向模范学、向实践学,并将所思所学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厚积解题的底气。
以预判提升解题的眼力。“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党员干部若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有效预判问题发展的趋势,便能有效争取解题时间和空间。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告诉我们要善于看“桅杆”,在问题来临前研究出问题发展的动态、趋势、规律,以便打有准备的仗。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学会敏锐地捕捉风险性、苗头性问题,善于把握、总结发展的普遍规律,确保在风险问题来临之前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占据主动性。
以实干检验解题的能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说一千道一万,党员干部会不会斗争、能不能解题,最终都要靠实干来检验。不论是脱贫攻坚“大熔炉”,还是疫情防控“大考场”,一批批党员干部奔赴一线、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攻克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也证明了自己解题的能力。最是一线显担当,实践证明,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能让勇于担当、
善于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斗争一线,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蚱”,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在直面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中找出自身短板、积累丰富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检验和增强解题能力。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学习《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 1 月 11 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一、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任务、要求变化,
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对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主动选择。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12 年的 47.3%下降到 2020 年的 31.7%,延续 2006 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的趋势;过去 9 年中有 4 个年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100%,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主要国家政策内顾倾向上升,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伴随着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国内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经济增长动能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遵循大国发展规律,对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主动作出调整,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
(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
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社会各界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处理当前和长远、自主和开放、政府和市场、全局和局部、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循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把握和认识这一变化,更多立足国内谋划发展,加快推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部分商品对外采购率过高的问题,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不断增强经济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与此同时,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争取战略主动,通过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国在国际竞争和发展中的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优势,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一)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科技、政治、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世界经济在大幅下行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明显,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复苏面临较多困难。二是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各国更加重视本国供应链安全,生产网络区域化、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三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推动建立排他性保护性较强的区域贸易协定,新兴经济体面临更高贸易投资规则门槛。四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
展构成威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明显增加。
(二)
从国内看,我国正 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阶段,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一是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循环梗阻加快打通、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内需稳步回升受到制约,居民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二是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够均衡。三是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粮食供求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油气对外采购率较高,能源资源安全面临不少挑战。宏观杠杆率仍然较高,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可能继续显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多困难。四是民生保障仍存短板。就业压力大和招工难问题并存,新成长劳动力数量仍处高位,制造业、中小企业招工难题更加凸显。公共服务供需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对养老保障可持续性造成较大挑战。
(三)
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多方面突出优势和条件。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面对困难复杂局面时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破浪前行的强大力量,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有利条件和优势所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粮食总产量连续 6 年超过 1.3 万亿斤,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高铁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 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有规模庞大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 14 亿人口、4 亿多中等收入人群、1.3 亿多户市场主体和 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有条件、有能力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找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巩固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这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也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注重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互促共进的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紧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二)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眼于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的良性互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开拓互利共赢新局面。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促进外贸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壮大发展动力源 。这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搞国内大循环的集中体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定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塑造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优势互补的区域格局。
)
(四)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提升国内大循环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和实施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五)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调节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六)
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稳妥防范化解财政、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控。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学家解读“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综合考虑了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今后 5 年及 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如何充分理解“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全面性?规划纲要贯穿着哪些新理念、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经济日报约请 5 位经济学家进行解读。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杨伟民(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 5年及 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
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
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记者梁睿整理)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刘世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 2035 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 15 年的时间,以 2019 年人均收入达到 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 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 GDP 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 1.8 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 3 万至 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 1 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 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 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 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记者周琳整理)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张宇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 5 年及 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
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 2021 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 3 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记者康琼艳整理)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张占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
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
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记者梁睿整理)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杨成长(全国政协委员、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
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
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谋划工作重点
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9 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6 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
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
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
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
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
问题的能力。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
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