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10篇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发言【共七篇】 第一篇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发言【共七篇】第一篇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 8 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
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
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保、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二篇 党的戊以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扶贫论述摘编》共分 8 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对
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杳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嬴兑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
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好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三篇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是最鲜明的底色。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 元,比 2015 年增长 39.9%,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稳步提升。2019 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 1947.6 亿元,增长 13.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无止境。揆诸现实,城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影响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民生福祉事关千家万户,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礼记》描绘的“小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说,“十三五”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创新实施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合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与秩序实现和谐共存、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强化新时代赶考意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时代是出
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前,要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
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第五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
篇二: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范文(四 篇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 心得体会 一篇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二篇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
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 8 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
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
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三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
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40 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文
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再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四 篇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是最鲜明的底色。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 元,比 2015 年增长 39.9%,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稳步提升。2019 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947.6 亿元,增长 13.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无止境。揆诸现实,城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影响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民生福祉事关千家万户,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礼记》描绘的“小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说,“十三五”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创新实施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合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与秩序实现和谐共存、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强化新时代赶考意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前,要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篇三: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6 篇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发言目
录 1.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发言 2.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发言 3.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发言 4.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5.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6. 学习贯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多重维度的把握和践行,将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推向新境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制度入手而加以展开的。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最终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就是因为私有制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有机体的撕裂。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恩格斯也曾就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的坚定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作为基本目标,早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最高纲领是铲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进一步强化了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破解影响共同富裕的深层次问题,将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
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一是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等等。通过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证。二是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收入分配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大事。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参与分配的评价体系,强化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导向。统筹健全城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各类保险制度。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偏离。为此,要大力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将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没有发展,没有扎扎
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最为丰富的物质产品,让全体人民真正告别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推进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创新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通过创新引领,不断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激活发展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为提高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可供分配的资源。二是通过协调发展破解生产力发展的难题。当代中国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收入分配差异的特殊性,在资源配置、开发保护、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协调发展也是生产力,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强化整体协调性,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无论是在
质还是在量上都会有一个明显提升,我们也才能同步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三是将绿色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特别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富裕,更应当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进而赋予共同富裕以新的时代内容。四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中国推进开放包容发展,既使本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更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一些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我们更要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各国文明互学互鉴,进一步释放全球经济的整体活力,为造福全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五是注重在共享发展中提高共同富裕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共享经济是节约资源能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劳动者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打破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扼制资本过度扩张和渗透,强化按劳分配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三、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遵循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
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则是人类解放的“心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何以每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而是体现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情怀,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将共同富裕推向新境界,就必须做到:一是将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评价主体。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诉求,如何检验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坚持把阅卷人的权力交给人民。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由此也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正确的价值评价导向。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一个伟大战役中,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和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实现共同富裕,一定会遇到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实践、思考、提升到再实践、再思考、再提升,破解难题,把
握规律,积极开辟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方法。
四、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共同富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强调从全面的、联系的、变化的观点来把握客观世界。把握世界的总体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实践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从来没有从某种精神推测中来把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是从变化着的实践进程中来把握主客体的统一,并由此进一步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秩序和相互联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现代化如何推进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富裕作为我们下一步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接下来我们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之路,更需要坚持系统观念。
如何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共同富裕实践,需要我们做到:一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充分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发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充分发挥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超前思考、创新谋划。二是加强全局性谋划。我们的共同富裕之路是在面对两个大局的新背景下前行的,只有充分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走向,才能从大格局和方位上考虑问题,才能保持历史的定力,及时防范推进共同富裕中出现的危机和挑战。三是加强战略性布局。在共同富裕的布局中,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状、不见未来,要从人民至上的原则出发,从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类资源。四是加强整体性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涉及民生问题,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改革导向、绩效评价等方面整体性推进,只有大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联动,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才能有效、稳妥地解决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真正回应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发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民奔赴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
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系统的思维谋划全局,促进人民...
篇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篇一: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富裕的实质是人们获取生存和生活资料、资源的能力和效率,集中体现在是否拥有充足的休闲时间,是建立在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的。今天参加了“共同富裕万名青年大联学”活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篇关于共同富裕心得感悟。
作为一名新青年,应注重自我发展,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准,发展自己的学识技能,发展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有全面发展自我的意识;应奋力投身共同富裕事业,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饮水思源,我们既然是社会和国家共同培育的新力量,那就要在有精力、有能力时踊跃承担社会责任,奋力投身于共同富裕事业;更应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共同富裕,关键在人,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协理员、高校毕业“三创一扶”人员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传授新技术或者在原有基础政策上,创新方法,并引入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共同富裕。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既要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要有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认为精神层面更需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随着时间的迁移,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在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你 喜 欢
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先生在改革之初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基本结合点,不仅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四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2020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主创新力的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既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又要着眼于把蛋糕分好,持续做大、做
强做好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了共同富裕的过程性目标。第一个阶段,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在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已经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只要我们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我们就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完成这一项历史的伟业。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鱼水情深,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却人民情怀、忽略人民关切、背离人民期盼,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人民事业更加积极有为地奔跑,凝聚起在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篇二: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你 喜 欢
身为百年大变局之下的青年,我们必须时刻怀揣着对这个时代特有的责任感。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因此,我们青年该如何正确认知共同富裕呢? 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在历史规定的条件下,按照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来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绝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手段也不是劫富济贫。共同富裕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第三次分配调节社会财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关于天下大同的补素愿望,无论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士大夫的文章,还是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运动都无一不是验证着这一点。更何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同富裕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关乎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青年应当做的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国家发展、生产力进步贡献自己。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在对社会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祖国建设的一块砖。一代人的时代,一代人的责任。信息化和物联网是我们青年需要牢牢抓住的机会,用它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应当勠力同心,怀抱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我们必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要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必然的伟大复兴,那么必须把共同富裕视为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今天,当我们学习了“共同富裕青年说”,更加深入的让我们认识了共同富裕的必要性。首先是要让我们当代的青年有共同富裕的思想,只有当我们的思想中有着共同富裕的念头,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无形的帮助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人,甚至攒下零用钱用来捐赠慈善,这样难道不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事情吗?然而当代的青年人却很少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浑浑噩噩,这就会导致我们社会青年力量不断衰弱,这样子是不可取的,我们青年更应该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对国家的良好政策表示支持,而不是挑三拣四,觉得这个政策不好,那个政策不好。
我们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是什么?是比温饱更加好的生活,而要建成小康经济发展不能断,唯有将地方经济发展好了,那么家也能发展好,所以国家为了解决我国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把蛋糕做大,并且分好蛋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初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不同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对“大同”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你 喜 欢
“小康”“乐土”“桃源”的不懈追求。能参与这样的伟大实践,将青春与热血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中,是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荣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讲话中说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接下前辈薪火,传承奋斗精神,响应号召,奋发有为,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富裕、国家的创新更需要我们当代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人来带领,所以我们要锤炼本领,敢于担当,全力提高青年人的思想素质,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必然要求。
篇三: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纵观纵观社会发展史,生活富裕一直是人们不变的追求,而为了追求富裕,人们的生产力也在逐步提升,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富裕仍旧是人们追求目标。中国,作为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也是富裕,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少部分人掌握绝大多数的财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既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呢?早在战国末期,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概念,那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在大同社会里,人们已经达成了共同富裕,那就是全体人民能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
食的生活水平,消除两极分化,消灭贫困,达到普遍富裕。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早在改革开放时,中国共产党就以史为鉴,决定了要开放一部分地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现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引领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把握好四个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做到六个方面: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放眼世界,现今的国家中多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少部分人掌管着绝大部分财富的情况下,两极分化愈发的严重,阶级矛盾更加的剧烈。在财富分配极度不均的情况下,冲突必将更加的严重。总会有困苦的人们,敢于反抗资本家的压迫。资本主义社会也必将朝着社会主义社会所转变,实现共同富裕将是未来人们所有人的目标。只是这一切的到来还需要时间,同样的,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时间。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经 过 团 队 的 努 力 整 理 , 本 司 已 为 网 友 分 享 了 近 1 0 0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万 专 业 范 文 , 希 望 能 帮 到 你 , 对 你 的 工 作 与 生 活 带 来 新 的 希 望 , 希 望 你 喜 欢 你 喜 欢
是啊,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实现 14 亿人的共同富裕更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这不是靠一代人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考代代人薪火相传,不断推进人民富裕的程度,不断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在薪火相传中,新一代青年们要踔厉奋发,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的艰巨任务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培养下一代,让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不断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了解国情、懂国情,培养吃苦耐劳,开扩、创新的精神,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敢于下基层去工作、创业,带领当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为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如同那大学生村官黄...
篇五: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心得体会发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1 2021 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 5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 5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更宏伟的目标、更高的要求,展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共同富裕的路子应当怎么走?如何才能从蓝图变为现实?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出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促进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归根结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过往,正是亿万人民朕手月氐足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展望未
来,实现共同富裕依然需要携手并肩拼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汇聚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
全国两会作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的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无论是针对共同富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真言、献良策,还是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实招、务实干,都将为促进共同富裕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代表委员来自各行各业,肩负人民重托、承载人民期盼,社会各界期待他们能够认真履职尽责,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担当作为。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以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契机,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汇聚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我们一定能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
技术工人在车间与工业机器人协同配合、高效生产,快递员在大街小巷奔忙,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默默奉献,社区工作者在基层一线服务千家万户……无数人的奋斗,不仅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而且共同构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一勤天下无难事,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回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程,从“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广大党员干部同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齐心协力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说明,对全社会来说,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对每个人而言,奋斗是通往幸福的阶梯。共同富裕不会自动到来,美好生活也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在亿万人民的苦干实干中实现。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斗是亮丽的底色,也惟有共同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一言以蔽之,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
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亿万人民胼手胝足奋斗、携手并肩拼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对个人而言,应该认识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实现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可靠的支撑是自己的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不要个人奋斗,而是对个人奋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为个人奋斗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我们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让每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不断激发全社会勤劳致富、奋斗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能用辛勤汗水浇灌幸福之花,用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动力,鼓励人们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我们就一定能在接力奋斗中实现梦想,让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展现在神州大地。
篇六: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促进了投资,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全面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20xx 年,我国超万亿 GDP 的城市已扩容至 23 个,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 38%。从现实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多数,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能否显著扩大、城镇居民能否平等地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共同富裕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
扩大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城镇化承载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空间,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突出“以人为核心”,契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围绕人的需求和发展,新型城镇化重在促使城镇建设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型城镇化使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更加协调。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包括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支撑重大区域战略。为此,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遵循一体化原则,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发展壮大中部城市群,培育发展西部城市群,形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注重改变以往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型城镇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平正义的突出体现。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可及化,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等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使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有尊严、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盼。
发挥新型城镇化重要经济引擎作用。一方面,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空间配置效率,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密切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依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大中小城市
应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以新型城镇化拉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发挥要素集聚和知识溢出的创新优势,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培育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及县级市承接大中城市功能转移的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向县域延展,扶持县域发展高端产业,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节点作用。
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要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必须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抓住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统一市场形成的关键因素,建立健全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政策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工创造更多更高质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同时,解决好返乡、入乡就业创业人员的实际问题,激励更多人才和技术流入农村,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二是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引导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乡村振兴;同时,依法对工商资本进行监管,防止工商资本无序扩张,损害农民利益。三是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精准、有效地使用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增强农村发展实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快作为城市建设者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逐步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挂钩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向所有城镇居民公平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其次,参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酌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使基本公共服务适时从均等化向优质化、从普惠型向满意型过渡。最后,针对乡村公共服务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加大县、镇和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力度,健全县域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共设施向乡镇延伸。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公共利益。
篇七: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例文精选三篇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例文精选三篇
五年成就鼓舞人心,开拓奋进书写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是最鲜明的底色。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发展成果。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 元,比 2015 年增长 39.9%,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中心城市 xx 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民生福祉稳步提升。2019 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 1947.6 亿元,增长 13.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无止境。揆诸现实,城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影响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民生福祉事关千家万户,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礼记》描绘的“小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如果说,“十三五”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要做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合理划分责任、创新实施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合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与秩序实现和谐共存、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强化新时代赶考意识,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有更大作为。
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市上下要提振士气,迎难而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当前,要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
规划圆满收官,全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例文精选三篇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 37 年来的努力,让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xx 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
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己走向富裕。
二,如何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认真摸底,制定计划。对每户群众需要帮扶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摸底并登记造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帮扶计划。二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乡、村两级要把推进扶贫攻坚行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各类项目,结合双联行动,重点解决路、水、电、房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大力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扶贫成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推进双联,加快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同扶贫攻坚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三,如何从自身出发,带头扶贫攻坚:
一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加快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和步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要有扶贫攻坚的务实之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治所求、帮扶所指。帮扶对象就是农村最为贫困的群体,面对他们的诉求和愿望,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攻
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决按照规定期限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要有敬畏规矩的律己之心。要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担起帮扶责任,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例文精选三篇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为新发展阶段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精准精细的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既是反映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迈向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目
标的新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不同收入群体差距较大,尤其是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分配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要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调剂等方式,促进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努力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精准识别是前提。一是精准识别潜在对象。目前我国有近 1 亿刚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人口、2.9 亿左右的农民工、5.6 亿左右的农村人口、900 多万的高校毕业生、2.64 亿 60岁以上老年群体等,他们中的部分群体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职业稳定性较差,应给予重点关心关注。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加以精准识别、动态追踪,避免低收入群体被排斥、靠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临界居民”甄别困难等现象多频发生,也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扩中”策略奠定基础。二是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尽管潜在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但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回旋空间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做好农村的
乡村振兴、城市的万众创新、城乡的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三是精准把握根本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与分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现,某一要素稀缺度越高,其市场议价能力则越强,所获分配的报酬将可能更多,对生产力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看是分配的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度和再配置问题。
篇八: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三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一篇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转载 于:Www.dyhzdL.cn : 实现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三篇)。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
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实现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二篇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推动共同富裕,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的鲜明特色。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浙江建设示范区,这对浙江而言是重大光荣使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作为有担当有奉献的国有银行,建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一马当先,义不容辞!乡村振兴卡为乡村人民免除部分费用,减轻百姓负担;裕农通把建行的金融服务送下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助农贷,为农村创业群体提供便利,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电子医保、住房租赁……等等一系列举措接踵而至,积极为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
实现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三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面向这一清晰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上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未来30 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生逢美好时代,我们亲眼见证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兜底保障不断夯实、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的历史奇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
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发展,特别是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坚实起来,让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分好。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过好日子的底气更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中国即将全面建成惠及 14 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顺应亿万民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相信,当历史的指针划向 21 世纪第 35 个年头,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共同富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篇九: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 2 2022 精选三篇范文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中央给浙江的任务、期待和要求,是对于浙江的信任和肯定。中国巨石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制造业企业,我觉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更好”。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立足于企业微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增长、高品质提升,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推进。
巨石积极主动承担企业责任,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员工未来五年的薪酬待遇不断提升作出了承诺,使发展进步与员工共担,发展红利与员工共享,通过高水平、高要求、高素质,实现高待遇,引领产业工人的待遇水平。在关爱员工的同时,还要关注员工的家庭,让员工家属能够享受到小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家有所居,稳固共同富裕的根基。中国巨石深耕玻纤制造,更要在做大、做强、做优上做足文章。“共同富裕”建设要落到实处,实体经济必须加速发展、加快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更要加速发展,更要高质量发展,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点。我们处于重要历史时期,肩负重要历史使命,首先从爱企、
爱岗、多做贡献、创造价值开始,把企业发展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多创造利润、多缴纳税金,为政府更有财力推动共同富裕做更多贡献;不断投资、不断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创造就业岗位,为社会就业走出新路;优化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技能和水平、加强环保治理、强调绿色生态,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中国巨石很乐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多帮扶,多帮困,多做慈善,多承担民生要求,多承担社会责任;有信心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做探索、做示范、做表率,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
篇二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
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
篇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指向明确,旗帜鲜明。建党百年之际,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正当其时,广大驻村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紧握风云时代“交接棒”,奔赴伟大复兴“大考场”,以“三心”蕴“三气”,为全面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砥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的锋芒锐气。“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的客观情况,广大驻村干部作为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敢挑“重担子”、敢接“烫山芋”、敢啃“硬骨头”,充分诠释公仆底色的形象担当,树立引领基层前进的标杆风向。正所谓,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在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之时,广大驻村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甩开膀子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事之心,发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做事之情,永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谋事之志,勇担当、善作为,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砥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的锋芒锐气。
以“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信心,涵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蔚然大气。在城市化大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稳步步推进、2 小时城市
经济圈逐步确立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化、人才差异化、中心城市人才虹吸现象在不发达县市,尤其是偏远山区乡镇尤为突出。“小乡村也有大特色”。广大驻村干部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大局上谋划,于关键处落子,全面摸清各村的经济发展底数,理清制约发展短板,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与远景目标。在环境资源上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科技创新上积极与科研院校、大型企业合作,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谋新方、出新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多元产业链,在人在引进上结合人才需求梳理清单,选派精兵强将,响应政策号召,给足权能信任,为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引得来人、留得住人、养得出人,全面联动,多点开花,使资源适配产业、科技带动效能、创新引领人才,于大局上开新局,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涵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蔚然大气。
篇十: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2021 年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范文( 三篇))
1 2021 年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一 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多重维度的把握和践行,将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推向新境界。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制度入手而加以展开的。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最终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就是因为私有制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有机体的撕裂。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恩格斯也曾就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的坚定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作为基本目标,早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最高纲领是铲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进一步强化了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破解影响共同富裕的深层次问题,将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战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
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一是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等等。通过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证。二是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
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收入分配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大事。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参与分配的评价体系,强化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导向。统筹健全城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各类保险制度。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只有坚持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偏离。为此,要大力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将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没有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最为丰富的
物质产品,让全体人民真正告别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推进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创新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通过创新引领,不断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激活发展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为提高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可供分配的资源。二是通过协调发展破解生产力发展的难题。当代中国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收入分配差异的特殊性,在资源配置、开发保护、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协调发展也是生产力,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强化整体协调性,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上都会有一个明显提升,我们也才能同步
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三是将绿色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特别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富裕,更应当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进而赋予共同富裕以新的时代内容。四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中国推进开放包容发展,既使本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更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一些国家推行的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我们更要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各国文明互学互鉴,进一步释放全球经济的整体活力,为造福全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五是注重在共享发展中提高共同富裕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共享经济是节约资源能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劳动者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打破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扼制资本过度扩张和渗透,强化按劳分配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三、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遵循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无产阶级则是人类解放的“心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何以每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而是体现了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情怀,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将共同富裕推向新境界,就必须做到:一是将人民群众作为共同富裕的评价主体。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诉求,如何检验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坚持把阅卷人的权力交给人民。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由此也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正确的价值评价导向。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一个伟大战役中,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创造和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
实现共同富裕,一定会遇到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实践、思考、提升到再实践、再思考、再提升,破解难题,把握规律,积极开辟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方法。
四、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共同富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强调从全面的、联系的、变化的观点来把握客观世界。把握世界的总体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实践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从来没有从某种精神推测中来把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是从变化着的实践进程中来把握主客体的统一,并由此进一步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秩序和相互联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现代化如何推进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富裕作为我们下一步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接下来我们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之路,更需要坚持系统观念。
如何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共同富裕实践,需要我们做到:一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充分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发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充分发挥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超前思考、创新谋划。二是加强全局性谋划。我们的共同富裕之路是在面对两个大局的新背景下前行的,只有充分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走向,才能从大格局和方位上考虑问题,才能保持历史的定力,及时防范推进共同富裕中出现的危机和挑战。三是加强战略性布局。在共同富裕的布局中,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状、不见未来,要从人民至上的原则出发,从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类资源。四是加强整体性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涉及民生问题,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改革导向、绩效评价等方面整体性推进,只有大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联动,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才能有效、稳妥地解决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真正回应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1 2021 年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二 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 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精选 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 精选